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9 08:36:45

A. 請問勞務派遣合同中,關於派遣員工工傷責任應該由誰負責請求法律支持!

工傷由工傷保險基金和派遣單位負責,派遣單位就是勞務派遣員工的用人單位,具體如下: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

(1)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工傷的認定范圍: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B. 勞務派遣單位對派遣人員負責哪些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的法定責任有哪些?
2009年1月13日 作者: 中國勞動人事網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編 輯:王德平 出處: 本文已被瀏覽 2025 次
1、 勞務派遣單位必須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如未執行,發生爭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則按照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人數處以罰款;
2、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抵押金、保證金及其他費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對違反規定的單位處以罰款。
3、 勞務派遣單位應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對違反規定的單位給予行政處分,逾期不繳的按日加收欠繳金額的滯納金。

三、公司責任義務
1. 負責派遣員工《勞動合同》的簽訂及管理。
2. 負責派遣員工各項社會保險的參保、繳費及增減維護。
3. 負責派遣員工工資的發放(或委託用人單位代發)及個人所得稅的計繳。
4. 負責派遣員工工傷事故的處理及待遇的申領。
5. 負責派遣員工生育、失業保險及醫療待遇相關手續的辦理。
6. 負責派遣員工個人檔案的建立及管理。
7. 負責派遣員工入職、離職手續的辦理。
8. 負責各項社會保險關系、人事檔案關系的建立、轉移。
9. 負責勞務爭議的處理。
10.負責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咨詢及相關新出台政策的提供告知。

