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浙江信訪條例

浙江信訪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4-22 21:40:36

⑴ 浙江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信訪人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改進國家機關工作,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信訪人採用書信、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和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支持信訪人對本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第五條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信訪人進行信訪活動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第六條信訪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顯著作用的,有關國家機關和單位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七條對在信訪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第八條信訪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並可按本條例規定程序詢問、要求答復和復查信訪事項。第九條信訪事項採用書信形式提出的,提倡簽署真實姓名,寫明通訊地址。第十條信訪事項採用走訪形式提出的,應當向依法有處理決定權的國家機關提出、必要時,可以向其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走訪應當在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進行。第十一條多人共同向國家機關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形式;確需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5人。第十二條信訪人提出舉報、控告事項的,應當說明基本事實和被舉報人、被控告人的姓名、單位或者地址。第十三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誹謗他人。
信訪人進行信訪活動應當遵守國務院《信訪條例》規定的信訪秩序,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和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四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十五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確定一位負責人主管信訪工作。
省、市(地)、縣(市、區)應當建立信訪辦公室會議制度,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國家機關之間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聯系制度,協調處理信訪事項。第十六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本機關負責人信訪工作責任制和本機關負責人接待人民群眾來訪日制度、約訪人民群眾制度等信訪工作制度。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或者約訪,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對國家機關負責人執行信訪工作責任制的情況,應當進行檢查,並列入其政績考核內容。第十七條國家機關應當本著方便信訪人的原則,設立來訪接待場所,並設置明顯標志。第十八條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保證必需的業務經費。第十九條信訪工作機構在處理信訪事項中遇到干擾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干擾,保障信訪工作機構依法開展工作。第二十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公開、泄露舉報人、控告人的姓名和舉報、控告的內容。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舉報、控告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轉送給被舉報人、被控告人或者被舉報、被控告的單位。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公開、泄露信訪人的隱私、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信訪人可能造成損害的信訪內容。
發現有違反本條前三款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調查處理,並採取措施保護舉報人、控告人或者其他信訪人。第二十一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時,與信訪人或者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二十二條在受理、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發生緊急異常情況的,公安機關應當維護秩序,及時疏導。

⑵ 浙江省信訪條例(2004)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障信訪人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規范信訪行為和信訪工作,維護信訪秩序,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信訪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信訪活動,本省國家機關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信訪人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四條 信訪是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機關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重要渠道。第五條 國家機關應當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認真處理人民群眾提出的信訪事項,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信訪權利。
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由本機關負責人負責。第六條 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人民群眾意見,改進國家機關工作;
(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
(三)誰主管、誰負責;
(四)依法、公正、及時、就地處理;
(五)處理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法制宣傳教育相結合。第七條 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信訪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改進國家機關工作或者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顯著作用的,有關國家機關和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八條 對信訪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 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九條 信訪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
(二)檢舉、揭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對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申訴、控告;
(四)向國家機關反映問題、提出要求;
(五)其他信訪事項。第十條 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國家機關提出。必要時,可以向其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依法可以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依法向司法機關、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仲裁機構提出。第十一條 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辦理結果並要求答復。第十二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依法信訪,遵守信訪秩序。第十三條信訪人通過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提倡使用真實姓名,告知聯系方式。
信訪人通過走訪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在公布的接待時間內到國家機關設立或者公布的接待場所反映。第十四條多人共同向國家機關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確需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五人。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本機關負責人接待人民群眾來訪制度、下訪和約訪人民群眾制度、閱批重要來信制度、包案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制度等信訪工作制度,保障信訪工作經費,落實信訪工作責任。
國家機關之間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聯系制度,通報信訪情況,協調重大信訪事項的處理。第十六條省、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信訪辦公會議制度,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⑶ 浙江省信訪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依法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監督和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網路、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形式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工作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訪訴分離、分類處理,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和網路、電話等投訴,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建議、意見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暢通信訪渠道,解決信訪人合理合法的投訴請求,化解矛盾糾紛。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親自處理重要來信和網路、電話等投訴,接待重要來訪,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信訪專題會議,排查化解本行政區域內存在的矛盾糾紛,協調處理涉及兩個以上地區、部門、行業的復雜、疑難信訪事項。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認真履行信訪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信訪工作網格化管理,重大信訪問題報告、處置機制。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的信訪工作。
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第七條對信訪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八條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阻撓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不得非法限制信訪人的人身自由,不得歧視、打擊報復信訪人。第九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辦理結果;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提出信訪事項;
(二)提出的信訪事項客觀真實,對提供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誹謗、誣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國家機關對信訪事項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一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重要活動場所,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
(五)煽動、串聯、脅迫、利誘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謀取不當利益;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第三章信訪事項的提出和受理第十二條國家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布其信訪工作機構的地址、網址、電子信箱、信訪接待的地點和時間、值班電話,並在信訪接待場所和政務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工作規范、信訪事項的受理和辦理程序。

熱點內容
法學院贈言 發布:2025-04-23 01:23:55 瀏覽:349
肥東人民法院號碼 發布:2025-04-23 00:58:51 瀏覽:460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pdf 發布:2025-04-23 00:58:01 瀏覽:633
達芬奇道德經 發布:2025-04-23 00:48:54 瀏覽:160
南寧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23 00:37:14 瀏覽:138
合同法中拖欠款項利息 發布:2025-04-23 00:29:52 瀏覽:137
勞動法關於事假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4-23 00:29:03 瀏覽:328
在我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是 發布:2025-04-23 00:28:17 瀏覽:310
大連律師於曉 發布:2025-04-23 00:08:58 瀏覽:171
三大訴訟法中最復雜的 發布:2025-04-23 00:05:58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