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法律知識教案
① 中小學法治教育知識讀本教案《公民有哪些權利》
《兵役法》的有關服兵役權利與義務、平時徵集、國徽、國歌,活潑好動,勤於探索。法制教育內容的遴
選,結合兩課的法律基礎課程;《刑法》的基本原則,由此構
成大學法制面的教育。然而、侵犯他人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
物,理解能力較低,心靈純潔;《行政處罰法》的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首都,民族平等,總體上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專業法律教育的15門核心課程,樹立合理的法律價值觀,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
具體地說,公正的基本觀念,可以注重基本的道德觀念,思想逐步成熟,也面臨著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法
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實用性、系統性、知識性為重心;《義務教育法》的有關少年兒童接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著作權法》的著作權人及其權利、著作權歸屬、權利限制。法制教育內容重在培養良好
的道德情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違反消防管理等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可以作為大學法制點的教育。這些支柱學科是,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鑒於法學的技術性、專業性等特徵。具體可以考慮:《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
行為、經營者的義務;《勞動法》的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婚姻法》的結婚、家
庭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的消費者的權利、淺顯易懂的知識結構、社會保護。
2、中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精力充沛、行政處罰的適用、與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范。具體
內容可以考慮,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道路交通
管理條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行人和乘車人等;《環境保護法》的防止環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常見具體犯罪 的成立條件等、高等院校和高級中
學學生的軍事訓練、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等。
3、大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牢固的規則意識;《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因而在已有小學:《憲法》的國旗1、小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小學生處於知識文化學習、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
《國防教育法》的學校國防教育、有關民事權利等、中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掌握法學的支柱學科的基本理
念與技術,而集中投入的教學資源又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定的限度、思想觀念形成的初期
② 幼兒園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月教案
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如何防範。 3、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准備:課件、圖片、玩具、毛巾、電話、幾種防火安全標志。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防火; 難點:自救。 活動過程 1、從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兒不能玩、易引起火災的東西,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說出火災的危害。火不僅能燒毀房子,燒傷人,還會燒毀森林,污染空氣。 3、通過課件,引導幼兒說出預防火災的方法,認識「防火」標志。 ①預防火災,小朋友們不能隨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 ③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⑤認識「嚴禁煙火」的標志。
③ 求《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
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有關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牛了解和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僅做到自覺守法、依法辦事,而且還能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
二、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1.教育學生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基礎知識,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導學生提高對有關法律問題的理解能力,對是與非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護權益、依法問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增強適應依法治國所必需的法律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三、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法律基礎知識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懂得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
(一)憲法 。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憲法的特徵,了解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了解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努力做到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人權的涵義;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
2.識記:我國憲法關於治國方略的規定;我國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
3.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國家保障我國公民的基本人權.
運用
1.舉例說明: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廣泛性。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憲政原則。
教學內容
1.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
(1)規定國家根本制度與基本國策
(2)規定和保障墓本人權
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
我國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3)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機構體系。
國家機關的相互關系。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學日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機關的構成及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明確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掌握行政處罰的有關知識,提高遵守行政法規、依法監督行政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行政主體的范圍,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許可的涵義;行政處罰的基本程序;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
2.識記:行政處罰的設定權;行政違法的特徵。
3.理解: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
運用
1.舉例說明:通過實例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合法.
教學內容
1.行政機關是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機關
(1)行政與行政法
(2)我國的行政機關體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關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行政管理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要素:主體、客體、內容。
2.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
(1)通過抽象行政行為規范和調整社會事務
抽象行政行為的插義。
抽象行政行為的形式。
(2)通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維護行政管理秩序
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
具體行政行為的種類。
(3)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的涵義和種類。
行政處罰的種類、設定權、處罰程序。
3.制裁行政違法,維護社會秩序
(1)行政地違法及其特徵
行政違法的涵義。
行政違法的特徵。
(2).行政違法的制裁
行政違法制裁的涵義。
行政法律責任。
(三1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內容,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明確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權利;自覺依法進行民事活動,提高保護自身民事合法權益的能力.
教學要求
認識
1.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2.識記:法人應當具備的條件;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合同的訂立程序;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
3.理解:我國民法的摹本原則;民事行為能力分類的意義;合同擔保的形式和作用.
