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物權法規定

物權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13:12

㈠ 最新物權法規定房屋所有權

_物權法上有關房屋所有權的規定具體有以下幾條:

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四十條: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第七十九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㈡ 物權法規定的業主權利有哪些

業主的權利:

1、依法享有所擁有物業的各項權利;

2、依法合理使用房屋建築共用設施、共同部位和本物業內公用設施和公共場所(地)的權利;

3、有權按有關規定進行室內裝飾裝修;

4、有權自己或聘請他人對物業自用部位的各種管道、電線、水箱以及其他設施進行合法修繕,但法規政策規定必須由專業部門或機構施工的除外;

5、有權根據房屋建築共同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屬物業管理范圍的市政公用設施的狀況,建議物業管理公司及時組織修繕;

6、有權參加業主大會,並擁有對本物業。重大管理決策的表決權;

7、有權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向業主管理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提出質詢,並得到答復;

8、有權要求業主管理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按照規定的期限定期公布物業管理收支賬目;

9、有權對物業管理工作提出建議、意見或批評

10、有權向物業管理主管部門進行投訴或提出意見與建議;

11、有權要求房屋建設毗連部位的其他維修責任人承擔維修養護責任,對方不維修養護或不予配合的,可要求業主管理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公司強制維修養護,按規定分攤費用。

(2)物權法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七條: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五)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十一條:

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

(五)籌集和使用專項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十二條:

業主大會會議可以採用集體討論的形式,也可以採用書面徵求意見的形式;但是,應當有物業管理區域內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參加。

業主可以委託代理人參加業主大會會議。

業主大會決定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五)項和第(六)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以上的業主同意。

決定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其他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決定,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侵害業主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業主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㈢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3)物權法規定擴展閱讀:

1、物權法中所規定的物權種類三大類: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2、所有權是構成物權的基礎,所有權制度是物權法的靈魂。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派生出來的。所有權是指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區別於其它權利的重要特徵。

3、用益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用益物權就是他物權(限制物權),是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物權法所規定的用益物權種類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4、擔保物權,是指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設立擔保物權的目的就是為了擔保債權人的債權的實現。擔保分可分為物的擔保和財產權利擔保兩種方式,又分為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㈣ 物權法規定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㈤ 【物權法】七十七條的規定意味著什麼

本條是關於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規定,意味著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需要滿足規定的條件。

在物權法起草徵求意見時,許多業主和常委委員反映,目前許多新建小區的業主擅自將原本用於居住的住宅改變為商業用房,開歌廳、餐廳等,造成小區秩序亂,影響其他業主的正常生話。

對這一問題,國家沒有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造成業主之間矛盾大,物業公司也缺乏管理的法律依據,所以物權法作出此規定。

根據《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 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未按照物權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有利害關系的業主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業主以多數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其行為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 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本棟建築物內的其他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所稱「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建築區劃內,本棟建築物之外的業主,主張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應證明其房屋價值、生活質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5)物權法規定擴展閱讀:

將住宅改變為餐飲、娛樂等經營性用房,帶來許多弊端。例如,造成來往小區人員過多,外來人員雜且亂,干擾業主的正常生活,造成小區車位、電梯、水、電等公共設施使用的緊張,造成樓板的承重力過大,增加了小區不安全、不安定的因素,危害性大。

另一方面,將住宅大量改為經營性用房,用於商業目的,也會造成國家稅費的大量流失。因此,物權法頒布前已有法規、規章對此作了規定,例如《物業管理條例》第50條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不得改變用途。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條

業主、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擅自佔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道路、場地,損害業主的共同利益。

因維修物業或者公共利益,業主確需臨時佔用、挖掘道路、場地的,應當徵得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同意;物業服務企業確需臨時佔用、挖掘道路、場地的,應當徵得業主委員會的同意。

