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黨的問責條例體會

黨的問責條例體會

發布時間: 2025-04-24 16:50:38

① 如何貫徹落實好《問責條例》《黨內監督條例》

如何貫徹落實好《問責條例》:

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二是照著做,嚴格按照條例要求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是自覺同違反條例和規定的人作斗爭

如何貫徹落實好《黨內監督條例》:

一是思想監督與制度監督相結合。
二是自我監督與民主監督相結合。
三是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
四是事前監督與事後監督相結合。

② 2019年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全文內容解讀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全文

第一章指導思想、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依據黨章和憲法、法律,結合黨的建設的實踐制定。

第二條本條例的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第三條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應當遵守和維護黨的紀律。對於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必須嚴肅處理。

第四條堅持黨員在黨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黨內不允許有任何不受紀律約束的黨組織和黨員。凡是違犯黨紀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必須給予相應的處分。

第五條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的行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為准繩,准確地認定違紀性質,區別不同情況,恰當地予以處理。

第六條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施黨紀處分,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不允許任何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和批准。上級黨組織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作出的處理決定,下級黨組織必須執行。

第七條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處理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應當實行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做到寬嚴相濟。

第八條本條例適用於違犯黨紀應當受到黨紀追究的黨組織和黨員。

第二章違紀與紀律處分

第九條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規定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都必須受到追究。

第十條對黨員的紀律處分種類: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撤銷黨內職務;

(四)留黨察看;

(五)開除黨籍。

第十一條對嚴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的紀律處理措施:

(一)改組;

(二)解散。

第十二條黨員受到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一年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第十三條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是指撤銷受處分黨員由黨內選舉或者組織任命的黨內各種職務。對於在黨內擔任兩個以上職務的,黨組織在作處分決定時,應當明確是撤銷其一切職務還是某個職務。如果決定撤銷其某個職務,則必須從其擔任的最高職務開始依次撤銷。對於在黨外組織擔任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依照規定作相應處理。

對於應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但是本人沒有擔任黨內職務的,應當給予其嚴重警告處分。其中,在黨外組織擔任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撤銷其黨外職務。

黨員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二年內不得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

第十四條留黨察看處分,分為留黨察看一年、留黨察看二年。對於受到留黨察看處分一年的黨員,期滿後仍不符合恢復黨員權利條件的,再延長一年留黨察看期限。留黨察看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年。

黨員受留黨察看處分期間,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留黨察看期間,確有悔改表現的,期滿後恢復其黨員權利;堅持不改或者又發現其他應受黨紀處分的違紀行為的,應當開除黨籍。

黨員受到留黨察看處分,其黨內職務自然撤銷。對於擔任黨外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撤銷其黨外職務。受到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恢復黨員權利後二年內,不得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

第十五條黨員受到開除黨籍處分,五年內不得重新入黨。另有規定不準重新入黨的,依照規定。

第十六條對於嚴重違犯黨紀、本身又不能糾正的黨組織領導機構,應當予以改組。受到改組處理的黨組織領導機構成員,除應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以上(含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外,均自然免職。

第十七條對於全體或者多數黨員嚴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應當予以解散。對於受到解散處理的黨組織中的黨員,應當逐個審查。其中,符合黨員條件的,應當重新登記,並參加新的組織過黨的生活;不符合黨員條件的,宣布除名;有違紀行為的,依照規定予以追究。

第三章紀律處分運用規則

第十八條故意違紀受處分後又因故意違紀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應當從重處分。

第十九條從輕、從重處分,是指在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違紀行為應當受到的處分幅度以內,給予較輕或者較重的處分。

第二十條減輕、加重處分,是指在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違紀行為應當受到的處分幅度以外,減輕或者加重一檔給予處分。

本條例規定的只有開除黨籍處分一個檔次的違紀行為,不適用前款減輕處分的規則。

第二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分:

(一)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問題的;

(二)主動檢舉同案人或者其他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問題,經查證屬實的;

(三)主動挽回損失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

(四)主動退出違紀違法所得的;

(五)有其他立功表現的;

(六)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

第二十二條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由中央紀委決定或者經省(部)級紀委(不含副省級市紀委)決定並呈報中央紀委批准,對違紀黨員也可以在本條例規定的量紀幅度以外減輕處分。

第二十三條對於黨員違犯黨紀應當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但是具有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組織處理,免予黨紀處分。對違紀黨員免予處分,應當作出書面結論。

第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一)強迫、唆使他人違紀違法的;

(二)串供或者偽造、銷毀、隱匿證據的;

