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美國法典聯邦法規

美國法典聯邦法規

發布時間: 2025-04-23 08:01:42

A. 美國環境政策

第四三二一條(國會之目的宣言)
本法之目的如左:
宣示國家政策,以促進人類與環境間之豐饒且令人愉悅之和諧;努力提倡防止或減少對環境與天體生命之傷害,並增進人類之健康與福祉;
充分了解生態系統及自然資源對國家重要性;
設置環境質量委員會

第一章 政策與目的

第四三三一條(國會宣示國家環境政策)
國會鑽於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環境一切構成因素之內在關系,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人口增長,高度集中之都市化、工業發展、資源開發以及就技術日益進步所致之深遠影響,並鑒於回復及維持環境質量,對於全體人類之福祉與發展深具重要性。特宣布:聯邦政府將與各州及地方政府以及有關之公共與私人團體合作,採取所有切實可行之手段與措施,包括財政及技術上援助,發展並增進一般福祉,創造並維持人類與自然得以共處於積極和諧之各種生存條件,以滿足當代我國人民及其後代子孫對於社會、經濟及其它方面之需要。
為了執行本法規定之政策,聯邦政府負有責任,採取所有一切可行,且與國家政策之其它基本考慮相一致之措施,改進並協調聯邦之計劃、職能、方案與資源,以達到如次之目的。即國家應:
一、履行每一世代均應為其後代子孫之環境盡保管人之責任。
二、保證為我國全體國人創造安全、健康、富生命力,並合乎美學及文化上優美之環境。
三、於最廣泛限度合理使用環境,但不使其惡化,或危害健康與安全,或引起其它不良與不應有之惡果。
四、維護我國歷史、文化及自然之重要遺產,並盡可能維持足以提供各個人以多樣選擇機會之環境。
五、力求人口與資源之使用達到平衡,俾國人享有高度生活水平及廣泛舒適之生活。
六、提高再生資源之質量,使易枯竭資源達到最高程度之再循環。
國會認為,各個人均得享受健康之環境,同時各個人亦均有責任參與環境之維護與改善。

第四三三二條(機關合作之報告;信息提供;建議;國際與國內之協調努力)
國會授權並命令國家應盡一切可能實現左列事項:
美國之各項政策、法律及公法之解釋與執行均應與本法之規定相一致。
聯邦政府之所有機關均應(執行下列事務):
一、進行可能對人類環境產生影響之規劃及決定時,應採取足以確保綜合利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環境設計工技之系統性科技整合方法。
二、與依本法第二節之規定而設立之環境質量委員會進行磋商,確定並發展各種方法與程序,對於目前尚未符合規定之環境優適與環境價值,於決定時亦能與經濟及技術問題一起予以適切考慮;
三、對於人類環境質量具有重大影響之各項提案或主要法案,建議報告及其它主要聯邦行為,均應由主辦官員提出包括左列事項之詳細說明書:
1.提議中之行為對環境之影響。
2.提案行為付諸實施時對環境所產生不可避免之不良影響。
3.提案行為之各種代替方案。
4.人類環境之地區性短期使用與維持及加強長期生命力間之關系。
5.提案付諸實施時所會產生之無法復原或無從補救之資源耗損。於製作詳細說明之前,聯邦主辦官員應予依法享有管轄權或者具有特殊專業知識之任何聯邦機關進行磋商,並取得其對有關任何環境影響之評估。該說明評論與負責發展並執行環境標准之相當聯邦、州及地方機關所作之意見書復印件,應一並交付總統與環境質量委員會,並依美國法典第五章第五五二條之規定,向公眾公開。此等文件,應予提案一起依現行機關審查辦法審查核准。
四、一九七0年一月一日以後,在州輔助金計劃資助下之任何聯邦重要行為,因有左列情形而由州機關或其官員准備執行者,亦應依第三款規定提出詳細說明書:
1.州機關或其官員對此等行為享有全州之管轄權與責任者。
2.主辦之聯邦官員提供指導並參與此准備工作者;
3.於核准與實行前,由主辦之聯邦官員獨立評估說明書。及
4.在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以後,聯邦主辦官員對其他州或聯邦土地管理之實際行為或可能對州或聯邦土地管理產生重大影響之代替方案,應提出初步通知書並要求其意見。對此行為之影響有不同意者,則應准備書面之影響評估與意見,編入詳細說明書內。
本段所述程序並不減輕聯邦官員對整個說明書范圍、目標及內容或本章內之任何責任;亦即本段並不影響由州政府機關制定之欠缺全州性管轄權之說明之合法性。
五、研究、發展並敘明適當之代替方案,並推薦給對有關選擇利用現有資源,至今仍在爭論沖突之提案。
六、確認環境問題具有世界性及長久性之特性,並與我國外交政策一致;為預防及阻止人類之世界環境質量之低落而倡議或決議而擴大國際合作,並計劃對國際合作給予適當支持。
七、對各州、郡、市、機關團體與個人,提供關於有益回復、維持及改善環境質量之建議及信息;
八、於計劃與發展資源開發之方案,提倡及利用生態學之信息。
九、協助依本法第二節設置之環境質量委員會之工作。

