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
❶ 建立完善的法律職業責任制度的意義
法律職業道德何以重要?這是在法律業內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首先要回答的問題。由於目前在道德問題的認識上籠罩著某種強烈的社會政治氛圍,比如社會大眾要求遏製法律領域的腐敗,執政黨制定並推行「以德治國」的方針,以及司法決策層順應時勢部署安排圍繞職業道德建設的教育整頓活動等,就使得人們在開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時,在對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表現出明顯的時勢政策傾向。從法律職業方面看,這種偏重於時勢政策的需要、從社會整體道德建設的角度對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的把握,展示的是一種「外在視角」。而與「外在視角」相對,則有一種看問題的「內在視角」,即立足於法律職業自身的特性、從法律職業與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在關聯的方面對後者的意義予以解說。
審視時下國人有關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可以說,在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給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外在視角」過份張揚和「內在視角」相對稀缺。有鑒於此,需要補強「內在視角」,強化從法律職業自身的特性和需要出發來認識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這樣做不僅有助於糾偏,有助於按照認知的規律性形成健全而平衡的視角,而且還能夠改進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品質,體現道德的屬性以及人類道德實踐的特殊要求。
眾所周知,道德是一種關於是非、善惡的判斷,是一種訴諸於人的良知和內心確信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道德實踐包括道德教育則是一種求於內(道德認同)、達於外(道德行為)的活動。就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而言,如果在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不貫徹一種「內在視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職業特性與法律職業道德之間的內在關聯,使從業者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職業道德對於其事業的至關重要,那麼,就不可能使他們形成內在的道德確信,並基於道德認同在自己的行為中表現出道德自覺。
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單純的「外在視角」、僅僅從時勢政策的需要來闡說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顯然忽視了法律職業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視了法律職業作為道德判斷的主體地位。它向職業者傳達的信息是「社會有需要,你(們)不得不」,而不是「你(們)有需要,你(們)應該」,因而很容易使從業者從心底里產生隔膜,並進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壓迫感或強制感,使人如有重負。因此,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兼顧內、外兩種視角,在對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既考慮時勢政策的要求,更顧及職業主體的需要和職業的特性。
那麼,什麼是「內在視角」下的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呢?從法律職業的形成來看,法律職業道德在其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法律職業道德的支撐,就不會有現代法律職業。因此,法律職業道德對於法律職業的重要性,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的一個基本的構成因素。對此,我想從法治社會中法律職業的特有品質的角度,做一點具體闡述。
在《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一文(見本報2001年11月23日第三版)中,我曾提到,現代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必須具備四種有機聯系的品質,即掌握專門的法律知識和技能、致力於社會福祉、實現自我管理、以及享有良好的社會地位。法律職業道德之所以重要,從「內在視角」來看,就在於它與法律職業的這些品質密切聯系。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為社會服務的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法律職業實現自我管理的一個基本途徑,是法律職業享有良好社會地位的有效保證。
作為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內容。從事法律職業必須掌握專門的法律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藝術」,其中就包括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者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判斷是非、善惡的准則。要成為一名法律職業者,其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要通過專門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考試,掌握基本的職業道德知識和技能。對法律職業道德的認知,為從事法律職業活動所必需,它應該屬於法律職業者必須具備的最低限度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職業者必須知道自己的責任,知道一個社會的法律事務應該如何來完成。具體地說,他應該知道道德是關於是非、善惡的判斷,它不同於美醜、真假、神聖和世俗、稱職和不稱職等價值判斷;知道決定職業行為對錯、好壞的標准,以及證明職業行為和道德主張為正當的適當理由;知道職業上的「善」為何物,其依據何在:知道在面臨道德爭議時如何形成自己的立場,將不同的道德理由整合為連貫一致的形態,以及解決道德爭議的辦法是什麼。
作為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從事法律職業必須具備職業精神,而法律職業精神的核心,就是致力於社會福祉、用自己的專長為社會服務。在這種精神中,特別強調的是利他主義的倫理性。它所遵循的不「只是賺錢的要求」,也不以賺錢多少來衡量、評價職業成就的高低。這樣一種克己利他的屬性,恰恰也是道德評價的精髓所在。道德評價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利他的評價,追求的是有利於他人和群體,有利於國家、民族和社會,並在此前提下定位自我利益的實現。法律職業道德也不例外。法律職業道德在處理職業與社會、職業個人與職業整體、以及職業個人與其他利益主體的關系方面所提出的各種要求,都體現了服務於社會的利他主義職業精神的要求。從動態實現的角度看,法律職業者之所以能夠以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服務,關鍵是因為在這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中所包含的職業道德成分,發揮了定向規制的作用。
