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會計法律責任對工作有什麼意義

會計法律責任對工作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 2020-12-19 21:03:50

Ⅰ 何謂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避免法律責任的對策有哪些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注冊會計師須掌握防範法律責任的方法和技巧.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
避免法律風險的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1.嚴格遵循職業道德和專業標準的要求。注冊會計師的道德水平如何,是關繫到整個行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首先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其次還必須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不但要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企業管理的標准與實務,還應具備高水平的職業判斷能力。第三要遵守獨立審計准則等審計職業規范,合理運用會計准則及國家其他相關技術規范。第四要嚴格遵循專業標准要求,可以使注冊會計師通過實質性測試把檢查風險控制在理想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審計風險,從而避免法律訴訟或在涉及的訴訟中保護注冊會計師。
2.增強執業獨立性。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工作的生命。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注冊會計師能夠始終如一地遵循獨立原則。但也有少數注冊會計師為一些灰色的收入或人情關系等等忽視了獨立性,並幫助被審計單位掩飾舞弊,做出虛假的各種證明報告。這種行為足最危險,導致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法律責任的風險是極大的。
3.保持職業謹慎。在所有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過失中,最主要的是由幹缺乏認真而謹慎的職業態度引起的。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獨立審計准則,沒有執行適當的工作程序,對有關被審計單位的問題未能堅持應有的職業謹慎,而是接受過多的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或為節省時間而縮小工作范圍和簡化工作程序,都會導致會計報表中的重大錯誤不被發現。
4.強化執業監督。注冊會計師許多工作的差錯,是因為工作失察或未能對助理人員或其他人員進行切實的監督而發生的。對於業務復雜且風險重大的委託單位來說,執業工作應由多個注冊會計師及許多助理人員共同配合來完成的。如果他們之間的分工存在重疊或間隙,又缺乏嚴密的執業監督,發生過失是不可避免的。
5.保持對職業懷疑態度.了解客戶以及審計事項有關的個方面情況是發現風險避免法律訴訟的第一步重要環節。注冊會計師至少要對一下環境事項保持職業懷疑態度:①現有的政策,法律對客戶的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及程度,客戶經營前景如何。②客戶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經理管理人員內部變動及外部流向,客戶整體風氣,精神狀況。③客戶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情況,採用換算體系。在保持對審計環境敏感的同時,注冊會計師面臨的是謹慎選擇客戶及業務,即客戶品質和業務的選擇,以免陷入客戶設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戶已有訴訟的牽連。
6.必須建立健全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跟一般的公司,企業不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質量管理。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不嚴,可能會因某一注冊會計師或某一部門導致事務所遭受法律訴訟,因為很多委託項目都是由多名注冊會計師及助理人員共同完成的。所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建立健全一整套嚴密、科學的客戶風險等級評價和管理制度,評價被審單位制度、例外或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質量考核評價與懲罰制度、技術支持與咨詢制度。

Ⅱ 企業單位負責人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應負什麼責任有什麼法律規定

《會計法》規定企業負責人應負的法律責任:

《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單位負責人應當承擔以下責任:通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採取通報方式對違法行為人予以公告、批評;罰款。在對單位實施罰款的同時,可以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以300o元以上50000~以下的罰款:行政處分。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可以由所在單位或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法>第4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夠成犯罪的,可以處以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可以由所在單位或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會計法>第46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分析以上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單位負責人承擔的責任,應當是嚴格責任,單位負責人對單位發生的會計違法行為,除非能證明其反對或者是不知情否則應當對會計違法行為承擔責任。這是因為:(1)會計核算工作是單位工作的重要方面,單位負責人有責任和義務對會計工作進行領導,不能借口不懂業務而放任會計工作的管理。(2)根據我國《公司法>等涉及企業組織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單位的負責人對內對外代表單位。領導單位的日常工作,而會計工作是單位日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單位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是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進行的。(3)從實踐來看,近年來發生的會計違規行為絕大部分是在單位負責人的直接參與和領導下進行的。(4)從會計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關系來看,如果僅是規定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事實上難以達到目的。在單位中,會計人員在現有體制下仍屬單位工作人員,從管理角度看,會計人員是單位會計信息的主要執行人員,他們是被管理者,其行為受到單位負責人意願的約束。因此,如果不讓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核算承擔責任,而單獨要求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負責是不現實的。從職責和職權相適應的角度看,這樣做也會加重會計人員的責任。在《會計法》有關會計法律責任的規定下,單位負責人作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第一責任人。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單位會計法律責任和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的區別,認識單位負責人在《會計法》貫徹實施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單位會計法律責任和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律責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撇開主觀因素,單位會計核算制度不嚴和運行機制不健全是一個共同的原因,也就是《會計法》在單位中並未得到徹底的實施,這個責任在單位負責人。因此必須要充分認識單位負責人在作為單位會計行為第一責任人在貫徹實施《會計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會計法》和其他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這是單位負責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同時還應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嚴格把關,對不合格的應堅決不予任用。三是切實加強會計監督。要使《會計法》在單位中的貫徹實施有保證,單位負責人必須在單位內部實施會計監督.明確自身的監督職責,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以及對違反《會計法》行為的檢舉和查處。另外還要切實加強審計監督,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兩方面都應落實。

