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封山禁牧條例
1. 陝西封山禁牧新規定
法律分析:封山育林、禁牧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一)開墾、採石、采砂、取土;(二)采脂、割漆、剝皮、挖根及其他毀林行為;(三)放養牛、羊等食草動物;(四)損壞、擅自移動界樁、圍欄和標牌;(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法律依據:《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二十五條 禁止在秦嶺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鼓勵在秦嶺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已在禁墾的陡坡地范圍內開墾種植農作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退耕還林還草計劃,採取經濟補貼、政策激勵等措施,組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退耕還林還草。已經退耕還林還草的土地,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林業、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土地用途和權屬登記予以變更。 退耕還林還草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告。在禁墾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地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採取修建水平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植樹造林、撫育幼林、種植中葯材的,應當採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 陝西封山禁牧新規定施行時間
法律分析:陝西省封山禁牧新規定自2019年梁答12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二十六條,可登錄陝西人大網站群,選擇參考資料中埋渣告的法律法規資料庫,輸入《陝西省封山禁牧條例》查詢完整條例。
法律依據: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陝西省彎明封山禁牧條例》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3. 封山禁牧區域禁止的行為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禁止放養牛、羊等食草牲畜;禁止損壞、擅自移動界樁、圍欄和標牌等行為。
法律依據:《陝西省封山禁牧條例》第十二條 封山禁牧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放養牛、羊等食草牲畜;
(二)損壞、擅自移動界樁、圍欄和標牌;
(三)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4. 陝西省封山禁牧條例(2019修訂)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維護生態安全,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封山禁牧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封山禁牧,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保護林草植被,促進生態自然修復,對劃定的林地、草地等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實行封育並禁止放養牛、羊等食草牲畜的管護措施。第三條封山禁牧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統籌規劃、封育結合、嚴格監管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封山禁牧工作,將封山禁牧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封山禁牧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列項開支,專款專用。
相鄰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封山禁牧工作協調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聯防聯治。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指導、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封山禁牧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改良本行政區域內的飼草、牲畜品種工作,推行舍飼圈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封山禁牧的日常管理、監督檢查等具體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封山禁牧工作,引導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對其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第七條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派駐行政執法人員,開展封山禁牧行政執法。也可以由依法組建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行使封山禁牧的行政處罰權,並接受縣(市、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封山禁牧的行為進行投訴和舉報。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公布投訴、舉報方式,方便公眾監督。
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受理投訴、舉報後,應當及時查處。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封山禁牧宣傳,對在封山禁牧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條本省下列區域實行封山禁牧:
(一)特種用途林地、防護林地,幼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封育期內的林地和退耕還林地;
(二)省人民政府防沙治沙規劃劃定的沙化土地;
(三)荒漠、半荒漠和嚴重退化、沙化、鹽鹼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態脆弱區的草原,退耕(牧)還草地;
(四)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要濕地;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牧區域。第十一條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確定封山禁牧區域的具體范圍和期限,並制定工作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三十日內向社會公布。封山禁牧區域的主要出入口、人畜活動頻繁區域應當設立界樁、圍欄和標牌。第十二條封山禁牧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放養牛、羊等食草牲畜;
(二)損壞、擅自移動界樁、圍欄和標牌;
(三)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三條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誰所有(經營),誰管護」的原則,確定封山禁牧區域管護單位,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
封山禁牧區域內,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的林地、草地,由國有企事業單位負責管護;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林地、草地,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管護;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獲得使用權的林地、草地,由使用權人負責管護。第十四條封山禁牧區域管護單位、人員的主要職責:
(一)宣傳國家和本省有關封山禁牧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巡邏管護;
(三)制止違反封山禁牧的行為,並及時向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