作為職業自治的實施途徑。法律職業是一個自主自律的職業群體,它通過各種途徑或手段實現自我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和實施職業道德准則。法律職業自治,是一種道德意義上的自治;它要為社會所允諾,就必須以造福於社會為前提,而不能是反社會、反道德的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因此,組成法律職業,意味著其組織要自主地為從業者制定專門的「倫理法典」,並通過非正式的同行壓力,通過限制進入職業組織,通過審查、處分甚至清除那些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准則的人,維護和實現職業自治。
作為良好社會地位的有效保證。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是一個享有很高社會地位的社會精英團體,而作為這種地位的一個重要保證,則是其職業道德。一個職業的社會地位的高低,取決於其是否擁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擁有社會公信和社會尊重,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社會對它的道德評價。法律職業道德不僅使法律職業具有足夠的職業道德內涵,而且還因為這種職業道德所貫穿的服務於社會的精神,而使它同時具有充分的社會道德內涵。正是這種充足的道德內涵,才有效地支撐和鞏固了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
❷ 急求: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之間有什麼關系
它們所承擔的義務道德雖然也可以與社會常識相容,但其層次往往較其他職業高。因此,我們如果要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進行客觀的描述,首先有必要對注冊
❸ 什麼是律師的職業責任律師的職業責任包括哪些
⒈概念。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律師在執行職務、履行職責時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
⒉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條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本規范。」第46條規定:「實習律師、律師助理參照本規范執行。」因此,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包括律師以及在律師事務所中輔助律師開展業務活動的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人員。
⒊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體包括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律師執業紀律規范兩個組成部分。二者是互補的關系。 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⒈職業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是特定的,調整的是律師及其輔助人員的執業活動,因而其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職業性。
⒉自律性。
律師職業道德是律師行業協會制定的行業自律性規范,目的在於在行業的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律師行業獨立性。
⒊現實約束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現實約束性是指在律師在違反有關律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後,會受到職業性的懲戒。
⒋內部的互補性。
所謂內部的互補性,是說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比較概括、原則,但是涵蓋面廣,而執業紀律規范則比較明確、具體,但是范圍相對狹窄。二者的結合則能實現互補。 中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在這些規定中,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⒈律師的保密義務。
《律師法》第33條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8條規定:「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根據上述規定,中國律師職業秘密問題有關規則在適用上具有以下特點:
⑴律師應當保守的秘密范圍包括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A.所謂國家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條的規定,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和「秘密」三級。上述兩個規定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定為「國家機密」,范圍比《律師法》的規定要狹窄,從理論上講,應當採取范圍更廣的《律師法》上的規定;B.所謂商業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C.所謂當事人的隱私,一般是指與當事人的聲譽有關,本人不願意公開的個人生活事件。
⑵律師的保密義務具有後續性。《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39條規定:「律師對與委託事項有關的保密信息,委託代理關系結束後仍有保密義務。」這是因為有關事項的秘密性並不因委託代理關系的結束而消滅,為了保證委託人能夠坦率、全面地向律師披露案件的有關情況,律師在委託關系結束後也仍然要承擔保密義務。
⒉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10條規定:「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幫助。」根據有關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分為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和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⑴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
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本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幫助權,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則。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對象,應當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一般的法律援助對象,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中國公民:
①確有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②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③申請人所申請的必須是需要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幫助才能解決的法律事項。