Ⅲ 注冊會計師防範法律責任風險的措施有哪些

1.減少過失行為, 防止欺詐行為

注冊會計師要避免法律責任,就必須在執行審計業務時盡量減少過失行為,防止欺詐行為。而要盡可能不發生過失、防止欺詐,注冊會計師就應當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增強執業獨立性。我們知道,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生命。

②保持職業謹慎。在所有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過失中,最主要是由於缺乏認真而謹慎的職業態度引起。

③強化執業監督。許多審計中的差錯是由於注冊會計師的失察或未能對助理人員或其它人員進行切實的監督而發生的。

2.消除 「審計期望差距」

消除 「審計期望差距」 ,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由於 「審計期望差距」 是會計師事務所面臨法律訴訟、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 「審計期望差距」 中,有一部分是注冊會計師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實際執業與專業標准之間的差距,這部分差距要靠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自身努力來消除。

「審計期望差距」 中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公眾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過高造成的,他們基於自身利益,或者是對審計工作的不甚了解,從而對社會審計工作的要求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地步,但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於這一部分的 「差異」 只能通過對社會公眾進行審計專業知識的普及宣傳,使他們能夠對審計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來實現。這需要國家、審計界、廣大媒體的大力協助。

(3)會計法律責任對工作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將准予注冊的人員名單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財政部門發現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注冊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應當通知有關的注冊會計師協會撤銷注冊。

注冊會計師協會依照本法第十條的規定不予注冊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申請人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國務院財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申請復議。

Ⅳ 會計法律責任的含義是

是因違反會計法律所應承擔的責任。會計法對於法律責任有專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一般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特定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特定責任】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特定責任】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特定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監管部門瀆職責任】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泄露檢舉情況的責任】違反本法第三十條【檢舉】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依法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Ⅳ 會計在社會有什麼重要的地位

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和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已於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並於2000年7月1日開始實施。此次修改圍繞"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宗旨,在93年修改的基礎上又對《會計法》進行了大幅度的增刪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此次修改突出強調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明確和加重了單位負責人在單位會計活動中應負的法律責任。

一、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的客觀要求。

會計的最初產生,是為了將生產過程中的經濟活動情況記錄下來,只為本單位內部的經濟管理活動服務。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化大生產中,各行各業、各個部門、各個單位之間已經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單位的經濟活動不再可能是孤立進行的,它總要涉及到投資、信貸、債權債務、分配、稅收等種種關系,而這諸多關系的形成和良性循環,都需要以會計資料為重要的參照和依據,如果會計資料不真實、不完整,將會極大地損害國家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職工個人的,甚至單位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對會計活動的運行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可操作的約束力規范,這是各方面利益關系者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客觀要求。

二、單位負責人是影響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國現實生活中,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上以前的《會計法》的規定過於原則和籠統,約束力、制裁性不強,這就造成了現實中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危害了社會經濟秩序。而單位負責人又是影響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實上,會計數據並非完全可以由會計人員控制,會計人員一般也很少主動提供虛假會計資料。大多數情況下,是單位領導在指使會計人員作假,財務制度、法規能否得到應有的執行效果,領導是關鍵。

