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人民

法規人民

發布時間: 2025-04-06 12:33:47

1. 列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至少10部,前面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列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至少10部,前面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在有沖突的時候,應該按哪個法律法規執行?

①根據《 *** 采購法》規定:「第四條 *** 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 *** 采購貨物和服務時,首先適用《 *** 采購法》,具體細節發生沖突時需要進行溝通、協調。
②非 *** 采購的招標投標活動,適用《招標投標法》及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事業實用法律法規多少錢一本

不貴 去書店看看

誰能告訴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多少條法律法規

太多了,都在這個網上:chnlaw./chinalaw/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雇員被第三方侵權民事賠償的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第9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2、第11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學校有權讓學生罰站嗎

無權體罰學生。

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 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 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中虐待動物犯法嗎?(包括狗,貓,螞蟻---)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的是一些國家珍稀的、瀕危的野生動植物。
這個連人都保護不過來,去保護那些阿貓、阿狗、小螞蟻之類的東西貌似有點捨本逐末了吧!

請問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的詳細法律法規

你要的是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 *** 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土地改革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第二章 土地的沒收和徵收
第二條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餘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餘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
第三條徵收祠堂、廟宇、寺院、教堂、學校和團體在農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對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為維持費用的學校、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等事業,應由當地人民 *** 另籌解決經費的妥善辦法。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當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
第四條
保護工商業,不得侵犯。
地主兼營的工商業及其直接用於經營工商業的土地和財產,不得沒收。不得因沒收封建的土地財產而侵犯工商業。
工商業家在農村中的土地和原由農民居住的房屋,應予徵收。但其在農村中的其他財產和合法經營,應加保護,不得侵犯。
第五條
革命軍人、烈士家屬、工人、職員、自由職業者、小販以及因從事其他職業或因缺乏勞動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論。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數量不超過當地每人平均土地數百分之二百者(例如當地每人平均土地為二畝,本戶每人平均土地不超過四畝者),均保留不動。超過此標准者,得徵收其超過部分的土地。如該項土地確系以其本人勞動所得購買者,或系鰥、寡,孤、獨、殘廢人等依靠該項土地為主者,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數量雖超過百分之二百,亦得酌情予以照顧。
第六條
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僱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
富農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動;但在某些特殊地區,經省以上人民 *** 的批准,得徵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
