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飛行管制規章

飛行管制規章

發布時間: 2025-04-10 03:02:50

⑴ 飛行基本規則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規范境內飛行活動、保障飛行安全有序進行的軍事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領空主權,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飛行活動,保障飛行活動安全有秩序地進行,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凡轄有航空器的單位、個人和與飛行有關的人員及其飛行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則。

第三條國家對境內所有飛行實行統一的飛行管制。

第四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領導全國的飛行管制工作。

第五條 航空單位的負責人對本單位遵守本規則負責。機長對本空勤組成員遵守本規則負責。

第六條 各航空單位在組織與實施飛行中,應當協調配合,通報有關情況。

第七條 組織與實施飛行,應當按照飛行預先准備、飛行直接准備、飛行實施和飛行講評等階段進行。飛行階段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由各航空管理部門自行規定。

第八條 與飛行有關的所有單位、人員負有保證飛行安全的責任,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積極採取預防事故的措施,保證飛行安全。

經過批準的飛行,有關的機場和部門應當認真做好組織指揮和勤務保障工作。

第九條 飛行人員在飛行中,必須服從指揮,嚴格遵守紀律和操作規程,正確處置空中情況。遇到特殊情況,民用航空器的機長,為保證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的安全,有權對民用航空器作出處置;非民用航空器的機長(或者單座航空器飛行員,下同)在不能請示時,對於航空器的處置有最後決定權。

第十條 各航空管理部門制定與飛行有關的規范,應當符合本規則的規定。

⑵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制定的空運方面的規章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制定的空運方面的規章,主要涉及飛行安全、航空交通管理、機場運營、環境保護以及人員培訓等多個領域。這些規章旨在確保全球民用航空的安全、有序與高效。

在飛行安全方面,ICAO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飛行操作程序與標准,包括飛行前的飛機檢查、飛行中的安全操作以及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這些規章要求各國航空公司及飛行員嚴格遵守,以確保每一次飛行的安全。

航空交通管理方面,ICAO規定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全球標准,包括航空器的航路規劃、飛行高度與速度的分配,以及通信與導航設備的配置等。這些規章有助於保障空中交通的順暢與協調,防止航空器之間的碰撞。

在機場運營方面,ICAO對機場的設計、建設、管理以及運營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包括機場跑道的長度與寬度、停機坪的布局、航站樓的設施以及應急救援能力等。這些規章旨在確保機場能夠滿足各類航空器的起降需求,同時保障旅客與貨物的安全與便利。

此外,ICAO還關注環境保護,制定了一系列減少航空對環境影響的規章。例如,限制航空器的噪音與排放,推廣使用更環保的航空燃料等。這些規章旨在實現民用航空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最後,人員培訓方面,ICAO要求各國對飛行員、空管人員以及機場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與考核。這些培訓與考核內容嚴格遵循ICAO的標准與要求,以確保相關人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勝任各自的工作崗位。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的第一章 總 則