C. 事業單位勞務派遣人員,出了重大失誤,需不需要承擔責任,或者法律責任!

責任肯定要負責,由於你的身份。做出的處罰無外乎扣獎金,解除合同。只要不是自身違法(比如泄露重大機要秘密)一般不會有法律責任。

D. 勞務派遣工社保由誰來負責 要說出具體的法律條文

由勞務派遣單位負責,具體的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版法》

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權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4)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規定勞務派遣員工和普通員工享有同樣的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六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E. 勞務派遣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每日一練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 、行政責任
根據勞務派遣單位行政違法行為情節的輕重,其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分為兩種,一是,對一般的違反本法規定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責令改正不是一種行政處罰,只是一種補救性的行政責任,是對違法者消除違法狀態,恢復合法狀態的要求。這里所指的主管部門包括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目前,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分為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人事部門負責對人才市場的監管。相應的,勞務派遣單位也有一部分是由勞動行政部門審批,一部分是由人事部門審批,因此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監管,應由其審批部門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進行。二是,對情節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罰款作為最常見的行政處罰之一,是一種典型的財產罰,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的行政相對人承擔金錢給付的處罰形式。與罰款是一種財產罰不同,吊銷營業執照被認為是一種資格罰。資格罰又稱能力罰,是指行政主體限制、暫定或剝奪作出違法行為的行政相對人某種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措施。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能力罰主要包括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兩種。吊銷營業執照是指剝奪行政相對人的經營資格或者行為能力,行政相對人因此失去合法經營的資格,喪失相應的行為能力。我國以營業執照為企業成立要件之一,即營業執照的取得是企業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故營業執照與企業的存續密切相關。如公司法第七條規定:「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合夥企業法第十七條、個人獨資企業法第十三條也分別規定:營業執照的簽發日期,為合夥企業及個人獨資企業的成立日期。《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對此作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經企業法人登記主管機關審核,准予登記注冊的,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第十六條規定:「申請企業法人開業登記的單位,經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企業即告成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經公司登記機關核准設立登記並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即告成立。」因此,企業的成立不僅應當依法向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還要獲得相應的營業執照,否則,就不能視為合法成立,不具有作為一個企業從事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能力。因此,吊銷營業執照也就成為對企業實施監督管理最常用、最嚴厲和最有效的手段。
根據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罰款應由其主管部門即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實施,而吊銷營業執照,則應由該營業執照的頒發機關實施。因此,吊銷勞務派遣單位營業執照只能由企業登記部門,即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2001年4月1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公司登記機關是否有權對非本機關登記注冊的公司違反登記管理規定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問題的答復》中規定:「對公司違反登記管理規定實施吊銷營業執照行政處罰的,應由原公司登記機關作出。」根據該答復意見,吊銷企業營業執照應由原登記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因此,勞動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處以罰款。但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都不可直接行使吊銷營業執照的權力,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可以將該勞務派遣單位的違法情況通知相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提出吊銷營業執照的建議,但吊銷營業執照的行為,只能由企業原工商登記機關行使。
本條款對勞務派遣單位情節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同時給予了罰款和吊銷營業執照兩種處罰,但與我們所稱的「一事不再罰」原則並不相違背。「一事不再罰」是一個法理學上的概念,也被認為是行政處罰的一項基本原則,目的在於防止對行政相對人的同一行為,採取相同或者相似的多次處罰,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及法律安定性的要求。
「一事不再罰」是指針對一個違法行為,不能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同一種類的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也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主要包括三方面意思,第一,一事不再罰的「一事」是指符合一個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第二,「不再罰」是指一次處罰原則上只能給予一種處罰,特別是罰款一般情況下只適用一次。第三,作為一種例外,在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其他行政主體可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再次給予性質不同,或者同一種類但一定合理限度內的處罰。因此,一事不再罰並不是指針對行政相對人的一種行為,只能給予一種處罰,本條款中,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情節嚴重的,由主管部門按每一名勞動者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同時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與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並不相違背。
勞務派遣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其作為企業法人的經營資格被強行剝奪,不再具有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能力,並最終導致企業法人消滅,但該企業法人並沒有立即消滅,其民事訴訟主體資格依然存在。吊銷執照將直接導致企業終止,但僅是導致企業終止的原因,其本身並非企業終止的時間標志,只有等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才歸於消滅。吊銷勞務派遣單位的營業執照後,勞務派遣單位應進入清算階段。在清算階段,勞務派遣單位並未喪失民事主體資格。但其主體資格受到嚴格限制,民事主體的性質由經營法人轉變為清演算法人,民事活動的目的由盈利轉變為清算,並且不得開展新的經營活動。因此,根據上述規定,勞務派遣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沒有清理債權債務的,應以清算主體為訴訟主體,清算主體可以起訴應訴。
二、 民事責任
「給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勞動派遣單位的違法行為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包括勞務派遣單位,還包括用工單位。
勞務派遣具有高靈活、低成本以及用工風險轉移等特點,現已經成為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用工方式。但與一般的勞動關系存在勞動者、用人單位兩方當事人,勞動派遣中勞動關系的實質與形式相分離,存在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三方,由一個完整的勞動關系割裂為兩個殘缺的勞動關系,勞動者與派遣單位是有關系沒勞動,勞動者與用工單位是有勞動沒關系。因此,勞務派遣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損害了勞動者的權益,如同工不同酬、責任分擔不清,被派遣勞動者的民主參與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因此,為防止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後,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相互推諉,或者勞務派遣單位沒有能力承擔賠償責任,本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責任是我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是一種加重責任,只有法律明文規定或當事人明示約定時方可認定成立,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即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使債權獲得最大限度的確保及滿足。連帶責任通過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規定,連帶債務人都有義務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債權人可同時或先後要求連帶債務人全體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義務,被請求之債務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完畢,每個連帶債務人不論他是否應債權人請求清償過債務,對沒有清償的債務部分,都有清償的義務。
除一個或幾個責任人或全體責任人就責任范圍承擔全部責任的對外效力外,連帶責任的特殊性還表現在訴訟效力和對內效力上。訴訟效力是指,根據連帶責任的規定,債權人可以向一個、數個或全體債務人同時或先後為一部或全部之請求,與之相適應,在訴訟中,債權人既可以單獨起訴某一債務人,也可將數個或全體債務人列為共同被告。且連帶責任人中的一人或數人作為民事訴訟的原告或被告時,所有連帶責任人具有共同訴訟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的身份,不得將其中部分人列為第三人。內部效力,表現為對外的給付責任由連帶責任人中一人或幾人完成後,這些人成為內部的新債權人,其餘責任人成為新債務人。外部原債權方若為連帶的債權方,轉給內部債權方後,內部債權方是二人以上時,也不成立連帶債權,只成為按份的債權;債務方是二人以上的,也不再成立連帶債務,只成為按份的債務。即使無法確定各自的份額,也要原則上推定份額均等。不過,如果對外給付責任是由連帶責任人中某一人或某幾人過錯造成的時,只由過錯人成為新債務人。
因此,法律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對於制止用工單位不實際承擔用工責任,勞務派遣單位實際承擔不了用工責任,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被派遣勞動者受損的權益得到賠償,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法律效

