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防汛抗旱相關的法規
❶ 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工作規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一條為了防治洪水,防禦、減輕洪澇災害,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輕乾旱災害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生活用水,協調生產、生態用水,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❷ 浙江省防汛防颱抗旱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禦和減輕洪澇、台風、乾旱災害,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防汛防颱抗旱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防汛防颱抗旱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確保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地區的防汛防颱抗旱工作。
防汛防颱抗旱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及分級分部門的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第五條每年4月15日為本省防汛防颱日。在防汛防颱日應當開展防汛防颱的知識宣傳和必要的防汛防颱演練等工作。第六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保護防汛防颱抗旱設施和依法參與防汛防颱抗旱與搶險救災工作的義務,並依法享有知情權、獲得救助權和獲得救濟權。第七條在防汛防颱抗旱和搶險救災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防汛防颱抗旱職責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防汛防颱抗旱指揮機構(以下簡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人統一指揮。
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由具有防汛防颱抗旱任務的部門、當地駐軍、武裝警察部隊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參加,具體辦事機構設在本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防汛防颱抗旱知識與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和防汛防颱抗旱的定期演練;
(二)在上級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指揮、協調本地區的防汛防颱抗旱與搶險救災工作;
(三)組織編制並實施防汛防颱抗旱預案,審定和批准洪水調度方案和抗旱應急供水方案;
(四)組織開展防汛防颱抗旱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及時處理涉及防汛防颱抗旱安全的有關問題;
(五)組織會商本地區的汛情、旱情;
(六)負責本地區的江河、水庫、水閘等洪水調度和抗旱應急供水調度;
(七)組織指導監督防汛防颱抗旱物資的儲備、管理和調用;
(八)負責發布和解除緊急防汛期、非常抗旱期;
(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和防汛防颱抗旱預案要求,做好相關的防汛防颱抗旱工作。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承擔防汛防颱抗旱日常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擬定防汛防颱抗旱的有關行政措施及管理制度;
(二)掌握雨情、水情和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情況,編制和發布汛情、旱情通告;
(三)具體實施洪水調度方案、抗旱應急供水方案;
(四)檢查督促、聯絡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做好防汛防颱抗旱工程設施和毀損工程的修復及有關的防汛防颱抗旱工作;
(五)總結防汛防颱抗旱工作;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主要職責是:
(一)在上級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領導下,負責本地區防汛防颱抗旱與搶險救災避險的具體工作;
(二)按照管理許可權組織開展本地區小型水庫、山塘、堤防、水閘、堰壩和抗旱供水設施等的檢查,落實安全措施;
(三)編制防汛防颱抗旱預案;
(四)配合開展農村住房防災能力調查;
(五)按規定儲備防汛防颱抗旱物資;
(六)組織、落實群眾轉移和安置工作;
(七)統計、上報災情;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有防汛防颱抗旱任務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設立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任務較重的應當設立辦事機構。第十二條村(居)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協助當地人民政府開展防汛防颱抗旱與搶險救災避險的具體工作;
(二)開展防汛防颱抗旱知識宣傳;
(三)傳達轉移、避災等信息;
(四)組織群眾自救互救;
(五)協助統計災情、發放救災物資;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❸ 國家防辦關於防汛值班補助文件是否有效
國家防辦關於防汛值班補助文件有效。
根據《國家防總關於防汛抗旱值班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全國防汛抗旱值班管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全國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防汛抗旱值班管理。
第十四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值班人員應享受值班補助。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3)與防汛抗旱相關的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關於對設立防汛值班補貼的答復意見》:
三、防汛值班補貼是對防汛值班人員8小時工作時間外所付出額外勞動的合理補償,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四、國家防辦防汛值班補貼的發放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我辦就向值班人員發放防汛值班補助費。2000年每人每個班次的標准為50元,2005年初提高至80元。
在前一階段中央部門清理規范津貼補貼工作中,我辦防汛值班補貼項目予以保留,並維持原標准。還先後在2006年通過了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領導小組審查和國家審計署年度審計,在2007年4月通過了國務院規范津貼補貼檢查級的檢查。
❹ 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工作規程》。
(4)與防汛抗旱相關的法規擴展閱讀: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點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多個省(區、市)發生特大乾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2、Ⅰ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視情啟動國務院批準的防禦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並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調度,並在24小時內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報道汛(旱)情及抗洪搶險、抗旱措施。財政部門為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幫助。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防汛抗旱物資運輸提供運輸保障。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受災群眾。衛生部門根據需要,及時派出醫療衛生專業防治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Ⅰ級響應,可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相關規定,行使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動員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組織強化巡堤查險和堤防防守,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強化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或駐點具體幫助重災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Ⅱ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Ⅱ級響應
(1)一個流域發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幹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3)數省(區、市)多個市(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區、市)多個市(地)發生嚴重乾旱或一省(區、市)發生特大乾旱;
(6)多個大城市發生嚴重乾旱,或大中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2、Ⅱ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副總指揮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指導,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加強值班,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的調度,並在24小時內派出由防總成員單位組成的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國家防總辦公室不定期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災民。衛生部門派出醫療隊赴一線幫助醫療救護。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情況,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行使相關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加強防守巡查,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加強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相關省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Ⅲ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Ⅲ級響應
(1)數省(區、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2)一省(區、市)發生較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或小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區、市)同時發生中度以上的乾旱災害;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乾旱;
(7)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乾旱。
2、Ⅲ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秘書長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辦公室在24小時內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指導地方防汛抗旱。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旱)情監視,加強洪水預測預報,做好相關工程調度,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協助防汛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組織抗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具體幫助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和國家防總。省級防汛指揮機構在省級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災民。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其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Ⅳ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Ⅳ級響應
(1)數省(區、市)同時發生一般洪水;
(2)數省(區、市)同時發生輕度乾旱;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險情;
(5)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因旱影響正常供水。
2、Ⅳ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情、旱情監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並將情況及時報國家防總辦公室。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預案採取相應防守措施或組織抗旱;派出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