首先,單位經營業績好壞是和單位領導者休戚相關的。有些單位領導或為完成考核指標、粉飾政績,或為經濟利益逃避債務、逃避稅務徵收,或為獲得投資、貸款等,而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偽造、篡改會計數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聘用人員,與單位領導本就屬於上下級關系,對單位領導的決策行為只有建議權,而沒有變更權、禁止權,而且單位領導掌握和決定著會計人員的升遷、工資、獎金等切身利益,如果會計人員堅持原則,往往會遭到刁難甚至打擊報復。因此,大多數會計人員對領導偽造、篡改會計數據要麼是無奈順從,要麼是敢怒不敢言,從而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三、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及其法律責任在新修訂的《會計法》中的體現。

所謂單位負責人,《會計法》第五十條定義為:"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通過明確和加強單位負責人的責任主體地位和法律責任,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立法思想,在新修訂的《會計法》中隨處可見、貫穿始終。

1、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責任主體。

《會計法》在總則(第四條)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一規定是貫穿整個新《會計法》的重要原則,是與單位負責人在民事法律上的地位相適應的,因為單位負責人代表單位依法行使職權,當然就要對單位的一切事務,包括會計事務負責。此規定是對原《會計法》的一個重大突破,我國以往的《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都是會計責任主體,要求大家都負責,結果往往造成各責任主體之間相互推卸責任,反而無人負責。因此,明確單位負責人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抓住了矛盾的關鍵,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造假帳屢禁不止的問題。

2、規定單位負責人須在財務會計報告上簽名蓋章,並負責其質量。

《會計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作此規定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簽章人對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要嚴格把關,同時也是對單位負責人會計責任的具體化,進一步明確了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性的責任主體是單位負責人,以防止簽章人員之間相互推脫責任。

3、規定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會計法》在會計監督一章中的第二十八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這是法律賦予單位負責人應盡的義務,是對單位負責人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責的規定,目的是督促單位負責人要組織有關人員建立健全內部制約機制和相關制度,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環境,以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同時,單位負責人應當通過監督檢查,使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發揮作用。它再次體現了《會計法》第四條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單位負責人的法定職責。

4、單位負責人在單位會計工作中的違法行為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新修訂的《會計法》加大了對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各種違法行為作了明確具體的界定,以增強操作性,同時也加重了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會計法》第六章"法律責任"共八條,其中的五條都具體涉及到了單位負責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的方式包括行政和刑事兩種。其中包括責令限期改正、罰款(對單位負責人的罰款從二千元至五萬元不等)、給予行政處分、通報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過上述對法律責任的明確規定,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保證會計立法宗旨的真正實現。

當然,任何一部法律的實施和完善都還需要一定的過程,這就需要單位負責人認真學好《會計法》,給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明確自己在會計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和職責,以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為經濟發展、經濟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會計師:地位尷尬 中國CFO轉型需利益推動

--------------------------------------------------------------------------------

2005-02-03 11:19:34 《會計師》雜志
CFO(首席財務官)是一個舶來的概念,但在中國,由於職責內涵的不統一,CFO是一個倍受爭議的角色,甚至連稱呼都難以統一起來,多數國有企業稱為總會計師,也有的稱財務總裁。在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大多稱為財務總監。但無論如何稱呼,其地位遠遠低於國外同行。
如果按西方國家的標准,中國目前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CFO。在西方發達國家,CFO是與CEO同等重要的關鍵角色,其擁有的權力足以影響公司的發展方向。CFO可以代表出資者實施外部資本的管理控制,並向董事會和股東負責,其工作空間不受CEO節制。在世通和安然丑聞後,美國進一步強化了CFO的地位。在布希總統簽署發布的《薩班斯-奧克斯利》(Sarbanes-Oxley Act)法案中,把CFO與CEO擁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這一點以法律的形式明確。
中國CFO的尷尬

