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冒名貸款犯什麼法律責任

冒名貸款犯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9 02:28:38

① 被他人冒名貸款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

近年來,被冒名貸款的事件越來越多,當事人的內心幾乎都是崩潰的吧!很多是在辦信用卡或貸款的時候發現自己被冒名貸款了,如果我們遇到被別人冒用自己的身份進行貸款怎麼辦呢?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
小編認為銀行應該對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等進行調查核實,確保其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市民被冒名貸款,銀行需負上一定責任,銀行的相關責任人也需要承擔責任。市民如遇到被冒名貸款的情況,一定要利用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1、應積極與辦理貸款、信用卡的銀行進行協商(如果銀行拒不解決,可向人民法院上訴,要求銀行承擔因「審核不嚴」帶來的相應法律責任)。
2、要注意搜集證據,鑒於冒名貸款的各式合同、證據非本人簽署,可以申請法律鑒定。
3、切勿聽信任何中介機構可以「洗白」信用記錄的謠言,選取正規的法律程序解決問題。
最後,小編提醒,杜絕冒名貸款最好的方式,還是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防患於未然,犯罪分子才無機可乘。一定要利用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② 冒名貸款的問題

近年來,被冒名貸款的事件越來越多,當事人的內心幾乎都是崩潰的吧!很多是在辦信用卡回或貸款的時候發現答自己被冒名貸款了,如果我們遇到被別人冒用自己的身份進行貸款怎麼辦呢?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
三領地認為銀行應該對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等進行調查核實,確保其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市民被冒名貸款,銀行需負上一定責任,銀行的相關責任人也需要承擔責任。市民如遇到被冒名貸款的情況,一定要利用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1、應積極與辦理貸款、信用卡的銀行進行協商(如果銀行拒不解決,可向人民法院上訴,要求銀行承擔因「審核不嚴」帶來的相應法律責任)。
2、要注意搜集證據,鑒於冒名貸款的各式合同、證據非本人簽署,可以申請法律鑒定。
3、切勿聽信任何中介機構可以「洗白」信用記錄的謠言,選取正規的法律程序解決問題。
最後,三領地提醒,杜絕冒名貸款最好的方式,還是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防患於未然,犯罪分子才無機可乘。一定要利用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③ 冒名貸款銀行應承擔什麼責任

冒名貸款在現實生活中多有發生,冒名貸款是屬於騙取貸款罪,還是屬於普通的貸款糾紛,應當具體分析,司法實踐上認識不一,司法機關常以騙取貸款罪追究冒名貸款人的刑事責任。

④ 冒名貸款能不能立案

解決方法如下:1、被冒名人應積極與辦理貸款、信用卡的銀行進行協商,如果銀行拒不解決,版可向人民法院上訴權,要求銀行承擔因審核不嚴帶來的相應法律責任。2、被冒名人要注意搜集證據,鑒於冒名貸款的各式合同、證據非本人簽署,可以申請法律鑒定。3、被冒名人切勿聽信任何中介機構可以「洗白」信用記錄的謠言,選取正規的法律程序解決問題。

⑤ 客戶借名冒名貸款作為銀行放款的信貸員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瀆職

⑥ 被他人冒名貸款了應該怎麼辦

先積來極與辦理貸款或者信用卡的銀行源協商,如果銀行拒不解決或當事人因不良信用記錄造成了損失要求賠償,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情況屬實,為了自己的聲譽,銀行一般會幫忙解決。起訴搜集證據時,當事人只需去權威部門作筆跡鑒定,證明貸款合同上的簽名不是自己所簽即可。

拓展資料

冒名貸款核查方法

1、檔案審閱法。在進駐信用社稽核時,首先調閱信貸檔案,逐筆對借據、借款合同、擔保資料、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重要信貸資料仔細審閱。

2、表格篩選法。先在聯社或信用社五級分類管理系統導出被稽核信用社要檢查的貸款明細表,然後進行篩選。

3、走訪座談法。走訪座談法。針對上述有疑點的貸款可以通過對借款人所在單位、村組、社區以及鄰居進行走訪,了解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品行、經營情況、有無嗜好、是否負債等,初步掌握借款人及擔保人的情況