第四三三三條(行政程序之符合國家環境政策)
所有聯邦政府機關,均應對其現有之法定職權,行政法規及各項現行政策及程序,進行一次檢討,以確定其是否存有妨害充分執行本法宗旨及規定之任何缺陷與矛盾,並應就其檢討結果,於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以前,向總統提出,俾其職權與各項政策之執行符合本法規定之目的、宗旨及程序。

第四三三四條(聯邦機構之其它法定義務)
第四三三二條或第四三三三條之規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影響聯邦機構之下列具體法定義務:
1.遵守環境質量之規范或標准。
2.與其它聯邦或州機關應為之協調或應進行之磋商。或
3.依其它聯邦或州機關之建議或證明,採取或禁止採取行為。

第四三三五條(現行職權之補充)
本法所規定之政策目標,性質上為聯邦各機關現行職權之補充。

第二章 環境質量委員會

第四三四一條(國會報告;立法建議)
總統應自一九七0年七月一日起,於年度向國會提出環境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載明左列事項:
一、國家各種主要之自然、人為或改造環境之狀態與情況,包括但不限於空氣、水(包括海域、海灣及淡水)及陸地環境(包括但不限於森林、乾地、濕地、山脈、城市、郊區及鄉村環境)。
二、前項環境質量、管理及使用,在當前與未來之發展趨勢,以及此種趨勢對國家社會、經濟與其它需要之影響。
三、從預期人口壓力之觀點,說明可使用自然資源能否滿足國人生活與經濟需要。
四、對於聯邦政府、州與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性質之機構或個人之計劃與活動(包括常規活動)之評估、特別著重說明其對環境以及自然資源之保護、發展與利用之影響。
五、對各種現有計劃與活動之缺失,提出補救方案及立法建議。

第四三四二條(設置;成員;主席;任命)
於總統府設置環境質量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該委員會由三人組成。其人選由總統提名,經參議員同意後任命之,在總統指揮下工作,總統並應指定其中一人擔任委員會主席。委員應具相當訓練、經驗及造詣,且有能力分析並詮釋各種環境發展趨勢與訊息;依本章第一節之規定之政策對聯邦政府之計劃與活動進行評估;對國家之科學、經濟、社會、美學及文化等方面之需要及利益具有清晰之意識及責任感;並能規劃與建設各種國家政策,以提升並改善環境質量。

第四三四三條(人員、專家與顧問之聘用。)
委員會可聘用執行本法規定職責所需之官員與職員。委員會亦得依美國法典第五章第三一0九條之規定(但該條最後一句不適用之)。聘用執行本法規定職責所需之專家與顧問,並訂定其津貼支領辦法。
依美國法典第三十一章第一三四二條,委員會得聘用及接受自願無給提供服務之人員,以達成委員會之目的。
第四三四四條(責任與職能)
委員會具有之責任與職能如左:
一、於總統依本章第四三四一條之規定製作環境質量報告時,提供支持與建議。
二、適時收集當前與未來環境質量狀況及發展趨勢之正確信息,並對該信息進行分析與詮釋,以確定此等狀況及發展趨勢是否妨礙或可能妨礙本章第一節所定政策之貫徹執行,進而編纂有關此等狀況及發展趨勢之研究報告,並呈送總統。
三、依本章第一節所定政策,對聯邦政府之各項計劃與活動進行審查及評估,以確定計劃與活動有助於政策之貫徹執行,並向總統提出建議。
四、研究增進環境質量改善之問題,並向總統提出國家政策之建議,以達到環境保護及國家之社會、經濟、保健及其它方面之需要及目的。
五、對生態系統與環境質量進行調查、研究、考察、探討及分析。
六、記錄確定自然環境之變化(包括植物系統及動物系統之變化),並累積必要數據數據及其它信息,以便對此等變化及發展趨勢,進行持續性之分析研究,並詮釋其基本原因。
七、每年至少向總統匯報環境狀態及情況一次。
八、應總統之要求,提供有關政策與立法等事項之研究、報告與建議。

第四三四五條(徵求公民環境質量咨詢委員會及其代表之意見)
委員會行使其依本法規定之權力、職能及責任時,應:
一、與依一九六九年五月廿九日頒布第一一四七二號行政命令而設置之公民環境質量咨詢委員會及諮商,並與有能力提供意見之科學、工業、農業、勞工、自然保育組織,州及地方政府,及其它團體之代表諮商。
二、充分利用公共與私人機構、組織以及個人提供之服務、設施及數據(包括統計數據),以避免造成措施與開支之重復,保證委員會之活動與有關政府機關依法律規定進行之同類活動,不生不必要之重復或沖突。

第四三四六條(委員任期與津貼)
委員會委員均為全勤工作人員;委員會主席津貼按行政人員薪資發放辦法之二所規定核發(美(國)字第五三一三號);委員會其它委員之津貼按行政人員薪資發放辦法之四所規定核發(美(國)字第五三一五號)。

