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主法律責任
1. 以下哪些屬於法律層面的僱主責任( )
以下哪些屬於法律層面的僱主責任?(
BE
)
A.
維護員工的合法權利
B.
雇員從事僱傭活動時受損害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C.
保障員工就業
D.
定期或不定期培訓員工
E.
雇員從事僱傭活動時致第三人受損害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2. 僱工受傷,僱主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有何法律依據
一般情況下僱主對僱工的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回「企業法人對它的答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5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在實踐中,所謂重大過失,比如交通事故中,雇員負主要責任或者全部責任法院一般認定為有重大過失。
3. 僱主向雇員追償法律依據
這涉及的是僱主追償權問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里的僱主不僅包括用人單位,還包版括私人僱傭關系中的個人權僱主。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侵權責任法》第34條與第50條第1句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的適用關系,因為《侵權責任法》並沒有規定僱主與雇員連帶責任及追償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侵權責任法》對《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9條關於「僱主與雇員連帶責任及追償」的規定予以了否定,相反,乃《侵權責任法》的有益補充。因此,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9條的規定,僱主有權向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雇員進行追償。比如,雇員疲勞駕駛致使發生車禍造成他人損失,僱主賠償受害人後,僱主就有權向疲勞駕駛的雇員行使追償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符合有權追償的條件,但僱主追償的范圍不一定是全部,這取決於僱主是否對雇員盡到了必要合理的監督管理教育義務,換言之,僱主向雇員行使追償權能夠實現的范圍還要看僱主與雇員內部之間責任劃分情況。
4. 僱傭關系中對人損傷害責任法律是怎樣劃分的
1、是不可以的。僱傭關系下的賠償須參照人身損傷賠償標准進行,還需進行責任劃分。 2、工傷與僱工損害賠償區別: 1、責任主體不同。工傷賠償的主體是限定性的。我國勞動法第二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是指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僱傭損害賠償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也可以個體經濟組織。 2、主體之間關系不同。工傷保險的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必須有勞動關系,非勞動關系,不構成工傷。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不受勞動關系限制。 3、責任性質不同。工傷保險本質是勞動合同關系,主要是勞動保險法上的義務,而一般僱傭損害賠償是侵權責任(無因管理形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為例外),是民法上的義務。 4、歸責原則不同。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而僱傭損害賠償實行過錯責任。如是一般侵權,還必須具有損害四要件。 5、性質認定不同。工傷須經過勞動部門認定,僱傭損害賠償無須經過確認。工傷的認定有效和有資格的是勞動部門,勞動部門有權確定勞動者傷害是否是工傷,其它部門的認定均為無效。 6、舉證責任不同。工傷賠償除非用人單位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為,方可免除責任。而僱傭損害賠償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對賠償的一切事實,權利人均要舉證證明。 7、賠償時效不同。工傷賠償的時效為60日,僱傭損害賠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侵權賠償時效一年的規定,受害人明知和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可在一年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律的保護,也可直接向僱主和有關單位主張解決,在主張權利時時效中斷。 8、處理程序不同。工傷調解不成,必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才能訴訟(仲裁前置),工傷賠償在認定工傷後,除企業調委會調解時效中斷外,申請勞動仲裁部門裁決,逾期不裁決的視為放棄權利。在裁決後15日內不起訴的,視為認可仲裁裁決。在仲裁裁決後,不服的才可以通過訴訟程序。而僱傭損害賠償可直接通過訴訟解決。 9、賠償范圍和標准不同。工傷賠償,旨在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其賠償的范圍僅限於人身傷害,並且給付金額受到法定標準的限制。對不同等級的工傷,確定了一個統一的標准。參照標准對工傷者進行賠償。且不是一次性的。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在於填補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范圍包括所受損害和利益,一般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標准來賠償,一般情況下,賠償是一次性的。最明顯的就是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 10、適用法律不同。工傷賠償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而僱傭損害賠償則適用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它直接適用民法侵權行為法的相關條款和規定責任、原則來處理。 3、具體請參照《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5. 僱主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僱主的責任包括三個方面:1、僱工在執行職務中所受到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2、僱工在執行職務中致第三人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3、僱工在執行僱傭活動中,第三人致僱工損害,僱主應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十五條規定: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傭的人員在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僱主是當事人。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5)僱主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僱主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為:
1、人身關系的從屬性。即致害行為人與責任人之間存在著僱傭關系,雇員從事僱傭活動,其意志和行為受僱主的約束和支配。
2、義務主體的分離性。一般侵權責任的侵害人與責任人為同一主體,但僱主責任的責任人並非侵害人。責任人和侵害人相分離,只是基於他們之間存在著特的法律關系,才由僱主對外承擔責任。
3、經濟利益的關聯性。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時所實施的行為,直接為僱主創造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僱主是這種利益的享有者。雇員雖然按約定取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但這種報酬少於其創造的經濟價值。
4、僱主與雇員所致損害之間存在特定的因果關系。損害事實雖是雇員直接造成的,但僱主對雇員選任不當,疏於管理、監督等作為與不作為的行為,是損害事實得以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6. 僱主承擔什麼侵權責任,什麼情況下僱主可以不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期間,因第三人(單位)的行車工操作不當,致使行車掛斗墜落,僱工受傷。僱工因人身損害向僱主提起民事訴訟,而僱主在承擔了判決書確定的賠償責任後,依法向第三人進行追償。針對本案,第三人即被告方提出了以下兩點異議:1、僱工因僱傭關系而提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作出的由僱主承擔賠償責任的判決書,可否作為確認第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2、第三人是否存在侵權行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此,作為僱主的委託代理人,本人提出了以下代理意見:
一、就現有證據來說,可以認定被告的行車掛斗脫落致使原告僱工朱**頭部受傷,被告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1、從侵權案件的構成要件進行分析,朱**受傷一事有明確的時間、地點、致傷的事實,也就是有明確的侵權行為和損害結果。**市**區人民法院在(2006)**民一初字第**號判決書中對現場三名證人出具的證言進行了認定:被告的行車工違規操作,致使損害發生,可以明確該損害行為具有違法性,而且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從侵權案件的歸責原則來說,本案也應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在原告已經舉證證明損害行為與損害事實具有因果關系後,即應由被告舉證證實其沒有過錯,否則,應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3、庭審時,雖然被告申請兩名證人出庭作證,但該兩名證人均系被告公司職工,具有明確的利害關系,其證言效力較低。結合證人證言,兩人均陳述原告僱工在被告廠區內受傷一事,但事發時並不在現場,也就是說其證言系傳來證據,其證明效力應遠低於直接的、原始的證據,即現場證人陳**等人的證言。在被告正常工作時間,朱**被運行中的行車掛斗致傷,而作為證人之一的樊**系被告的行車操作人員,卻推說其不在現場,明顯與**區人民法院在(2006)**民一初字第**號判決書已經認定的陳**等人的證言相矛盾。
二、關於**市**區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號**和(2007)**民一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認定事實可否直接作為本案證據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9條第1款第4項,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這里所指為裁判所確認的事實是指本案所涉及的事實已經在其他案件審理中被法院確認。如果本案訴訟的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已為生效判決所認定事實的,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仍然要負證明責任。因此,在**市**區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號**和(2007)**民一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中所認定的與該案有關的事實可以直接作為本案證據適用,無須重新舉證證明,被告如有異議,可舉出相反證據推翻該生效判決所認定的事實。
三、原告已按照判決書確定的內容向僱工承擔賠償金的墊付責任,原告向作為侵權人的被告行使追償權,符合法律規定。
1、依據**區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號**和(2007)**民一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明確認定的事實是:原告與朱**存在僱傭關系,朱**根據僱主的指派,在被告的廠區內工作時,被被告所有的行車掛鉤脫落後致傷頭部,事故發生後朱**提起訴訟,經法院判決原告作為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依法向作為侵權人的被告進行追償。上述事實已為生效的法律文書確認,完全可以作為原告向被告主張追償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2、其次,原告在向僱工承擔賠償費用墊付後,依法可以向侵權的第三人進行追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原告作為朱**的僱主,目前已依照判決書確認的賠償項目進行了全額賠償。因此,原告向導致本次事故發生的致害人即被告提出賠償請求權,正是本案原告主張權利的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被告作為受害人朱**人身損害的侵權行為人,應對該侵權事件承擔最終的賠償責任。原告只是依法律規定先行履行了僱主的墊付義務,對於在該侵權事件中受害人朱**因被告的侵權行為而導致的人身損害,原告有權依據**區人民法院(2006)**民一初字第號**和(2007)**民一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判決的償付數額向被告追償,並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先行墊付的訴訟費用。
7. 什麼是僱主責任
所謂僱主責任是指在僱傭活動中,雇員致人損害或雇員遭受損害時僱主應回承擔的責任。答 我國法律對僱主責任的規定,主要有《民事訴訟法意見》第45條「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用的人員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僱主是當事人」。《最高法院關於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9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11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通過以上的法律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對僱主責任承擔規定的是法定的嚴格責任。不管僱主有無過錯,對雇員都應擔責。這種責任是替代責任,也就是說法律明確了僱主對雇員的歸責原則是法定的嚴格責任。
8. 工人在僱主家做事受傷,僱主有沒有法律責任
如果工人是屬於正規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的話,僱主無責,由施工單位承擔責任。如果工人和施工單位無資質,那麼僱主承擔連帶責任,主責還是由事故責任人和工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