與飛行有關的所有單位、人員負有保證飛行安全的責任,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積極採取預防事故的措施,保證飛行安全。
經過批準的飛行,有關的機場和部門應當認真做好組織指揮和勤務保障工作。 空域的劃設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飛行需要、飛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導航、雷達設施建設以及機場分布、環境保護等因素。
空域通常劃分為機場飛行空域、航路、航線、空中禁區、空中限制區和空中危險區等。空域管理和飛行任務需要的,可以劃設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區和臨時飛行空域。 機場飛行空域應當劃設在航路和空中走廊以外。儀表(雲中)飛行空域的邊界距離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邊界,均不得小於10公里。
機場飛行空域通常包括駕駛術(特技、編隊、儀表)飛行空域、科研試飛飛行空域、射擊飛行空域、低空飛行空域、超低空飛行空域、海上飛行空域、夜間飛行空域和等待空域等。
等待空域通常劃設在導航台上空;飛行活動頻繁的機場,可以在機場附近上空劃設。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層,距離地面最高障礙物的真實高度不得小於600米。8400米以下,每隔3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8400米至8900米隔5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8900米至125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12500米以上,每隔6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
機場飛行空域的劃設,由駐機場航空單位提出方案,報所在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級航空單位或者軍區空軍批准。
相鄰機場之間飛行空域可以相互調整使用。 航路分為國際航路和國內航路。
航路的寬度為20公里,其中心線兩側各10公里;航路的某一段受到條件限制的,可以減少寬度,但不得小於8公里。航路還應當確定上限和下限。 航線分為固定航線和臨時航線。
臨時航線通常不得與航路、固定航線交叉或者通過飛行頻繁的機場上空。 國家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上空,可以劃設空中禁區、臨時空中禁區。
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別批准,任何航空器不得飛入空中禁區和臨時空中禁區。 位於航路、航線附近的軍事要地、兵器試驗場上空和航空兵部隊、飛行院校等航空單位的機場飛行空域,可以劃設空中限制區。根據需要還可以在其他地區上空劃設臨時空中限制區。
在規定時限內,未經飛行管制部門許可的航空器,不得飛入空中限制區或者臨時空中限制區。 位於機場、航路、航線附近的對空射擊場或者發射場等,根據其射向、射高、范圍,可以在上空劃設空中危險區或者臨時空中危險區。
在規定時限內,禁止無關航空器飛入空中危險區或者臨時空中危險區。 空中走廊通常劃設在機場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區上空。
空中走廊的劃設應當明確走向、寬度和飛行高度,並兼顧航空器進離場的便利。
空中走廊的寬度通常為10公里,其中心線兩側各5公里。受條件限制的,其寬度不得小於8公里。 臨時飛行空域的劃設,由申請使用空域的航空單位提出方案,經有關飛行管制部門劃定,並通報有關單位。
國(邊)境線至我方一側10公里之間地帶上空禁止劃設臨時飛行空域。通用航空飛行特殊需要時,經所在地大軍區批准後由有關飛行管制部門劃設。 在機場區域內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護機場凈空的規定,禁止在機場附近修建影響飛行安全的射擊靶場、建築物、構築物、架空線路等障礙物體。
在機場及其按照國家規定劃定的凈空保護區域以外,對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高大建築物或者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飛行障礙燈和標志,並使其保持正常狀態。 在距離航路邊界30公里以內的地帶,禁止修建影響飛行安全的射擊靶場和其他設施。
在前款規定地帶以外修建固定或者臨時靶場,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批准。靶場射擊或者發射的方向、航空器進入目標的方向不得與航路交叉。 修建各種固定對空射擊場或者炮兵射擊靶場,必須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設立臨時性靶場和射擊點,經有關飛行管制部門同意後,由設立單位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大軍區審查批准。
