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稅法律責任
⑴ 簡述偷稅的法律界定及法律責任。 急!急!
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塗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 偷稅
記賬憑證; 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 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製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
對偷稅行為的處罰: (1)對納稅義務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扣繳義務人採取上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⑵ 欠稅不交,生意不做了,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欠稅」概念,是指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拖欠稅款的行為。這里的納稅期限是指實體法中規定的納稅期限。欠繳稅款既影響國家稅款的及時入庫,又佔用了國家稅款,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對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解繳。在現實中,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①非故意的。
有的是不知道應該納稅,有的是知道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按期繳納或者解繳。
②故意的。
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出於一定的目的佔用稅款,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對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否是故意的,稅務機關都要責令其限期繳納,如果過期仍不繳納,也沒有提出延期繳納申請,或者提出延期繳納申請,稅務機關沒有批准,對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上述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避免其無償佔用國家稅款。
對欠稅要負的法律責任,《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多處規定:
①第六十五條對逃避追繳欠稅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刑法也對其規定了明確的制裁措施。
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延緩徵收稅款要負法律責任。如第八十三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③明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如《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所謂逃避追繳欠稅,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並在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期間,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所欠稅款的行為。這類行為的特點是:納稅人有能力繳納欠繳的稅款但謊稱無力給付,而採取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加以逃避。盡管這類行為的發生是以欠繳稅款為前提,但其與欠稅的不同在於,欠稅是無力繳納,而逃避追繳欠稅是有繳款能力而不繳納。區別兩者的關鍵是: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人採取了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而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欠稅行為人則未採取上述手段。兩者主觀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即逃避追繳欠稅具有逃避納稅而非法獲利的目的,欠稅行為一般只是暫時拖欠稅款,而無逃避納稅的故意。盡管逃避追繳欠稅行為與偷稅都是在暗中進行的,但偷稅隱瞞的是計稅依據(即稅基),而逃避追繳欠稅隱瞞的是繳款能力。
⑶ 逃避追繳欠稅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六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三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l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⑷ 公司欠稅款800萬,交不上稅款,法人不是實際控制人,不知情,沒參與經營,要承擔什麼責任
你好,抄
很高興回答你襲的問題
,你的問題。
公司欠稅款800萬,
交不上稅?
法人不是實際控制人不知情沒參與經營,
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人要承擔公司的相應法律責任,
所以你必須能夠舉證證明你確實只是掛名的,
否則的話你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實這種情況很普遍,
是會讓一些有錢人為了逃避相關的法律責任,
故意找第三方不相乾的人發明當法人
,而那些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
自願出借身份證身份信息充當法人,
這些其實本身就是違法行為。
⑸ 偷稅,欠稅,騙稅,抗水應承擔怎麼樣的法律責任
你好,請參照如下法條: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內申報或者不申報,逃容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⑹ 如果被查出賬上有欠稅情況,責任是誰會計還是老闆
責任最大是法定代表。
企業法定代表是企業會計記錄准確性的第一負責人。企業法人對會計資料的准確性負責。對涉稅問題,企業法人代表負領導責任,會計人員負管理責任。主要操作在於會計人員,責任也脫不了干係。
目前國家法律中規定需要對涉及稅收的要補稅款,一旦補足稅款和滯納金就沒有問題。所以在稅務部門查出有透漏稅款的時候,第一時間是補稅。
法定代表人與公司法人在內部關繫上也往往是勞動合同關系,故法定代表人屬於雇員范疇。但對外關繫上,法定代表人對外以法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時,其與法人之間並非代理關系,而是代表關系,且其代表職權來自法律的明確授權,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權委託書。
法定代表人對外的職務行為即為法人行為,其後果由法人承擔(《 民法通則)第43條)。並且,法人不得以對法定代表人的內部職許可權制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同法》 第50條)
(6)欠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法律風險
民事責任
一、法定代表人不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依據:《民法通則》43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二、《民法通則》規定的法定代表人的民事法律責任
