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
A. 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通榆河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本省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通榆河和為通榆河提供水源的主要供水河道以及沿線地區對通榆河水質有影響的其他河流、渠道等地表水體的污染防治。
第三條 通榆河是沿河地區居民飲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同時兼有灌溉、航運、行洪等功能。
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以上標准。
第四條 通榆河實行分級保護,劃分為三級保護區。通榆河及其兩側各一公里、主要供水河道及其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一級保護區;新沂河南偏泓、鹽河和斗龍港、新洋港、黃沙港、射陽河、車路河、沂南小河、沭新河等與通榆河平交的主要河道上溯五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二級保護區;其他與通榆河平交的河道上溯五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三級保護區。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削減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污染防治和監督檢查,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飲用水安全。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投入,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專門用於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已設立的有關環境保護資金,應當安排一定比例用於通榆河水污染防治。
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聯動和協商機制,研究解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重大事項。
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沿線地區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通榆河水污染防治任期責任目標負主要責任,任期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和評價主要負責人的重要內容。
第七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水利、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財政、交通運輸、衛生、規劃、建設、城市管理、農業、海洋與漁業、國土資源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定期監督、檢查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自覺保護通榆河水環境的意識;採取措施保障公民的環境信息知情權,鼓勵和支持公民、社會組織參與通榆河水環境保護。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在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B. 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產業政策和本條例規定審批項目,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
(二)未按照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意見進行整改的;
(三)對污染嚴重或者不能穩定達標的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或者項目,不按照規定責令停產整改或者關閉的;
(四)對可能造成嚴重污染事故,影響供水安全,未依法採取應急措施的;
(五)不按照規定製定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採取措施的;
(六)發現環境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及時予以查處等不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的;
(七)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或者生態破壞事故,不按照規定報告或者不依法採取必要措施,致使事故擴大或者延誤事故處理的;
(八)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設計、施工單位為排污單位設計、建設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意見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違法行為,並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單位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在沿線地區的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排污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沿線地區重點排污單位未按照國家規定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沿線地區重點排污單位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閑置或者拆除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沿線地區排污單位向水體排放水污染物超過規定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治,處以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沿線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屠宰場排放污水超過規定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處以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關閉或者搬遷:
(一)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在通榆河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制漿、造紙、化工、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煉油、鉛酸蓄電池等污染環境的項目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在通榆河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的。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的其他行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三條 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完成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責任制以及行政區界上下游水體斷面水質交接責任制所規定的目標的,由上級人民政府通報批評,對造成環境污染或者水(環境)功能退化的,對有關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C. 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的介紹
為防治通榆河水抄污襲染,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本省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該《條例》經江2012年1月12日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通過,2012年1月12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公告第97號公布。《條例》分總則、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法律責任、附則5章55條,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2002年12月17日江蘇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決定》予以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