(三)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或者打擊報復批評人、檢舉人、控告人、證人及其他人員的;

(五)有其他干擾、妨礙組織審查行為的;

(六)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

第二十五條一人有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兩種以上(含兩種)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違紀行為,應當合並處理,按其數種違紀行為中應當受到的最高處分加重一檔給予處分;如果其中一種違紀行為應當受到開除黨籍處分的,即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二十六條基於一個違紀故意或者過失,其行為觸犯本條例分則中兩個以上(含兩個)條款,依照處分較重的條款定性處理。

一個條款規定的違紀構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個條款規定的違紀構成要件中,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第二十七條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違紀的,對為首者,除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外,從重處分;對其他成員,按照其在共同違紀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分別給予黨紀處分。

對於經濟方面共同違紀的,按照個人所得數額及其所起作用,分別處分。對違紀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違紀的總數額處分;對其他共同違紀的為首者,情節嚴重的,按照共同違紀的總數額處分。

教唆他人違紀違法的,應當按照其在共同違紀中所起的作用追究黨紀責任。

第二十八條黨組織領導機構集體作出違犯黨紀的決定或者實施其他違犯黨紀的行為,對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員,按共同違紀處理;對過失違紀的成員,按照各自在集體違紀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分別處分。

第二十九條對於本條例沒有規定但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確需追究黨紀責任的違紀行為,比照分則中最相類似的條款處理。需要比照處理的案件,按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應當由省(部)級黨委、紀委批准處理的案件,報請中央紀委批准;應當由省(部)級以下黨委、紀委批准處理的案件,由省(部)級紀委(不含副省級市紀委)批准並報中央紀委備案。

第四章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含宣告緩刑)的;

(二)單處或者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

(三)因過失犯罪,被依法判處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處管制、拘役的,一般應當開除黨籍。對於個別可以不開除黨籍的,應當對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報請再上一級黨組織批准。

第三十一條依法被勞動教養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但是******和中央紀委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黨員受到黨紀追究,需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其他紀律處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處理決定的黨組織應當向有關機關或者組織提出建議;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問責條例解讀: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黨的95周年生日到來前夕,中央放出加強制度建設大招,祭出全面從嚴治黨利器。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問責」和「問責條例」,很快成為各類媒體、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門詞彙。

「問責」就是追究責任。在政,就是追究政府官員責任;在黨,就是追究黨的幹部的責任。據報道,《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貫徹黨章,堅持問題導向,問責焦點更為集中,即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這5方面,開展問責。問責情形有3條標准,即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問責包括3種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

有許多人可能已注意到,盡管早在2009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但十八大以來,在中央領導講話和黨的文件中,有關問責的話題,出現更為頻繁。2013年1月,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就提出,「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無論是黨委還是紀委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進行簽字背書,做到守土有責。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責任。決不允許出現底下問題成串、為官麻木不仁的現象」。2013年11月,《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明確提出:「適時修訂《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問責情形、規范問責方式。」今年以來,「問責」熱度進一步提升。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王岐山同志更提出,「要把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

中央為什麼如此重視「問責」?這與成立95年的大黨今天所擔負的重大責任和所面臨的從嚴治黨難題息息相關。一方面,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艱巨,另一方面,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薄、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等問題,仍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管黨治黨不嚴、責任擔當缺失,搞好人主義、一團和氣。尤其是近年來,在反腐敗大背景下,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不作為、不擔當、不負責,且有逐漸蔓延之勢。對此必須對症下葯、標本兼治,特別亟需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以治本。出台問責條例,就是治本的一個重要舉措。

問責,隱含著權責對等原則,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以往,我們習慣於官員出了大事才追究責任,甚至只要不觸犯黨紀國法,即使出事一般也不直接承擔責任。官員權力很大,責任卻不很明確。2003年「非典」以後,問責才慢慢開始運用和法制化,尤其在行政問責方面。但黨內問責法規體系建設仍顯滯後。2009年「暫行規定」權威性系統性不足,比如被問責官員如何復出不明確,屢受詬病,問責效果受到質疑。因此2013年「規劃綱要」提出要進行修訂,包括「抓緊制定嚴格做好被問責幹部工作安排的有關規定,嚴格被問責幹部復出條件、程序和職務安排等,保證問責制度與黨紀政紀處分、法律責任追究制度有效銜接。」

