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條例
㈠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規范登記行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不動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第三條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遵循嚴格管理、穩定連續、方便群眾的原則。
不動產權利人已經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第五條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三)森林、林木所有權;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
(六)宅基地使用權;
(七)海域使用權;
(八)地役權;
(九)抵押權;
(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第六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確定一個部門為本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不動產登記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七條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本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辦理所屬各區的不動產登記。
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由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分別辦理。不能分別辦理的,由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協商辦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指定辦理。
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國務院批准項目用海、用島,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等不動產登記,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第二章不動產登記簿
第八條不動產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不動產單元具有唯一編碼。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簿。
不動產登記簿應當記載以下事項:
(一)不動產的坐落、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用途等自然狀況;
(二)不動產權利的主體、類型、內容、來源、期限、權利變化等權屬狀況;
(三)涉及不動產權利限制、提示的事項;
(四)其他相關事項。
第九條不動產登記簿應當採用電子介質,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採用紙質介質。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明確不動產登記簿唯一、合法的介質形式。
不動產登記簿採用電子介質的,應當定期進行異地備份,並具有唯一、確定的紙質轉化形式。
第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法將各類登記事項准確、完整、清晰地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任何人不得損毀不動產登記簿,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登記事項。
第十一條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與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加強對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專業技術培訓。
第十二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指定專人負責不動產登記簿的保管,並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責任制度。
採用紙質介質不動產登記簿的,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防火、防漬、防有害生物等安全保護設施。
採用電子介質不動產登記簿的,應當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並採取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措施。
第十三條不動產登記簿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永久保存。不動產登記簿損毀、滅失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據原有登記資料予以重建。
行政區域變更或者不動產登記機構職能調整的,應當及時將不動產登記簿移交相應的不動產登記機構。
第三章登記程序
第十四條因買賣、設定抵押權等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
(一)尚未登記的不動產首次申請登記的;
(二)繼承、接受遺贈取得不動產權利的;
(三)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決定等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不動產權利的;
(四)權利人姓名、名稱或者自然狀況發生變化,申請變更登記的;
(五)不動產滅失或者權利人放棄不動產權利,申請注銷登記的;
(六)申請更正登記或者異議登記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公場所申請不動產登記。
不動產登記機構將申請登記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前,申請人可以撤回登記申請。
第十六條申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
(三)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
(四)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
(五)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
(六)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範文本等信息。
第十七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收到不動產登記申請材料,應當分別按照下列情況辦理:
(一)屬於登記職責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二)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當場更正,申請人當場更正後,應當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四)申請登記的不動產不屬於本機構登記范圍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告知申請人向有登記權的機構申請。
不動產登記機構未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視為受理。
第十八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受理不動產登記申請的,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查驗:
(一)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與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狀況是否一致;
(二)有關證明材料、文件與申請登記的內容是否一致;
(三)登記申請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九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對申請登記的不動產進行實地查看:
(一)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首次登記;
(二)在建建築物抵押權登記;
(三)因不動產滅失導致的注銷登記;
(四)不動產登記機構認為需要實地查看的其他情形。
對可能存在權屬爭議,或者可能涉及他人利害關系的登記申請,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單位進行調查。
不動產登記機構進行實地查看或者調查時,申請人、被調查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登記事項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完成登記。
不動產登記機構完成登記,應當依法向申請人核發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登記證明。
第二十二條登記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
(二)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
(三)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登記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
第二十三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
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應當納入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
第二十四條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與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審批信息、交易信息等應當實時互通共享。
不動產登記機構能夠通過實時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動產登記申請人重復提交。
第二十五條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六條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不動產登記信息保密;涉及國家秘密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應當依法採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第二十七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第二十八條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個人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說明查詢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用於其他目的;未經權利人同意,不得泄露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或者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虛假登記,損毀、偽造不動產登記簿,擅自修改登記事項,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偽造、變造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或者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的,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或者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收繳;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或者個人違反國家規定,泄露不動產登記資料、登記信息,或者利用不動產登記資料、登記信息進行不正當活動,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製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有效。
不動產統一登記過渡期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實施細則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公布的行政法規有關不動產登記的規定與本條例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條例規定為准。
㈡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中規定哪些不動產權利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草案
第四條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三)森林、林木所有權;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
(六)宅基地使用權;
(七)海域使用權;
(八)地役權;
(九)抵押權;
(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㈢ 有關不動產登記條例出台的知識
在2015年初,國務院最新發布了一條世人矚目的消息,那就近幾年受人期待的不動產暫行登記條例新近出台了。在過去的幾年中,民間一直有消息說,國家一直在著急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制定和實施,但是由於其牽扯范圍甚廣,同時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因此一直遲遲不決。但是隨著新條例的實施,也迫切想要了解不動產登記方案的一些具體內容,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一探究竟吧!