半地主式的富農出租大量土地,超過其自耕和僱人耕種的土地數量者,應徵收其出租的土地。富農租入的土地應與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計算。
第七條
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
第八條
本法規定所有應加沒收和徵收的土地,在當地解放以後,如以出賣、出典、贈送或其他方式轉移分散者,一律無效。此項土地,應計入分配土地的數目之內。但農民如因買地典地而蒙受較大損失時,應設法給以適當補償。
第九條
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雇農及其他農村社會階級成分的合法定義,另定之。
第三章 土地的分配
第十條
所有沒收和徵收得來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除本法規定收歸國家所有者外,均由鄉農民協會接收,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斜的貧苦農民所有,對地主亦分給同樣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並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第十一條
分配土地,以鄉或等於鄉的行政村為單位,在原耕基礎上,按土地數量、質量及其位置遠近,用抽補調整方法按人口統一分配之。但區或縣農民協會得在各鄉或等於鄉的各行政村之間,作某些必要的調劑。在地廣人稀的地區,為便於耕種,亦得以鄉以下的較小單位分配土地。鄉與鄉之間的交錯土地,原屬何鄉農民耕種者,即劃歸該鄉分配。
第十二條
在原耕基礎上分配土地時,原耕農民自有的土地不得抽出分配。原耕農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時,應給原耕農民以適當的照顧。應使原耕農民分得的土地(自有土地者連同其自有土地在內),適當地稍多於當地無地少地農民在分得土地後所有的土地,以使原耕農民保持相當於當地每人平均土地數的土地為原則。
原耕農民租入土地之有田面權者,在抽動時,應給原耕者保留相當於當地田面權價格之土地。
第十三條
在分配土地時,對於無地少地人口中若干特殊問題的處理,如下:
一、只有一口人或兩口人而有勞動力的貧苦農民,在本鄉土地條件允許時,得分給多於一口人或兩口人的土地。
二、農村中的手工業工人、小販、自由職業者及其家屬,應酌情分給部分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但其職業收入足以經常維持其家庭生活者,得不分給。
三、家居農村的烈士家屬(烈士本人得計算在家庭人口之內)、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戰斗員、榮譽軍人、復員軍人、人民 *** 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包括隨軍家屬在內),均應分給與農民同樣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但人民 *** 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得視其薪資所得及其他收入的多少與其對於家庭生活所能維持的程度,而酌情少分或不分。
四、本人在外從事其他職業而家屬居住農村者,其家屬應酌情分給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其職業收入足以經常維持其家屬生活者,得不分給。
五、農村中的僧、尼、道士、教士及阿訇,有勞動力,願意從事農業生產而無其他職業維持生活者,應分給與農民同樣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
六、經城市人民 *** 或工會證明其失業的工人及其家屬,回鄉後要求分地而又能從事農業生產者,在當地土地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應分給與農民同樣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
七、還鄉的逃亡地主及曾經在敵方工作現已還鄉的人員及其家屬,有勞動力,願意從事農業生產以維持生活者,應分給與農民同樣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
八、家居鄉村業經人民 *** 確定的漢奸、賣國賊、戰爭罪犯、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及堅決破壞土地改革的犯罪分子,不得分給土地。其家屬未參加犯罪行為,無其他職業維持生活,有勞動力並願意從事農業生產者,應分給與農民同樣的一份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
第十四條
分配土地時,得以鄉為單位,根據本鄉的土地情況,酌量留出小量土地,以備本鄉情況不明的外出戶和逃亡戶回鄉耕種,或作本鄉土地調劑之用。此項土地,暫由鄉人民 *** 管理,租給農民耕種。但所留土地最多不得超過全鄉土地的百分之一。
第十五條
分配土地時,縣以上人民 *** 得根據當地土地情況,酌量劃出一部分土地收歸國有,作為一縣或數縣范圍內的農事試驗場或國營示範農場之用。此項土地,在未舉辦農場以前,可租給農民耕種。
第四章 特殊土地問題的處理
第十六條
沒收和徵收的山林、魚塘、茶山、、桐山、桑田、竹林、果園、蘆葦地、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應按適當比例,摺合普通土地統一分配之。為利於生產,應盡先分給原來從事此項生產的農民。分得此項土地者,可少分或不分普通耕地。其分配不利於經營者,得由當地人民 *** 根據原有習慣,予以民主管理,並合理經營之。
第十七條
沒收和徵收之堰、塘等水利,可分配者應隨田分配。其不宜於分配者,得由當地人民 *** 根據原有習慣予以民主管理。
