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股東的法律責任
Ⅰ 兩人公司中兩個人同時為股東,其中一個是法人代表,一個是監事,誰的法律責任比較大
在公司內部,根據股份佔有份額、公司章程規定或協議約定,而確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對外,公司法人代表代行法人的權利義務,相應而言法人代表的責任要大些。
一般是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權利大則責任大。
Ⅱ 公司合同糾紛對法人和股東個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公司就是有限責任,股東僅以其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
Ⅲ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與其他自然人簽訂的合夥協議具有怎樣的法律效力
有限公司股東是否大股東(股東比例超過三分之二以上)?
是否用公司的名義與他人簽訂的協議?
如果是,則有效。
Ⅳ 你好,自然人股東和法人代表是同一個人可以嗎需要擔負什麼責任。
你好!既然在工商局登記備案了,則已經說明是可以的。關於法定代表人的選任、條件,及主要的法律責任,見所附的法律條文。
附:相關法律條文
法定代表人的選任
《公司法》
第十三條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企業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第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
(四)因犯有貪污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
(五)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七)個人負債數額較大,到期未清償的;
(八)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主要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
第四十九條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Ⅳ 公司法人也是本公司的股東,那他屬於企業股東還是個人股東
這種情況屬於企業股東兼法人代表。
在股東與公司的關系中,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而且股東地位一律平等,原則上同股同權、同股同利,但公司章程可做其他約定。
具有知情質詢權、決策表決權、選舉權、收益權、解散公司請求權、股東代表訴訟權、優先權、提議召集權等權利。
(5)自然人股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代表的責任和義務:
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
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
3、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負債時,由公司以全部財產承擔,不需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情形除外。
4、股東的職責和責任: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
(2)、按時足額繳納出資,不得抽逃出資;
(3)、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5、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Ⅵ 個人賬戶收支企業款項的會帶來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經營的生意,貨款全部打到了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股東)個人的賬戶」,這樣的經營行為,會帶來哪些法律責任呢? 特別是對於法定代表人個人而言,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呢?就上述問題,我們簡單匯總下:
一、買方將貨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
根據《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從上述規定我們可知法定代表人的權力,是由法人賦予的,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但由此取得的財產利益及法律後果歸屬應於公司。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買方實際是與公司在做生意,應該將貨款打到公司賬戶而不是法定代表人個人賬戶。而且法定代表人以個人賬戶收取貨款,沒有法律依據,受損失的法人可以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
二、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也往往是該公司股東,該行為就會導致股東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的混同,違反了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法律禁止股東財產和公司財產混同,禁止公司人格與股東人格混同。如果股東將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勢必會造成股東人格和公司人格混同,這樣帶來的法律後果是,股東將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也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三、買方將貨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凡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上述規定可知,公司買賣貨物的經營行為是要根據上述法律規定依法繳納相應稅款的,這是公司的法定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綜上可知,公司所收貨款沒有打到公司賬戶而是付款到了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個人賬戶,未將貨款收入進行納稅申報是偷稅避稅行為,應該上述法律規定將所欠各項稅款,滯納金及相應罰款補齊。
四、買方將貨款直接匯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刑法》二百七十一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通知第八十四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綜上可知,買方將貨款打到法定代表人個人賬戶的行為符合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件,同時也符合逃稅罪的構成要件,如果涉案金額符合我刑事立案標准,還要依法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Ⅶ 股東在法人不知情的情況的下以公司名義在外面借錢,法人不是股東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1、股東個人借款的,屬於個人債務,與公司無關,公司不承擔償還責內任。
2、股東為公司容事務借款的,屬於公司債務,公司應當承擔償還責任。
3、公司債務,由公司所有的財產予以清償,法人代表及股東個人對此債務不承擔法律責任。
Ⅷ 自然人股東需要承擔責任嗎我朋友開了一家公司掛名自然人股東沒出一分錢需要承擔責任什麼嗎比如公司破
1、自然人股東需來要承擔有源限責任,即在認繳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
2、在工商登記的《公司章程》中,有各個股東認繳的出資,因為掛名沒有出一分錢,那麼,在公司終止營業、清算、破產時,需要在認繳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
3、即使不破產或者清算,股東也要在認繳的出資范圍內承擔公司的對外債務。
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十三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七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適用本節規定;本節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章第一節、第二節的規定。
本法所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
第五十八條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第五十九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中註明自然人獨資或者法人獨資,並在公司營業執照中載明。
第六十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由股東制定。
第六十一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股東會。股東作出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所列決定時,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並由股東簽名後置備於公司。
第六十二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9)自然人股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十三條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轉讓股權後,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對公司章程的該項修改不需再由股東會表決。
第七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十五條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Ⅹ 有限責任公司中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不可以繼承股東資格 求法律依據
1、遺產繼承是財產轉讓的合法形式之一。根據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所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而股權就其本質屬性來說,既包括股東的財產權,也包括基於財產權產生的身份權即股東資格,該身份權體現為股東可以就公司的事務行使表決權等有關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就股權所具有的財產權屬性而言,其作為遺產被繼承是符合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
而股東資格的繼承問題,則有必要在公司法中作出規定。《公司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提供了股繼承的一般原則即:自然人股東的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同時也允許公司章程做出其他安排。
2、自然人股東的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這樣規定一方面考慮到股東身份即股東格是基於股東的財產權而產生的,一般來說,其身份權應當隨其財產權一同轉讓;同時,也考慮到被繼承人作為公司的股東,對公司曾做出過貢獻,其死後如無遺囑另作安排,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其股東資格有合理性,也符合我國傳統。國外一些國家的公司法也明確了股份可以繼承的基本原則。如法國規定,公司股份通過繼承方式自由轉移;德國規定,股份可以出讓和繼承。
3、允許公司章程另行規定股東資格繼承辦法,主要是考慮到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股之間的合作基於相互間的信任。而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繼承人畢竟已不是原股東本人,股權實質上發生了轉讓。在此情況下,其他股東對原股東的信任並不能自然轉變為對繼承人的信任,不一定願意與繼承人合作,可能導致股東之間的糾紛,甚至形成公司僵局。為此,從實際出發,應當允許章程規定股東認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股東資格繼承問題。比如規定,當股東不同意某人繼承已死亡的股東的資格時,可以採用股權轉讓的辦法處理股權繼承問題等。
4、從我國目前公司實踐看,有關繼承權的糾紛呈上升趨勢。為避免糾紛,股東在制定章程應充分考慮股權的繼承問題,事先約定繼承辦法。應當注意,公司章程只能限制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不得違反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剝奪繼承人獲得與股權價值相適應的財產對價的權利。公司章程對股東資格繼承的限制,也只能以合理為標准。這種合理,應當體現為公司利益、其他股東利益、已死亡股東生前的意願及其繼承人的利益之間的協調與平衡。至於公司章程中未約定繼承辦法的,應當由繼承人繼承死亡股東的股東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