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利工程條例
『壹』 江西省水路交通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運資源,維護水路交通秩序,保障水路交通安全暢通,促進水路交通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航道和港口的規劃、建設、養護、保護,港口和水路運輸經營,水上交通安全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本省行政區域內長江干線航道的規劃、建設、養護、保護和管理,長江干線的交通安全管理,漁業港口、軍事港口的建設和管理,軍事船舶、體育船舶、漁業船舶的監督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水路交通發展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安全暢通、綠色生態、智慧高效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路交通工作的領導,將水路交通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保障水路交通安全,發揮水路交通綠色低碳優勢,促進水路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制定水路交通發展規劃等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水路交通發展規劃等行政決策的監督和指導,提高行政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第五條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全省水路交通管理工作,其所屬的港航事務性機構具體承擔許可權內航道的規劃研究、設施維護和通航保障等事務性管理工作,並按照許可權承擔和指導全省港口、水路運輸、水上搜救等事務性工作;其所屬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具體承擔許可權內水路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工作。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許可權內水路交通管理工作,其所屬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許可權內水路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應當提高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水路交通管理相關工作。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將航道、港口、水路運輸發展和水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內容,統籌納入本行政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第七條省航道規劃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水行政等部門依法編制。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法編制;主要港口以外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法編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航道、港口規劃建設航道、港口設施和其他設施。第八條依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航道、港口建設用地,應當依照土地管理和城鄉規劃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有關審批手續,並按照規劃的用途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侵佔、挪作他用。第九條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礎設施是公益性基礎設施,其建設、養護堅持政府投入為主,鼓勵多種方式籌集建設、養護資金。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以及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養護的需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養護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礎設施、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環保設施等建設計劃和項目的協調,具備聯合建設條件的,應當統籌利用建設資金,兼顧航道、港口、水利、市政、漁業、文化和旅遊等功能,提高投資的綜合效益。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深水深用、節約使用和集約利用的原則,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港口岸線資源。港口岸線資源應當優先用於公用碼頭建設。第十一條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需要使用港口岸線的,應當在報送項目申請報告或者可行性研究報告前按照項目管理許可權向有關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說明港口岸線的使用期限、范圍、功能等事項,並按照下列規定報經批准:(一)申請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受理,經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查並徵求省發展改革部門意見後,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二)申請使用五級以上內河航道內港口非深水岸線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受理,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批,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省發展改革部門意見;(三)申請使用六級以下內河航道內港口非深水岸線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徵求同級發展改革部門意見後進行審批。臨時使用港口岸線的期限不超過一年;期滿需要續期使用的,可申請續期一次且期限不超過一年。因國家和省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需要臨時使用港口岸線的,可以根據工程立項批復的工期確定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