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致死承擔法律責任
⑴ 勸酒後造成他人意外死亡,會面臨刑事責任嗎
勸酒致人死亡,要符合幾個條件。如果說你勸酒,剛好符合了法律規定的條件,那麼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一般勸酒的人,都是符合條件的。這就提醒人們,在外出喝酒的時候,盡量不要勸酒。大家喝得差不多就行,沒必要酩酊大醉。別人不想喝酒,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強迫別人。
3、未安全送達或者酒駕未勸阻很多人在喝酒之後,都會失去主觀意識和自己的控制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把對方送到家,也需要承擔責任。若是家中無人,發生意外同樣需要承擔責任;酒駕就不用說了,若是酒友未勸阻,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若是自己勸阻未果,在法律上可以避免承擔責任。這點的前提是,你必須不滿足以上所有條件,但凡滿足一個對方就能起訴你。
⑵ 中國法律規定因喝酒死亡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1、一起喝酒的同桌是否要承擔責任,要看同桌人對死者是否有勸酒的行為;
2、一般來說,有以下情況勸酒者會被判定有過錯: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在明知對方醉酒的情況下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回家和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3、以上過錯行為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4、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5、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⑶ 勸酒者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復和國民法通制則》的規定,公民由於過錯(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法官提醒公民,在與他人挑起的賭酒、斗酒、勸酒等特殊情況下,除了飲酒人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部分責任。勸酒者應當意識到,被勸飲酒者飲用過量的酒會導致身體受傷害甚至死亡,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向其勸酒,任其醉倒,或主觀上故意讓其醉倒,或明知會造成對飲酒人的傷害卻輕信可以避免,即構成民法中常說的過錯。法官還特別指出,如果採用暴力手段強行讓他人喝酒的,還有可能承擔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
⑷ 勸酒致死誰負責
依據抄:《中華人民共和國襲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一百三十一條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⑸ 醉後意外出事故死亡,勸酒人該不該付出法律責任
你好,現在對這個問題是有爭議的,有的學者認為是不承擔責任,有的學者認為要承擔責任。
有如下的案件你參考一下,還有一點分析,看看對你是否有幫助:
2010年10月8日晚上8時許,王某應李某(女)的邀請與陳某、張某、李某(男)、李某某(男)、周某、藏某、張某某等8人在一 起飲酒至晚上10時,後王某獨自一人騎摩托車回家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後筆者應死者王某的家人委託,辦理以王某的家人為原告,以其他共飲者為被告的人身傷害 賠償案件。原告方認為,該八被告明知王某已經嚴重醉酒而放任其駕車,最終導致其發生交通事故,該八被告未盡到照顧、注意義務,明顯存在過錯,故應當承擔連 帶賠償責任。被告方認為,在喝酒過程中彼此並不存在故意勸酒,且在酒後分開時死者王某表示其並未喝多能夠騎車回家,該八人對死者王某的死亡並不存在過錯, 故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經過多次調解,現已塵埃落定。各共飲者各賠償死者家人2680元,各被告承擔全部法律責任的20%的次要責任,雙方最終握手言 歡。
現在,我想就共飲者酒後駕車死亡,酒友是否承擔責任談談自己的看法。從法律方面來分析,判斷酒友是否承擔責任,主要是看酒友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的程度。 在喝酒過程中是否有強行勸酒的行為以及明知道他人不能喝酒而故意勸酒。勸酒者明知被勸酒者酒後要駕車,就應該預見到會發生交通事故,不要心存僥幸,對被勸 酒者有輕信其能夠避免交通肇事的疏忽心態。當被勸酒者喝醉時其思維自控能力明顯降低,如果再駕車,必然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該後果明顯系勸酒者的行為所 導致。因此,其他酒友對被勸者有照顧、注意義務。倘若勸酒者放任被勸酒者獨自一人駕車,是為明知其駕車會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卻不加阻止,違反了照顧、注意 義務,故對肇事者發生的損害,應當承擔責任。所以,酒友對被勸酒者的死亡承擔責任的法律構成要件是明知被勸酒者喝酒而放任其駕車,不盡照顧義務,致使其發 生損害後果。首先,無論其喝酒多少,醉與不醉,不必再追究了,問題是只要其與事故發生存在因果關系就行了;其次,必須是發生了損害後果,勸酒者是否承擔責任,在於明知被勸酒者喝酒過量而放任被勸酒者獨自一人駕車,勸酒者由於未盡到照顧、注意義務,從而最終導致該交通事故的發生。
以上意見供你參考
⑹ 與別人一起喝酒後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喝酒致人死亡承擔「酒責」的幾種常見情況
①故意灌酒型。
曾幾何時,不少地方「酒文化」中形成了「不喝醉不夠朋友」的潛規則,於是,酒席間相互灌酒成為習慣。在灌酒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於灌酒者明知過量飲酒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因此造成損害後果發生的,可認定為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灌酒者應當承擔賠償的主要法律責任。
②放縱型飲酒。
「酒友」明知與其飲酒的人患有某種疾病或酒量有限或發現飲酒後的不良反映以及明知其它不良後果(如酒後駕駛)等,但仍不履行勸阻義務而與之對飲,對於該「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因而導致該「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為與受害人對飲的人具有間接故意的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對飲者應區別不同情況責令其承擔1/3以上賠償的法律責任。
③不予救助型。
「酒友」之間因有「相約飲酒協議」的存在,雙方不僅達成了共同飲酒的默契,而且由於共同飲酒過程中相互之間距離最近,相互之間還具有最容易獲取和發現飲酒者是否酒醉以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等信息的便利和特徵,從控制論和信息傳播原理的角度來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同飲人違反了這些義務的一項或幾項或所有事項而造成其他「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同飲者」的行為對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原因力,「同飲者」應按照原因力的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個觀點的根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二款的規定:「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④雙方均無過錯型。
司法實踐中還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一位「酒友」只勸另一位「酒友」飲用了少量的酒,結果卻誘發了對方疾病甚至死亡後果的發生,而勸酒者先前不知其病情,被勸酒者也認為少量飲酒不會發生危險,這種情況下,根據公平責任,可酌情判令勸酒者適當承擔補償責任。其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綜合來看,前三種類型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第四種類型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⑺ 勸酒需要負法律責任么
勸酒者負不負刑事責任要視情況而定,根據刑法第十六條之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勸酒者對喝酒人如果應當知道對方有不能喝酒的疾病,比如有高血壓等疾病,但仍拚命勸對方喝酒,那就屬於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社會危險性,但由於疏忽大意而實施了,是過失犯罪,其行為就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並不知道對方不能喝酒,而勸他人喝酒,致人死亡,他的行為不是出於故意或過失,而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構成犯罪。但他應該對對方的死亡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要賠償死者家屬
⑻ 因強行勸酒而致死,勸酒人是不是應該承擔罰金
強行勸酒而致死,勸酒人應承擔民事責任,承擔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