在一次總會計師行業會議上,國內資深會計人士陳箭深把中國總會計師的地位歸結為四點:一是「沒有位」,由於國務院在1990年曾頒布《總會計師條例》,要求國有企業設置總會計師這一職位,很多企業沒有照做;二是「不到位」,即很多企業雖然設置這一職位,但地位低微,進入不了決策層;三是「放錯位」,在很多企業只把總會計師置於經理執行層;四是「排末位」,許多企業把總會計師放在總經理之後,只對總經理負責,因而只能是唯總經理是從,沒有發言權。這種概括基本總結了中國總會計師地位的尷尬。在大多數國有企業,總會計師在很多人眼裡還是「賬房先生」,只需要埋頭苦幹領導分給的任務,至於工作的內涵和發展方向,則是根本不用考慮,因為全部由「一把手」說了算,這造就了中國總會計師唯唯諾諾、沒有創新意識和素質低下的現狀。

全球「四大」之一的德勤曾對CFO應當擁有的素質進行研究,它把CFO定位為管家和戰略家,是公司財務投資工作的計劃人、執行人和治理人。並且認為一個合格的CFO應該擁有7種素質:CFO不僅應具有戰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領航員和敏銳的分析家;他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溫和的指導者,他還應是實施經理和監督官;CFO不僅要擅長風險管理,他還應該為股東價值最大化而努力,並作為評價其業績的重要標准;他應該善於資本運作,並且對會計、稅務和管理咨詢極為擅長;要做到這一切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應該向董事會負責,並取得董事會的支持。

根據國外的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在分析性思考、領導才能、主動性和創造性、交際能力、戰略謀劃和業務能力等方面,CEO認為CFO應該在分析性思考和戰略謀劃兩個方面加強能力。很多CFO只是強調業務操作,而忽視了對公司整體發展的考慮,這使他們在公司中很難發揮實質影響。

素質往往比職位角色更重要,沒有合格的素質,即使給予充分的權力也很難發揮作用。無論是德勤的研究,還是權威部門的調查都可以表明這一點。事實上,中國CFO的平均素質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很多企業不僅對CFO職位角色定位十分模糊,任命的CFO甚至沒有受過系統的相關專業訓練。大型公司的總會計師的素質與跨國公司同行相比也差距甚大,西方國家規模稍大企業的CFO大多是名校商學院的MBA出身。即使與國內其它高層領導相比,中國CFO的水平也不高,根據中國總會計協會在2003年對1015名大型國有企業的總會計師的抽樣調查顯示,擁有碩士學位的總會計師僅佔8%,在高級領導層高學歷普遍化的今天,這個比例較低。上海國家會計學院CFO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傳洲博士認為,由於目前CFO中擔綱的骨幹力量很多是90年代前後畢業的,專業大多是會計,知識結構明顯不足,在後續教育方面也不看重,造成整體素質並不能勝任CFO,很多CFO甚至對資本結構對企業安全的重要性都缺乏認識。

目前很多CFO對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頗有微詞,認為自己應該被賦予國外同行一般的地位,應該擁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並且希望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但是,影響力和工作內容是直接相關的,排位靠後與自身在公司的影響力密切相關。

轉型就是強化影響力

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進開水裡,它會立即跳出去,但是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進冷水裡,然後慢慢的加熱直至燒開,它會坐在那等死,因為它感覺不到環境的細微變化。 有人以「燒死青蛙的故事」來比喻CFO轉型的急迫。認為正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外部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如果不進行轉型,中國CFO難免重蹈燒死青蛙的悲劇。

外部的變化讓人來不及思考,只能說外部的變化時刻都有,而且成為變革的催化劑。從企業的競爭者說,激烈的競爭雖然磨練了自己,但競爭對手也在時刻准備應對和進步。從客戶方面說,客戶的需求也在發生重大變化,當變化讓你需要增加能乾的人手時,舊有制度卻阻礙了優秀人才的加盟。由於信息更新頻率加快,如何有效的轉變行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你看到對手在日新月異,卻發現自己還駐足1980年代的結構和文化,這些都是轉型必須面對和考慮的。

在2000年6月RHI管理資源公司對1400名CFO所做的調查中,當CFO們被問到「您認為以下哪個領域是未來5年CFO職能中改變最大的?」回答「在技術信息系統中扮演更主動的角色」的佔39%,答「更多的戰略計劃和決策制定」佔26%,答「增加和其他部門的合作、協調」佔16%,答「擴展的領導和管理職能」佔15%,答「不確定」的佔5%。