問責條例的出台,使問責制從「暫行規定」上升到了「條例」的權威高度,使權責對等原則得到了黨內法規的嚴格規范。它將促使人們由更嚴肅的事後追責,進一步重視和關注更明確的事前明責,從而有效地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縱向壓給各級黨組織,橫向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黨的工作部門。更重要的是,它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黨內法規有剛性,黨的領導幹部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追責,失責必問將成為常態。這就抓住了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直指壓力傳導不下去這個突出問題,以問責倒逼落實,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認真貫徹問責條例,就能將從嚴治黨的整體責任,轉化為各級黨組織的具體責任;把中央的擔當精神,轉化為各級黨的領導幹部的擔當行動,使「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成為黨的幹部的自覺意識。

;

③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指導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 核心目標:通過問責條例的實施,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有效執行。
  2. 解決責任落實問題

    • 重點聚焦:針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力、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等問題,通過問責機制明確責任,強化擔當。
  3. 倒逼責任落實

    • 機製作用:問責條例旨在通過嚴格的問責程序,倒逼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職責,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4. 維護黨的事業

    • 根本目的:通過問責,防止和糾正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確保黨的事業不受損害,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5. 強化選人用人監督

    • 關鍵環節:對選人用人失察、任用幹部連續出現問題的情況進行問責,確保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健康有序,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指導思想是圍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解決責任落實問題、倒逼責任落實、維護黨的事業以及強化選人用人監督等核心目標展開的,旨在通過嚴格的問責機制,推動黨的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④ 黨員學習中國共產黨員問責條例心得體會(三篇)

篇一: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堪稱是問責制度的頂層設計。其重要性與必要性不必贅述,對問責條例的施行,公眾充滿期待。「問責」是在責任認定的基礎上的糾偏與處罰,我們一再強調黨員幹部與公職人員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而問責是最有力的保障與最有效的促進。不追究責任,責任就是空的,相關制度規范就會淪為「稻草人」。問責機制日趨完善,必須嚴格執行不走樣,方能成為「殺手鐧」。

問責條例來源於實踐的提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再在執行與踐行中不斷完善……這是制度創新與實踐的循序漸進。問責條例,既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體現,又是「嚴是愛、松是害」的反映。問責條例的鞭策動力與衍生力量在於,從嚴厲問責、規范問責入手,消除黨員幹部「亂作為」「不願為」或「不敢為」的思想藩籬,朝著「有作為」「必有為」「大作為」的方向邁進。

問責是手段,問效是目的。或者講,強化問責貴在助力問效。「問效」不僅是進一步的監管行為,更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核心。「監管的重點,要放在辦事效率和辦事結果上。」這才是關鍵所在。包括問責制在內的黨內制度建設,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保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同時,也是確保「權為民所用」,不僅對權力要有敬畏之心,更要讓權力對權利產生敬畏,增強權力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

問效也是檢驗問責的重要標准。具體來講,問效,首先要追問機關效率與效能。目前,機關的「庸懶散奢」行為,尚有其存在的制度土壤。對此,必須在制度革新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率上出實招,在優化效能上動腦筋,無疑及時到位的問責可以起到推動作用。其次是追問辦事效果。「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最高標准」,不能局限於「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改觀,更要讓群眾少跑腿辦成事,及時有效的問責拉近官民之間身體與心靈距離的「一線牽」。

篇二:

近日,******印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我們黨制定的又一部重要基礎性黨內法規,問責條例規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進一步夯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石,向全黨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利器。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告誡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嚴字當頭,重在抓實。要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就必須靠制度來保障,就必須用好問責這個重要抓手,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先後對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嚴肅問責,中央紀委通報曝光河南新鄉市委和市紀委原主要負責人履行「兩個責任」不力等問題。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對4.5萬余名黨員領導幹部作了責任追究。問責工作持續深入,內容方式不斷創新,體現了黨中央以強有力問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推動了「兩個責任」落實,為制定問責條例提供了實踐基礎。

同時,也應看到,在問責方面,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奉行好人主義、缺乏責任擔當的現象依然存在。在現有500餘部黨內法規制度中,與問責相關的共有119部。這些法規制度對事件、事故等行政問責規定多,對管黨治黨不力問責少,存在問責主體不明確、事項過於原則、方式不統一等問題。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迫切需要整合規范問責制度,實現問責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這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是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問責條例將黨章規定細化、具體化,進一步扎緊從嚴治黨的制度籠子。從聚焦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維護黨的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扎實等六方面失職失責行為,到聚焦各級黨委班子成員尤其是一把手;從明確對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具體問責方式,到問責執行、終身問責等方面的規定……問責條例突出政治責任、聚焦從嚴治黨,明確了問責的依據與原則、主體與對象、內容與情形、方式與方法,從制度上解決了「問誰責、誰來問、問什麼、怎麼問」等問責實踐和操作問題,是我們黨問責制度的一次重要完善和創新。