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臨時佔用、挖掘的道路、場地,在約定期限內恢復原狀。

㈥ <<物權法>>對小區車位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對小區的車位做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如下,小區的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小區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6)物權法規定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私家車的數量迅猛增長,造成小區車位、車庫的數量捉襟見肘。供需的不平衡及權屬不明晰導致越來越多的業主因為車位、車庫的權屬產生糾紛,停車位難成為普遍的現象。當前,關於小區車位、車庫權屬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面積分攤說和當事人約定說。

面積分攤說指的是依照小區車位、車庫的建築面積是否計入小區的公攤面積作為判斷車位、車庫權屬的依據。一般在商品房銷售合同中都有對公攤面積的約定。依據相關的規定,房屋的銷售面積是套內面積與公用面積的總和,由攤得公共面積的業主來共同享有公用面積的產權。

根據《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法律給予業主約定車位、車庫權屬的權利。這樣的規定有如下好處:其一,充分滿足民法領域的意思自治原則。權利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行使、處分自己的權利,通過自治的方式來協調各方的利益,有利於定紛止爭。權利人本身必定是其利益的最佳代表,其對財產的使用、處分所作出的決定也必定更具有說服力的。

㈦ 論述我國的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

第一、物權法定原則

眾所周知,物權法與合同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物權法主要貫徹的是物權法定原則。物權之所以要法定,對此學者的解釋各不相同:有的學者認為物權法定的原因在於其防止合同自由原則的濫用;有的認為,物權法定主義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這些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物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能夠對抗第三人(例如物權人可以行使追擊權,而債權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奪),物權具有優先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優先於債權),因此直接關繫到第三人的利益,而合同只是發生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第三人並不知道,如果允許當事人僅提高其合意便創設物權,必然會損害第三人的利益。不僅是物權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就是具有物權性質的債權也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舉個抵押權的例子,抵押權必須有法律承認,才能成為物權,成為物權後,不允許當事人通過合同創設抵押權。當事人訂立抵押合同後,必須辦理抵押登記後才能成立抵押權,如果當事人訂立抵押合同,抵押權就成立,而無需法律規定,這樣就非常麻煩。假如我有一套房產,價值一百萬,欠了很多人的錢,我只想把這一百萬給張三,不給李四、王五,我就可能和張三之間訂立一個抵押合同,如果通過合同就可以隨意創設物權的話,張三就享有物權了,它可以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受償,其他人什麼都得不到,這樣的話交易就沒有秩序。抵押權是財產的負擔,如果不符合規定條件,可能產生欺詐。物權法定是各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定主義的內容包括:第一,物權必須由法律設定;所謂物權不得由當事人隨意創設,是指當事人在其協議中不得明確規定其通過合同設定的權利為物權,也不得設定與法定的物權不相符合的物權。例如,法律規定以動產設立質押必須移轉佔有,當事人不得設立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權,否則與現行法律規定不符。第二,物權的內容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第三,物權的效力必須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加以設定。這三點是傳統的物權法定主義的內容,我認為物權法定主義還包括,物權的公示方法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隨意確定,一定的公示方法對應一定的物權。

我們現在究竟應該規定哪些物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想簡單的談幾點:

1、國有企業財產權是否有必要加以規定?關於物權法是否應當規定經營權,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鑒於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改組後,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財產關系屬於公司法調整的范圍,依公司法原理,國家享有股東權而企業享有法人財產權。且企業財產權中包括各種不同性質的權利,如對土地的基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對廠房及其他建築物的權利屬於不動產所有權,對機器設備、車輛等屬於動產所有權,對企業名稱屬於人格權,應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不宜在物權法上作出規定。例如,有人就認為,國有企業財產權是一個集合概念,其中涉及知識產權、人格權、物權等,因此在物權法上沒辦法加以規定。,但我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是很漫長的,大量的國有企業在沒有被改制之前,如果物權法迴避國有企業財產權這個問題,則非常不合適。如果不用物權法將確認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則國有企業的改革的方向難以確定,不知道往哪去。就國有企業財產權的內容,人們爭議也很大,物權法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企業經營權是物權法中;最重要的一種他物權,應當在物權法中作出規定,企業經營權的客體是指企業佔有的國有資產。它是一項集合財產,可以在物權法對集合財產的權利歸屬作出規定。此外,集合財產也不是完全不能由物權法加以規定,例如抵押中的財團抵押、浮動擔保都涉及到集合財產。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到底這是個什麼權利,司法實踐都是將之作為債權對待的,依據合同法律制度加以解決,合同法制定的時候就這個問題就有爭論。我想應區分承包關系與轉包關系,轉包關系可以作為單純的合同關系,而承包關系則不能作為單純的債權關系,應該作為物權。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物權對待可以穩定農村土地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維護農民的利益,防止耕地的大量流失以及地方政府隨意調整土地上的關系,如果單純看成債權則對承包人非常不利,債權具有不確定的效力。將承包經營權稱為一種長期穩定的財產權,使得能夠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一旦成為了物權之後,任何人侵害承包經營權,權利人都可以在法院提起侵權之訴,也可以根據物權法行使物上請求權。由於承包經營權物權化了,它就可以流轉了。比如可以抵押、轉讓。當然在法律上要由流轉的條件進行限制,不能改變承包經營土地的用途。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之後,發包人都要充分尊重承包人的權利,比如在涉及到土地徵收徵用的時候,不能由村長一人說了算,承包人也有發言權。只有將廣大承包者的利益與土地利益掛鉤才能真正調動承包者的積極性,更有效更充分的利用土地。

3、水面承包經營權的性質,目前爭議主要為,該種權利究竟是行政特許權抑或物權。如果將之全部看為行政特許權,則政府可以隨意調整,養殖者的投資沒有保障。我認為,一般來應將水面養殖的權利確立為一種物權,只有少數可能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水面,才由政府特許經營。將水面承包經營權確立為物權可以為權利受到侵害者提供充分的保護。

4、動產讓與擔保,簡單地說將所有權一次性地移轉給債權人,由債務人通過逐步清償債務而收回所有權。其實,這種方式早就有了。目前許多學者認為我國應採取動產讓與擔保制度。我認為物權法不應規定動產擔保制度,實踐中可以用,但不宜規定在法律中,原因是:動產讓與擔保是一種變相的流質,擔保法是嚴格禁止流質或流押的,主要是防止對債務人的損害。如果一方面禁止流質,另一方面卻鼓勵當事人事先移轉所有權。當事人在實踐中摸索可以,可在法律上規定後就會鼓勵人們採用之。另外,有人認為按揭就是動產讓與擔保。據我的了解按揭並非動產讓與擔保,通常按揭是由銀行為普通的購房人提供貸款,只有在貸款還清後銀行才將產權轉讓給購房人,有時房屋尚未建成銀行就為開發商提供了貸款。開發商將房屋的產權證押在銀行,這樣可以形成銀行、購房人與開發商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二、一物一權原則

(一)一物一權原則的內容

我認為,一物一權主義主要具有以下幾項內容:

(一)從客體上看,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是多重所有,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僅為一個特定物。當然,這並不是說一個特定物之上的所有人不能為多人,事實上,數人對一物享有所有權,並不指所有權本身也成為多重所有權,所有權仍然是一個,只不過主體存在多人而已。 一物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從根本上說,是出於產權界定、定紛止爭的需要。產權界定就是要明確某個特定物的最終歸屬;某物歸某人所有,就不能歸他人所有,即使是所有權權能發生分離,最終也要回復到所有權人手中。所有權是一種最終的支配權,決定了所有權的規則只能是一物一權,即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是多重所有。如果一物之上可以並存多項所有權,則難以確定物的真正歸屬 ,而且容易發生各種產權糾紛。