⑵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是指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
①一般法律援助對象。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②特殊法律援助對象。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律師在其工作機構應當遵守的紀律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⒈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
⑴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規定,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首先有利於律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一名律師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各律師事務所可能將同一案件指派同一律師辦理,違反律師不得同時代理同一案件雙方當事人的規定;其次,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完成大量的工作。
⑵律師也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在業務范圍上基本相同,從法律服務的角度看,可視其為性質相同的法律服務機構。因此,《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也明確規定:「同時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和一個法律服務所執業的視同在兩個律師事務所執業。」
⒉律師不得私自接受委託承辦法律事務,不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額外報酬或財物。
《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定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律師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利於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5條也明確規定:「律師不得以個人名義私自接受委託,不得私自收取費用。」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⒈維護法律職業廉正性的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0條規定,律師不得以影響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為目的,與本案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在非辦公場所接觸,不得向上述人員饋贈錢物,也不得以許諾、回報或提供其他便利等方式與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進行交易。
⒉律師對裁判庭的真實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2條規定,律師應依法取證,不得偽造證據,不得慫恿委託人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證詞,不得暗示、誘導、威脅他人提供虛假證據。第23條規定,律師不得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職務之便違反規定為被告人傳遞信件、錢物或與案情有關的信息。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裁判庭能查明案件真相,做出正確裁判。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⒈律師的忠誠義務。
⑴律師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盡心盡職地根據法律的規定完成委託事項,最大限度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⑵律師不應接受自己不能辦理的法律事務。
⑶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託人所委託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⒉律師的服務信息傳播規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1條規定,律師不得向委託人宣傳自己與有管轄權的執法人員及有關人員有親朋關系,不能利用這種關系招攬業務。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有關律師服務信息的純正性,避免因不當信息的傳播損害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避免委託人對律師能夠取得的結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⒊律師工作許可權的劃分原則。
⑴為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有權根據法律的要求和道德的標准,選擇完成或實現委託目的的方法。
⑵對委託人擬委託的事項或者要求屬於法律或律師執業規范所禁止的,律師應告知委託人,並提出修改建議或予以拒絕。
⑶律師應當在委託授權范圍內從事代理活動,如需特別授權,應當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書面確認。律師不得超越委託人委託的代理許可權,不得利用委託關系從事與委託代理的法律事務無關的活動。
⑷律師應當恪守獨立履行職責的原則,不因迎合委託人或滿足委託人的不當要求,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得協助委託人實施非法的或具有欺詐性的行為。
⒋信息溝通原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1條規定,律師應及時告知委託人有關代理工作的情況,對委託人了解委託事項情況的正當要求,應當盡快給予答復。
⒌不得任意拒絕代理和轉委託義務。
⑴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為委託人代理。
⑵律師接受委託後未經委託人同意,不得擅自轉委託他人代理。
⒍利益沖突規則
利益沖突規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⑴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8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同一律師事務所不得代理訴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偏遠地區只有一律師事務所的除外。這些規定的基本理由是:律師如果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擔任代理人,將會導致律師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和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發生沖突。以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為例子,如果律師同時為民事訴訟原告和被告擔任代理人,則律師與原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也同被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被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原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被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被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被告的職責。反之,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原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被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原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原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原告的職責。
