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

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23:24:38

1.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的處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第四條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五條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第六條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七條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章事故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章事故損害的賠償 第二十三條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章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學校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頓;對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教育行政部門未履行相應職責,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受傷害學生的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學校、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的,學校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賠償。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本辦法所稱學生是指在上述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 第三十八條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為完全無行為能力人的特點,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其他教育機構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在學校注冊的其他受教育者在學校管理范圍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四十條本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實施,原國家教委、教育部頒布的與學生人身安全事故處理有關的規定,與本辦法不符的,以本辦法為准。 在本辦法實施之前已處理完畢的學生傷害事故不再重新處理。

2. 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內發生的,學生人身傷害或死亡的專各類事故。歸屬責是對法律責任的歸結。它是一個復雜的責任判斷過程,判斷、確認、追究以及免除責任時必須依照一定的標准和規則,這就是歸責原則。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目前的法律根據主要有:《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和《學校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就現行法而言,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採取「過錯責任原則」為主體,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為補充。學校、學生及其監護人、其他當事人都可能成為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主體。

3. 學生傷害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一、如何認定校園傷害事故?
所謂的校園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活動或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所發生的造成在校生人身權受到損害,導致其受傷、殘疾或死亡的人身傷害事故。
學校傷害事故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是損害的主體是特定的,受害主體只能是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學生,包括公立、私立學校中走讀制和寄宿制的學生。
二是損害地點是特定的,學生損害的地點必須是在學校園內及學校組織校外活動的特定場所。三是損害時間是特定的,學生受損害是發生在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以及學校組織的補習期間,學生離開學校時的非學習、生活期間除外。
二、校園傷害事故責任誰來承擔?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傷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依據上述法律規定,可以清晰地看出,當校園傷害事故發生後,學校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首先應當分析受傷害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如果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即10周歲以下的兒童受到傷害,則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除非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有證據證明其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採用的是一種舉證責任倒置方式;如果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即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受到傷害,則只有在受傷害人能夠舉證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情況時,學校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次還應當分析受傷害人所遭受的傷害是來自學校還是學校以外人員的傷害,如果是學校以外人員所造成的傷害,則應當由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如果受傷害人能夠舉證證明學校在其受傷害時未盡到管理職責,則學校承擔補充責任。
以上就是對如何認定校園傷害事故,校園傷害事故責任誰來承擔問題的解答。作為父母,一定要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與孩子溝通各種問題,同時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從而使孩子既不傷害他人,也不被傷害。作為學校,應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還應加強學校安全管理,減少甚至避免人身傷害危險發生的可能性。

4. 什麼情況下學校應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十周歲以下的學生在學校受到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在以往的法律規定當中,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歸責原則僅僅是過錯責任,即只有在受傷害的學生和家長證明學校在事故的發生當中具有過錯,學校才承擔責任。而在《侵權責任法》中,將其更改為了過錯推定責任,即在學生傷害事故發生之後,首先推定學校具有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如果希望免責的話,必須要提供相應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在這里,學校因為比以前多承擔了舉證的責任,所以在學生傷害事故訴訟中勝訴的難度就相應加大了,承擔賠償責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十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學生在學校受到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根據該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這與以往的法律規定是相同的。在發生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的傷害事故之後,受傷害的學生和監護人必須提供相應的證據來證明學校具有過錯,否則就不能要求學校承擔賠償責任,除非學校主動承認自己在學生傷害事故當中具有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了校外第三人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該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在該條當中,歸責原則依然為過錯責任,即如果學校在第三人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當中具有過錯,也應根據自己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即在該造成傷害第三人無力全部賠償或者無法找到該第三人的情況下,如果學校在事故當中沒有盡到自己的管理職責,就要由學校根據自己的過錯大小繼續對受傷害的學生進行賠償。學校是否盡到管理職責,要根據傷害事故發生時具體情況判斷。例如學校門衛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門衛管理不善,導致校外人員隨意進入學校打傷學生,學校就應根據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補充賠償的責任。

5.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該怎麼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復國教育部頒布制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八條規定:「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6. 因哪些情形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無法律責任

教育部頒來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自理辦法》中,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微信關注國暉律師事務所,掌握更多法律知識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7. 學生在學校出現意外事故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8. .學校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遵循什麼原則

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上應遵循以下原則:

學校承擔責任遵循的法律原則

民事法律責任遵循的原則: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承擔責任依據的法律原則:過錯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在幼兒園和學校生活學習的未成年人和在精神病醫院住院的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單位有過錯的,適當予以賠償。


學校的安全職責

學校對學生承擔的是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的責任,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1. 設施要安全。學校設施安全工作要做細致,重視設施設備的質量、安裝及折舊更新,確保學校設施設備的安全。


2.教育要經常。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對不同學齡學生的安全教育要有針對性,重視教育學生有關遇到突發事故的自護自救辦法。


3.制度要完善。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安全規定。


4.管理要到位。學校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預防和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和保護受傷害學生。


5.救治要及時。面對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救治要及時,避免加重傷害後果,若延誤救治時間,造成傷害後果加重,學校須承擔相應責任。


6.預案要常備。

我們是一所民族地區的農村小學,我認為,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上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校內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現場的任何教職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學生送到醫院,並且立即通知班主任到現場,並報告值班領導。

2、當地醫院不能處理的嚴重傷害事故應馬上報告校長,並立即組織力量將受傷學生送縣級醫院診治。班主任應盡快通知受傷學生家長,並盡可能陪學生就診。

3、送學生到醫院診治的費用以及車費可先由學校墊付,以後由責任人負責歸還。

4、受傷學生到醫院診治,家長未能及時趕到的,一切治療意見由醫生決定。

5、學生診治後老師要填寫《學生傷害事故情況表》,內容包括:日期、班級、學生姓名、受傷情況、診治結果等。

6、凡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班主任要及時進行家訪以示關心、愛護或教育指導,必要時學校領導也要親自上門做好安撫工作,受傷學生如有困難要幫助解決。

7、政教處要指導班主任力爭在第一時間做好事故的調查、取證工作,並寫出事故報告(取證工作一定要2人以上參加)。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接觸,通知家長到校,協調處理事故。

8、重大學生傷害事故必須在24小時內報縣教育局、政府等有關部門。學校要及時召開有關班級、教師會議,通報情況,穩定情緒,統一認識。學校出面召開協調會進行協調,如事故重大可請政府、教育局出面協調,會上校方應提供「事故調查情況」書面材料。

9. 學校人身傷害事故法律責任

一、向教委申訴復 二、向法制院起訴
首先收集好醫院的醫囑,和檢查結果,最好又入院時間,證明學生是在學校期間發生的事故,造成的損害,然後打電話給校方,聽取校方的態度,最好錄音(萬一學校不承認好用錄音作證據,盡量錄下「孩子在學校發生事故」「校方對此的態度」等關鍵語句,錄後保持錄音的完整性,不要剪切,完整的錄音才有法律效力)。然後向教委申訴,請教委出面調節,不行就起訴到法院,校方也要承擔責任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