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簽保密協議會負法律責任嗎
『壹』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是否有保密義務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的,對於工作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也有保密的義務。否則,要承擔侵權責任。
『貳』 沒簽勞動合同違反保密協議有什麼後果
勞動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和違反保密協議無直接關系,前者,勞動者可以主張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未簽勞動合同需要承擔的雙倍工資的責任(最多11個月);後者,違反保密協議,首先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了保密協議,並且用人單位依法支付了保密費,如果沒有支付保密費,勞動者違反了保密協議是沒有關系的,說白了,這樣的保密協議就是一張廢紙。
如果用人單位依法支付了保密費,勞動者違反了保密協議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要求勞動者承擔相應的損失賠償。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叄』 員工有權不簽保密協議嗎
1、可以不簽。
但是保密義務一般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或勞動合同的隨附義務,不管用專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屬否簽訂保密協議,勞動者均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義務。勞動者履行了保密義務用人單位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用,可由雙方自由約定,沒有約定的用人單位一般無需支付。只要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還有保密的必要,勞動者的保密義務就一直存在。
因為約定競業限制是勞動者的合同義務,而不是法定義務,即使是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也有權拒簽競業限制協議。
2、對於題中員工的情況,公司無權要求員工立刻走人,但有權在合同到期後單方解除協議。合約期內提出增加保密條款屬於合同變更事宜,需雙方協商確認。
(3)沒有簽保密協議會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簽訂保密協議的對象
保密協議保守的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因此用人單位只應當與接觸、知悉、掌握商業秘密的員工簽訂保密協議,而不是普通員工或職工,更不能是全體員工。當然,企業還應當根據自身的性質和情況分析確定企業中的哪些人員掌握了商業秘密。
對於某些不在保密崗位和技術崗位的普通員工,在工作中有意或無意獲悉公司的商業秘密時,也應該列入保密主體的范圍。
『肆』 沒簽合同,保密協議有效嗎
您好,針對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已經工作了,就有保守公司商業秘密的義務
協議是有效的
祝好運!
『伍』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泄密之後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如果被泄露該技術秘密是屬於甲公司所有,則趙某利用甲公司的內商業秘密,在未容徵得甲公司同意的情況下泄露給乙公司,如給甲公司造成損失,就屬於是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簽訂保密協議和不簽訂保密協議的區別在於:簽訂了協議的用人單位在協議中有一個明確的違約責任,在一方違約時,法院可以就此違約條款直接判決賠償數額;沒有簽訂保密協議的,只要用人單位能證明勞動者有泄露商業秘密的行為,並且由於此行為導致用人單位的利益受到損失的,用人單位就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陸』 沒有簽合同的保密協議合法嗎
公司沒有和你簽勞動合同,這個協議就是不合法的了。反過來你就可以保密協版議為證據,向當地勞權動監察舉報因公司沒有和你簽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你可要求:
1、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柒』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泄密之後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一、沒有簽訂保密協議,那對於趙某並沒有保密義務,一般來說,如果趙某是通 過正當途徑(比如是正常工作中知道)獲得該公司的技術的,而公司並沒要 求保密的情況下,那他不用承擔保密義務的,他泄漏是沒有法律責任。
二、如果趙某是超過他應知道的范圍知道該技術,也就是說趙某是通過不正當 手段知道該技術的,那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以下是商業秘密相關知識供參考: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商業秘密指
不為公眾所知悉
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
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技術信息主要包括:技術設計、技術樣品、質量控制、應用試驗、工藝流程、工業配方、化學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計算機程序等。
以下行為是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和個人違反合同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四)權利人的職工違反合同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權利用職權的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捌』 沒有保密協議是否就意味著員工不存在保密義務
邱戈龍律師分析離職員工離職後是否仍然負有保密義務,需要首先了解員工的保密義務的基礎是什麼?是基於保密協議的約定嗎?如果是,那麼員工離職後,如果保密協議沒有約定員工離職後仍然負有保密義務以及員工在職時如果沒有簽訂保密義務的情形下對秘密信息的披露使用行為是不構成商業秘密侵權的,因為其不具有保密義務。這樣看來顯然是不合理的。
首先,企業為了生產經營需要對商業秘密進行使用,必然要使部分員工接觸及知悉該商業秘密信息。其次,如果員工接觸了該商業秘密信息,僅僅只是因為沒有簽保密協議而認定員工不具有保密義務,其可以隨意對商業秘密信息進行侵權,這樣該企業的競爭企業完全有可能指派人員先潛入該企業做員工獲悉商業秘密後再離職進行披露。而且該行為還不屬於違法行為,即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里的不正當獲取行為。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最後,我們看出對商業秘密知悉的員工是應該負有保密義務的,該義務的來源是不基於保密協議的,那麼基於什麼呢?員工因為職務工作需要,必然要掌握知悉商業秘密信息,企業將商業秘密信息告知並允許其使用,是對該員工的信任以及生產經營的需要,為了維護正當的競爭市場秩序以及誠實信用原則,對那些因職權所需而知悉商業秘密的員工應該負有保密義務,所以在其沒有簽訂保密協議的情況下,不論其是離職前還是離職後都應該負有保密義務,其未經允許對商業秘密進行披露、使用以及允許他人使用的行為屬於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實踐經驗總結,保密協議不屬於員工保密義務的來源,但其可以作為商業秘密保密性的證明材料。
『玖』 簽保密協議泄密後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被泄露該技術秘密是屬於甲公司所有,則趙某利用甲公司的商業秘密,在專未徵得甲公司同意的屬情況下泄露給乙公司,如給甲公司造成損失,就屬於是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簽訂保密協議和不簽訂保密協議的區別在於:簽訂了協議的用人單位在協議中有一個明確的違約責任,在一方違約時,法院可以就此違約條款直接判決賠償數額。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的,只要用人單位能證明勞動者有泄露商業秘密的行為,並且由於此行為導致用人單位的利益受到損失的,用人單位就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9)沒有簽保密協議會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協議內容:
一、保密協議形式
在簽訂保密協議時,雙方既可在《勞動合同法》中約定保密條款,也可以訂立專門的保密協議。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應當採取法定的書面形式,並做到條款清晰明白,語言沒有歧義。
二、保密協議內容:明確保密信息范圍。
用人單位在約定保密內容時,務必把需要保密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期限等明確下來,最好通過列舉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內容,否則很容易因約定不明引發訴訟糾紛。不同的企業和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保密范圍、內容也有所變化,用人單位應及時修改保密協議內容。
『拾』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簽保密協議是否有效
保密協議與勞動合同並不存在一個隸屬關系。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在勞動合同中添加保密條款,也可以在勞動合同之外單獨簽訂一份保密協議。所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而只是簽保密協議是否有效的。
對於違反保密協議造成嚴重後果的當事人,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10)沒有簽保密協議會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只是訂立了保密協議,且保密協議不具備勞動合同基本內容的,應當在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滿一個月未簽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規定,向勞動者支付二倍工資。
未簽合同用工滿一個月不滿一年的,從滿一個月的次日起支付二倍工資至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止;未簽合同用工滿一年的,視為已經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補辦手續,並從滿一個月的次日起支付二倍工資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止,共11個月。
用人單位用工滿一個月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強制性規定:
勞動者隨時可以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六)款、《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十)款規定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要求用人單位結清工資並按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