第十八條
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地、大荒山、大鹽田和礦山及湖、沼、河、港等,均歸國家所有,由人民 *** 管理經營之。其原由私人投資經營者,仍由原經營者按照人民 *** 頒布之法令繼續經營之。
第十九條
使用機器耕種或有其他進步設備的農田、苗圃、農事試驗場及有技術性的大竹園、大果園、大茶山、大桐山、大桑田、大牧場等,由原經營者繼續經營,不得分散。但土地所有權原屬於地主者,經省以上人民 *** 批准,得收歸國有。
第二十條
沒收和徵收土地時,墳墓及墳場上的樹木,一律不動。
第二十一條
名勝古跡,歷史文物,應妥為保護。祠堂、廟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築和地主的房屋,均不得破壞。地主在農村中多餘的房屋不合農民使用者,得由當地人民 *** 管理,充作公用。
第二十二條
解放後開墾的荒地,在分配土地時不得沒收,仍歸原墾者耕種,不計入應分土地數目之內。
第二十三條
為維持農村中的修橋、補路、茶亭、義渡等公益事業所必需的小量土地,得按原有習慣予以保留,不加分配。
第二十四條
華僑所有的土地和房屋,應本照顧僑胞利益的原則,由大行政區人民 *** (軍政委員會)或省人民 *** 依照本法的一般原則,另定適當辦法處理之。
第二十五條
沙田、湖田之屬於地主所有或為公共團體所有者,均收歸國家所有,由省以上人民 *** 另定適當辦法處理之。
第二十六條
鐵路、公路、河道兩旁的護路、護堤土地及飛機場、海港、要塞等佔用的土地,不得分配。已劃定線路並指定日期開辟的鐵路、公路、河道及飛機場等應保留土地者,須經省以上人民 *** 批准。
第二十七條
國家所有的土地,由私人經營者,經營人不得以之出租、出賣或荒廢。原經營人如不需用該項土地時,必須交還國家。
第五章 土地改革的執行機關和執行方法
第二十八條
為加強人民 *** 對土地改革工作的領導,在土地改革期間,縣以上各級人民 *** ,經人民代表會議推選或上級人民 *** 委派適當數量的人員,組織土地改革委員會,負貴指導和處理有關土地改革的各項事宜。
第二十九條
鄉村農民大會,農民代表會及其選出的農民協會委員會,區、縣、省各級農民代表大會及其選出的農民協會委員會,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執行機關。
第三十條
土地改革完成後,由人民 *** 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經營、買賣及出租其土地的權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約,一律作廢。
第三十一條
劃定階級成分時,應依據中央人民 *** 頒布的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按自報公議方法,由鄉村農民大會,農民代表會,在鄉村人民 *** 領導下民主評定之。其本人未參加農民協會者,亦應邀集到會參加評定,並允許其申辯。評定後,由鄉村人民 *** 報請區人民 *** 批准。本人或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見,得於批准後十五日內向縣人民法庭提出申訴,經縣人民法庭判決執行。
第三十二條
為保證土地改革的實行,在土地改革期間,各縣應組織人民法庭,用巡迴審判方法,對於罪大惡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痛恨並要求懲辦的惡霸分子及一切違抗或破壞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依法予以審判及處分。嚴禁亂捕、亂打、亂殺及各種肉刑和變相肉刑。
人民法庭的組織條例,另定之。
第三十三條
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前,為保證土地改革的秩序及保護人民的財富,嚴禁一切非法的宰殺耕畜、斫伐樹木,並嚴禁荒廢土地,破壞農具、水利、建築物、農作物或其他物品,違者應受人民法庭的審判及處分。
第三十四條
為保障土地改革一切措施符合於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及意志,各級人民 *** 應負責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農民及其代表有在各種會議上自由批評及彈勘各方各級的一切工作人員的權利。侵犯上述人民權利者,應受法律制裁。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法適用於一般農村,不適用於大城市的郊區。大城市郊區的土地改革辦法,另定之。
本條所稱的大城市,由各大行政區人民 *** (軍政委員會)按城市情況決定之。
第三十六條
本法不適用於少數民族地區。但在漢人佔多數地區零散居住的少數民族住戶,在當地土地改革時,應依本法與漢人同等待遇。
第三十七條
本法不適用於土地改革業已基本上完成的地區。
第三十八條
凡在本法公布後開始施行土地改革的地區,除本法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及第三十七條所規定之地區外,均須按照本法施行。各地何時施行土地改革,由各大行政區人民 *** (軍政委員會)及省人民 *** 以命令規定並公布之。
第三十九條
本法公布後,各省人民 *** 應依本法所定原則及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當地土地改革實施辦法,提請大行政區人民 *** (軍政委員會)批准施行,並呈報中央人民 *** 政務院備案。
第四十條
本法經中央人民 *** 委員會通過後公布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鏡管理法》實施以後,不再適用的法律法規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同時廢止。

