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生態保護條例
『壹』 貴陽市紅楓湖百花湖游泳垂釣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紅楓湖、百花湖(以下簡稱「兩湖」)水資源環境和漁業資源的保護,保持水體生態平衡,規范游泳和垂釣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風景名勝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貴陽市行政區域內由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管理的「兩湖」水域和湖岸。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負責實施本規定。第四條「兩湖」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禁止游泳和垂釣。第五條「兩湖」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的以下區域禁止游泳和垂釣:
(一)紅楓湖:北起太陽島,向東至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工行培訓中心、滴澄關碼頭,向南至花魚洞大橋沿紅楓湖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邊界線,西至上寨、仡佬寨一線;
(二)百花湖:北起百花湖西岸1257.5高程小山至高點,向東沿百花湖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邊界線直至朱昌鎮,東至鋪子頭、松林坡碼頭一線,南至觀音山莊,西至河壩島、老舊土島一線。
前款規定禁止游泳和垂釣的區域圖,由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組織繪制,並向社會公布。第六條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應當在第五條第一款確定的禁止游泳和垂釣區設置界碑、示意圖、安全警示牌等標示標牌。第七條在非禁止游泳和垂釣區域,進行垂釣的人員,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禁止向水體投放餌料,採用「喂塘子」的方式誘釣;
(二)禁止搭建釣魚棚等臨時構築物。第八條在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管理的「兩湖」范圍內活動的人員,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禁止亂扔垃圾;
(二)禁止擅自改變和毀壞界碑、示意圖、安全警示牌等公共安全設施。第九條市人民政府兩湖一庫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加強對「兩湖」水域游泳和垂釣行為的監督管理,開展經常性的巡查和檢查,對違規游泳和垂釣的要依法勸阻和查處。第十條違反本規定第四條的規定,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域內游泳、垂釣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予以處罰。第十一條違反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規定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並處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第十二條違反本規定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並處以200元罰款;違反第(二)項規定的,責令限期拆除,並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第十三條違反本規定第八條第(一)項規定的,處以50元罰款;違反第(二)項規定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第十四條本規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貳』 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根據《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第十條可知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指標體系、重點領域及重點工程、重點任務、保障機制和措施等。
《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市、州和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上級人民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實施。
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指標體系、重點領域及重點工程、重點任務、保障機制和措施等。經依法批準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非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修改。
(2)貴陽生態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近年來,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加快了體制改革,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從2009年開始,貴州省便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生態文明、綠色經濟保駕護航。2009年,《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出台,這是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
2011年10月,《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出台。該條例不僅為赤水河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更為貴州生態文明立法提供了經驗。赤水河也因此成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之先「河」。
2014年7月,《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實施。作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法,條例在諸多方面體現了開創性和地方性:
確立了政府、企業、公眾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突出了加強生態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強調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補償、環境信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這些內容,國家都沒有專門的立法規定,貴州的大膽探索,為國家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法律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