寶劍鋒從磨礪出。問責條例的13條內容,源於管黨治黨實踐,又將實踐創新成果固化為制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實踐特色。條例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體現了「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問責工作核心思想;條例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少數」、把握有限目標,突出重點作出規定,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條例突出黨規特色,採用黨言黨語、紀言紀語,實現紀法分開,注重與其他黨內法規的協調銜接,做到要義明確、簡便易行。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制度建設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從修訂出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到制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中央一步一步箍緊制度籠子,不斷激發制度治黨的強大力量。用問責砥礪全黨,用擔當詮釋忠誠,貫徹落實好問責條例,我們黨必將進一步煥發凝聚力和戰鬥力,帶領廣大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奮勇前行。

篇三:

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無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制度利器,補齊了從嚴治黨責任領域的「短板」,開列每個黨員幹部責任清單,喚醒每個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讓每個黨員頭上多了一道「緊箍圈」,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又邁出堅實一步。

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在黨的95周年生日到來前夕,中央適時祭出全面從嚴治黨又一制度利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無疑是同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作斗爭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標尺,旨在向全體黨員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強化責任擔當,以問責促擔責履責,利劍高懸,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不含糊的,黨員幹部若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問責追責的。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黨的建設的經驗證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建設,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遵循黨章要旨,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長遠,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問責條例》規定,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同時把責任壓實到各級黨組織,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zd等黨的工作部門,全面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政治氛圍。全黨同志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牢記責任,嚴格遵守。

法貴必行。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級黨組織必須遵守執行,全黨同志必須遵循恪守。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系實際、以上率下,敢於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是黨的事業不斷進步的寶貴財富。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心系使命、知責明責、扛起責任,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守土有責、履職盡責、為民負責。要緊緊圍繞《問責條例》開列的責任「清單」開展自查自找、對照檢查、嚴厲問責,做到「有責必擔、失責必究」,確保制度執行的生命力,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對於違反《問責條例》,因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讓失責者負出代價,讓廣大黨員幹部受教育。

制度的執行關鍵在人。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標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於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問責條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黨員幹部的行為規范和責任「清單」。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要確保問責條例發揮實效,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自覺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嚴格執行問責條例,時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覺履責。要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切實履行黨員幹部應盡之責,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抵擋各種危害腐蝕,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永葆正確性、先進性和純潔性。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帶頭履職盡責,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以「問」促「責」,以「責」促「行」,確保《問責條例》落地生根,開化結果。要讓《問責條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倒逼黨員幹部扛起管黨治黨責任,讓履責必盡成為自覺,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

⑤ 如何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細化問責情形,確保全面問責。《實施辦法》聚焦《問責條例》規定的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維護黨的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等方面問題,結合農業部實際,逐項細化為20項具體標准。同時,根據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的要求,強調因苗頭性問題被提醒談話或者誡勉談話後仍然整改不力的也應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後果嚴重的,實行終身問責。
細化責任區分,確保精準問責。《實施辦法》以職責職權為依據區分具體責任,確保權責對應一致、責任清晰明白、問責科學精準。規定由黨組織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的事項應當問責的,對黨組織進行問責,同時對參與決策的班子成員進行問責,重點對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進行問責。對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可視情況免予問責或適當減輕失責情節。由領導班子成員個人決定或者批準的事項應當問責的,對該班子成員個人進行問責。
細化問責程序,確保規范問責。《實施辦法》分別依據中央國家機關黨組織管理許可權、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紀律處分許可權,細化問責程序,確保問責工作規范開展。從農業部黨組以及人事勞動司、直屬機關黨委、直屬機關紀委和各司局、派出機構、直屬單位黨組織三個層次明確規定了問責主體和問責許可權。明確問責決定原則上由有管理許可權的黨組織作出,對於事實清楚、依據充分的問責情形可不經調查直接作出問責決定。
細化問責監督,確保落實問責。《實施辦法》規定實行問責情況通報曝光制度、問責審理制度、問責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問責情況監督檢查制度,要求人事勞動司、直屬機關黨委、直屬機關紀委加強對問責工作的監督檢查,對有責不問或者問責方式不當、問責決定不落實的,及時督促糾正,情節嚴重的嚴肅追究相關黨組織(黨組)和黨的領導幹部的責任。同時規定,中央紀委駐農業部紀檢組對農業部問責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部黨組要求部系統各級黨組織、紀檢組織認真學習貫徹文件,黨的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堅持鐵面問責,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確保《實施辦法》落實到位、發力生威。