2. 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
9、《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第三十七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政法規,規定有關行政措施,發布有關決定和命令;實施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行使憲法法律規定的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予的涉及國家安全的其他職權。第四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安全工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3. 人民銀行債務新規1號令

人民銀行債務新規1號令是人民銀行針對債務管理領域制定的一項重要規章,旨在規范債務市場秩序,保障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新規對債務管理、債務重組、債務違約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為債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債務管理更加規范
新規明確了債務管理的主體責任,規定了債務人的債務管理義務,包括建立債務管理制度、定期報送債務信息、制定債務風險應對預案等。同時,對於債務人的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債務期限等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使債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
二、債務重組更加靈活
新規鼓勵債務人在債務違約前主動與債權人協商,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化解債務風險。在債務重組過程中,新規對債務重組的方式、程序、條件等進行了詳細規定,為債務重組提供了更加靈活、多樣的選擇。
三、債務違約處置更加明確
新規明確了債務違約的認定標准和處理程序,對於債務違約的處置方式、責任追究等也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新規還加強了對債務違約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維護了市場秩序和公平正義。
綜上所述:
人民銀行債務新規1號令通過規范債務管理、靈活債務重組、明確債務違約處置等方面的規定,為債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規的實施將有助於防範化解債務風險,保障債務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法律依據:
《中國人民銀行令》(〔2023〕第1號)
第一條:
為規范債務管理,防範化解債務風險,保護債權人、債務人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二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旗的尊嚴,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的國旗製法說明製作。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外交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各自管轄范圍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國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業製作。 第五條 下列場所或者機構所在地,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一)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 第六條 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各級委員會,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 全日制學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第七條 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元旦和春節,各級國家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應當升掛國旗;企業事業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城鎮居民院(樓)以及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有條件的可以升掛國旗。 不以春節為傳統節日的少數民族地區,春節是否升掛國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紀念日和主要傳統民族節日,可以升掛國旗。 第八條 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可以升掛國旗。 第九條 外交活動以及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升掛、使用國旗的辦法,由外交部規定。 第十條 軍事機關、軍隊營區、軍用艦船,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升掛國旗。 第十一條 民用船舶和進入中國領水的外國船舶升掛國旗的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公安部門執行邊防、治安、消防任務的船舶升掛國旗的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第十二條 依照本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升掛國旗的,應當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依照本法規定應當升掛國旗的,遇有惡劣天氣,可以不升掛。 第十三條 升掛國旗時,可以舉行升旗儀式。 舉行升旗儀式時,在國旗升起的過程中,參加者應當面向國旗肅立致敬,並可以奏國歌或者唱國歌。 全日制中學小學,除假期外,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掛國旗。 第十四條 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誌哀: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四)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 依照本條第一款(三)、(四)項和第二款的規定下半旗,由國務院決定。 依照本條規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者國務院決定。 第十五條 升掛國旗,應當將國旗置於顯著的位置。 列隊舉持國旗和其他旗幟行進時,國旗應當在其他旗幟之前。 國旗與其他旗幟同時升掛時,應當將國旗置於中心、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在外事活動中同時升掛兩個以上國家的國旗時,應當按照外交部的規定或者國際慣例升掛。 第十六條 在直立的旗桿上升降國旗,應當徐徐升降。升起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 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桿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再降下。 第十七條 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 第十八條 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和廣告,不得用於私人喪事活動。 第十九條 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條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編輯本段]國旗製法說明
