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管理法規
『壹』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社區管理法規擴展閱讀:
作用:
一、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
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二、 法律法規具有預防作用。對於法律法規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
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嚴格及時有效的執法也可以警示人們,未違法,違法必受罰,受罰不可變通也。
『貳』 農村(社區)工作及其相關政策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回府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答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 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證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
治安管理處罰法
民法通則
繼承法
民事訴訟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城市房地產法
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
民間糾紛處理辦法
失業保險條例
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
家庭居室裝修管理試行條例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婦女權益保障法
未成年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犯罪法
環境保護法
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
可以到這個網站的法律文庫找到上述規定
www.chinacourt.org
『叄』 有關社區的法律法規
www.shuolide.com裡面有政策法規頻道。一搜索內就找容到了。
『肆』 和社區管理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
『伍』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愛護公共財產。
2、協助政府部門在社區開展民事調解、社會治安、勞動就業、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和流動人員管理等工作,協助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維護本社區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市政公共設施。
3、向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成員代表會議負責,並定期匯報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項任務。
4、辦理本社區居民的公共事務,開展共駐共建,管理和維護集體資產。
5、發展社區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6、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興辦有關的社會福利事業,指導、管理社區安老、助殘等社區服務機構。
7、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內失業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與服務工作。
8、參與業主委員會對本社區的物業管理和服務進行指導、監督和支持。
9、加強社區與社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團結、互助,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與政府部門及其他社區進行合作。
10、向政府部門反映社區居民的意見、要求並提出建議。
11、組織社區居民對政府部門的各項政務進行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
12、依法積極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協助政府部門加強對社區民間組織的指導與幫助。
13、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允許范圍內,自主決定社區各項事務。
『陸』 新時期黨在農村(社區)的方針、政策、法規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3、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4、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5、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 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7、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8、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柒』 社區工作者應該掌握和了解哪些法規,法律核政策
主要熟悉民法通則、物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婚姻法以及社區管理、建設的法規、政策。
『捌』 有關社區工作法律法規的案例分析
這個很難找.
我這里只有一篇這樣的,估計能派一點點用場
社區社會工作案例13章1
案例分析
某城市小區的居民被附近一個建築工地項目嚴重干擾。噪音下許多居民無法集中精力,工地的長明燈使許多無法入睡。還有的人甚至產生輕微的病症,如頭痛和眩暈。社區工作站的工作者依據居民的意見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搜集了噪音的具體數據資料,與居民一起到建築公司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最終從建築公司得到一定經濟賠償,並且成功阻止了建築公司的擾民行為。
問題:簡要描述社會工作者在該案中採用了哪些專業方法?
在社區服務中,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社區工作方法和個案及小組工作方法是常用的三種大專業方法,一般會根據服務目標來選擇具體的方法。
1、運用社會工作研究方法,深入調查了解居民的問題與需求。了解居民的現實問題和需求,是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的前提,也是提高服務效率的保障。而居民的現實問題和需求,可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問、召開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等科學方法才能准確了解,從而為服務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
2、2、運用社區工作方法,整和社區內外資源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為社區居民群體服務,會面臨人群結構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多樣性,要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社區社會工作者必須具備發現、挖掘、調配和利用社區內外各種資源的基本能力。
3、運用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方法,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專業輔導服務。社區居民作為一個群體有著共同的需求,同時每一個居民在面對劇烈變動和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時,又有其個別化的需求,社區針對兩種不同需求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社會工作的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方法往往被社區社工用來滿足居民情感生活、心理安撫 、家庭調適、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對照上述主要的社區工作方法,本案例描述的社區行動中,社區工作者幾乎運用了專業社會工作的所有主要的方法:與居民進行個案訪談,以了解居民的困擾和需求;用小組工作的形式明確核心成員的分工;用社區組織的策略與相關部門商討解決辦法等。
運用社區工作方法,整和社區內外資源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為社區居民群體服務,會面臨人群結構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多樣性,要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社區社會工作者必須具備發現、挖掘、調配和利用社區內外各種資源的基本能力。
但是我想,如果你是單位人員,那麼可以請示去購買此書,今後也用的上的
社區工作法律法規及案例分析
價格:¥26.80
【作 者】劉曉梅 [同作者作品]
【叢 書 名】 現代社區管理叢書
【出 版 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書 號】 7111162137
【出版日期】 2005 年3月 【開 本】 32 【頁 碼】 303 【版 次】1-1
這里有個試讀版本,可以在線閱讀
http://www.china-pub.com/computers/common/mianfeisd.asp?id=813298
『玖』 退休職工交社區管理是依照國家哪條法律規定
、退休職I交由社區統一管理。是國家出台的政策,北京己經開始實行。這是減輕企業負擔,更好掌握退休人員的各方面情況,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