管理標准
首先這套方案於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這條法案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不動產的登記,規范登記行為,保護一些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而凡中規定的不動產,包括,土地海域房屋林木等不動產,同時不管是任何人或者是任何單位,都要統一進行不動產登記。要嚴格管理,同時也秉承著方便群眾的原則,如果相關人士登記了關於不動產登記的權利,那麼就不會因為登記機構的,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相關單位
而不動產登記單位最高為縣一級登記單位,同時在直轄市和市區人民政府也可以設立不動產的登記單位。但是跨縣或者是跨城市的不動產登記不予進行,如果情況特殊,那也可以進行協商的登記處理,而如果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的政府進行統一的指定辦理。同時不動產的登記簿應該採用電子檔案,而不具備相應的辦公條件,也可以採用紙質檔案,同時不動產的登記簿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唯一的合法形式。
申請過程
而在關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的人員配置方面,國家要進行統一的培訓,以及管理。如果是進行紙質不動產登記方案的機構,要配備一些必要的防火以及防盜措施,而採用電子不動產登記方案的,那麼應該配備一些專門的存儲設施,並且要採取一些網路安全的防護措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公民如何進行不動產的登記了,首先我們要准備一系列的材料,比如我們的身份證明材料以及委託書。當我們准備好這些材料的時候,然後到當地的不動產登記的辦公機構進行公開申請登記,而辦公機構收到了申請材料之後,就要根據其材料的齊全來進行登記,而如果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時,應當當場告知申請人並且不予受理。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不動產登記方案的一些具體內容介紹,這個法案自出台之後就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擁護,因為其政策有效地保護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也規范了市場行為,所以它關乎到了我們每個人的利益,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看這一方案,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後生活中方便不少。
㈣ 不動產登記條例34條的具體內容
法律原文如下: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實施細則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估計你要查的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內容。
㈤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詳解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昨日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申請不動產登記將分步走,三類主體可查詢不動產資料,利害關系人查詢需提交證明材料,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諸多看點值得關注。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已近一個月。昨日,國土資源部在國務院法制辦網站上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4月25日。
該細則被視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相比只有35條規定的暫行條例,細則徵求意見稿增加到8章137條,對於登記程序、登記類型、登記的辦理、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保護和利用、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曾參與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起草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的是不動產統一登記中重大的、原則性的和方向性的問題,但僅僅是粗線條、大而化之的條文,顯然不足以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因此迫切需要細則作出具體規定。
「細則徵求意見後,國土資源部會對反饋上來的意見進行相應的歸納梳理,然後進行一定調整或修改,預計最快也要到今年5月份才可能正式公布。」程嘯說。 「《實施細則》最大亮點是對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做了更加科學合理、詳細明確的規定。」程嘯表示,這對於真正落實統一登記、保護廣大民事主體的不動產權利、維護交易安全非常重要。
細則對不動產登記程序的全流程進行了概括性規定,其中,明確了登記的一般程序分四步走,即申請、受理、審核、登簿。
根據細則,申請不動產登記,申請人應當填寫登記申請書,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申請。申請登記材料應當提供原件。
「除了依囑托登記和依職權登記,其他登記都是依申請登記。也就是說當事人不申請,登記機構不會主動或強制登記。但是,只有辦完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物權變動效果才發生,交易在法律上才真正安全。」程嘯指出,不同登記類型需要提交材料也不同,例如房產買賣,就要提供雙方的身份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書、合同等材料的原件. 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細則規定,三類主體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但查詢的范圍有所不同。
根據細則,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因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有關國家機關可以查詢、復制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細則依據物權法和條例的規定,將查詢主體限制在權利人、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這意味著不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條件就可以隨意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程嘯表示。
程嘯指出,三類主體查詢的范圍也有所不同,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而那些涉及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的利害關系人,則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的自然狀況、不動產的權利人以及不動產上面的權利負擔與限制,如有沒有被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等;有關國家機關則限於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資料。 細則還規定,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提交查詢申請書,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境外委託人應當提交經過公證或者認證的授權委託書。
其中,利害關系人查詢的,提交存在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有關國家機關查詢的,應當提供本單位出具的協助查詢證明材料、工作人員的工作證。
程嘯表示,所謂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是指買賣合同、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繼承證明文件等。
「不動產登記是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的,例如,一套房子就是一個登記單元,因此,對不動產的查詢也是依據不動產單元來查的。」程嘯舉例稱,「比如甲有A、B、C三套房屋,賣了A房給乙,雙方在買賣過程中發生糾紛打官司,作為利害關系人的乙,只能申請查詢跟自己有利害關系的那套房產,即A房的資料,但沒有權利去查甲的另外2套。」
此外,細則規定不予查詢的情形之一是「申請查詢的不動產不屬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管轄范圍的」,程嘯表示,這就要求申請人要提供不動產具體信息,登記機構才能判斷屬不屬於管轄范圍,只提具體的一個人名字,這樣將不給查詢 細則對查詢場所與查詢時限等做出規定。其中,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查詢申請,查詢機關應當當場提供查詢;因情況特殊,不能當場提供查詢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提供查詢。