⑵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A.《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6條規定,律師不得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約定利益。B.《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7條規定,律師不得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C.《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5條第2款規定,律師不得挪用或者侵佔代委託人保管的財物。 這部分重點掌握律師的不正當競爭規則。
律師不得以下列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
⒈不得以貶低同行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招攬業務;
⒉不得以提供或承諾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攬業務;
⒊不得利用新聞媒介或其他手段向其提供虛假信息或誇大自己的專業能力;
⒋不得在名片上印有各種學術、學歷、非律師業職稱、社會職務以及所獲榮譽等;
⒌不得以明顯低於同業的收費水平競爭某項法律事務。 律師的職業責任,是指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所應承擔的各種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具體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和紀律處分。 (一)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概念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7條規定:「律師因執業過錯給律師事務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二)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民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律師事務所。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律師和委託人的委託關系,是通過律師事務所和委託人之間的委託合同形式表現的,並且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具有管理上的義務。因此,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首先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律師事務所的設立,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資本,因此較律師個人而言,經濟基礎更加雄厚,承擔民事賠償的能力更強,更易使律師責任賠償制度得到具體落實,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事務所在賠償以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❹ 職業行為的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
職業行為的發生都會伴隨著一定的道德價值產生,職業行為體現著一定的道德關系,正因為此,才有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可言,才有必要培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責任感。
我們不僅要認識從業者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行為負一定的道德責任,而且有必要弄清他應該在什麼范圍和限度內對自己的職業行為負有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責任感。
制約從業者職業行為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上的,也有客觀上的。人的行為選擇以及行為的實施,受到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制約,並不是完全自由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某種職業道德問題時,除了要分析行為者的主觀原因之外,還必須分析和指出造成這些現象的客觀的社會原因。
對此,學術界較為一致的大概有以下三條界限:
1.客觀上存在著選擇的可能性。就是說,只有當社會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使人們有可能做某件事或選擇某種行為,才能要求人們對其行為負責。對於客觀上根本不可能選擇的行為,當然不能要求人們承擔道德責任。
2.主觀上有選擇的能力。就是說,從業者必須具有承擔道德義務、職業選擇和實現行為的能力。對於沒有能力選擇某種行為並加以實施的人來說,不具有相應的責任。這里所說「能力」的含義一是指從業者具有正常的理智、正常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指從業者具有實現某種行為選擇的特定的能力。
3.道德義務上應該做的事情和應該選擇的行為。就是說,對從業者本分的工作或分內之事,如果去做了而且做好了就算盡了道德責任,如果沒有去做或沒有做好,那就負一定的道德責任。同時,如果從業者按照合理的道德規范和要求選擇自己的職業行為,就盡到了道德責任,反之,就要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
從業者對所選擇的職業行為的責任限度是由以上三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在這個限度內,從業者必須對所選擇的職業行為和後果負責。因此,我們在判斷從業者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時,應當把幾個因素綜合考慮。
總之,在職業生活中,職業道德責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要求,除非缺乏任何客觀可能性,除非行為者不具備能力或者能力受到了特殊條件的限制,每個從業者對企業、社會、別人都承擔有一定的責任,自覺履行職業道德責任就是要求廣大職業人員把職業道德責任變成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做好本職工作,這是職業道德對從業人員最一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案例一: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分析
