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軍優屬條例
❶ 安徽省擁軍優屬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擁軍優屬工作,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促進軍政軍民團結,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履行擁軍優屬的職責和義務,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尊重和關懷軍人軍屬,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擁軍優屬工作的領導,將擁軍優屬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優撫對象納入國家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依照國家規定由地方承擔的擁軍優屬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指導、推動本行政區域的擁軍優屬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擁軍優屬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擁軍優屬的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擁軍優屬的有關具體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擁軍優屬納入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法治宣傳教育內容;在建軍節、春節等重要節日以及部隊執行重要任務期間組織走訪慰問等活動。
報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等媒體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擁軍優屬公益宣傳,增強軍人軍屬榮譽感和公民國防觀念,培育擁軍優屬的社會風尚。第六條對擁軍優屬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擁 軍第七條部隊執行作戰、訓練演習、戰備執勤、國防施工、教學科研、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時,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應當根據部隊需求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並保守軍事秘密。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合理規劃、組織建設軍供站,為過往部隊提供飲食、休整和其他相關服務保障。
軍供站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日常管理、維護。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駐地部隊基礎設施、訓練設施等軍事設施的建設。
對軍事設施的建設,除收取法律、法規規定的稅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第十條設有軍事設施的地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軍事機關應當建立軍地軍事設施保護協調機制,相互配合,監督、檢查軍事設施的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安排可能影響軍事設施保護的建設項目,應當兼顧軍事設施保護需要,徵求有關軍事機關意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交通工程設施建設規劃,應當將國防交通工程設施建設納入規劃內容。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進地方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完善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軍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共享;推動經濟領域和國防領域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交流,加強軍地在基礎設施、產業、科技、教育和社會服務等領域的統籌發展。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技、衛生計生、文化等部門,應當幫助駐地部隊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科學技術研究,培養軍地兩用人才、軍事科技人才;支持駐地部隊做好軍人軍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軍人軍屬到地方醫療機構就醫提供方便;支持駐地部隊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建設,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涉軍案件和糾紛,打擊危害國防利益和侵害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為軍人軍屬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激勵高素質兵源應征入伍。公民被徵集入伍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歡送,慰問被徵集人員家庭,為被徵集人員家庭送掛光榮牌匾。
軍人在部隊獲得榮譽稱號、立功或者被評為優秀士兵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組織軍人原戶籍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祝賀、慰問軍人家庭,並以增發優待金等形式予以褒獎。
軍人退出現役返回地方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歡迎活動,介紹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優撫安置政策,鼓勵自主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