細則明確:查詢人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在查詢機關設定的場所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不動產登記資料帶離設定的場所。
細則還規定,「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等8種情形將會被追責。其中,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程嘯表示,「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這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一種情況,即在沒有經過合法程序情況下,里應外合,擅自查詢別人的不動產並泄露他人個人信息,將之公開或者用作其他非法用途,嚴厲追責有利於加強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
㈥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解讀2
便民的不動產登記程序——《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解答二
常鵬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一個根本宗旨是便民,也即方便群眾申請登記,這是條例自始至終貫徹的一項原則,第1條、第4條第2款對此有明確表達。在此指引下,條例規定的不動產登記程序在相當程度上突出了便民特點。
首先,在申請方式方面,條例明確了共同申請和單方申請的情形,這有助於當事人有的放矢地做好申請前的准備工作。
因買賣、抵押等交易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情形相當常見,它們需當事人雙方共同參與,如合同需要雙方協商訂立。這些物權變動往往需要登記,《物權法》第14條、第139條、第187條等均有明確規定,與此銜接,條例第14條第1款規定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登記。據此,交易雙方可事先協商好申請時間,並協力准備相關材料,以便於登記的順利進展。
至於不是因上述交易行為導致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或其他登記事項,條例第14條第2款明確為單方申請登記,它們大致適用於以下情形:
第一,沒有相對人的情形,如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首次申請登記、繼承房屋所有權、權利人姓名或名稱發生變化、不動產滅失、權利人放棄權利等,對此,當事人只要准備好相關證明材料即可。
第二,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生效法律文書或人民政府生效的決定等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情形,這種情形多涉及雙方當事人,但根據《物權法》第28條,只要法律文書或決定生效,物權就變動,為便宜起見,權利人持這些文書單方申請登記即可。否則,在相關方不協助申請時,權利人就只能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再要求登記機構協助執行,這就會增加不少時間、人力和財力成本,不能及時保護權利人。
第三,申請更正登記或異議登記的情形。更正登記是更改登記簿的錯誤記載,使其回復正確的登記,異議登記是把登記簿記載可能錯誤的信息記載於登記簿的登記,它們都旨在消除登記錯誤,保護真實權利。一旦登記錯誤涉及他人正當權利,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就成為利益關聯方,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協商成本,也為了高效便捷地保護正當權利人,條例允許單方申請登記。否則,在利害關系人認為登記錯誤時,要求其應與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共同申請更正登記或異議登記,只要對方態度消極而不配合,或因客觀情況而不能配合,更正登記或異議登記將無法及時完成,就難以達到及時保護正當權利人的目的。在申請更正登記或異議登記時,當事人需准備登記錯誤的證明材料。
其次,在提出申請方面,條例採取多種切合實際的便民措施,為當事人便捷而高效地提出申請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一,根據條例第7條第1款,當事人應向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登記機構提出登記申請,這無疑便於當事人就近申請,能節省辦事成本,對於大中城市的郊區、農村地區的當事人尤為便利。該款規定體現了不動產登記的屬地原則,我國數十年來的土地、房屋等登記實踐表明該原則是行之有效的。
不僅如此,對於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條例第7條第2款規定由所跨區域的登記機構分別辦理,不能分別辦理的,由這些登記機構協商辦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指定辦理。據此,只要當事人向有關登記機構提出申請,登記機構就要按照規定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如進行協商或請求指定,而不能以跨區域為由,要求當事人自行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尋求解決之道,這無疑在為申請人提供方便的同時,能提高登記的工作效率。
第二,根據條例第15條第1款,當事人既可自行到登記機構辦公場所提出登記申請,也可由代理人代為申請。代理人既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等法定代理人,也包括當事人委託的代理人。在實踐中,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因為時間或條件不允許,不能親自到登記機構提出申請的情況時有發生,此時就可委託代理人提出申請,以解決燃眉之急。
第三,當事人申請登記除了必須提交申請書,還要提交相關材料,條例第16條第1款對此給出了明確提示,可便於申請人事先做好准備工作,它們主要涉及:(1)身份信息,包括申請人、代理人的身份證明材料;如為委託代理的,還包括授權委託書;(2)不動產權屬信息,包括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不動產權屬證書;(3)登記原因證明文件,包括買賣合同、遺囑等;(4)不動產自然狀況信息,包括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5)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等。可以看出,這些材料或由權利人持有,或與申請人密切相關,申請人通常不難獲得這些材料,再加上條例也未限制它們的形式,從而不會給當事人增加額外的費用和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一些申請人不了解登記知識,不知道相關專業術語的意思,即便條例列舉了上述材料,也不能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仍不便於他們申請登記。為了消除這種現象,條例第16條第2款特別要求登記機構應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範文本等信息,這樣就能更細致、更全面地展示各類登記所需的具體材料,以便申請人按圖索驥地做好准備工作;能更清晰、更直觀地展示相關文書,也便於申請人正確而迅捷填寫申請文書。目前不少登記機構均採用這種做法,但並不普遍,通過該條款的強制規定,能全面提升登記機構的服務水準,在申請材料的准備和申請文書的填寫方面為申請人提供最大的便利。
再次,在受理申請方面,條例詳細規定了登記機構的工作規范,它們圍繞如何方便申請人而展開,體現了登記便民的原則。
登記機構是否以及如何受理申請,是登記能否順利往前推進的第一步,這不僅對當事人的權利影響深遠,還決定著申請人要跑幾趟登記機構。條例對此的態度相當慎重,秉持登記便民的原則,在時間上要求登記機構當場決定是否受理,在程序上要求登記機構書面告知申請人,這樣就能確保申請人及時知道申請有無瑕疵及可能的補救措施。
具體而言,條例第17條第1款詳細規定了登記機構受理申請的工作規范,主要包括:(1)申請事項屬於登記職責范圍,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受理以進入後續的審查階段,並將受理情況書面告知申請人,以證明登記機構受理了申請,接收了相應的申請材料;(2)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如申請書有錯別字,應當告知申請人當場更正,申請人當場更正後,應當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3)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4)申請登記的不動產不屬於本機構登記范圍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告知申請人向有登記權的機構申請。一旦登記機構未按照這些規范從事行為,如未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根據條例第17條第2款,結果視為受理。
最後,在審查處理方面,條例通過明確登記機構的權責,以確保登記行為的規范化,從而便於申請人等相關人員的參與或監督。
第一,為了保證登記的正確性,登記機構要實地查看或調查,這需申請人等相關人員的配合,如根據條例第19條第1款,對於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在建建築物抵押權登記、不動產滅失的注銷登記等情形,登記機構可實地查看不動產;根據該條第2款,登記申請可能存在權屬爭議或涉及他人利害關系的,登記機構可調查申請人等相關人員。通過明確這些例外審查事項,申請人等相關人員能預先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配合,從而做好相應的准備。
