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收行政法律責任

稅收行政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9 16:46:41

『壹』 稅收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應具備以下哪些條件

稅收行政賠償的構成要件是指稅務機關代表國家承擔賠償責任所應具備的前提條件。稅收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應具備以下條件:
1.稅收行政賠償的侵權主體是行使國家稅收徵收和管理權的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這里的「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應包括經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受委託的組織或個人。但其中的工作人員僅指具有稅收征管職權的稅務人員,而不包括勤雜人員。

2.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違法。這首先要求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必須是行使稅收徵收和管理職權的職務行為,稅務機關以民事主體身份所實施的民事行為,稅務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不構成稅收行政賠償。其次,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這里的違法,既包括程序上的違法,也包括實體上的違法;既包括形式上的違法,也包括內容上的違法;既包括作為的違法,也包括不作為的違法。

3.存在損害事實。稅收行政賠償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為前提條件,所謂的損害事實的存在,是指損害結果已經發生。這種損害必須是已經發生並現實存在的,而不是虛構的、主觀臆造的。同時所損害的必須是稅收相對人合法的財產權和人身權。

4.稅務行政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在我國稅收行政賠償的實踐中,如何確定因果關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採用直接因果關系。所謂直接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因果關系,即作為原因的行為是導致結果發生的一個較近的原因,並不要求該行為是結果發生的根本性的原因。

『貳』 納稅申報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對納稅申報作了如下規定:
(1)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才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2)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3)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經核准延期辦理所規定的申報、報送事項的,應當在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並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
(1)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30日內審核並發給稅務登記證件。
(2)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30日內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注銷登記之前,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稅務登記。
(3)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持稅務登記證件,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賬戶和其他存款賬戶,並將其全部賬號向稅務機關報告。
(4)納稅人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稅務登記證件不得轉借、塗改、損毀、買賣或者偽造。
違反納稅申報規定的法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一)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或者扣繳義務人、代徵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國家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由國家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一般納稅人不按規定申報並核算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的,除按前款規定處罰外,在一定期限內取消進項稅額抵扣資格和專用發票使用權,其應納增值稅,一律按銷售額和規定的稅計算征稅。

『叄』 稅務工作人員違反稅收法律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

1.稅務機關或其他機關違反規定擅自作出開征、停徵或減、免、退、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應撤銷其決定,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並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3.稅務機關擅自改變稅收征管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撤職的行政處分。
4.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違反稅法涉嫌犯罪行為的,應依法移送司法機關。稅務人員如不移交司法機關,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5.稅務人員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偷稅、妨礙追繳欠稅和騙取出口退稅;對控告、檢舉稅收違法違紀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6.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7.稅務人員徵收稅款和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未按規定進行迴避的;未按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8.稅務機關、稅務人員違反稅法規定,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應責令退還,並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 追究刑事責任。

『肆』 稅收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答:(1)警告;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4)責令停產停業;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照;

(6)行政拘留;(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處罰。

『伍』 稅收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後果,分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行政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行政法律責任是行政違法引起的,用以調整和維護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對於納稅主體而言,其行政法律責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對於征稅主體而言,稅務機關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賠償責任和撤銷違法決定等,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責令限期改正。這是稅務機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義務的當事人的譴責和申誡。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處罰作用,為稅收法律、法規廣泛採用。

(2)罰款。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相對人非法所得的財物沒收。二是財物雖系相對人所有,但是其用於非法活動。

(4)收繳未用發票和暫停供應發票。

(5)停止出口退稅權。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刑法規定稅務刑事處罰分為五種主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種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陸』 稅收法律責任的形式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稅收法律責任依其性質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依承擔法律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分為納稅人的責任、扣繳義務人的責任、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
(一)納稅人違反稅法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1.納稅人違反稅收徵收管理法規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2.偷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3.欠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4.抗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5.騙取出口退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此外,我國新《刑法》還規定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和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罪,偽造或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製造、出售其他發票罪,以及上述各罪的刑事責任。
(二)扣繳義務人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扣繳義務人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
1.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計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2.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3.扣繳義務人採取偷稅手段,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解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征管法》第40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一下的罰款。
5.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6.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以上5萬以下的罰款。

『柒』 稅務人員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好多的、、、給你粘來自己看吧,不懂的話再給你詳細解答
稅務機關和稅務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有:
一、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撫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四、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五、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六、稅務人員對控告、檢舉稅收違法違紀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稅務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故意高估或者低估農業稅計稅產量,致使多征或者少征稅款,侵犯農民合法權益或者損害國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八、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並由上級機關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十一、未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十二、稅務人員私分扣押、查封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捌』 稅務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的聚合與競合有哪些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內任包括行政處分和容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刑事責任要比行政責任更嚴重,而且行政責任嚴重的可能轉換為包含刑事責任

『玖』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現行稅法中屬於行政法規的有28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修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3修訂)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九、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2011修訂)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2011修訂)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十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2007)

十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2007修訂)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二十一、外國在華常住人員攜帶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二十三、殘疾人專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四、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

二十五、關於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

二十七、國務院關於現役革命軍人在徵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二十八、財政部關於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

(9)稅收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一、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二、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三、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

參考資料網路-稅法

『拾』 稅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