但事實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對CFO的地位並不是一種威脅,它對CFO更好地完成工作提供幫助,目前眾多管理軟體和信息平台的建立,實際上是提高了CFO的工作效率,使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戰略計劃和決策制定上來。在中國CFO當前面臨轉型的時期,也無法迴避信息技術的運用帶來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應該不是負面的,因為財務總監的轉型包含更為深刻的含義。

在傳統業務中,中國的CFO只是會計的頭兒,只負責管理記賬業務,目標是如果記賬能多節省費用和成本,他所帶來的貢獻是實現低成本、合理的服務層次,基於標准化的程序和技術力量。而轉型後的CFO不再把目光緊盯在記賬業務,而是應該著重於數據分析,如何為公司創造和增加價值,他是通過靈活的分析和快速的反應來適應外界的變化,基於高素質的人才資源和業務運作為企業創造價值。

從CFO轉型的具體內容看,轉型工作的關注點十分關鍵。在以往,CFO大多關注如每股收益,數據記錄,預算,內部控制和精確;新興的重點應該是股東價值,理性表現,資源配置和利用、管理風險和及時性。如果完成這種轉變,那不僅是工作內容的轉變,也標志著CFO角色的轉型,轉型的實質是給予CFO更多權力,這是轉型的核心。轉型後,CFO應成為CEO的良好合作夥伴。CEO與CFO的職責劃分十分重要,這種劃分應該平衡CFO作為管家和戰略家的角色,可以加強CFO作為公司管制主動參與者的權力。

資格認證可成轉型助推器

CFO是一種職位,但這種職位不同於一般的職位,它需要專門的綜合素質。它面對的是國內外的資本市場,他的主要任務是投資、融資和理財,是企業的「首席財務官」,會計核算只是其領導下的很小的一部分工作。因此,如果僅以高級會計師或者CPA資格來要求,已遠遠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各行業的人才培養經驗表明,一種職位只有升格為一種資格才能使這種職位人員的素質提高,並且富有含金量。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推廣了CFO的資格認證制度,發達國家的現代企業,在選聘CFO時,都把行業資質作為一種必要條件。在美國,CFO職位大多選擇MBA中的CFO專門化的專業人才來培養和任用,資格認證能夠使競爭更加透明並體現公平。

中國CFO轉型需要引入資格認證這把利劍。我國的CFO由於職能定位不清,素質也參差不齊,實行資格認證可以更好地規范這個行業的人員素質,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一批合格的CFO,使財務總監走上「經理人」、職業化和市場化的道路。

在已經實行CFO資格考試的國家中,我們的近鄰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因為我們目前的情況與日本的企業管理體制很接近。日本沒有強制性的政策規定從事CFO職業的人士必須參加CFO資格考試,日本的CFO協會完全憑借「品牌」效應吸引考生參加考試。日本的CFO資格考試分為三種,第一種是General CFO,稱為一般的(普通的)的首席財務官考試,考試對象要求是工商管理碩士(MBA),該考試從2000年開始。第二種是Globl CFO考試或CCM考試,也稱為現金管理者考試或全球CFO考試,是在美國財務經理協會(ATP)授權下實施的一種考試,試題採用美國的CCM試題,該考試從2001年開始,考試對象為從事社團、企業財務的人士,包括企業的經理,財務部門、經營管理部門的職員,企業事業部的部長,銀行、債券、保險公司等金融部門的企業負責人等。第三種考試是Standard CFO考試,稱標准首席財務官考試,是日本式的首席財務官,更強調入門知識,從2004年開始,考試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財務人員。

基於中國CFO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可以參照日本模式實行分類考試,特別是前兩種考試模式,比較具有可操作性。第一種由於起點比較高,可以大幅度提高CFO的素質。第二種則有利於CFO融入國際化的趨勢,更好的吸取先進國家的成熟經驗。據悉,2003年12月,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已准備與美國最大的財會領域最大的教育機構AFP合作,籌備在中國組織CTP的考試和資格授予工作,目前正在部分地區試點。

轉型需要利益推動

鄧傳洲認為,雖然中國CFO的自身素質是造成地位的重要因素,但中國CFO排位靠後的根本原因是體制問題。他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之所以CFO的地位重要,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企業的財務表現,投資者往往以上市公司的財務表現作為衡量一個公司發展的重要標准,這樣CFO在其中就可以發揮關鍵作用。而在我國,目前很多企業對投融資和理財工作並不重視,很多公司還都是以生產為主導的觀念,認為財務在其中沒有創造什麼產值,只是在背後默默的作賬房先生的角色。