第二,條例第20條明確了登記機構完成登記的時限,即在法律沒有另行規定時,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這既要求登記機構高效工作,也便於申請人監督登記機構是否按期完成登記行為。
第三,條例第21條第2款規定,在完成登記後,登記機構應依法向申請人核發權屬證書或登記證明,據此,只要登記事項記載於登記簿,無需申請人再行申請,登記機構就應核發權屬證書或登記證明,這完全符合我國民眾希望持有產權證書的交易習慣和心理預期,也有助於持證人監督登記機構的行為,即證書與登記簿的記載應一致,登記機構不得擅自更改登記簿的信息。
第四,根據條例第22條,登記申請存在違法、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或不動產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等情形的,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並書面告知申請人。通過書面告知登記申請存在的瑕疵,能使申請人既知道問題所在,又知道能否或如何採用其他補救措施,從而可安排進一步的行為。
㈦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解讀4
從保護不動產物權的角度看不動產登記類型與權利體系——《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解答四
程 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一、規定不動產登記類型有利於保證登記的真實與准確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這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其中,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與注銷登記是依據不動產權利的變動形態對不動產登記進行的劃分,屬於權利登記。至於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與查封登記,則屬於法律規定的其他登記類型
首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是《物權法》的配套規定,旨在貫徹落實《物權法》和其他法律關於不動產登記的規定。但是,條例的性質與《物權法》畢竟有所不同。《物權法》屬於不動產登記的實體法,而條例是不動產登記的程序法。事實上,我國《物權法》對預告登記、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的規定,也就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
其次,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中對不動產登記類型做出規定,有利於實現國務院要求的不動產登記「四個統一」的目標。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不動產統一登記就是要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
二、詳細列舉可以登記的不動產權利有利於維護權利人的不動產物權
由於不動產登記制度旨在維護不動產交易的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不動產登記並非意味著,登記機構只要將不動產的自然狀況(如位置、面積等)記載不動產登記簿上即可。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就哪些不動產權利具有登記能力,可以依據條例進行登記做了明確的規定。該條例第5條規定:「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一)集體土地所有權;(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三)森林、林木所有權;(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五)建設用地使用權;(六)宅基地使用權;(七)海域使用權;(八)地役權;(九)抵押權;(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5條是非常重要的規定,它明確了能夠依據條例進行登記的不動產權利的具體類型。今後,無論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在受理登記申請或按照有關國家機關的要求進行登記,還是人民法院處理不動產登記糾紛案件,都應當依據本條加以判斷。
首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是《物權法》的配套法規,旨在貫徹落實《物權法》的規定。《物權法》第5條規定的物權法定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對於不動產權利狀態的明晰化,保護不動產物權人的權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判斷哪些不動產上的權利具有登記能力時,應當從公示原則的角度確定具有登記能力的不動產權利。所有的不動產上的物權,無論其變動以登記為生效要件還是對抗要件,原則上均具有登記能力,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具體包括:(1)不動產所有權,如土地所有權、房屋所有權、林木所有權等;(2)不動產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以及地役權;(3)不動產抵押權,如房屋抵押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抵押權等。
其次,不僅是《物權法》這樣的法律上規定的不動產物權可以辦理登記,即便是其他法律,如果規定了某類不動產權利實行登記的,也能夠登記。為此,《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5條第10項屬於為其他法律規定預留的通道。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出現了新的、應當登記的不動產權利,完全可以通過制訂或修改相應的法律加以規定,從而使該權利能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進行登記。
㈧ 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
《不動產登記條例》將由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務院法制內辦、國家容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實施是落實《物權法》規定、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的一項有效手段。同時,也是為未來核定相關稅基作準備,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打基礎。2013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包括72項改革方案、提出明確時間表的《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其中,提出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實施條例
實施條例好像沒有出來,下面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供參考。
【法規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頒布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發文字型大小】主席令10屆第72號
【頒布時間】2007-8-30
【失效時間】
【法規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31/content_6635176.htm
【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房地產開發用地
第一節 土地使用權出讓
第二節 土地使用權劃撥
第三章 房地產開發
第四章 房地產交易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房地產轉讓
第三節 房地產抵押
第四節 房屋租賃
第五節 中介服務機構
第五章 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地產的管理,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區國有土地(以下簡稱國有土地)范圍內取得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從事房地產開發、房地產交易,實施房地產管理,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築物及構築物。
本法所稱房地產開發,是指在依據本法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進行基礎設施、房屋建設的行為。
本法所稱房地產交易,包括房地產轉讓、房地產抵押和房屋租賃。
第三條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有限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本法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四條 國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扶持發展居民住宅建設,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
