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軍條例
㈠ 民事侵權軍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軍人軍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具體事項包括:軍人軍屬的婚姻家庭糾紛、人身損害賠償類糾紛、優撫待遇糾紛、土地承包糾紛、宅基地糾紛、農資產品質量糾紛等涉及軍人軍屬生活切身利益的事項。對於在湖服役、軍屬在異地的,通過涉軍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由當地法律援助機構和軍分區、人武部、雙擁辦等合力協調解決。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㈡ 軍人網上交友六條禁令的內容是什麼呀
(一)嚴禁注冊登錄交友、婚戀、求職網站;
(二)嚴禁開設網站、博客、涉軍聊天群;
(三)嚴禁參加各類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民間團體;
(四)嚴禁與他人進行不正當聯系和交往;
(五)嚴禁發表涉及軍事秘密的言論、圖片、視頻信息;
(六)嚴禁擅自上傳軍人證件、著軍裝照片和部隊工作履歷暴露軍人身份。
(2)涉軍條例擴展閱讀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通過智能手機上網,使軍人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顯得十分便捷。但其虛擬、自由、多元等特點,同樣使之成為了敵特勾聯竊密的「主戰場」和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因此,軍人上網切記別「任性」,做到規范不越界、適量不過度、合理不超支。
一、網上聊天別越界
網路聊天作為e時代的主要交流方式,極大限度滿足了人們的溝通需要,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網上聊天已成為大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溝通感情的重要平台。
但少數軍人敵情觀念淡化、紀律意識淡漠,以「軍」為談資,求關注、求點贊,在網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被敵特勾聯泄密,造成嚴重後果,教訓十分深刻。
斷了線的風箏必然摔得粉身碎骨,沒有紀律的約束必然碰得頭破血流。
因此,軍人在網上聊天過程中要明確政治界線,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決不談論、聽信、傳播政治謠言和小道消息,堅守紅色基因、保持政治本色,做到始終說黨話、說負責的話。
要明確保密界線,謹記嚴密防範網路泄密「十條禁令」和軍人網上交友「六條禁令」,決不泄漏軍事秘密,力戒炫耀、麻痹和僥幸心理,做到涉軍不上網,上網不涉軍。
要明確法紀界線,遵守國家法律和部隊紀律,自覺抵制腐化思想和低級趣味,決不加入涉黃、涉賭、涉毒聊天群和論壇社區,與不正當人員交談來往,做到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
二、網上娛樂別過度
在緊張的工作訓練之餘,不少軍人樂於在休息時間瀏覽網頁了解新聞時事,觀看視頻獲得視聽享受,進行游戲尋求對戰樂趣。
但部分軍人拿「放鬆」當「放縱」,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的違規使用手機在被窩里「挑燈夜戰」;有的頻繁請假外出在網吧「游戲人生」;還有的平時不謀備戰打仗而思「練級打怪」,違反了部隊條令條例,耗費了寶貴時間精力。
收回拳頭是為了更好地出擊,適度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因此,軍人在網上娛樂過程中要把控時間長度,合理統籌安排時間,不能在正課期間和就寢之後上網沖浪,擾亂部隊秩序,適當控制時長,避免長時間沉迷於游戲消遣之中,導致身心疲憊,做到適可而止、適當娛樂。
要遵守規章制度,樹牢「紀律在先,娛樂在後」的思想觀念,自覺接受法規約束和部隊管理,做到合法上網、正當娛樂。
要講求質量效度,有效利用網路多媒體資源,通過網上娛樂拓展見識、陶冶情操,培養團隊意識和戰斗精神,使之成為增長打贏本領的「充電站」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倍增器」,做到勞逸結合,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