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繼續教育規章制度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發展中醫葯學,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的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和中醫葯教育、科研、對外交流以及中醫葯事業管理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中葯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執行。
第三條
國家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葯事業。
第四條
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葯現代化。
第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使中醫葯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時,應當根據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醫療需求,統籌安排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和布局,完善城鄉中醫服務網路。
第六條
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
對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葯事業中做出顯著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從事中醫葯工作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章 中醫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
第八條
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准和當地區域衛生規劃,並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九條
中醫醫療機構從事醫療服務活動,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遵循中醫葯自身發展規律,運用傳統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發揮中醫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復中的作用,為群眾提供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中醫葯服務。
第十條
依法設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應當能夠提供中醫醫療服務。
第十一條
中醫從業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衛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通過資格考試,並經注冊取得執業證書後,方可從事中醫服務活動。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學的人員以及確有專長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核考試,並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後,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十二條
中醫從業人員應當遵守相應的中醫診斷治療原則、醫療技術標准和技術操作規范。
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應當具備中醫葯基本知識以及運用中醫診療知識、技術,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基本技能。
第十三條
發布中醫醫療廣告,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申請並報送有關材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核發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的決定。對符合規定要求的,發給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未取得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的,不得發布中醫醫療廣告。
發布的中醫醫療廣告,其內容應當與審查批准發布的內容一致。
第三章 中醫葯教育與科研
第十四條
國家採取措施發展中醫葯教育事業。
各類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葯基礎理論教學,重視中醫葯基礎理論與中醫葯臨床實踐相結合,推進素質教育。
第十五條
設立各類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設置標准,並建立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
中醫葯教育機構的設置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中醫葯教育機構臨床教學基地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開展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葯技術人才。
第十七條
承擔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技術專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從事中醫葯專業工作30年以上並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0年以上。
第十八條 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繼承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受聘於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從事中醫葯工作,並擔任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
第十九條
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以及繼承人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完善本地區中醫葯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制定中醫葯人員培訓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按照中醫葯人員培訓規劃的要求,對城鄉基層衛生服務人員進行中醫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
醫療機構應當為中醫葯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二十一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科學技術,將其納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加強重點中醫葯科研機構建設。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中醫葯資源,重視中醫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採取措施開發、推廣、應用中醫葯技術成果,促進中醫葯科學技術發展。
第二十二條
中醫葯科學研究應當注重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開展中醫葯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運用中醫葯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防治研究。
中醫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療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葯科研的協作攻關和中醫葯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培養中醫葯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技術骨幹。
第二十三條
捐獻對中醫葯科學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中醫診療方法和中醫葯文獻、秘方、驗方的,參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給予獎勵。
第二十四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
重大中醫葯科研成果的推廣、轉讓、對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醫葯技術,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批准,防止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
屬於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中醫葯科研成果,確需轉讓、對外交流的,應當符合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加對中醫葯事業的投入,扶持中醫葯事業的發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中醫葯事業經費挪作他用。
國家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資、投資等方式扶持中醫葯事業發展。
第二十六條
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確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包括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
獲得定點資格的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中醫葯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護工作。
有關單位和中醫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重要中醫葯文獻資料的管理、保護和利用。
第二十九條
國家保護野生中葯材資源,扶持瀕危動植物中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葯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鼓勵建立中葯材種植、培育基地,促進短缺中葯材的開發、生產。
第三十條
與中醫葯有關的評審或者鑒定活動,應當體現中醫葯特色,遵循中醫葯自身的發展規律。
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中醫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的評審、評估,中醫葯科研課題的立項和成果鑒定,應當成立專門的中醫葯評審、鑒定組織或者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鑒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中醫葯管理工作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獲取其他利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
中醫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由原審批機關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取消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並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不符合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
(二)獲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未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
第三十三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許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四條
中醫葯教育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審批機關予以撤銷:
(一)不符合規定的設置標準的;
(二)沒有建立符合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的。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和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泄露,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損毀或者破壞中醫葯文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損毀或者破壞屬於國家保護文物的中醫葯文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篡改經批準的中醫醫療廣告內容的,由原審批部門撤銷廣告批准文號,1年內不受理該中醫醫療機構的廣告審批申請。
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撤銷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後,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知廣告監督管理機關。廣告監督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通知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查處。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所稱中醫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的醫院、門診部和診所。
