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㈠ 民事糾紛私了和解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事糾紛私了和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簽了私了協議不等於自己承認對糾紛事件有主要責任。
㈡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內效力,一方反悔,另一容方可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2)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標題、首部、正文和尾部。
標題、首部和尾部這些格式都是固定不變的,比較容易掌握。較難的是協議書的正文部分,就是對當事人糾紛的簡要介紹及達成的協議內容的表述。
正文要求簡練,對糾紛的經過需用與有限的文字表達清晰、完整,達成的協議內容更是協議書的核心部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解決糾紛的目的。
所以,要寫好協議書的正文,製作一份高質量的人民調解協議書,筆者認為需做到「四要」。
㈢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調解書和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生效後,可以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後果:
第一,結束訴訟程序。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的結案方式之一。調解協議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終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民事訴訟程序也因此而終結,人民法院不得對該案繼續進行審理。
第二,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調解協議中得到確認,民事爭議已得到解決,當事人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
第三,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的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調解協議生效後,民事糾紛已依法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對於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或者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況、新理由,在6個月屆滿後,還可以第二次起訴,請求法院審理解決。
(3)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調解協議生效的時間,因法院是否製作調解書而不同。
首先,關於調解書的生效時間。《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這一規定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調解書必須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據此,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和公告送達的方式。
二是調解書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才能生效。如果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應當視為調解不成立,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調解協議書
㈣ 民事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進行調解。
1,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社會公德。否則,調解協議無效。
2,民事調解協議必須在雙方自願原則下進行。違反雙方自願原則的調解無效的。
3,在符合上述兩點的要求下,經過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並且在協議上簽字或者蓋章後,經過人民法院的確認,民事調解協議發生法律效力。
4,當事人可以依據調解協議請求人民法院製作調解書。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給當事人。當事人拒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協議的效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可以持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㈤ 和解協議有無法律效力,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對嗎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的一部或全部,自願協商達成如何執行的協議。
對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有的學者認為「執行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執行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的結果,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書執行,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簽訂協議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達成和解,至於和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是有明確規定的。雙方在自願的情形下簽訂的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大家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
《調解協議》與《民事調解書》不同。調解協議系案件各當事人自行判斷各方利益後,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協議,提交給法院,法院據《調解協議》製作《民事調解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
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
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拓展資料:
和解協議,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之間就債務清償、避免破產清算所達成的書面契約。和解程序開始後,為達成和解協議,債務人須向債權人會議提交和解協議草案,供其審査討論。
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和解協議,交法院裁定是否認可。法院裁定認可後,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吿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通常,和解協議包括對債務人減免清償債務的數額,債務清償期限,清償方式,債務清償的擔保等內容。
由債務人提出草案、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法院認可的關於清償債務的協議。債務人提交的和解協議草案的內容應當包括:清償債務的財產來源;清償債務的辦法;清償債務的期限等。
1.雙方債務糾紛的情況、金額。
2.債務人承認的債務事實。
3.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期限與金額。
4.債務支付的優惠。
5.延遲付款的後果。
6.雙方簽字、生效。
㈥ 民事糾紛執行和解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文書的「名義」和具備可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的強制力,其不具版有強制執行依權據的效力。只有在當事人已將和解協議全部履行完畢的情況下,法院才能認為雙方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從而終結案件的執行。當事人一方反悔,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該和解協議,則協議不再具有約束力,對方當事人只能在合理的期限內向法院申請恢復原判決的執行,不能依據執行和解協議強制執行。
㈦ 法院執行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麼規定的呢
《民事訴訟法》來第自211條明確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其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6條、267條以及《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86條、87條又就執行和解制度作了細化規定,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