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53:52

① 法律上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②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1. 權利和義務具有抄平等性

  2. 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3. 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對應關系

③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基本權來利與基本義務的辨證統一關系自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個一般原理,為現代人權觀念所公認。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所強調的:"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但是,權利和義務又有可分性的一面。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與范疇。在實際行使當中,有的主體可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有的主體則可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④ 在法律關系中,義務可以分為作為的義務和什麼義務

法律意義上的義務有哪幾種形式

解答:

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具體分析如下:
1、法律的明文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之作為義務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在純正不作為中,其作為義務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這里的法律規定不能作擴大解釋,只能理解為刑法明文規定或者由其他法律規定而經刑法予以認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規定,未經刑法認可,則不能成為不作為之作為義務.例如,根據稅收法律的規定,公民個人和法人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又如,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之間、直系血親之間在特定條件下具有扶養、撫養、贍養的義務.但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要構成犯罪,還必須以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為依據.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偷稅罪、遺棄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侵佔罪(拒不退還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等等,都有刑法的明文規定.[9]有些作為義務雖然在一般法規中作了規定,但若刑法中未作相應規定的,即使行為人不履行作為義務,也不能以犯罪論處.例如,違反民法規定不履行清償債務的不作為行為,由於刑法中未作規定,就不能以犯罪論處.
2、職務或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從事某項工作的人,其職務或業務本身要求他負有某種作為的義務.例如,游泳場的救生員有搶救落水人的義務,值班醫生有救治病人的義務,保育員有保護幼兒生命、健康安全的義務等等.由於這些義務是以行為人所從事的工作、所擔負的職責為前提,因而一般都由本單位、本行業的主管部門或者業務部門通過的職責守則、條例等形式加以規定.但是,實際上往往存在職務或業務所要求的義務不明的情況,對此應如何據以認定行為人有無作為義務呢?筆者認為,為避免入人於罪,對於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原則上應限於有職責守則、條例等明文規定的內容,但在我國目前部門、行業職責尚缺乏規范化管理的情況下,對於本行業公認的職務、業務上要求的義務,不應以本單位、本行業未作明確規定為借口而予以否定,而應基於行業公認而加以確認.
3、 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上能夠引起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法律行為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合同行為[10],廣義地包括自願承擔義務行為?口頭合同?.合同引起作為義務涉及的問題非常復雜,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合理劃分刑法與民法等非刑事法律的調整界限.比如房主久經租戶催促,而仍不修繕其有倒塌危險的房屋,最終致房屋倒塌而使屋內租戶被壓死的等等情形,能否視行為人有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而追究其不作為的罪責?從理論上講是完全可以的,但實踐中還應結合社會相當性理論予以具體的判斷.
4、先行行為產生的作為義務.先行行為產生的義務,是由於行為人先前實施的行為致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權利處於危險狀態,而產生的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筆者認為,引起作為義務的先行行為並不限於違法、有責行為,也不限於作為行為,但合法、正當行為與不作為行為能否引起作為義務,又不可一概而論,也要根據社會相當性理論去具體分析.犯罪行為能否引起作為義務?在這個問題上又存在兩種不同的主張:一是否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先行行為原則上不應包括犯罪行為.認為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之後,有義務承擔刑事責任,而沒有義務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行為人自動防止危害結果發生,則是減免刑罰的理由;如果行為人沒有防止結果的發生,則負既遂罪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沒有防止更嚴重的結果的發生,則負結果加重犯的刑事責任.如果認為先行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則會使絕大多數一罪的情況變為數罪,這是不合適的.二是肯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先行行為包括合法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還可以進一步區分為一般的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在先行行為是犯罪行為的情況下,先行行為與不作為行為之間具有牽連關系,構成牽連犯.在這一問題上筆者持折衷說,基於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應以行為人所放任發生的危害結果是否能為前罪的犯罪構成(包括加重構成)所包括作為區分標准:能包括的,沒有作為義務,依據前罪的法定刑幅度定罪處罰即可;超出前罪犯罪構成范圍而觸犯更為嚴重的犯罪的,則具有作為義務

⑤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600字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是構成法律關系內容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他們都作為民事主體實現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概括言之,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有如下關系。
第一、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對應關系是指法律權利一般有相對的法律義務存在。二者共同處於法律關系的統一體中。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在任何法律關系中,一方主體有法律權利,對方主體就必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反之亦然。2)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每一主體在享有權利之時都對應承擔一定義務。如雙務合同中。
第二、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
社會中的權利義務的設置是對等的。主要表現在:1)社會生活中權利總量大於義務總量,有些權利就會行同虛設;反之,社會容易產生特權;2)在有的具體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也是對等的。當權利義務處於分離狀態時,一方享有權利的量和對方承擔的義務的量是對等的。如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
第三、功能發揮中互動關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過它所設定的權利與義務得以現實表現出來的。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在功能上的互動關系主要體現在:1)法律義務的履行促進法律權利的實現;2)法律權利的享有也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
第四、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
現代立法總體上講是以權利為本位。權利本位在現代社會中包括個人權利本位和社會權利本位。所謂權利本位就是說法以權利(個人權利或社會權利)為起點或出發點。以權利為重心是現代法律制度的特徵。我國支持了權利本位,因為:1)市場經濟對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設定權利和保障權利;市場經濟模式的建立體現了權利本位的要求。2)人權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法律權利就是人權在法律中的體現。

⑥ 違法行為、法定義務和法律責任的相互關系是什麼

法律行為
就是法律上寫明的法條不能違反
法定義務
就是法律上寫明的法條應當或回必須等字眼答稱法定義務或法條明確羅列各項當事人應履行和不得違反的法條及條款諸如此類。
法律責任:就是以上只要違反法律所列法條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總之尊守
法律
是必須的,違反
法律
就會承擔違反法律的責任

⑦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包括哪些

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內務關系。
權利和義容務是相互聯系的:
1,從結構上看,兩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2,從數量上看,兩者的總量是相等的。
3,從產生和發展看,兩者經歷了一個從渾然一體到分裂對立再到相對一致的過程。
4,從價值上看,權利和義務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因而兩者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熱點內容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1-14 15:57:29 瀏覽:155
藝術品成交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15:53:25 瀏覽:95
民法中的過錯 發布:2025-01-14 15:46:58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