一、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高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服務育人。即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為教職工與學生服務,為造就人才服務。由這一基本任務出發,在圖書館員的執行過程中即派生出一系列的職業行為。
二、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分類
圖書館員也是社會的一員。因此從社會學的角度可將其職業行為劃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行為,二是個人行為。
社會行為有三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行為;二是社會規范行為;三是目的任務行為。一般來說大的經濟行為是由國家、學校以至圖書館領導層決定的,如資源配製,事業經費投資,館內經費開支和制度的設定等。社會規范行為,就是不論何職業崗位在遵從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規章制度以及現實社會的倫理道德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目的任務行為可分為被動服務行為與主動服務行為。被動服務或稱基本服務,是圖書館員每天必須履行與完成的例行行為。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工作行為。這種行為一般較規范,需日復一日的重復進行。如借出與收還,歸架與整理、按時上下班等。主動服務行為的工作量一般較大,程度較難。如調查研究讀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推介書刊、編譯文獻、組織報告會、讀書座談會、演講會、做文摘等。主動服務行為,根據各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也會轉化為被動服務行為,即某種服務行為被制度化要求必須實行。
以上職業行為一般是由於外界的約束,是他律的結果。
個人行為則是自我約束、自我表現的結果。如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敬業、勤奮、進取、合作等精神,以及個人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言行、衣著、審美觀、價值觀等等。這些表現都會直接影響到為讀者服務的品質質量。
四、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與動機
按照行為科學的觀點,動機是某種需求未被滿足的心理狀態。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MasIow1908-1971)的「需要層次論」,把人的各種需要歸納為五大類,並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等級。如圖1:
一般來說,當低一級的需要獲得相對滿足以後,追求多一級的需要就成為繼續奮進的動力。當然,在某一時刻,可能存在好幾類需要,但各類需要的強度不是均勻的。對某一群體來說,對各層次需要的強度也是不同的。就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員來說,我認為,大多數的需要層次在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之間。因為目前在國家擴大內需、擴大教育的形勢下高校教職工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一般不存在生理需要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安全需要也不是主要矛盾,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法制也逐步健全,一般都參加了醫療保險,有的還參加了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等;且圖書館員在其職業范圍內的社會交往中對外沒有較大的、明顯的利益沖突。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安全需要也成為第一需要,比如在引入競爭機制、擇擾上崗時就存在一個失業的威脅。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需要,就是企求表現自己的全部潛能和創造力的需要。應該說不論在哪一類群體中,這類人是少數。
根據上面的分析,對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討論重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放在社交和尊重需要這個層面上。
三、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與職業道德
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發布了《中國圖書館業道德准則(試行)》,這是圖書館人員應當遵循的行業規范,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具體化。其「真誠服務讀者,文明熱忱便捷」,「維護讀者權益,保守讀者秘密」、「尊重知識產權,促進信息傳播」、「愛護文獻資源,規范職業傳播」,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內核。一般來說職業道德是指導職業行為的規范,從內容上它包括有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兩部分。因此,職業行為與職業道德是密不可分的。職業意識是潛在的、難以量化的部分,而職業行為多半是外在的、能夠體察到的部分(當然也有無法量化的時候,比如熱情服務的程度、微笑是否發自內心、某一個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及強弱程度等)。
具體討論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可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調動和發揮圖書館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2.規范某些職業行為,可促進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加快圖書館的職業道德建設。
3.使遵循職業道德更具體化,便於操作與評價職業道德水平。
4.建議與看法
(1)上面提到愛的需要(即社交需要)這個層面。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友誼、愛情、配偶和孩子,還希望為團體所接納或參加某個組織,有良好的人際系,這是合群性的反映。根據這一特點,圖書館可相應地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如生活會、座談會、學術交流會、外出參觀、旅遊、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等。還應積極參加教代會組織的民主管理活動,注意關心他們的家庭、工作環境,提高圖書館員的工作生活質量即QWL值,以調動他(她)們的積極性,達到增強凝聚力,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水平的目的。
(2)關於尊重需要這個層面,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賞識和尊重。尊重需要的滿足,會使人增強信心,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價值、有實力等。