(1949年9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 國旗的形狀、顏色兩面相同,旗上五星兩面相對。為便利計,本件僅以旗桿在左之一面為說明之標准。對於旗桿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稱左均應改右,所稱右均應改左。 (一)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二)五星之位置與畫法如下: 甲、為便於確定五星之位置,先將旗面對分為四個相等的長方形,將左上方之長方形上下劃為十等分,左右劃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處。其畫法為:以此點為圓心,以三等分為半徑作一圓。在此圓周上,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一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然後將此五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此五直線所構成之外輪廓線,即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個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顆小五角星的中心點,第一點在該長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處,第二點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處,第三點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處,第四點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處。其畫法為:以以上四點為圓心,各以一等分為半徑,分別作四個圓。在每個圓上各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中均須各有一點位於大五角星中心點與以上四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然後用構成大五角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此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三)國旗之通用尺度定為如下五種,各界酌情選用: 甲、長288公分,高192公分。 乙、長240公分,高160公分。 丙、長192公分,高128公分。 丁、長144公分,高96公分。 戊、長96公分,高64公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製法圖案(略) 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1990年第二輯第52頁。
[編輯本段]關於涉外升旗和使用國旗的規定
(1991年4月15日發布) 第一條為確定涉外升掛和使用國旗的范圍和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四條第二款、第九條和第十五條第四款,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一)下列外國貴賓以本人所擔任公職的身份單獨或率領代表團來華進行正式訪問時應當升掛國旗: 國家元首、副元首; 政府首腦、副首腦; 議長、副議長; 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總司令或總參謀長; 率領政府代表團的正部長; 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派遣的特使。 (二)接待外國國家元首(含副元首)和政府首腦時,在重大禮儀活動場所,如歡迎儀式、歡迎宴會、正式會談、簽字儀式等,升掛中國國旗和來訪國國旗。 (三)接待外國政府副首腦時,在重大禮儀活動場所,如正式會談、簽字儀式等,升掛中國國旗和來訪國國旗。 (四)接待本條第一款中其他外國貴賓時,在重大禮儀活動場所,如正式會談、簽字儀式等,可以懸掛中國國旗和來訪國國旗。 (五)接待本條第一款中所列的外國貴賓時,可以在貴賓的住地升掛來訪國國旗,在貴賓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懸掛中國國旗和來訪國國旗。 (六)外國國家元首如有特製元首旗,可按對方意願和習慣做法,在其座車和下榻的賓館升掛元首旗。 第三條下列重要國際活動場所可以升掛國旗: 國際條約和重要協定的簽字儀式可以懸掛中國國旗和有關簽約國國旗; 國際會議,文化、體育活動,展覽會,博覽會等,可以升掛中國國旗和有關國家的國旗; 外國政府經援項目以及大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以下簡稱外商投資企業)的奠基、開業、落成典禮以及重大慶祝活動可以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和有關國國旗; 民間團體在雙邊和多邊交往中舉行重大慶祝活動時,可以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和有關國國旗。 第四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如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不在同一建築物內辦公,可以在工作日升掛國旗。 第五條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升掛派遣國國旗; 其他外國常駐中國的機構、外商投資企業,凡平日在室外或公共場所升掛本國國旗者,必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 外國公民在中國境內平日不得在室外和公共場所升掛國籍國國旗。遇其國籍國國慶日,可以在室外或公共場所懸掛其國籍國國旗,但必須同時懸掛中國國旗。 第六條中國國家領導人和各種代表團出國訪問,根據東道國的規定和習慣做法升掛中國和東道國國旗。 第七條出國參加各種國際會議、文化體育活動,展覽會,博覽會等,可以按東道國或有關主辦單位的規定和習慣做法懸掛中國國旗。 第八條中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按照《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可以在館舍和館長官邸升掛中國國旗。各館可以根據當地習慣每日或在重大節慶日(即中國國慶日、國際勞動節、元旦、春節和駐在國國慶日)升掛中國國旗。 新開館或閉館時應該舉行升旗或降旗儀式。 在館舍以外開設的辦公處不升掛中國國旗。 外交代表機關的館長乘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懸掛中國國旗,領館館長在執行公務時乘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懸掛中國國旗。 中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的館長舉行國慶招待會、建交慶祝活動和為中國領導人訪問舉行的重大活動時,可以在活動場所懸掛中國國旗和駐在國國旗。 中國常駐各國際組織的代表團或代表處可按照以上辦法升掛中國國旗。 第九條中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以外的其他常駐機構,中國在外國的投資企業和旅居外國的中國公民,根據所在國的規定和習慣做法升掛國旗。 第十條遇中國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國務院決定全國下半旗誌哀日,外國常駐中國的機構和外商投資企業,凡當日掛旗者,應該降半旗。 第十一條中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遇下列情況降半旗: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逝世; 中國國內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國務院決定降半旗; 中國外交部通知降半旗。 (二)駐在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逝世,可以根據駐在國的規定降半旗; 在駐在國因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決定降半旗誌哀時,可以降半旗。 其他駐外機構,凡平日掛旗者,參照上述規定降半旗。 第十二條中國國旗與外國國旗並掛時,各國國旗應該按照各國規定的比例製作,盡量做到旗的面積大體相等。 第十三條在中國境內舉辦雙邊活動需要懸掛中國和外國國旗時,凡中方主辦的活動,外國國旗置於上首;對方舉辦的活動,則中國國旗置於上首。 第十四條在中國境內,凡同時懸掛多國國旗時,必須同時懸掛中國國旗。在室外或公共場所,只能升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的國旗。如要升掛未建交國國旗,必須事先徵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批准。 第十五條在中國境內,中國國旗與多國國旗並列升掛時,中國國旗應該置於榮譽地位。 並排升掛具體辦法: (一)一列並排時,以旗面面向觀眾為准,中國國旗在最右方; (二)單行排列時,中國國旗在最前面; (三)弧形或從中間往兩旁排列時,中國國旗在中心; (四)圓形排列時,中國國旗在主席台(或主入口)對面的中心位置。 第十六條中國國旗同聯合國旗並掛,參照本規定第十三條辦理。 第十七條懸掛國旗一般應以旗的正面面向觀眾,不要隨意交叉懸掛或豎掛,更不得倒掛。有必要豎掛或者使用國旗反面時,必須按照有關國家的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多國國旗並列升掛,旗桿高度應該劃一。升掛時必須先升中國國旗,降落時最後降中國國旗。 同一旗桿上不能升掛兩個國家的國旗。 遇有需要夜間在室外懸掛國旗時,國旗必須置於燈光照射之下。 第十九條外國駐華機構、外商投資企業、外國公民在同時升掛中國和外國國旗時,必須將中國國旗置於上首或中心位置。外商投資企業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和企業旗時,必須把中國國旗置於中心、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第二十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負責監督管理本地區的涉外掛旗。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由外交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5. 人民警察管理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民警察的隊伍建設,從嚴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質,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管理法》