第四三四六條之一(私人機構、聯邦、州及地方政府之旅費補償)
委員會得應任何非利益私人機構或聯邦、州或地方政府之任何單位、機構或執行單位之邀請,指定委員會之官員或職員,出席為委員會之利益而召開之任何座談會、講習會或其它類似會議,並補償其產生之合理旅行費用。

第四三四六條之二(援助國際活動經費)
委員會得撥付經費,援助(1)國際旅遊;(2)履行國際合約之活動;及(3)援助美國國內及國外之交換計劃等國際活動。

第四三四七條(授權撥款)
為執行本法各項規定,授權撥款如下:一九七0年會計年度,不得超過三十萬美元;一九七一年會計年度,不得超過七十萬美元;其後各會計年度不得超過一百萬美元。

B. CFR美國法規

美國聯邦法規,簡稱CFR,是一部集成美國聯邦政府各執行機構和部門在《聯邦公報》上發布的永久性一般性規則的法規集,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法律效力。CFR的內容廣泛,其法規需與美國法典(U.S.C.)中的相應部分一同應用,且可能因與聯邦法律沖突而被法院認定無效。CFR的編纂始於1936年,起初是將行政法規等編輯成聯邦政府公報手冊,後發展為按照50個主題分類的行政法典,這些主題與美國法典的某些主題相同,但並不完全對應,因為有些領域聯邦政府無權立法。


每個主題在CFR中都有詳細的層級結構,包括篇、章、節、分節、部分、子部分和小節。每年,CFR都會根據44 U.S.C. 1510的規定進行至少一次補充和重新核對出版。修訂內容按照Title的順序在特定日期發布,例如Title 1~16在每年1月1日,Title 17~27在4月1日等。使用CFR時,需參考"CFR受影響章節列表"和"受影響部分累積列表"來確定最新版本,以及查閱CFR索引和搜索幫助,以獲取具體法規的引用信息和生效日期。


CFR的法規來源於政府機構在聯邦公報上發布的文件,由聯邦公報管理委員會負責集成。每冊CFR附有幫助材料和內容說明,還包含單獨的總索引。CFR的最新程度由每日出版的聯邦公報決定,需與FR結合使用以獲取最新法規。對於1986年1月1日之前的法規,可通過查閱不同時期的LSA來查找有效文本。




(2)美國法典聯邦法規擴展閱讀

CFR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抵達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C. 為什麼CFR價格術語下賣方裝船後應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

為了減少自己支付資金,他應該及時向買房發出裝船通知。 1·CFR 成本加運費抄 (指定目的襲港) 「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運費和費用。但交貨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於各種事件造成的任何額外費用,即由賣方轉移到買方。 2·在以CFR術語成交的合同中,賣方負責安排運輸,買方負責辦理保險,如果賣方沒有在安排好運輸船隻後及時向買方發出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保險,那麼就可能出現貨物遭到損失,而又無法獲得賠償的局面。如果出現這種局面,賣方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3·CFR是Cost and Freight的簡稱,中文意思是成本加運費,指在裝運港船上交貨,賣方需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港所需的費用。但貨物的風險是在裝運港船上交貨時轉移。 4·《美國聯邦法規》(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簡稱CFR)是美國聯邦政府執行機構和部門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簡稱FR)中發表與公布的一般性和永久性規則的集成,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法律效應。因此,CFR的內容覆蓋廣泛。讀者在使用CFR時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聯邦法律在為CFR中的法規提供權威性的同時,對CFR也設置了一定的限制條件。這意味著CFR任何主題下的法規都應當與美國法典(U.S.C.,United States Code,為ACT的一些編纂,可從GPO的網站查詢)中具有緊密聯系的相應部分一起應用。在某些情況下,法庭可以因為CFR的某法規與聯邦法律發生沖突而認定其無效。

5CFR的編纂工作始於1936年。最初,聯邦政府公報室將聯邦政府機構當天發布的所有行政法規、會議紀要、決定、通知以及將要議定的行政法規草案等編輯成聯邦政府公報手冊,對外公布,周一至周五每周共五冊,每年200多冊。後來,由於行政法律全書數量越來越多,內容龐雜,查詢起來極為困難。因此,1936年聯邦政府參照美國法典的編纂方式開始進行行政法典的編纂。"

熱點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活動 發布:2025-04-23 13:03:08 瀏覽:939
刑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23 12:59:32 瀏覽:478
法律援助手機號 發布:2025-04-23 12:55:46 瀏覽:826
人格鑒定司法 發布:2025-04-23 12:46:03 瀏覽:651
常州物業條例 發布:2025-04-23 12:32:03 瀏覽:730
深圳法治 發布:2025-04-23 12:23:19 瀏覽:133
即墨市人民法院網站 發布:2025-04-23 12:19:03 瀏覽:335
法律碩士非法學非全日制可以報考公務員嗎 發布:2025-04-23 12:14:35 瀏覽:81
合同法到20年可以優先續簽嗎 發布:2025-04-23 12:11:21 瀏覽:55
北京市噪音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3 12:09:58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