鄧傳洲把中國CFO轉型與我國的上市公司改革聯系起來,他說,上市公司改革決定著CFO的轉型程度。他認為目前上市公司很多問題積深日久,很多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決,財務總監的轉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鄧傳洲認為,CFO轉型涉及到中國上市公司改革問題。上市公司為股東謀利益的動力顯然是欠缺的,「誰來為企業賺錢」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的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把創造財富作為自己的使命,因為沒有壓力,公司股票的表現對自己的發展沒有任何影響。由於負責人都是由組織部門任命的,自己的政治前途似乎並不主要取決於自己公司股價的漲跌。「負責人如果不重視,又怎麼能夠使CFO發揮應有的作用。」鄧傳洲以前不久招商銀行融資風波為例,說明中國投資者對股東聲音的漠視,只有股東利益受到重視才能把CFO放在重要位置。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負責人從沒有把CFO放在公司整體發展的角度去考慮,而是簡單的以財務理解,把它排在銷售、生產,甚至後勤部門之後。

2003年成立的國資委顯然更重視這一問題,國資委的成立使國有資產代表權的問題得到解決,國企改革出現新局面。國資委出台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這既是對國企負責人考核的一個很好的方向,以法律的形式明確,這開創了一個很好的先例。明確了對國企負責人的業績考核方法,這實際上也是強化了CFO的作用,考核需要考慮財務表現,財務表現是CFO發揮作用的空間。2004年10月,國資委一負責人對外宣布,根據上半年情況,今年可能有6家中央企業因無法完成年初所定業績指標而受到扣減績效年薪的懲罰。如果光有懲罰顯然會挫傷管理者的積極性,中國上市公司應該嘗試對其負責人實行期權獎勵,這樣會從正面促進上市公司對業績引起重視,從而會加速CFO的轉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已經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股票期權。鄧傳洲認為,實行期權公司的CFO往往都是強勢的,因為涉及到管理者的利益。

鄧傳洲把中國CFO轉型看作一種漸進的過程,他說,中國CFO需要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進行,特別是公司治理能力和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往往是各方面治理與國際接軌的先鋒,如果上市公司中的CFO不能完成轉型,非上市的國有企業更加困難。在民營企業,CFO的影響力則是另一個問題,因為在民企CFO的作用往往決定於CEO。

財務總監最「頭疼」三件事的解決之道

問題之一:CFO與管理層之間的關系

黃建平(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兼財務總監):

企業發展到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頭疼的問題」,但是,作為財務總監,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必須要解決。一些理念的沖撞並非不是好事,通過不斷地溝通,不斷地努力探索,總會找到一個滿足各方需求的平衡點,即便這個點不是很精確。

·李 (保集集團副總裁):

財務總監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有一點要明確,你是來打工的還是來共事的。如果是共事的,我想兩者都應該以守法為基礎,剩下的就是溝通的問題。

·杜宏鑫(海爾紐約人壽):

老闆跟財務總監之間的矛盾集中在利益,如果老闆的利益和股東的利益一致,那麼矛盾就會比較少。我們是一家小公司,發展得非常快。我們用一種「集權」的方式解決了股東利益跟管理層之間的矛盾。管理層有很大的股權,他本身就是公司很重要的股東,他最大的利益就是跟股東的利益一致。所以,財務總監和總經理不會有根本性的矛盾。一些小矛盾還是有的,因為會計本身有一定的靈活性,他可能會要求你用一種比較有擴展性的政策去做,有時候也希望用一種比較保守的方式去做,這就要跟他溝通和協調。

問題之二:怎麼找錢、怎麼花錢

·黃建平(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兼財務總監):