第二條 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第三條 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6. 我國涉及人民政協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從它建立的時候起,其組織的設立和工作的開展就有著堅實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與人民政協有關的國家法律或法規主要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9月29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這是新中國建立時期最重要的法律,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共同綱領是新中國建國的政治基礎,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大綱,也是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均應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則。共同綱領對人民政協的性質、組成、政協全體會議的職權等作了明確的規定。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這是新中國最早的重要法律之一。政協組織法規定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宗旨,組織構成、參加條件和紀律,全體會議的會期、召集和職權,全國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產生與召集,地方委員會的性質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組織法》(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這是新中國最早的重要法律之一。政府組織法中與人民政協直接有關的內容有:規定在普選的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由政協的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大的職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由人民政協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依據人民政協全體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行使職權;政務院根據並為執行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國家的法律、法令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規定的施政方針行使職權;政府組織法的修改權屬於人民政協全體會議,其閉會期間屬於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這是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後首次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斗爭中的重要作用。在1993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又充實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1990年6月28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通過)。在國旗法中,對政協全國委員會和各級地方委員會升掛國旗及全國委員會主席逝世下半旗等作了規定。
此外,在1990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法》兩部法規中,對香港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和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的有關事項作出明確的規定。在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兩部法規中,對澳門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參加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有關事項作出明確的規定。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法規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1980年9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八號公布施行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取得、喪失和恢復,都適用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國國籍。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第四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第五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第六條 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第七條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第八條 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取得中國國籍;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第九條 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第十條 中國公民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

