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法律責任
『壹』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不負法律責任
什麼級別的精神病患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該患者確實是故意傷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版如果受他人(包括權監護人)指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根據哪條法規?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貳』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法律太不公平,精神病不負法律責任,那被精神病迫害的就應該死嗎?對被迫害的人公平嗎?就就想問問誰為被迫害的人負責。瑪麗隔壁
『叄』 精神病觸犯法律會怎麼處理
精神病人觸犯法律不承擔法律責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精神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肆』 間歇性精神病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3、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後果缺乏實質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4、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伍』 精神病人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嗎
「雖然精神病的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陸』 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無行為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但要承擔民事責任,精神病需要鑒定,限制行為能力,發病狀態的也不承抬刑責。
『柒』 精神病人觸犯了法律,該不該追究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自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和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精神病人在發病時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兒第182條規定,過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友時致人損害的,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如過去有精神病,其突然發病致人損害的3按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的規定,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關於精神病的鑒定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呻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這里你要注意區分一個概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暫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從而在一種沖動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種犯罪行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會迫使他不得不去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還是沒有失去,所以激情殺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神病人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們不能叫它行為,因為行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沒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們的犯罪我們只能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行為.
在分清楚這一點後,你就應該知道,因為事件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因此法律對於事件的態度,是比較尊重的,也就是說,法律不會對一個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決,事件只是法律用來分析的階梯.
因此,法律不會對一個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決,這是法的精神.
『捌』 精神病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目前的規定是不追究或者從輕
實際上應當從重
1 防治某些人假借回精神病的名義答來趁機違法
2 精神病本來對社會基本就沒什麼貢獻了,所以如果危害了社會,人道毀滅似乎對社會更好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是保護和寬恕弱者
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不能讓個別的人,毀滅了整個社會的和諧
『玖』 精神病傷人一般法律怎麼處理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9)精神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精神病人類別
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2]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於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
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並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於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並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精神病人刑事責任
『拾』 精神病患者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患者犯罪根據不同情況下考慮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精神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進行精神疾病司法鑒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是司法鑒定項目之一,在審理案件中,對涉及法律問題的當事人。懷疑患有精坤病時,由司法機關聘請精神病科醫師和法學工作者共同進行精神狀態的檢查、分析、判斷和評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對象和任務是:判定當事人有無精神病;有無責任能力;判定確屬精神病患者實施危害社會行為時,有無辨認和控制能力,有無行為能力;對犯罪之後出現精神病而未判決的被告人,提出能否適用刑罰的意見。
對於在押犯發生精神病者,提出適當醫療的意見;判定民事當事人有無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從而確定遺囑、合同、買賣、贈與、婚約、契約、租賃等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對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需要綜合判斷,不能認為患有精神病就一律認定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應根據各種精神病的不同性質、病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等具體分析有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