F. 勞務派遣單位都有哪些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版。
在行政責任方面,權根據勞務派遣單位行政違法行為情節的輕重,其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分為兩種:
一是,對一般的違反本法規定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
二是,對情節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在民事責任方面,「給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

G. 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承擔什麼責任

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承擔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7)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六十四條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六十七條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H. 勞務派遣中有哪些法律風險

一、 不規范解除合同導致的法律風險
用工單位往往會把原有員工與派遣員工區別對待,特別是在國有企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原有員工往往延續「正式工」的慣性,依然享受著「鐵飯碗」,而勞務派遣員工往往是動態管理,可以輕而易舉地被辭退。時間中,用工單位往往以無勞動關系為由,任意辭退勞務派遣員工,拒付工資,由此導致很多法律糾紛。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雖然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員工不存在勞動關系,也不能任意辭退被派遣勞動者,若違反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有可能面臨訴訟風險。為避免此類風險,企業除了要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合法用工之外,還可以與勞務派遣單位在勞務協議中約定,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條款。比如被派遣勞動者不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用工單位可以將其退回。但企業要將相關規章制度告知被派遣勞動者,若不履行告知義務,用工單位仍然承擔不規范解除勞動合同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該認識到,雖然任意辭退可以使被派遣者服服帖帖,但是吧辭退作為日常管理手段,很難建立起來科學、公平的人才篩選機制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
二、 勞務派遣適用的法律風險
目前,很多企業假借勞務派遣,將已在本單位工作多年的員工委託給勞務派遣單位,逃避企業責任,而這些所謂派遣員工實際還是從事原來的工作,只不過不是與元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實際上這是一種規避法律的行為,同樣存在法律風險。《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適用於「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工作,而大多數企業的勞務派遣員工,從事的是主營業務的正常工作。關於什麼是「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工作,《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做出規定。就此問題,全國人大法工委已向勞動部做出答復,確定了勞務派遣用工形式的三原則: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所謂輔助性,即可使用勞務派遣工的崗位需為企業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指正式員工臨時離開無法工作時,才可由勞務派遣公司派遣一人作為臨時替代;臨時性,即勞務派遣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反企業用工超過六個月的崗位需用企業正式員工。因而,企業在選擇勞務派遣用工時,應慎重考慮其招聘職位的性質,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適合從外單位派遣勞務。在短期合同試用期短,長期合同有難以判斷其是否適應用人單位工作情況下,可以考慮勞務派遣方式。這樣在勞務派遣期,用人單位覺得合適可以簽訂長期的合同;如果不合適,可以退回派遣單位,由派遣單位自行安排。
三、 被派遣勞動者致人損害和自身收到損害的責任承擔風險
被派遣員工緻人損害和自身收到損害後,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責任分擔不清是個大問題,其吟唱的法律風險不容小覷。實踐中,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就、非用人單位原因而出現的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問題往往沒有約定。原因在於大部分用工企業認為,被派遣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出現工傷等,用人單位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而由派遣單位承擔。
被派遣勞動者同時與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之間存在老我弄過關系和勞務關系,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是被派遣勞動者的共同僱主。在勞務派遣活動中,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通過勞務派遣,共同獲得勞動者未他們創造的共同利益。用工范圍通過勞務派遣協議取得勞動者勞動給付請求權,享有對勞動者從事具體工作的勞動過程管理權和勞動者成果的所有權等,這些決定了用工單位承擔義務的基礎。另外,對被派遣勞動者在派遣勞動中致他人損害或自認遭受損害的,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應盡僱主之替代責任呢,對外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92條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給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例如勞務派遣單位所派遣的勞動者不具備特定崗位的上崗資格,當被派遣勞動者上崗期間,遭受人身損害,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可見,被派遣員工緻人損害或自身遭受損害,用工單位並不是完全不用承擔責任。用工單位在簽訂派遣合同時,要注意派遣合同是否權責明晰,一份完備的派遣合同會大大降低企業在派遣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防止因約定不明導致用工單位責任承擔不明,或因勞務派遣單位無力承擔而導致用人單位承擔額外責任。
四、 商業秘密泄露的法律風險
勞務派遣用工過程中,因其本身存在「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三原則,極易導致用工過程人員流通復雜,導致商業秘密的泄露。用工單位在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時就應該把商業秘密條款規定進來,以條款形式規定派遣勞動者的義務,並要求派遣單位實施監督,否則承擔相應的責任。

I.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版定,未經許可,擅自權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小飯店收銀員規章 發布:2024-11-18 11:31:27 瀏覽:476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