民族醫葯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貳』 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200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規范繼續教育活動,保障專業技術人員的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專業技術人員,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取得專業技術職業資格或者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在職人員,以及專業技術類公務員。
本條例所稱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以下簡稱繼續教育),是指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以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為主要內容,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專業水平、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培訓活動。第三條繼續教育應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按需施教、學以致用、注重實效和保證質量的原則。第四條繼續教育實行綜合管理與分級分類負責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是本轄區內繼續教育工作的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繼續教育總體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繼續教育工作,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系統、本行業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
行業組織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業的繼續教育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繼續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採取有效措施,保障繼續教育事業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繼續教育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保證繼續教育的需要。第六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依託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社會團體、大中型企業設立的培訓機構,加強繼續教育施教機構的建設。第七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繼續教育工作的指導、服務和扶持,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對人才的需求,引導建立符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自身特點的繼續教育模式。第二章權利、義務與職責第八條專業技術人員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專業技術人員不分民族、性別、地域、職業、職稱、職務、單位性質等,均依法平等享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第九條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應當每年累計不少於十二天或者七十二學時。第十條專業技術人員在繼續教育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接受繼續教育期間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享受在崗人員的同等工資、福利待遇;
(二)對繼續教育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對侵害其接受繼續教育權利的行為提出投訴;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一條專業技術人員在繼續教育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規章;
(二)服從所在單位統一安排,遵守學習紀律和有關制度;
(三)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時;
(四)接受繼續教育的考核、檢查、監督;
(五)承擔與所在單位協商確定的、應當由個人支付的繼續教育費用。第十二條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執行繼續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按照繼續教育規劃,制定本單位繼續教育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保證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保障其工資、福利待遇,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三)依照有關規定自主選擇繼續教育施教機構(以下簡稱施教機構),確定適合本單位需要的培訓內容和方式;
(四)登記、考核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情況,向相關行政部門報送有關統計資料;
(五)接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六)從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繼續教育經費,額度不低於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一點五。第三章形式與施教機構第十三條繼續教育分為公需科目、專業科目和個人選修科目三類,專業科目是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
公需科目是指全體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規、基本理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知識。公需科目由省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行政部門、行業組織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專業科目是指本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新理論、技術、信息,以及行業內不同類別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知識。專業科目由省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或者全省性行業組織確定後,報省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備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或者行業組織組織實施。
個人選修科目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完成所在崗位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的理論、技術,以及個人職業發展所需的各項知識。個人選修科目由專業技術人員和用人單位協商確定。
『叄』 醫院繼續教育工作計劃
醫院繼續教育工作計劃為貫徹落實《XX區衛生局2007年繼續教育工作計劃》(XXX發[2007]6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今年繼續教育工作要以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強化繼續教育創新意識為主導,充分利用全市繼教資源,落實好專業技術、職業道德和重點傳染病的培訓。注重教育的質量和實效,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追求高水平,堅持實事求是、質量第一的原則。以實現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規范化、手段現代化要求,推動我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持續、健康、深入地開展,以適應醫院改革發展和醫務人員自身學習提高的需要。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組長:XXX;成員:XXX、XXX、XXX。落實了法人代表繼續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把這項工作納入當前以及今後的重點工作來抓,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人,採取有力措施,有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醫務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
二、落實好專業技術、職業道德和重點傳染病的培訓。
對於基層衛生院來說,全科醫師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廣泛聽取醫務人員的建議,根據我單位的需要,開展實用性強的專業技術培訓不少於5次,如兒科培訓、急救培訓等。在職業道德培訓方面,要按照區衛生局糾風工作安排意見的要求,每人不少於24學時,培訓內容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書寫等為重點。開展重點傳染病培訓每人不少於60學時,培訓內容以衛生部組織編寫的培訓教材和光碟為主。
三、提高綜述的`撰寫率和合格率。
撰寫綜述是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一種自學形式,不僅督促了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今年,要組織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加綜述寫作培訓班,提高綜述的合格率和優秀率,保證綜述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
四、積極參加衛校的理論考試。
組織好我院中級及以下職稱和雖未取得職稱,但在衛生專業崗位工作,年齡在45周歲及以下的衛生專業人員,都要參加衛校組織的理論考試,參考率要達到98%以上。年內在核心期刊和專業期刊發表論文或撰寫綜述合格的免考。
五、做好繼教檔案的歸檔工作。
按照《XX區衛生局教育培訓檔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整地保存,系統地整理、規范地管理相關檔案,真正為繼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依據,為我院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服務。
六、保證經費投入,完善規章制度。
按時足額的提取繼教經費,使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能夠正常、順利地進行。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繼續醫學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使這項工作真正規范化和制度化相結合。尤其要建立合理合法的獎懲制度,對有突出表現和綜述或論文被評為優秀的職工要予以獎勵。
七、繼續發揮《繼續醫學教育通訊》的作用。
接收最新信息,交流經驗,開拓視野,利用全市繼教資源培養人才,促進繼教工作深入發展。
繼續醫學教育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衛生人才戰略和科教興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要確立繼續醫學教育在衛生事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衛生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推動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使這項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諧醫院、和諧醫患關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肆』 有關小學繼續教育的規章制度
1.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章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國家和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 第三條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指對取得教師資格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為提高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的培訓。 第四條 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應當採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實施。 第六條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http://www.gwyoo.com/Article/shijicailiao/gzzd/200905/196218.asp http://www.gongwen123.com/Article/bjjc/gzzd/200902/article_93127.htm http://www.thjyxy.com/sx/ShowArticle.asp?ArticleID=902 http://htxx.hye.net/ReadNews.asp?NewsID=1304 http://www.fmxsx.com/shownews.asp?menuid=114&id=200 總參考資料: http://www..com/s?cl=3&wd=%D0%A1%D1%A7%BC%CC%D0%F8%BD%CC%D3%FD%B5%C4%B9%E6%D5%C2%D6%C6%B6%C8&fr=ikw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