一、外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外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第十一條 申請退出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喪失中國國籍。

第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和現役軍人,不得退出中國國籍。

第十三條 曾有過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具有正當理由,可以申請恢復中國國籍;被批准恢復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第十四條 中國國籍的取得、喪失和恢復,除第九條規定的以外,必須辦理申請手續。未滿十八周歲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申請。

第十五條 受理國籍申請的機關,在國內為當地市、縣公安局,在國外為中國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

第十六條 加入、退出和恢復中國國籍的申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審批。經批準的,由公安部發給證書。

第十七條 本法公布前,已經取得中國國籍的或已經喪失中國國籍的,繼續有效。

第十八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 人民幣法律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00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80號發布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8年3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人民幣的管理,維護人民幣的信譽,穩定金融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從事人民幣的設計、印製、發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第四條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依其面額支付。第五條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人民幣和妨礙人民幣流通。第二章設計和印製第七條新版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設計,報國務院批准。第八條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專門企業印製。第九條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質量標准和印製計劃印製人民幣。第十條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應當將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解繳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將不合格的人民幣產品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全部銷毀。第二章設計和印製第十一條印製人民幣的原版、原模使用完畢後,由中國人民銀行封存。第十二條印製人民幣的特殊材料、技術、工藝、專用設備等重要事項屬於國家秘密。印製人民幣的企業和有關人員應當保守國家秘密;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第十三條除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印製人民幣的企業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研製、仿製、引進、銷售、購買和使用印製人民幣所特有的防偽材料、防偽技術、防偽工藝和專用設備。有關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制定。第十四條人民幣樣幣是檢驗人民幣印製質量和鑒別人民幣真偽的標准樣本,由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印製。人民幣樣幣上應當加印「樣幣」字樣。第三章發行和回收第十五條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第十六條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版人民幣,應當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新版人民幣的發行時間、面額、圖案、式樣、規格、主色調、主要特徵等予以公告。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新版人民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新版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第十七條因防偽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改變人民幣的印製材料、技術或者工藝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改版後的人民幣的發行時間、面額、主要特徵等予以公告。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改版人民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改版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第十八條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發行紀念幣。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的限量發行的人民幣,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第十九條紀念幣的主題、面額、圖案、材質、式樣、規格、發行數量、發行時間等由中國人民銀行確定;但是,紀念幣的主題涉及重大政治、歷史題材的,應當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紀念幣的主題、面額、圖案、材質、式樣、規格、發行數量、發行時間等予以公告。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紀念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紀念幣支付給金融機構。第二十條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人民幣發行庫,在其分支機構設立分支庫,負責保管人民幣發行基金。各級人民幣發行庫主任由同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擔任。人民幣發行基金是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保存的未進入流通的人民幣。人民幣發行基金的調撥,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辦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動用人民幣發行基金,不得干擾、阻礙人民幣發行基金的調撥。第三章發行和回收第二十一條特定版別的人民幣的停止流通,應當報國務院批准,並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告。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收兌停止流通的人民幣,並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將停止流通的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得將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對外支付。第二十二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挑剔殘缺、污損的人民幣,並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將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得將殘缺、污損的人民幣對外支付。第二十三條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和殘缺、污損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回收、銷毀。具體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第四章流通和保護第二十四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合理需要的原則,辦理人民幣券別調劑業務。第二十五條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第二十六條禁止下列損害人民幣的行為:(一)故意毀損人民幣;(二)製作、仿製、買賣人民幣圖樣;(三)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四)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損害人民幣的行為。前款人民幣圖樣包括放大、縮小和同樣大小的人民幣圖樣。第二十七條人民幣樣幣禁止流通。人民幣樣幣的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第二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第二十九條中國公民出入境、外國人入出境攜帶人民幣實行限額管理制度,具體限額由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第三十條禁止偽造、變造人民幣。禁止出售、購買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禁止走私、運輸、持有、使用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第四章流通和保護第三十一條單位和個人持有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的,應當及時上交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或者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他人持有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第三十二條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發現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應當予以沒收,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並登記造冊;持有人對公安機關沒收的人民幣的真偽有異議的,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鑒定。公安機關應當將沒收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十三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數量較多、有新版的偽造人民幣或者有其他製造販賣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線索的,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數量較少的,由該金融機構兩名以上工作人員當面予以收繳,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登記造冊,向持有人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收繳憑證,並告知持有人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向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申請鑒定。對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收繳及鑒定的具體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將收繳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十四條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應當無償提供鑒定人民幣真偽的服務。對蓋有「假幣」字樣戳記的人民幣,經鑒定為真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按照面額予以兌換;經鑒定為假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予以沒收。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應當將沒收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十五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以偽造、變造的人民幣對外支付。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在營業場所無償提供鑒別人民幣真偽的服務。第三十六條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銷毀。第三十七條人民幣反假鑒別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標准生產。人民幣反假鑒別儀國家標准,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協助組織實施。第三十八條人民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流通:(一)不能兌換的殘缺、污損的人民幣;(二)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第五章罰則第三十九條印製人民幣的企業和有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一)未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質量標准和印製計劃印製人民幣的;(二)未將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解繳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的;(三)未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將不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銷毀的;(四)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對外提供印製人民幣的特殊材料、技術、工藝或者專用設備等國家秘密的。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五章罰則第四十一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第四十二條故意毀損人民幣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銷毀非法使用的人民幣圖樣。第四十四條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並處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第四十五條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有關規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三款、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其中,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撤銷要約合同法 發布:2025-04-07 09:58:15 瀏覽:225
2018緬甸勞動法最低工資 發布:2025-04-07 09:58:13 瀏覽:111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高法官 發布:2025-04-07 09:56:51 瀏覽:360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成因 發布:2025-04-07 09:48:21 瀏覽:206
山東省法律援助官網 發布:2025-04-07 09:47:23 瀏覽:168
國家司法考試視頻 發布:2025-04-07 09:45:15 瀏覽:518
靈武法院人員 發布:2025-04-07 09:37:08 瀏覽:417
上海嫖娼法官 發布:2025-04-07 09:36:55 瀏覽:332
財務章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07 09:33:48 瀏覽:971
社會治理法治化與 發布:2025-04-07 09:22:42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