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宗教管理條例
① 河北省保障天主教正常宗教活動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為保障天主教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社會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各教區及其所舉辦的神學院、修生班、修女院,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未經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和教區批准,不得建立教務組織和修女院、修生班等,已經建立的應予解散。第三條經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認定的主教、神甫及其教務活動受法律保護。未經認定的主教、神甫不予承認,不得以主教、神甫身份從事宗教活動。第四條經宗教事務部門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受法律保護,未經批准擅自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應予取消。第五條政府對主教、神甫和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的宗教活動予以保護。一切宗教活動都不得妨礙工作秩序、生產秩序、教學秩序、社會秩序、生活秩序和軍務活動。在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以外舉行聚會活動,其組織者要在五日前到聚會所在地的市、縣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說明聚會的目的、人數、時間、地點、負責人,經過批准方可進行。嚴禁聚眾踩街。對製造、傳播謠言和煽動騷亂鬧事的,應予制止並依法追究責任。第六條對有爭議的宗教團體房產,在產權明確之前,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搶占,佔用單位不得擅自拆除和處理。第七條宗教組織可以在教會內部經售宗教書刊。未經省文化出版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印刷、出版、翻印宗教書刊。禁止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散發、張貼、播放宗教宣傳品。第八條宗教組織和神職人員必須愛國守法,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不得違反我國《憲法》關於「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的規定。第九條來我省探親、旅遊和經商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外國人,可以到宗教活動場所過宗教生活。未經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省教務委員會批準的主教、神甫的同意,上述人員不得主持或參與主持宗教儀式,不得進行傳教活動。第十條對妨礙正常宗教活動,借宗教活動危害國家主權、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以及阻礙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要視情節輕重,分別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刑法》的規定,予以處罰。第十一條本規定由省宗教事務局負責解釋。第十二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② 河北省宗教事務條例(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宗教事務條例》等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本省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妨礙國家行政、司法、選舉、教育、婚姻等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六條各宗教應當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堅持中國化方向,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面從嚴治教,帶頭守法遵規、提升宗教修為。宗教活動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范圍內開展,不得損害公民身心健康,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不得干涉教育、司法、行政職能和社會生活。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體制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社會協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務治理格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區域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注銷,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有關規定,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到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審批部門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法定代表人。第九條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和宗教事務管理有關規定製定章程。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第十條宗教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聯系、服務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履行公民義務。第十一條宗教團體應當加強宗教文化、宗教典籍研究,開展宗教思想建設和教風建設,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第十二條宗教團體應當依法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第十三條省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第三章宗教院校第十四條省宗教團體擬依法設立宗教院校的,應當向省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省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意見,報國家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宗教院校變更校址、校名、隸屬關系、培養目標、學制、辦學規模等以及合並、分設和終止,應當按照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