相反,這種需要一旦受到挫折,便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軟弱無能,低人一等。有的乾脆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逃避現實的絕路。現實告訴我們,自己欲求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注意尊重他人,尊重組織,並竭誠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這個層面的人特別需要加強學習。首先是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加強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的專業水平,要有實力表現自己,有實力為讀者提供「文明熱忱便捷」的服務。再一個就是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學生交了學費,理應得到相應的服務,這一點在商品市場及其它的服務行業,人們的認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圖書館,圖書館員不同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會提供出不同品質的服務,就提供了不同的利益分配,這就是對讀者利益分配問題。明白了這個道理,對「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就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關於職業道德的學習,還應包括學習新近提到的自由理念,公平原則以及我國傳統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識,以助我們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
行為科學告訴我們:知識的改變是態度改變的基礎,而態度的改變是人的行為改變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牢固建立終身學習的概念,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使圖書管理員的職業行為更加符合新形勢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
(3)前面提到《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試行)》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具體化。而對於職業行為的具體化、規范化,不論是圖書館員的社會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在「規范」問題上都有文章可做。如前面提到的主動服務行為,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規范化。某些個人行為的規范化在某些行業,某些部門和單位都有相應的規定,如:禮貌用語、回答專業詢問用語、主動服務用語、個人著裝、發型、化妝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高校圖書館是教育領地中的一塊特殊陣地,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在這里均有體現。
特別是圖書館內高雅、和諧、寧靜的環境,不知不覺地熏陶了人們的情操。而圖書館員既要為人師表,又要熱情服務,他(她)們的某些職業行為得以規范,就更能增加這里優雅、平和的氣氛,就能更好地吸引讀者,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借鑒其他行業的經驗,制定一些職業行為規范。試想如有的圖書館員穿拖鞋、准拖鞋(既象涼鞋又象拖鞋),背心、准背心(低胸、吊帶裝、露背裝)、睡衣、准睡衣(休閑內衣),超短褲、超短裙上班,或者著怪發、不梳理,那圖書館高雅的氛圍是不是受到影響了呢?特別建議的是,高校圖書館應有自己的服裝,並應掛牌上崗,這樣可增加圖書館的氣氛,增強圖書館員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提高凝聚力。規范圖書館的某些職業行為,可促進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而當高尚的職業行為已成為圖書館員的自覺行動時,也就必然加快了職業道德建設速度,並使遵循職業道德更具體化。
綜上所述,對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探討,可針對性地改進圖書館管理工作,增強圖書館的自信心,增加圖書館職員的凝聚力,並能在規范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基礎上加快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❺ 法官違反職業道德應當承擔什麼職業責任
如果嚴重了,觸犯了刑法,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只是違反職業道德,那就是法院紀檢部門負責了。
❻ 法律職業道德和法律職業責任的關系
法律就是法律,沒有法律職業道德,也沒有法律職業責任一說,應該是法律職業執行人的道德和法律職業執行人的責任,關系是法律職業執行人,必須懂法,遵守法律法規,安法律法規辦事
❼ 心理咨詢師職業道德准則的職業責任
心理咨詢師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專業倫理規范;心理咨詢師所從事的專業工作應基於科學的研究和發現,在專業界限和個人能力范圍之內,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工作;心理咨詢師應不斷更新並發展專業知識、積極參與自我保健的活動,促進個人在生理上、社會適應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以更好地滿足專業責任的需要。
1、心理咨詢師應在自己專業能力范圍內,根據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培訓和督導的經歷和工作經驗,為不同人群提供適宜而有效的專業服務;
2、心理咨詢師應充分認識到繼續教育的意義,在專業工作領域內保持對當前學科和專業信息的了解,保持對所用技能的掌握和對新知識的開放態度;
3、心理咨詢師應保持對於自身職業能力的關注,在必要時採取適當步驟尋求專業督導的幫助。在缺乏專業督導時,應盡量尋求同行的專業幫助;
4、心理咨詢師應關注自我保健,當意識到個人的生理或心理問題可能會對來訪者造成傷害時,應尋求督導或其他專業人員的幫助,必要時應限制、中斷或終止臨床專業服務;
5、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中需要介紹自己情況時,應實事求是地說明自己的專業資歷、學位、專業資格證書等情況,在需要進行廣告宣傳或描述其服務內容時,應以確切的方式表述其專業資格。心理咨詢師不得貶低其他專業人員,不得以虛假、誤導、欺瞞的方式對自己或自己的工作部門進行宣傳,更不能進行詐騙;
6、當心理咨詢師通過公眾媒體(如講座、演示,電台、電視、報紙、印刷物品、網路等)從事專業活動,或以專業身份提供勸導和評論時,應注意自己的言論要基於恰當的專業文獻和實踐,尊重事實,注意自己的言行應遵循專業倫理規范。
7、當心理咨詢師需要向第三方(例如法庭、保險公司等)報告自己的專業工作時,應採取誠實、客觀的態度准確地描述自己的工作;
8、心理咨詢師不得利用專業地位獲取私利,如個人或所屬家庭成員的利益、性利益、不平等交易財物和服務等。也不得利用心理咨詢、教學、培訓、督導的關系為自己獲取合理報酬之外的私利。
❽ 律師執業的義務與律師職業道德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律師執業的義務是律師對法律和當事人承擔的法律責任。律師職業道德是律師執業時遵守的行為規范和習慣。
❾ 律師違背了職業道德,該負什麼責任我與律
你可以向其所在律協或者司法行政機關反映這個問題,會依法依行規作出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