第五條 房地產權利人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依法納稅。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七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土地管理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管理全國房地產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土地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及其職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二章 房地產開發用地
第一節 土地使用權出讓
第八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第九條 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
第十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年度建設用地計劃。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用於房地產開發的,須根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擬訂年度出讓土地使用權總面積方案,按照國務院規定,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由市、縣人民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出讓的每幅地塊、用途、年限和其他條件,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城市規劃、建設、房產管理部門共同擬定方案,按照國務院規定,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實施。
直轄市的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許可權,由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
商業、旅遊、娛樂和豪華住宅用地,有條件的,必須採取拍賣、招標方式;沒有條件,不能採取拍賣、招標方式的,可以採取雙方協議的方式。
採取雙方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於按國家規定所確定的最低價。
第十四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五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書面出讓合同。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第十六條 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第十七條 土地使用者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提供出讓的土地;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提供出讓的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有權解除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門返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使用者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第十八條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十九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應當全部上繳財政,列入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上繳和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條 國家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前不收回;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並根據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實際年限和開發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二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因土地滅失而終止。
第二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經批准准予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雖申請續期但依照前款規定未獲批準的,土地使用權由國家無償收回。
第二節 土地使用權劃撥
第二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依照本法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第二十四條 下列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確屬必需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劃撥: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三章 房地產開發
第二十五條 房地產開發必須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
第二十六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必須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開發土地。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標准和規范。
房地產開發項目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八條 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價入股,合資、合作開發經營房地產。
第二十九條 國家採取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和扶持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建設居民住宅。
第三十條 房地產開發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企業。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三)有符合國務院規定的注冊資本;
(四)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發給營業執照;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還應當執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領取營業執照後的一個月內,應當到登記機關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期開發房地產的,分期投資額應當與項目規模相適應,並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按期投入資金,用於項目建設。
第四章 房地產交易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二條 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第三十三條 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和各類房屋的重置價格應當定期確定並公布。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四條 國家實行房地產價格評估制度。
房地產價格評估,應當遵循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評估程序,以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和各類房屋的重置價格為基礎,參照當地的市場價格進行評估。
第三十五條 國家實行房地產成交價格申報制度。
房地產權利人轉讓房地產,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如實申報成交價,不得瞞報或者作不實的申報。
第三十六條 房地產轉讓、抵押,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五章的規定辦理權屬登記。
第二節 房地產轉讓
第三十七條 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
(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的;
(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五)權屬有爭議的;