1、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58.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後,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典型的如: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產生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07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司法定代表人
⑺ 我借錢給朋友注冊公司,朋友後來公司經營不善欠稅,我應該有什麼法律則任
要根據實際關系判斷:一、個人借貸關系;二、股東合資關系
一、個人借貸關系
如果借錢給朋友個人,朋友用這筆錢來辦公司,這種情況屬於個人借貸關系。那麼朋友是貸款人,貸款人公司經營不善欠稅,借款人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民間借貸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標准即可:
1、民間私人之間的借貸是合法的,受法律保護。
2、但民間借貸的利率不能超過國家限定的標准,超過限定標準的,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現行民間借貸國家限定利率標准為年利率24%,借款人自願給付利息的,年利率最高可達36%)。
二、股東合資關系
1、暗股投入
暗投股東就是隱名股東的出資通過顯名股東登記,用別人的名義出資入股,簽定代持股權,協議內容規定代持人與委託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期限等。
暗股投入的話,在國外基金對於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中比較常見,就中國公司法制度而言,風險較大,處於法律保護的弱勢地位。
2、顯名股東
1)股東出資瑕疵
如注冊資金不到位、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等,
《公司法》司法解釋二規定:「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2)股東抽逃資本
股東出資後又抽逃、轉移部分或全部資金,導致公司履約能力不足,顯然違背了資本充實原則,股東應在抽逃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若股東抽逃後的注冊資金達不到法定最低限額,應視該公司無法人主體資格,由股東承擔全部責任。
3)清算程序不合法
公司注銷應經過合法清算程序,否則可要求股東承擔賠償責任,清算程序違法包括公司解散後惡意處置公司財產、未經清算或進行虛假清算、清算組未合法履行通知和公告義務致使債權人未獲清償、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以及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導致無法清算等。
4)公司與股東或其他公司混同
公司與股東或其他公司混同就會導致公司喪失獨立法人資格,債權人有理由認為他們實際上是一家,當公司不能承擔責任時,股東或其他公司就應當負承擔連帶責任。
5)一人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股東自己財產的
《公司法》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6)不正當控制
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高度操控公司為自己謀取利益,公司實際上已喪失獨立的法人人格,
應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要求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對原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7)脫殼經營
股東將原公司的主要人、物、財脫離出來另組新公司,並將原公司業務轉入新公司,新
公司實際上利用原公司資產運作,損害合法債權人利益的可要求股東承擔相應法律
。
⑻ 欠稅款三萬多未繳納,有什麼責任後果。
稅務機關對欠稅者可採取以下四種追繳方式:
一是從滯納之日起,回按日加收0.05%的滯納金;
二是答責令限期繳納或解繳稅款,但最長期限為15日;
三是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四是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在出境前未按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或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欠繳應納稅款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
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
建議:發生了欠稅情況不要逃避,有嚴重法律後果要承擔,應該主動向稅務機關說明原因,確實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可以爭取延期,或經協調做其他處理。
⑼ 公司在欠稅的情況下出賣土地房產負什麼法律責任
欠繳稅款,表示公司沒有完全依規履行自己的納稅義務,但是這個行為對公司的財產權沒有任何關系。出賣土地房產是公司對自己資產的處置方式,只要出賣公司資產的方式方法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都是合法有效的。如果將欠稅和出賣公司資產聯系起來的話,就是出售公司資產的收入,應當優先歸還欠繳國家的稅收。
第一條 為加強欠稅管理,嚴密稅源監控和有效清繳欠稅,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和其它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或解繳期限而未繳納或未解繳的稅款,以及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包括:
(一)辦理納稅申報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在稅款繳納期限內繳納或解繳的稅款;
(二)經批准延期繳納的稅款期限已滿,納稅人未在批準的稅款繳納期限內繳納的稅款;
(三)稅務機關、審計機關、財政機關檢查已查定的應補稅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在《稅務處理決定書》規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內繳納的稅款;
(四)稅務機關依法核定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納稅人未在稅款繳納期限內繳納的稅款;
(五)提供納稅擔保後,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
(六)其他未按規定期限繳納或解繳的稅款。
第三條 有上述欠稅情形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為本辦法所稱的欠稅人。
第四條 欠繳稅款滯納金、稅收罰款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五條 欠稅管理的工作制度制定、綜合協調、欠稅公告發布、對欠稅人實行強制執行、稅收保全措施實施前的審核審批工作,由各級地方稅務機關的征管部門負責;欠稅的核算和分析工作由各級地方稅務機關的計統部門負責;欠稅涉及的行政復議、訴訟等法律事務由各級地方稅務機關的政策法規部門負責;欠稅的核實、清理清繳、對欠稅人採取稅收保全、強制執行措施的具體實施工作,由主管稅務機關稅源管理部門負責;打擊逃避追繳欠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