固定或者臨時性的對空射擊場、發射場、炮兵射擊靶場、射擊點的管理單位,應當負責與所在地區飛行管制部門建立有效的通信聯絡,並制定協同通報制度;在射擊或者發射時,應當進行對空觀察,確保飛行安全。 飛行管制的基本任務是:
(一)監督航空器嚴格按照批準的計劃飛行,維護飛行秩序,禁止未經批準的航空器擅自飛行;
(二)禁止未經批準的航空器飛入空中禁區、臨時空中禁區或者飛出、飛入國(邊)境;
(三)防止航空器與航空器、航空器與地面障礙物相撞;
(四)防止地面對空兵器或者對空裝置誤射航空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按照飛行管制責任劃分為:飛行管制區、飛行管制分區、機場飛行管制區。
航路、航線地帶和民用機場區域設置高空管制區、中低空管制區、終端(進近)管制區、機場塔台管制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及其毗連的公海的上空劃分若干飛行情報區。 擔負飛行管制任務的航空管理部門及航空單位,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許可權,根據本規則制定飛行管制的具體實施辦法。
相關飛行管制部門之間,應當制定協同制度。 所有飛行必須預先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獲准飛出或者飛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的航空器,實施飛出或者飛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的飛行和各飛行管制區間的飛行,必須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批准;飛行管制區內飛行管制分區間的飛行,經負責該管制區飛行管制的部門批准;飛行管制分區內的飛行,經負責該分區飛行管制的部門批准。
民用航空的班期飛行,按照規定的航路、航線和班期時刻表進行;民用航空的不定期運輸飛行,由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批准,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備案;涉及其他航空管理部門的,還應當報其他航空管理部門備案。 轉場航空器的起飛,機場區域內、外飛行的開始和結束,均應當遵守預定的時間;需要提前或者推遲起飛時間的,應當經上一級飛行管制部門的許可。
轉場航空器超過預定起飛時間一小時仍未起飛,又未申請延期的,其原飛行申請失效。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飛行的航空器,必須標明明顯的識別標志,禁止無識別標志的航空器飛行。
無識別標志的航空器因特殊情況需要飛行的,必須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批准。
航空器的識別標志,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批准。 機場區域是指機場和為該機場劃定的一定范圍的設置各種飛行空域的空間。
機場區域應當根據機場周圍的地形,使用該機場的航空器的型別和任務性質,鄰近機場的位置和跑道方向,機場附近的國(邊)境、空中禁區、對空射擊場或者發射場、航路和空中走廊的位置,以及公眾利益和安全保障等因素劃定。
相鄰機場距離過近的,可以合劃一個機場區域。
機場區域的界線通常與機場飛行(塔台)管制區的界線相同。 機場區域內飛行,應當遵守機場使用細則。
機場使用細則的制定、審批和備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飛行准備以及保障飛行的准備工作,必須在飛行開始前完成。在各項准備和天氣情況符合飛行要求時,飛行方可開始。
接受轉場飛行航空器降落的機場,必須在航空器到達機場30分鍾以前,做好保障降落的各項准備工作。 飛行人員自起飛前開車起到著陸後關車止,必須同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保持無線電通信聯絡,並且嚴格遵守通信紀律。
未配備無線電通信設備或者通信設備發生故障的航空器,按照本規則附件一的規定進行聯絡。 飛行員開車滑行,必須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滑行或者牽引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規定的或者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指揮員指定的路線滑行或者牽引。
(二)滑行速度應當按照相應航空器的飛行手冊或者飛行員駕駛守則執行;在障礙物附近滑行,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