(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轉讓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
轉讓房地產時房屋已經建成的,還應當持有房屋所有權證書。
第四十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第四十一條 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第四十二條 房地產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第四十三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後,其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為原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經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
第四十四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後,受讓人改變原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原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四十五條 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持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並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四)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辦理預售登記,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商品房預售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預售合同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
商品房預售所得款項,必須用於有關的工程建設。
第四十六條 商品房預售的,商品房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的問題,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節 房地產抵押
第四十七條 房地產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產以不轉移佔有的方式向抵押權人提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行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依法以抵押的房地產拍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四十八條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權連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
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
第四十九條 房地產抵押,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辦理。
第五十條 房地產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書面抵押合同。
第五十一條 設定房地產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是以劃撥方式取得的,依法拍賣該房地產後,應當從拍賣所得的價款中繳納相當於應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優先受償。
第五十二條 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第四節 房屋租賃
第五十三條 房屋租賃,是指房屋所有權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第五十四條 房屋租賃,出租人和承租人應當簽訂書面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期限、租賃用途、租賃價格、修繕責任等條款,以及雙方的其他權利和義務,並向房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
第五十五條 住宅用房的租賃,應當執行國家和房屋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租賃政策。租用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由租賃雙方協商議定租金和其他租賃條款。
第五十六條 以營利為目的,房屋所有權人將以劃撥方式取得使用權的國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應當將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繳國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節 中介服務機構
第五十七條 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包括房地產咨詢機構、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房地產經紀機構等。
第五十八條 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固定的服務場所;
(三)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四)有足夠數量的專業人員;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第五十九條 國家實行房地產價格評估人員資格認證制度。
第五章 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
第六十條 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第六十一條 以出讓或者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
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並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
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並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二條 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
因處分抵押房地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應當依照本章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第六十三條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個部門統一負責房產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可以製作、頒發統一的房地產權證書,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將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的確認和變更,分別載入房地產權證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擅自批准出讓或者擅自出讓土地使用權用於房地產開發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有關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房地產開發業務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轉讓土地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轉讓房地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預售商品房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預售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七十條 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上級機關應當責令退回所收取的錢款;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七十一條 房產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房產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則
第七十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外的國有土地范圍內取得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從事房地產開發、交易活動以及實施房地產管理,參照本法執行。
第七十三條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