4、資金去向法。查閱貸款發放日傳票,如轉賬辦理,可查詢借款人的個人結算賬戶資金使用情況。

5、書面函證法。稽查人員親自找到借款人(擔保人)或到相關抵押登記部門、戶籍管理部門函證。

⑦ 冒名貸款的定罪量刑

冒名進行貸款的行為,在數額達到刑法規定情節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知》第四條:

根據《決定》第十條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決定》第十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是指:

(1)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較大的;

(2)揮霍貸款,或者用貸款進行違法活動,致使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

(3)隱匿貸款去向,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4)提供虛假的擔保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5)假冒他人名義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決定》第十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是指:

(1)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巨大的;

(2)攜帶貸款逃跑的;

(3)使用貸款進行犯罪活動的。

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個人進行貸款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

(7)冒名貸款犯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借名冒名貸款是指實際需求貸款的人因各種原因,自己不能通過正常程序在信用社取得所需貸款,從而採取假借他人的名義在信用社獲取非法貸款。

(借名和冒名貸款的區別就是假借他人名義知情和不知情,冒名貸款的性質更為嚴重)借名冒名貸款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信用社部分客戶經理直接或間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當自己需要周轉資金時,往往採取借名冒名貸款的方式發放自批自貸貸款(主要採取騙取或偽造貸戶身份證和貸款證,私刻假印章、模仿貸戶簽名以貸戶名義在信用社獲取貸款)。

2、信用社客戶經理的近親屬需要貸款而又不符合貸款條件時,客戶經理將可能採取假借他人的借名冒名貸款方式發放關系人貸款。

3、當前,信用社為加強信貸管理都嚴格控制貸款跨區,制定了嚴格的懲罰措施。因為跨區貸款較為明顯,客戶經理為逃避跨區貸款,將會採取假借轄區內他人名義的借名冒名貸款方式發放跨區貸款。

4、雖然借款人符合條件,但是以前已經辦理了貸款,按照規定不能再向其發放。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經理如果還想辦理這筆貸款業務,就可能採取借名冒名貸款的方式發放事實上的壘大戶貸款(有的用企業法人或股東的名義貸款給企業使用)。

5、當前,信用社都實行了嚴格的貸款授權制度,客戶經理只能在許可權內發放貸款,當超過自己許可權時,客戶經理要上報有權人審批。

當因為某種原因未能審批而客戶經理想發放貸款時,客戶經理將可能採取借名冒名貸款的方式發放超許可權貸款,使貸款授權書成為一紙空文。

6、客戶經理為逃避監督,在同一時期用兩個人以上的名義冒名或借名辦理多筆貸款,由一人使用。

⑧ 被人冒名貸款7年,並產生不良信用記錄,銀行應承擔什麼責任

因冒名貸款而承擔的侵權責任風險。從侵權行為的角度看,在冒名貸款中,銀回行雖然不是冒名貸款的答具體實施者,但銀行未盡到審核義務的過失行為與實施者的故意行為相結合,也因侵犯了客戶的姓名權、名譽權而要承擔侵權責任。
從近年來有關冒名貸款的司法判例來看,判決的結果從判令「假按揭」實施者承擔責任向要求銀行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轉變。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轉變,一方面是銀行在辦理貸款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或者在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中披露了被冒名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對其名譽權造成了一定的侵害;另一方面是法律對侵權責任的界定更加明確,對精神損害賠償也有了法律依據。

⑨ 我被冒名貸款了怎麼辦

如果確實是被冒名貸款,可以向徵信上報的銀行反映,一般是可以撤銷的。

⑩ 我被人冒名貸款,卻數額巨大,雖然還上了,但是我可以追究他的法律責任嗎

可以,要求侵權賠償。侵犯姓名權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回、使用和依照答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和假冒」。從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來看,要成立侵權行為不僅要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主觀上存在過錯,還要有損害結果,而且這種損害結果和行為人的行為之間要有因果關系。也許有人認為如果冒名貸款已還清就不存在任何損害結果,銀行也就不構成侵權。這是對公民姓名權的曲解,姓名權不同於名譽權,只要有了冒用別人姓名的行為,損害事實就已出現,受害人只要能證明有侵害姓名權的行為存在,不需要舉證證明實際損害的發生,就可以認定侵害姓名權。

熱點內容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