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財務造假法律責任

財務造假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22:45

㈠ 做假賬的法律責任,金額在二十多萬的可判幾年

做假賬一般是涉嫌逃稅罪,金額在二十多萬的屬於數額巨大,對直接責任人可以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單位處以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㈡ 一旦會計造假被發現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
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
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
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㈢ 做假賬會計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 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3)財務造假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假賬出現的原因:

(1)逃稅需要。一些企業為了逃稅避稅做假賬,千方百計少做收入,多列支出,以達到少交稅不交稅的目的。這種現象表現在小企業或者說小的私有性質的企業尤為突出。

(2)信貸需要。很多企業資產狀況不佳,為了向銀行貸款或評上更高的銀行信用等級,需要粉飾報表,將收入、利潤、資產等指標虛假誇大,以達到信貸銀行的要求。

(3)業績需要。一些企業為了某種目的(比如上市需要、直接股權債權融資需要、業績考核需要等),對收入和利潤進行人為的調節(包括報銷不及時等非刻意因素),以達到不同時期的不同要求。

(4)政策需要。政府部門有時從某種程度上也不反對假帳。比如稅務部門某年完成得很好,有時也會出面和企業溝通,讓企業少完點稅,餘下的留在下一年度申報。另外,像銀行也不見得就完全需要你的真實報表,特別是在年底貸款任務完成有難度的時候。

(5)項目需要。隨著政府財力的增加,政府投資立項增多,另外各級政府部門設立的基金種類多、數額大,為了爭取上級或國家的什麼項目什麼基金,每年都有很多企業粉飾報表,虛誇自身的實力和項目的前景,套取國家資源。

(6)違規需要。在一些企業有一些見不得光(比如打點、行賄等)的支出,事情本身是違法的,直接入賬等於自我坦白,這些支出往往被包裝被篡改成合理合法的支出入賬,這是不道德的,並非不得已而為之,必須予以嚴懲。

(7)福利需要。由於制度的約束,有些效益不錯的企業想盡辦法私設小金庫,滿足賬外職工福利支出的需要。

(8)其它需要。除以上幾個主要方面外,促使單位做假賬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給客戶的回扣不作為正規的返利支出、抽回應交已交投資款等等還有,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因素對賬務的處理不夠准備等非刻意行為應該也包含在內。

㈣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什麼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

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

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

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

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4)財務造假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證券市場是政府主導型市場。上市公司在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企業上市後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導致很多企業為了利益進行財務包裝。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是由於公司管理者基於自利可能有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的動機,作為財產所有者的股東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託獨立的審計人員對管理者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進行審查、鑒證和報告。

但目前注冊會計師制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其原因主要是注冊會計師制度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㈤ 造假財務信息接受處罰的法律依據

(一)法律責任主體
《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承擔首要責任,會計人員承擔次要責任。單位領導或負責人掌管著全局,會計人員在其領導下開展工作。同時,會計人員承擔著對本單位財務信息資料進行記錄、分類、核算等工作,並最終這編制出完整的財務報表向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因此,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直接負有責任,會計人員也成為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的主體。改變了過去會計人員因無法舉證單位領導人對會計信息失真所負責任而成為責任主要承擔者的狀況。這樣的規定有助於促使會計信息的具體制定者和監督執行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大限度地防止責任落空。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
1.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違法法律規定,尚未構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而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在《會計法》中行政責任主要指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相對於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會計法》對行政責任的規定比較系統,但是也存在有不足。首先《,會計法》中的行政責任規定對於企業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有較強的約束力,而對於外商企業和民營企業來講是無法直接適用行政處分的,因為其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都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而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對於違法者來講違法成本太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者以較小的違法成本去換的更大的經濟利益。因此,作者認為有必要加大行政處罰的力度,可以考慮提高罰款的數額標准,同時強化責令限期改正的追究機制,對違反《會計法》、情節嚴重的企業應當吊銷營業執照。其次,對會計人員的違規行為《,會計法》規定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並規定了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情形,以及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5年內不得從新領取從業資格證書的規定。這與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明顯存在著下位法與上位法的沖突,作者認為此點有必要加以修改和協調。
2.刑事責任。《會計法》中刑事責任的規定一般都比較原則比較概括,雖然明確規定了違反該法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對於在什麼情況下會構成刑事犯罪規定的不夠明確,同時對於構成刑事犯罪量刑的規則以及承擔刑事責任的方式等也沒有做具體的說明。我國現行的《刑法》中沒有把何種違反《會計法》的行為是犯罪,以及應當負什麼樣的刑事責任作出專門的規定。目前我國的《刑法》僅僅從犯罪結果對違反《會計法》的行為做了規定。我國的《刑法》中規定偷稅罪、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以及其他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而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等行為只是犯罪手段,並不是單獨的罪名。這使《會計法》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的產生了一些漏洞。作者認為,應當明確會計犯罪的具體要件和定罪量刑的標准,從根本上賦予《會計法》獨立的執法空間,遏制會計造假的犯罪行為。
(三)民事責任
《會計法》的「法律責任」內容基本上是對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民事責任的內容相對較少,這就使《會計法》的功效大打折扣。我國的法律規范比較依賴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民事責任主要體現的是一種補償責任,如果民事責任缺位,就會大大降低違法者的違法成本,最終也就降低了《會計法》的威懾效果。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都屬於「公法」范疇,其運作過程完全依賴於國家的公權力,無法藉助於民間資源,所以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執行力。民事法律責任的補償性質鼓勵受害者舉報或提起訴訟,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會計監督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會計監管效率,形成了一種利益導向機制。盡管目前的一些法律對會計違法行為的民事責任做出了規定,但這些法律規定的條文、內容籠統,且適用主體范圍比較狹窄。對會計違法行為客觀方面規定的不夠明確。作者認為為了增加違規者的違規成本和補償利益相關者的損失,我們有必要在彌補一下民事賠償責任制度在《會計法》中的缺失,並就違法行為的客觀要件在會計領域的具體化和個性化做出細化的規定。只有這樣,各種相關法律法規在改善會計信息質量方面才能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者對會計違法行為的整體規制功用才能奏效。目前相關法律的出台表明我國有關民事賠償的司法保障機制已經開始啟動,因此,修改《會計法》的相關內容,增設民事責任的成分,明確賠償責任的客觀構成,並借鑒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對於會計法制建設是相當重要的。

㈥ 會計做假賬應當承當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年)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2001年修正)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第二百一十一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不知您看明白了嗎?嚴重吧!還年輕路還長呢,三思而後行啊!!!!!!!!

㈦ 一旦會計造假被發現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
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
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
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
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
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
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
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
2016並購基金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3 10:30:11 瀏覽:110
員工安全責任書有法律效應嗎 發布:2025-01-13 10:29:49 瀏覽:685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