就物權的客體,具體來說:1、所有權客體僅為有體物,無體物不能成為所有權的客體,但在例外情況下,可以成為他物權的客體。2、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僅為一個獨立物,根據一物一權,只有在作為物權的客體的物具有獨立性和特定性的情況下,才能明確物權的支配范圍,使物權人在客體之上形成物權並排斥他人的干涉。一個所有權的客體也必須僅為一個獨立物,集合物原則上不能成為一個所有權的客體,而只能成為多個所有權的客體。但是,構成集合物的各個部分如果能夠獨立存在,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相對於其他物而言,也可以成為獨立物,在此情況下,集合物也能成為一個所有權的客體。3、物權的客體必須是特定的物。4、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單個的所有權。這就是說,按照一物一權原則,物只能在整體上成立一個所有權,而一物的某一部分如尚未與該物完全分離,則不能成為單獨所有權的客體、例如在建工程,不能登記,不能與土地獨立。尤其是對於那些附屬於主物的從物而言,只能是主物的一部分,如房屋的牆壁和門窗等只能是房屋的一部分,不能與主物分離。在交易上,主物的所有權發生移轉,從物也隨之移轉。5、貨幣是一種特殊的種類物,在交易上可以互相替換。貨幣的佔有與所有是同一的。這就是說,貨幣一旦交付,將會發生所有權的移轉。由此我們需要討論在儲蓄合同中,貨幣所有權的移轉問題。有這樣一個實際發生的案件很能說明問題,即某銀行與某公司訂立儲蓄合同,該公司在銀行存款3000萬元,銀行向該公司出具了一分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以下簡稱證實書),該公司又要在銀行借款2000萬元,銀行提出公司首先應當以證實書在銀行質押,然後又要求雙方簽定一份以存款為質押標的的合同。後來由於該公司欠他人的債務,債權人要求劃撥該公司在銀行的存款,,銀行認為自己享有兩項質押權,因此予以拒絕。那麼,銀行享有的質權真的有效嗎?

首先,我認為,證實書不是有價證券,不能用於質押。理由主要有:第一,證實書不同於存單。中國人民銀行於1997年4月2 日發布的《關於暫停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就進一步加強定期存款管理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各金融機構不再給存款單位開具存單,改為出具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可見證實書與存單是兩種不同的文書。在人總行1997年11月15日發布的《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證實書僅對存款單位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第11條規定"存款單位支取定期存款只能以轉帳方式將存款轉入其基本帳戶,不得將定期存款用於結算或從定期存款帳戶中提取現金"。證實書和存單的區別表現在:前者是一種開戶證明,而不是一種有價證券,後者則是一種有價證券;前者是一種債權證明,不能轉讓,後者則是一種證券化的權利證書,因此可以轉讓。正是因為上述區別,所以存單可以質押,而證實書不能質押。擔保法第77條提到的可以質押的存款單,僅指存單,而不包括開戶證明書。

第二,中國人民銀行先後發布了三個文件(即1997年4月2 日發布的《關於暫停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和進一步加強定期存款管理的通知》第2條、1997年11月15日發布的《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第10條、1999年9月3日發布的《單位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管理規定》第3條)都規定證實書僅對存款單位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該規定對各個商業銀行都有拘束力,該規定也屬於銀行內部的業務操作規程,本案銀行在從事業務活動中理應遵循這一規定,不得違反銀行內部的業務操作規程將禁止質押的證實書用於質押.

第三,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禁止將證實書用於質押的規定已經印製在開戶證實書上.開戶證實書上也明確載明:"本證實書僅對存款人開戶證實,不得作為質押的權利憑證."由於證實書也是一種存款合同的憑證,因此在證實書上載明上述條款,表明當事人雙方都同意不得將開戶證實書用於質押.該條款不僅對本案銀行有拘束力,並且對本案公司也有拘束力.

既然證實書不能用於質押,所以當事人的這種質押行為是無效的.