大家都說找錢難,我是找要錢的人而且又讓我放心的人難。

如果說找錢難,我覺得沒有資本是無法借錢的。如果沒有資本也可以借錢,沒有錢的人也可以買股票,那麼市場經濟就搞亂了。所以企業必須把你的財務安排好,銀行才放心。另外,還要看你整個產業鏈的趨勢。就是說,有的企業現在資本金比率很低,但是也可以借到錢,因為其產品生命期長;有的企業產品生命周期很短,很難預測它產業鏈將來的趨勢如何,借錢就很難。還有,你不要指望在短期內抱一個「金娃娃」。要長期合作,慢慢積累。想在短期內發一個大財,可能就隱藏了很大的風險,對企業、對銀行都不是件好事。

·王曉群(上海中預營養食品有限公司):

對於中小企業貸款,並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銀行上,還要通過多種渠道。

·夏震(上海大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企業和銀行是朋友的關系,談朋友有一個戀愛過程,有一個蜜月過程,然後發展到以後還會有一個嬰兒出來,這就是你的資金來源。所以我們跟銀行打交道從來不急於求成。我對所有的銀行朋友都這樣說,我認識你第一年從來不跟你要貸款的,認識第二年以後我們是不是可以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遵循這樣的原則,就是我困難的時候你幫助我,銀行困難的時候我幫助你,這樣「患難見真情了」,雙方就會溝通得更好。

問題之三:會計合理性與合法性不統一

·張文賢(復旦大學教授):

財務總監比CEO在財務問題上更精通,所以這個角色應該是企業的戰略夥伴。

CEO是站在CEO的立場上,所以有時候可能要求我們的財務人員在確認收入的問題,甚至在貨物的計價、資金的問題上都動動腦筋,使他在任的期間把利潤做大、做好等等。問題在於,財務總監要按照《會計法》、按照會計准則來做,CEO對這個問題考慮得不全面。

所以還需要多對老總們講一講有關會計的法規和財務會計准則之類的問題,多溝通才會有收獲。

Ⅵ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這個題目比較大,應該具體點再列個副標題,把范圍再縮小一點兒。
是不是可以去網上查查,內上容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會計人員(會計人員主要就是做會計工作嘛)負了法律責任了,負了哪些法律責任,用了什麼手段,怎麼被發現的。總結歸納它幾大類。
你要是能發現某個個案應負未負法律責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現行法律責任上的漏洞。
沒寫過,聽我的走了彎路自己再遛達回來。

Ⅶ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內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容。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Ⅷ 會計的職業判斷與法律責任之間有什麼聯系

】長期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職業判斷是處理會計事務與編制會計報告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對職業判斷的含義、所起的作用以及與會計准則的關系等問題很少准確地澄清,本文就此作一討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本市場高度集中、經濟業務日趨復雜,會計作為一種信息管理系統,目的是如實反映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向涉及會計信息利益的相關方面提供有助於經濟決策的可靠信息。會計和它所處的環境在不斷地變化,會計准則保持不變是不可能的,這樣就有越來越多的准則發布,由於無法制定出適合於所有情形的通用准則,在特定的情形下,職業判斷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職業判斷的含義及組成要素

(一)職業判斷的含義
判斷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個選擇決策並導致行動的過程。
職業判斷要求判斷者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和准則知識,它是由有經驗和有知識的人進行的,在適用的職業准則框架內,以必要的關注、客觀正直的態度作出的判斷。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按照準則和制度的要求,根據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的處理和會計報表的編制應採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和選擇的過程。會計職業判斷貫穿於會計工作的全過程。
(二)職業判斷的組成要素
職業判斷的組成要素包括環境、經驗知識、數據事實、准則規則、人、過程和結果等七個方面。
1.環境:判斷過程發生於法律、財務、風險、競爭和其他因素組成的環境中。環境既有確定的一面,也有不確定的一面。確定的一面有助於日常、常規的判斷;不確定的一面將使日常、常規的判斷面臨挑戰,環境不確定的程度時刻影響著判斷過程的執行和判斷結果的質量。
2.經驗知識:經驗和知識可以使職業人士能夠隨時應對出現的問題,在一次判斷中學到的經驗可以影響下一次判斷,經驗和知識也使判斷職業化。
3.數據事實:數據事實是具體的信息和判斷最基本的依據。數據事實盡管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們在判斷中所起的作用需要通過人的感知來實現。
4.准則規則:在職業判斷過程中,准則規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准則規則構成職業判斷框架的一部分,職業判斷受到准則規則的限制,離開了准則規則的職業判斷是沒有指導的、理由不充分的、非職業化的,最終將毫無用處。
5.人:判斷是人為的過程。根據在判斷中的作用,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判斷的執行者(如會計主管,財務總監等),他們是判斷的主體,他們的知識、經驗、悟性和對事實的感知等對判斷起著關鍵的作用;另一部分個人或團體則構成判斷的背景(如監管者,投資人等),他們盡管不直接進行判斷,但卻是判斷的重要影響因素。
6.過程:包括信息的確定和收集、信息的評估、未來結果的預測、對發生特殊結果概率進行評價和修正、對信息加以衡量和綜合,以便從可供選擇的行動過程中作出選擇。
7.結果:判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人們總是從經驗中學習,以不斷提高認知和判斷的能力。對判斷的結果給予反饋,反饋的頻率越高、越具體、越及時,學習的效果越好二、准則存在的原因