⑥ 如何開展學習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從新的黨情國情出發,對黨組的設立、職責、組織原則、議事決策等作出全面規范,對監督檢查、責任追究提出明確要求,是黨組設立和運行的總依據總遵循,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保證。貫徹落實好《條例》,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強化學習培訓,推動工作常態化。各級黨委(黨組)要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將學習培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集中一段時間,組織好《條例》的宣傳和學習培訓工作。採取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黨員大會傳達、支部學習研討、黨組織書記講黨課解讀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委(黨組)成員和黨員幹部原原本本、逐章逐條、逐字逐句,認真學習好《條例》,把各項要求搞清楚,把各項規定學深學透學扎實,准確掌握《條例》主要內容,增強運用《條例》做好黨組工作的能力。真正用《條例》規范言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橘緩委(黨組)書記、成員要切實發揮好表率作用,先學一步、學深一籌,帶頭做《條例》的宣講者、執行者、維護者。各級黨委(黨組)要把《條例》列入黨校主體班次的重要培訓內容,重點加強對黨組書記和新提任領導幹部的培訓。把《條例》相關內納拆容納入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每周進行學習小測試,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成員,尤其是黨組主要領導貫徹條例的積極性。制定科級領導幹部《條例》學習考核辦法,將學習情況納入領導幹部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作為幹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據。同時,要注意總結和推廣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學習《條例》、貫徹《條例》的好氛圍。特別是要把好的經驗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探索制定貫徹落實《條例》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加強相關配套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規范、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黨組工作制度體系。 完善相關制度,推動工作科學化。各級黨委(黨組)要修訂完善「黨委(黨組)會議議事決策規則(試行)」,建立確定議題、准備材料、提前通知、會前醞釀、充分討論、逐項表決、作出決策「七步工作法」,進一步規范黨委(黨組)會議決策的原則、范圍、程序,形成靠制度建黨、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的黨組織決策程序。著力解決過去存在的黨組設立不統一、黨組職責不明晰、黨組運行不規范、黨組規矩不健全、黨組履行管黨治黨責任不到位等問題。要洞伍棗出台黨委(黨組)議事決策細則、重大事項公開及群眾監督辦法等制度,推行黨政聯席會議、黨內情況通報、社情民意反映和重大決策徵求意見、社會聽證和專家咨詢等制度,以制度規范權力運行流程,保障民主集中制凝聚人心,積聚民智、科學決策作用的發揮。 強化監督約束,推動工作規范化。建立健全權責運行監督工作機制、制定黨委(黨組)會議議事決策和群眾監督流程圖,從確定議題、會議決定、組織實施等議事決策環節和會前、會中、會後三個階段的監督主體、監督方式等做出詳細規定。增加黨務工作的公開渠道和公開形式,著力抓好組織監督、群眾監督以及班子內部監督三個層面上的監督,成立「兩代表一委員」、政風行風監督員、幹部義務監督員組成的「四支監督員隊伍」。設立黨務群眾監督公示欄等方式,對涉及黨委(黨組)重大決策程序、結果、執行等方面事項進行公示,讓黨員幹部群眾參與決策監督,擴大黨員幹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與監督權,不斷提升黨組決策科學化水平和執行力。

⑦ 2018年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心得體會10篇

2018年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心得體會10篇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

專家指出,條例的印發施行,標志著黨的問責工作進一步規范和強化,再次釋放出全面從嚴治黨的強烈政治信號。條例對誰來問責、對誰問責、什麼情形要問責、如何問責等具體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讓問責工作「有章可循」。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細化具體化,問責的「利劍」指向何方?「板子」怎麼打?「新華視點」記者梳理條例為你一一解讀。

覆蓋各級黨組織瞄準「關鍵少數」

條例:黨的問責工作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許可權,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

問責對象是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各級紀委(紀檢組)及其領導成員,重點是主要負責人。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問責條例對問責工作的概念作了明確界定,首先明確了問責工作的主體和對象,即誰來問責、對誰問責的問題。「問責的主體是有管理許可權的`黨組織,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組織。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800多萬黨員、440多萬黨組織的執政黨來說,問責工作必須落實分級負責的原則,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壓實責任。」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表示,除了自上而下分級負責的原則,條例把問責的責任不僅落實到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也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工作部門,這是問責制度的一個重要創新,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要細化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的鮮明態度。