(三)航空器對頭相遇,應當各自靠右側滑行,並且保持必要的安全間隔;航空器交叉相遇,飛行員從座艙左側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時應當停止滑行,主動避讓。
(四)兩架以上航空器跟進滑行,後航空器不得超越前航空器,後航空器與前航空器的距離,不得小於50米。
(五)夜間滑行或者牽引,應當打開航空器上的航行燈。
(六)直升機可以用1米至10米高度的飛行代替滑行。
水上航空器在滑行或者牽引中,與船隻對頭或者交叉相遇,應當按照航空器滑行或者牽引時相遇的避讓方法避讓。 通常情況下,准備起飛的航空器,在起落航線第四轉彎後無其他航空器進入著陸時,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方可滑進跑道;跑道上無障礙物,方准起飛。
航空器起飛、著陸時,後航空器應當與前航空器保持規定的安全間隔。 機場的起落航線通常為左航線;若因地形、城市等條件的限制,或者為避免同鄰近機場的起落航線交叉,也可以為右航線;起落航線的飛行高度,通常為300米至500米。
進行起落航線飛行時,禁止超越同型航空器;各航空器之間的距離,一般應當保持在1500米以上;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速度大的航空器可以在第三轉彎前超越速度小的航空器,超越時應當從前航空器的外側超越,其間隔不得小於200米。除必須立即降落的航空器外,任何航空器不得從內側超越前航空器。
加入起落航線飛行必須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並且應當順沿航線加入,不得橫向截入。 航空器起飛後在機場區域內上升或者降落前在機場區域內下降,必須按照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的指示進行。
航空器飛離機場加入航路、航線和脫離航路、航線飛向機場,應當按照該機場使用細則或者進離場程序規定的航線和高度上升或者下降。 航空器進行空域飛行時,應當按照規定的航線(航向)、高度、次序進入空域或者脫離空域,並且保持在規定的空域和高度范圍內飛行。
除等待空域外,一個飛行空域,在同一個時間內,只允許安排一至三批航空器飛行。各批航空器飛行活動的高度范圍之間,通常應當保持2000米以上的高度差。 目視飛行時,飛行人員必須加強空中觀察。航空器應當與雲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
機長對目視飛行的安全負直接責任。 航空器進入著陸,應當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不具備著陸條件的,不得勉強著陸。
航空器著陸後,應當迅速脫離跑道。 飛行人員在復雜氣象條件下按儀表飛行,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飛行人員掌握復雜氣象飛行技術;
(二)航空器配備有完好的航行設備和無線電通信設備。
第五十八條復雜氣象條件下進入機場區域的飛行,必須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允許航空器飛入機場區域時,應當及時向飛行員通報下列情況:
(一)進入的飛行高度;
(二)機場區域內有關的飛行情況;
(三)水平能見度或者跑道視程、天氣現象和機場上空的雲底高度,地面和穿雲高度上的風向、風速,場面氣壓或者修正海平面氣壓,或者零點高度,以及地面大氣溫度;
(四)儀表進場或者穿雲方法和著陸航向。 航空器在等待空域內,必須保持在規定的等待高度層並且按照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指示的方法飛行,未經許可,不得自行改變。
在等待空域內等待降落的航空器,應當按照規定的順序降落。特殊情況下,經空中交通管制員或者飛行指揮員許可,方可優先降落。 航空器穿雲下降必須按照該機場的儀表進近圖或者穿雲圖進行。當下降到規定的最低高度或者決斷高度仍不能以目視進行著陸時,應當立即停止下降,並且按照規定的航向上升至安全高度。
航空器因故不能在該機場降落的,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指揮員或者航空公司簽派員及其代理人,應當立即通知備降機場准備接受航空器降落,同時指示航空器飛往備降機場的航向、飛行高度和通知備降機場的天氣情況。在飛行人員同備降機場溝通無線電聯絡並且報告在備降機場著陸已有保障以前,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指揮員或者航空公司簽派員及其代理人應當繼續與該航空器保持聯絡。 飛機在空中拖曳滑翔機時,拖曳飛機同滑翔機應當視為一個航空器。滑翔機飛行員應當服從拖曳飛機飛行員的指揮。
滑翔機在空中脫離拖曳,必須在規定的高度上進行,並且經拖曳飛機飛行員同意,但緊急情況除外。 機場區域內飛行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其他任務飛行的航空器在該機場起飛和降落的時間,均應當及時報告上級飛行管制部門。
相鄰機場應當互相主動通報有關的飛行情況。

