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輸血相關法律法規
1. 臨床用血管理主要遵循的三個法律法規
臨床用血管理主要遵循的三個法律法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為保證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的法規。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1997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8年10月1日起執行。
血液包裝袋上應當標明:血站的名稱及其許可證號;獻血編號或者條形碼;血型;血液品種;采血日期及時間或者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日期及時間;儲存條件。
二、臨床用血的原則
《獻血法》規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的原則,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醫療機構應當推行按血液成分針對醫療實際需要輸血。國家鼓勵臨床用血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2. 輸血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所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的監督管理。醫療機構應當設立由醫院領導、業務主管部門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開展臨床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教育和培訓。
法律依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第十條 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和臨床用血需求設置輸血科或者血庫,並根據自身功能、任務、規模,配備與輸血工作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設施、設備。
不具備條件設置輸血科或者血庫的醫療機構,應當安排專(兼)職人員負責臨床用血工作。
第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省級臨床用血質量控制中心,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的指導、評價和培訓等工作。
第八條 二級以上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應當設立臨床用血管理委員會,負責本機構臨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主任委員由院長或者分管醫療的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部門、輸血科、麻醉科、開展輸血治療的主要臨床科室、護理部門、手術室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醫務、輸血部門共同負責臨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醫療機構應當設立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組,並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3. 臨床用血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x0d\x0a第十六條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的原則,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醫療機構應當積極推行按血液成份,針對醫療實際需要輸血,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x0d\x0a第二十條臨床用血的包裝、儲運、運輸,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下,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x0d\x0a第二十二條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液改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用於患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患者健康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對直接歲橋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x0d\x0a\x0d\x0a\x09《侵權責任法》\x0d\x0a第五十九條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x0d\x0a\x0d\x0a《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x0d\x0a\x0d\x0a第十一條凡患者血紅蛋白低於100g/L和血球壓積低於30%的屬輸血適應症。患者病情需要輸血治療時,經治醫師應當根據醫院規定履行申報手續,由上級醫師核准簽字後報輸血科(鬧雀判血庫)。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要履行報批手續,需經輸血科(血庫)醫師會診,由科室主任簽名後報醫務處(科)批准(急診用血除外)。急診用血事後應當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x0d\x0a\x0d\x0a第十二條經治醫師給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前,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之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用血志願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x0d\x0a\x0d\x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