對於「對誰問責」的問題,條例規定包括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

專家表示,將各級黨組織納入問責對象之中,意味著問責不能只對下級,包括中央部委黨組、省區市黨委也要把自己擺進去。同時,條例還突出強調問責重點是主要負責人,突出了「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更成為了問責的重中之重。

6種問責情形體現紀法分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先後對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嚴肅問責。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對4.5萬余名黨員幹部作出了責任追究,起到了很強的震懾警示作用。

在現有500餘部黨內法規制度中,與問責相關的共有119部,這些法規制度對事件、事故等行政問責規定多,沒有突出堅持黨的領導、緊扣全面從嚴治黨,問責主體不明確、事項過於原則、方式不統一。條例明確規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有6個方面失職失責的情形,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影響惡劣的,就要進行嚴肅問責。

根據條例原文,這6種情形概括起來包括:

黨的領導弱化,在推進各項建設中,或者處置重大問題中領導不力,出現重大失誤等情形;黨的建設缺失,黨組織軟弱渙散,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落實,作風建設流於形式等削弱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問題;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管黨治黨失之於寬松軟等情形;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不力,特別是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失職等情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管轄范圍內腐敗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等情形;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等。

辛鳴表示,條例從6個方面具體規定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失職失責需要問責的情形,前5條是主體內容,第6條是兜底條款,緊扣全面從嚴治黨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與行政問責事項區分開來,對引咎辭職、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等已有明確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重復規定,體現了堅持依規治黨,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的原則。

7種問責方式可以合並使用

現有各類問責規定中,共有14種不同問責方式,包括批評教育、作出書面檢查、給予通報批評、公開道歉、誡勉談話、組織處理、調離崗位、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辭職、免職、降職、黨紀軍紀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等。

條例區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兩種不同對象,根據情節輕重規定了共7種問責方式:

對黨組織的問責方式有3種,包括檢查、通報、改組。

對黨的領導幹部的問責方式有4種,包括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其中誡勉既包括談話誡勉,也包括書面誡勉;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包括停職檢查、調整職務、責令辭職、降職、免職等。

謝春濤分析指出,這些方式均在黨內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也經常使用,問責條例對既有各類問責規定中的問責方式進行了規范。

條例還規定,這些問責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並使用。謝春濤認為,這主要是考慮到在問責實踐中,有時要進行組織處理,也要給予紀律處分,這時就要將兩種方式合並使用,「雙管齊下」。

規定問責時限實行「終身問責」

條例:問責決定作出後,應當及時向被問責黨組織或者黨的領導幹部及其所在黨組織宣布並督促執行。有關問責情況應當向組織部門通報,組織部門應當將問責決定材料歸入被問責領導幹部個人檔案,並報上一級組織部門備案;涉及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的,應當在一個月內辦理完畢相應手續。

辛鳴認為,條例明確規定了問責決定作出後如何執行等細則,特別是要求受到問責的領導幹部書面檢討的同時,還要在民主生活會或者其他黨的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建立健全問責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可以保證問責達到最終效果。

「這既體現了『嚴』和『實』的精神,也可以通過一個個具體鮮活的案例,發揮警示作用,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真正做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辛鳴說。

此外,條例特別規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後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嚴肅問責。

對此,謝春濤表示:「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把該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決不能搞下不為例、網開一面,才能不讓問責的利劍生銹,形成破窗效應。」

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相關專家最後指出,作為一部黨內問責工作的基礎性法規,條例對問責情形、問責程序等作了明確而原則的規定,目的是為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緊密聯系實際細化問責工作、制定實施辦法、抓好貫徹落實留下餘地。

熱點內容
商丘平台法院 發布:2025-04-24 20:41:45 瀏覽:963
道德經忠信禮 發布:2025-04-24 20:37:09 瀏覽:80
法律知識進機關簡報 發布:2025-04-24 20:36:25 瀏覽:559
工廠打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20:34:41 瀏覽:167
勞動法杭州 發布:2025-04-24 20:33:58 瀏覽:258
勞動法多少歲可以錄用 發布:2025-04-24 20:20:01 瀏覽:935
刑法刑法吸收 發布:2025-04-24 20:18:29 瀏覽:443
有規章制定權的地方這個文件為 發布:2025-04-24 20:14:22 瀏覽:842
工程陪標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4 20:11:42 瀏覽:755
道德經釋文 發布:2025-04-24 20:11:37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