廣義的來看,准則是職業判斷的一種。准則是准則制定者的集體判斷,准則通過限制選擇、提供依據等為職業人士的個人判斷建立一個框架。准則與職業人士的個人判斷共同構成了職業判斷的整體。
(一)職業判斷本質上意味著風險。職業人士在判斷時,面臨著從被選方案後果的不確定到決策信息模糊或缺乏等不同的風險,這些風險同時也是整個職業界和信息使用者面臨的風險。所有這些風險都要求共同關注、共同制定準則,以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
(二)准則的制定過程遵循了嚴格的程序,各式各樣有經驗和學識的人參與其中形成一個職業組織,准則制定者的判斷按照應循的程序,並通過分析、咨詢、驗證等一系列過程,以一種重要的方式高效地傳達了在共同判斷問題上凝結的集體智慧,因此准則的判斷比職業成員個人的判斷更好,減少了由不完美的人為判斷帶來的風險,通過判斷設定了一個底線,提高了職業判斷的平均質量。
(三)准則代表了解決普遍存在問題的有效方法。由准則制定者這樣的職業組織來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出決策,並將其傳達給職業界,這樣做的成本比成千上萬的職業成員獨立判斷的成本要低得多。
(四)准則是職業界的集體智慧,代表了共同認可的處理方式和判斷結果。已獲批準的准則往往具有合法地位,通過監管部門的權利支持,而得以高效推行並以其合法性、合理性向職業成員提供保護與支持,減少了個人判斷被質疑的可能。

三、會計准則中職業判斷的作用

(一)准則依賴於職業判斷
1.人們要求准則試圖涵蓋所有的情況和所有企業的活動是不實際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有了對判斷潛在的要求,需要通過判斷將准則與遇到的情形結合起來。
2.准則為了傳達制定者對情形的判斷和運用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含有判斷意味的詞語,例如「如果…則…」和「重大」「必要」等判斷修飾詞,這都需要職業判斷。
3.准則無需涉及不重大的問題,所以准則往往伴隨著或明確或隱含的重要性判斷,需要應用職業判斷。
4.許多准則中的建議都需要職業判斷才能實施,例如對於事項的估計、適用的情況等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准則的執行效果與判斷的質量密切相關。
(二)准則改變了職業判斷
1.准則通過澄清判斷的標准、明確判斷的結果、提出解決的方法,限制了職業判斷的選擇,設定了職業判斷的框架和范圍,甚至對職業判斷進行了強制性的約束,減少了職業判斷的需求。
2.准則並非盡善盡美,由於准則的不完善、提供建議不明確或不充分、偶爾的自相矛盾增加了職業判斷的需求。只有通過判斷才能確定如何遵循准則的建議,才能解決不同規范的沖突。
會計及其所處環境在不斷地演化,會計准則保持不變是不可能的。隨著新事物的出現,准則還可能會出現空白。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一個准則系統不允許判斷,它將很快會失去作用,在舊准則出現空白、新准則發布以前的空隙,職業判斷給出暫時的解決辦法,新准則因此而得以提煉。准則給職業判斷一個柔性的空間,從而使得准則可以經受環境變化的考驗,同時職業判斷所作的嘗試與創新也推進了准則的演進

Ⅸ 會計工作中嚴重失職會有什麼法律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 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第四十五條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9)會計法律責任對工作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熱點內容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