其次,存款本身不能作為質押的標的。存款合同的標的是貨幣,而貨幣在法律上是一種特殊的種類物,在交易中可以互相替代.存款人將存款交付後,該存款的所有權已經移轉於銀行,銀行有權支配該筆存款,而存款人只是享有合同債權,即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到來後請求銀行支付本息,所以存款的貨幣是不能用於質押的。我國《擔保法》第63條規定"本法所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既然存款人將其存款交付銀行以後,所有權已經發生移轉,因此本案中,公司已經不再對其存款享有所有權,該存款也不是其動產,因此不能以該存款設定質押。由於存款人將其存款交付銀行以後,所有權已經發生移轉,因此存款人不可能將該存款取出再次交付,不可能發生質押所需要的交付, 也不符合擔保法所規定的質押的條件。

(二)從權利的形態來看,由於物權具有排他性,因此,同一物之上可以並存數個互相並不矛盾的物權,但同一物之上不得成立兩個所有權或兩個在內容上相互矛盾的物權。

具體來說表現在:第一,同一物之上不得存在兩個所有權,即俗話說的"一物不容二主"。如果某人對某物依法取得所有權,即使另一人事實上佔有該物也不能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權。某物之上雖存在法律上的所有權,但他人因佔有時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時,先前的所有權將因此而消滅,並不得對抗後一個所有權。我國法律雖未明確規定佔有時效的概念,但也有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實際上從反面規定了佔有時效。當然,有關佔有時效的問題尚有待立法作出進一步明確的規定。第二,同一物之上不得成立兩個所有權或成立兩個在內容上相互矛盾的物權。物權的排他效力並不否認在同一物之上並存數個內容並不矛盾的物權,所有權與其他物權可以同時並序。同一物之上也可以設定數個擔保物權,我國《擔保法》並不禁止在同一物之上設定數個擔保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也可以同時並存。例如所有人可將其房屋租賃給他人使用,從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租賃權,同時也可在該物之上設置抵押權。不過,由於質權要移轉佔有,因此與移轉佔有的用益物權不能並存。物權法中有所謂"先來後到"的規則,也有人將其稱為"時間在先,權利在先"規則。物權相互間的權利也擴大適用並產主另一項規則、即後成立的物權不得妨礙先成立的物權,先物權的實現可導致後物權的消滅或自然排除後物權。例如所有權可以與其他任何一種物權在同一物之上並存,所有權人也可以在一物之上設工數個擔保物權。同一物之上不得設定相互矛盾的兩個物權。如將某房屋出租給他人,在其之上設定租賃權以後,不得再在該物之上設立典權。因為租賃權與典權都要移轉佔有,即由出租人或出典人移轉佔有給承租人或典權人,如果承租人佔有了該房屋,則典權人不能再佔有該房屋,所以租賃權和典權是相互矛盾的。

㈧ 根據物權法規定,物權的保護方式有哪幾種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8)物權法規定擴展閱讀

物權取得

一、取得原因

1、法律行為.這是物權取得的最常見的原因,如買賣、互易、贈與、遺贈以及通過物的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設定行為為他人設定抵押權、質權等他物權.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權,主要有:

(1)因取得時效取得物權;

(2)因公用徵收或沒收而取得物權;

(3)因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取得所有權;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權;

(5)因繼承取得物權;

(6)因法律的規定而取得物權;

(7)孳息的所有權取得。

二、物權消滅的原因

1、法律行為.這又包括拋棄合同以及撤銷權的行使.拋棄就是單方消滅物權的行為;合同則是雙方約定物權存續期限或物權消滅的意思表示;行使撤銷權來消滅物權主要是在合同規定中,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從而使用權合同規定的物權歸於消滅.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物權,主要有:標的物的滅失;物權的法定期限的屆滿;還有因兩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某種他物權,兩主體混同後,此種物權即歸於消滅.

熱點內容
法官證樣本 發布:2025-01-04 16:09:56 瀏覽:552
最高法院隊伍 發布:2025-01-04 15:48:11 瀏覽:429
老賴大罵法官被拘 發布:2025-01-04 15:44:28 瀏覽:387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 發布:2025-01-04 15:03:49 瀏覽:256
做公眾號有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04 14:35:21 瀏覽:791
社會與法夜線丈夫的瘋狂 發布:2025-01-04 14:05:54 瀏覽:708
大學寢室衛生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04 13:51:27 瀏覽:612
大學規章制度管理辦法的通知 發布:2025-01-04 13:38:56 瀏覽:623
法學怎麼擇校 發布:2025-01-04 13:38:20 瀏覽:252
拍照片的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4 13:06:46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