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背書的法律效力
㈠ 我國票據法對空白背書的法律效力有做出明確規定嗎另,我國匯票是否均為記名匯票,不記名匯票時無效的3Q
(一)對《票據法》第30條的理解及其存在的問題。我國年1月1日施行的《票據法》僅規定了記名背書方式,對空白背書未作規定。一般來說,人們認為《票據法》第30條的規定是對空白背書加以限制的一個條文——「匯票以背書轉讓或者以背書將一定的匯票權利授予他人行使時,必須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 從立法角度講,此規定有兩個問題:第一,票據法學界和實務界一般認為,根據該條規定,我國票據背書一律為記名背書,但是也有少數學者認為,《票據法》第 30條只是確立了完全背書原則,並非絕對否定空白背書的效力。第二,該條文沒有指名「誰」有權利(實質是義務)必須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根據背書記載的一般理論,可知背書人有義務記載,他人記載即屬「偽造」。這點也為《支付結算辦法》所證實。
在審判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傳統的記名背書記載方式之下,離開原因關系,根本無法識別空白背書的存在,並因此無法禁止該行為。傳統的記名背書記載方式是:在背書人一欄由背書人簽章,在被背書人欄則由背書人作被背書人名稱的文字記載。這一記載方式也為《票據法》採納。《票據法》第 29條、第30條規定簽章、簽名是同一種性質的記載,具有可識別性(能科學地識別其真偽),而文字記載則是另一種性質記載,不具有可識別性,即不存在真偽問題。故對於空白背書,背書人以外的任何其他人可以用文字將之補充為記名背書,離開原因關系,無法識別這一補充是否為背書人所為,同樣,背書人也無法科學地否認不是其所為。而如上文所述,他人記載被背書人名稱即是對於記名背書的「偽造」,違反了《票據法》第30條的規定。如果要求票據受讓人通過審查票據原因關系,識別票據上是否曾經存在過空白背書而決定是否接受該票據,必然使票據無法流通。無法識別即無法禁止其存在,所以在傳統記名背書記載方式下,《票據法》第30條實際上是一無法實踐的條文。
(二)《票據法》應當承認空白背書的效力筆者認為,《票據法》應當刪去第30條,而增加承認「空白票據」的法律效力並對其加以規范的條文。這不僅是基於第30條本身所存在的致命缺陷以及國際慣例,還基於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我國已具備了在立法上承認空白背書效力的社會基礎。其次,承認空白背書的效力,有利於發揮票據的經濟功能,體現票據的效率價值。第三,承認空白背書的合法性,更能維護票據的交易安全。綜上,我國票據法應對空白背書作出相應規
我國票據法規定的票據均不包括不記名匯票。
㈡ 空白背書的法律效力
空白背書是指背書人在背面書寫轉讓,但是沒有被背書人。合法持有人,或善意第三者,填寫自己名字就能擁有完全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