⑷ 我國對個人航拍飛行器有什麼要求

從飛行運行方面來說,民航局已經頒發了相關規章,7千克以下,高度不超過120米,遙控距離不超過500米在隔離空域(非民航航班或空軍活動空域)飛行的無人機不受管控。不滿足以上條件者,如在混合空域飛行,需要向空管局上報飛行活動,等待批准後才能飛。
另一方面,對於飛行器本身而言,我國還沒有出台相關標准,比如適航標准等,僅滿足一般電子產品的要求,但是沒有民用航空器適航標准來對研發製造進行管控。無人機門戶翼趣網wingfun.com,無人機法規大全。

⑸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運行單位安全管理規則(2016)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對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以下簡稱民航空管)運行單位的安全監督和管理,降低空中交通安全風險,提高空中交通運行安全水平,保障飛行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則。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服務、航空情報服務、通信導航監視服務、航空氣象服務的單位(以下簡稱民航空管運行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則。
本規則所指的民航空管運行單位包括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及其所屬的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分局、空中交通管理站和機場管理機構及其下屬的民航空管運行部門。第三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安全管理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第四條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負責監督管理全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民航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地區管理局)負責監督管理本地區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第五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負責組織與實施本單位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工作。第六條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實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則的規定,追究安全生產事故責任人的責任。第七條民航局鼓勵和支持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科學技術研究、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方式的推廣應用,提高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第二章機構和人員第八條民航局負責統一制定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政策、規章和標准,制定安全工作規劃,確定安全管理目標,組織實施民航空管安全審計,指導監督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監督、檢查和指導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第九條地區管理局負責監督檢查本地區民航空管運行單位貫徹落實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規、規章和標准;監督檢查安全工作規劃和安全管理措施落實、安全管理目標執行和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情況,監督檢查民航空管運行單位的安全評估工作,承辦民航空管安全審計工作。第十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貫徹落實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規、規章和標准,落實安全工作規劃、安全管理目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對本單位運行狀況的經常性檢查,定期評價安全狀況,組織落實安全管理措施,收集、統計、分析本單位的安全信息,對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制定並落實整改措施,制定本單位安全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記錄培訓考核情況;組織實施民航空管安全評估;按規定上報本單位的安全狀況和信息。第十一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應當根據下列要求設置運行安全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一)從業人員超過150人(含)的,應當設置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
(二)從業人員少於150人的,應當按照不小於50比1的比例設置專職安全管理人員;
(三)從業人員少於50人的,應當至少有一名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
民航空管運行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或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與實施工作。第十二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運行安全管理全面負責,組織實施下列安全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單位的安全管理投入;
(四)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時消除民航空管運行安全隱患;
(五)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
(六)及時、如實地報告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第十三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應當倡導積極的安全文化,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民航空管安全的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民航空管安全知識的宣傳,向從業人員充分告知安全風險,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執行操作規程,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第十四條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航空情報員、航空電信人員、航空氣象人員等專業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專業人員執照,並保持有效。
前款所述從業人員在身體不適合履行崗位職責時,應當主動向本單位報告,民航空管運行單位應當及時予以調整工作崗位。第十五條民航空管運行單位的從業人員應當服從安全管理,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有權拒絕違章操作。
從業人員有義務對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議,發現安全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門或者安全管理人員報告。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200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領空主權,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飛行活動,保障飛行活動安全有秩序地進行,制定本規則。第二條凡轄有航空器的單位、個人和與飛行有關的人員及其飛行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則。第三條國家對境內所有飛行實行統一的飛行管制。第四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領導全國的飛行管制工作。第六條各航空單位在組織與實施飛行中,應當協調配合,通報有關情況。第七條組織與實施飛行,應當按照飛行預先准備、飛行直接准備、飛行實施和飛行講評等階段進行。飛行階段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由各航空管理部門自行規定。第八條與飛行有關的所有單位、人員負有保證飛行安全的責任,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積極採取預防事故的措施,保證飛行安全。
經過批準的飛行,有關的機場和部門應當認真做好組織指揮和勤務保障工作。第九條飛行人員在飛行中,必須服從指揮,嚴格遵守紀律和操作規程,正確處置空中情況。遇到特殊情況,民用航空器的機長,為保證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的安全,有權對民用航空器作出處置;非民用航空器的機長(或者單座航空器飛行員,下同)在不能請示時,對於航空器的處置有最後決定權。第十條各航空管理部門制定與飛行有關的規范,應當符合本規則的規定。第二章空域管理第十二條空域的劃設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飛行需要、飛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導航、雷達設施建設以及機場分布、環境保護等因素。
空域通常劃分為機場飛行空域、航路、航線、空中禁區、空中限制區和空中危險區等。空域管理和飛行任務需要的,可以劃設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區和臨時飛行空域。第十三條空域的劃設、調整,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備案手續。第十四條機場飛行空域應當劃設在航路和空中走廊以外。儀表(雲中)飛行空域的邊界距離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邊界,均不得小於10公里。
機場飛行空域通常包括駕駛術(特技、編隊、儀表)飛行空域、科研試飛飛行空域、射擊飛行空域、低空飛行空域、超低空飛行空域、海上飛行空域、夜間飛行空域和等待空域等。
等待空域通常劃設在導航台上空;飛行活動頻繁的機場,可以在機場附近上空劃設。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層,距離地面最高障礙物的真實高度不得小於600米。8400米以下,每隔3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8400米以上,每隔600米為一個等待高度層。
機場飛行空域的劃設,由駐機場航空單位提出方案,報所在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級航空單位或者軍區空軍批准。
相鄰機場之間飛行空域可以相互調整使用。第十六條航線分為固定航線和臨時航線。
臨時航線通常不得與航路、固定航線交叉或者通過飛行頻繁的機場上空。第十七條國家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上空,可以劃設空中禁區、臨時空中禁區。
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別批准,任何航空器不得飛入空中禁區和臨時空中禁區。第十八條位於航路、航線附近的軍事要地、兵器試驗場上空和航空兵部隊、飛行院校等航空單位的機場飛行空域,可以劃設空中限制區。根據需要還可以在其他地區上空劃設臨時空中限制區。
在規定時限內,未經飛行管制部門許可的航空器,不得飛入空中限制區或者臨時空中限制區。第十九條位於機場、航路、航線附近的對空射擊場或者發射場等,根據其射向、射高、范圍,可以在上空劃設空中危險區或者臨時空中危險區。
在規定時限內,禁止無關航空器飛入空中危險區或者臨時空中危險區。第二十條空中禁區、空中限制區、空中危險區的劃設、變更或者撤消,應當根據需要公布。第二十一條空中走廊通常劃設在機場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區上空。
空中走廊的劃設應當明確走向、寬度和飛行高度,並兼顧航空器進離場的便利。
空中走廊的寬度通常為10公里,其中心線兩側各5公里。受條件限制的,其寬度不得小於8公里。第二十二條空中放油區的劃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三條臨時飛行空域的劃設,由申請使用空域的航空單位提出方案,經有關飛行管制部門劃定,並通報有關單位。
國(邊)境線至我方一側10公里之間地帶上空禁止劃設臨時飛行空域。通用航空飛行特殊需要時,經所在地大軍區批准後由有關飛行管制部門劃設。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