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欺騙在法律責任

欺騙在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9 08:58:38

❶ 欺騙到什麼程度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二者復不存在法律上承認制的關系.
按照一般程序來說,男方無權扣留女方的有效證件.
這里男方扣留證件,應該是在女方的許可下進行的,如果當事人同意那麼不存在違法行為,不過最好男方有一個書面協議.
如果女方沒有同意,並且多次索取,男方堅持不予的,這樣導致女方的損失,應由男方賠償,如果導致嚴重後果,觸犯刑法,這樣要承擔刑事責任.否則一般為民事責任.

❷ 欺騙法庭的法律責任

欺騙法庭,應給予司法拘留或者罰款。
如果情節嚴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則該行為涉嫌犯罪。
依法要追究刑事責任。

❸ 在不知情並被欺騙的情況下觸犯法律需要承擔責任嗎

一個正常人是有分辯違法犯罪的能力的,在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犯罪內後的行為決定容是否違法犯罪:

  1. 有證據證明確實不知情(應當知情的除外,例如: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購買的物品明顯低於市場價,其來路不明的,應認定為應當明知)的,不違法犯罪。

  2. 開始不知情,後來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犯罪的,放任、默許違法犯罪的,應當認定為違法犯罪,根據所觸犯的法律進行處罰。

  3. 開始不知情,後來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犯罪的,立即停止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消除違法犯罪(例如:立即報警,幫助警察查找違法犯罪嫌疑人),不應認定為違法犯罪。

❹ 如何認定《消法》中經營者「欺詐行為」及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營者的下列行為屬於欺詐消費者: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⑷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⑸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⑹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⑺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⑻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⑼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⑽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⑾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根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屬於誤導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當採用一般標准,即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准。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則個別消費者不得以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來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這種損害並不意味著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第三,從經營者行為的主觀方面來判斷。我國法律並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但從文義上來理解,欺詐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應無疑義,因此,並非經營者主觀故意狀態不需具備,而是「欺詐」二字本身已經包含或者揭示了經營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⑴銷售失效、變質商品的;⑵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⑶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⑷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⑸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經營者能夠證明,就不是欺詐行為;不能證明,則構成欺詐。
法律責任:
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法給予如下處罰: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3、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1]

❺ 在無意並被欺騙的情況下觸犯法律要承擔責任嗎

因為這個非法經營行為你們並不知情,所以主觀上不是出於故意,過失不構成此罪。本內罪在主觀方面由容故意構成,並且具有謀取非法利潤的目的。
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你們也是受害者,如果你們確實不知情,不會追究你們刑事責任的。

❻ 欺騙至別人損失,這要負法律責任嗎

如果僅僅屬於欺騙感情不屬於違法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指因內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容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法律責任的特點:(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違反單位的合同也算是違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5)法律責任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財產生命造成危害而負主要責任。比如盜竊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或是威脅他人生命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

❼ 關於在不知情並被欺騙的情況下觸犯法律需要承擔責任嗎

若確實不知情,既沒有參與策劃,也沒有參與實施,那就沒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肯定沒事。

❽ 他的欺騙用付法律責任嗎

男方最多承擔一個道德方面的責任,很難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如果未以夫妻名義同居或是雙方間不以夫妻名義長期地穩定地同居則受不到什麼處罰。
沒有相關的法律約束制裁男方。

❾ 什麼是欺詐消費者行為法律責任

欺詐消費者行為法律責任是指經營者要為欺詐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法承擔的法律責任: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3、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欺詐消費者行為是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9)欺騙在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處罰辦法

第二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解釋。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1996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0號)同時廢止。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中明確,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是保護消費者的基本權益,故意拒絕或拖延退貨的商家最高可受50萬元的處罰,該處罰辦法在2015年3月15日正式實施。

消費者網購後可把與商家的聊天記錄通過截圖等方式保留下來,一旦遭遇非法拒退的情況,就可以通過掌握的「證據」維權。

熱點內容
小飯店收銀員規章 發布:2024-11-18 11:31:27 瀏覽:476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