運用
1.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違反平等原則的現象;結合生活實際,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權利的行為主要有哪些,怎樣運用民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合同擔保的運用。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區分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方式。
3.實踐體驗: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模擬合同簽訂;收集有關資料,結合個人學習體會,說明公民合法財產受到侵犯如何尋求民事司法救濟。
教學內容
1.民法的墓本原則
(1)民法的涵義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平等原則
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
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
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原則。
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2.民事主體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義,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監護。
(2)法人
法人應具備的條件。
法人的分類。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
物權及其種類。
債權及其種類;合同的訂立、履行、擔保。
知識產權及其種類。
人身權及其種類。
(2)取得民事權利的途徑
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
4.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種類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
(2)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和方式
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經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的企業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明確企業設立的條件、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的內容和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依法從事經濟活動。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企業的分類;產品質量的監督方式;稅收的種類;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程序;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2.識記:企業設立的條件;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
3.理解: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承扒法律責任;依法納稅的重要意義;訂立勞動合同的重要性;違反勞動法應承擔法律責任。
運用
1.舉例說明:企業與其他法人的主要區別;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和征稅對象;發生勞動爭議的解決途徑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斷:結合有關資料或者個人生活經歷,分析產品質量對人們生產、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在什麼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列舉事例,說明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人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的重要意義。
3.實踐體驗:根據個人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模擬一份個人與用人單位訂立的勞動合同。
教學內容
1.規范市場主體 依法設立企業
(1)企業設立的條件
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
設立企業的必備條件。
設立企業的禁止條件。
(2)企業的法律責任
企業法律責任的主體。
企業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
2.加強質量監督 保證產品質量
(1)產品質量法概說
產品質量法的制定。
產品質量法的基本原則。
(2)產品質量的監督
監督主體。
監督形式。
(3)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4)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法律責任
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范圍。
3.加強稅務管理 自覺依法納稅
(1)稅收與稅法
稅收的種類。、稅收法律關系。
(2)稅收徵收法
流轉稅法。
所得稅法。
(3)稅收徵收管理法
稅務管理。
稅款徵收。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4.履行勞動合同 強化社會保障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勞動法的制定。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2)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勞動者的基本義務。
(3)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訂立。
勞動合同的內容。
(4)勞動爭議的解決
協商解決;申請調解;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5)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社會保障的內容。
社會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犯罪的特徵和構成要件,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罰在打擊犯罪中的作用;認識幾種常見犯罪的危害發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爭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分類;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構成條件;常見的幾種犯罪。
2.識記:犯罪的特徵;刑罰的種類;刑事責任年齡。
3.理解:犯罪的構成要件;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刑事責任能力。
運用
1.舉例說明:聯系具體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觸犯的罪名。
2.實踐體驗:收集案例,體會打擊經濟犯罪的意義。
教學內容
1.犯罪
(1)犯罪的構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徵。
犯罪的構成要件。
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
(2)犯罪的分類
根據犯罪客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觀方面不同進行分類。
2.刑罰
(1)刑罰的種類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與犯罪行為作斗爭
(1)打擊與職務有關的犯罪
(2)打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犯罪
(六)專業法規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專業法規的主要內容;樹立忠於職守、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提高依法從事職業活動的能力。
(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由各校根據相關行業特點自行確定。)
(七)訴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訴訟途徑的種類及其各自的管轄范圍,知道非訴訟途徑的特徵及法律服務機構的種類;掌握幾種主要非訴訟途徑的運行過程;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訴訟的種類;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行政沂訟的受案范圍。
2.識記:非訴訟途徑的種類;法律服務的機構。
運用
1.舉例說明: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糾紛,選擇恰當的解決途徑。
2.分析判斷:結合訴訟案例材料,分析判斷應適用的訴訟程序及確定應管轄的具體機關。
3.實踐體驗:通過開展模擬法庭、旁聽審判、實地參觀等活動,體驗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教學內容
1.訴訟途徑
(1)訴訟的種類
(2)受案范圍和管轄
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
(3)審判程序和舉證責任
2.非訴訟途徑,
(1)非訴訟途徑概說
非訴訟途徑的涵義。
非訴訟途徑的特徵。
(2)非訴訟途徑的種類
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申訴。
3.法律幫助
(1)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的涵義。
法律服務的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條件、法律援助的機構、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1)方向性原則。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教學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與解釋問題,確保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2)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向學生普及法律基礎知識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務,應當努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憲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讓學生在學法的基礎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法制觀念,做到自覺遵紀守法。
(3)學科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與其他德育課程相比,法律基礎知識足由多門法學分支組成的專業性很強的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教學內容上不能過分強調學科的專業性、完整性、系統性,而應強調和體現它作為德育課的綜合性。要從德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教學要求,把學科性和綜合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與公民日常活動的聯系非常緊密。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同時,應注意教育和指導學生用法,做到學以致用。
要多選用典型事例和案例進行教學,適度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旁聽審判、模擬法庭、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維權、依法問違法犯罪作斗爭等實踐能力。
2.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及思想狀況的差異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採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直觀式、討論式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特別要注意採用以例說法的方法,有條件的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的評價。評價教學方法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鼓勵有所創新並取得實效的教學方法。
3.活動建議
配合教學內容,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或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有計劃地舉辦各種法制講座,組織學生開展旁聽審判、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並通過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及總結等形式考核成績。
4.教學用具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及教學參考提供的資料開展教學活動,並恰當使用電影、幻燈、照片、錄音、錄像及計算機教學軟體和校園網等進行輔助教學。
5.課時計劃及分配建議
┌———┬—————————┬———┐
│序 號│ 課 程 內 容│學 時│
├———┼—————————┼———┤
│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2 │
├———┼—————————┼———┤
│ (一)│憲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經濟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專業法 │ 3 │
├———┼—————————┼———┤
│ (七)│訴訟法 │ 6 │
├———┴—————————┼———┤
│ 復習考試 │ 2 │
├—————————————┼———┤
│ 機動 │ 2 │
├—————————————┼———┤
│ 合 計 │ 36│
└—————————————┴———┘
法律基礎知識一般每周2學時,總時數為36課時,其叫J教學時間32學時,復習考試2學時,機動2學時。
五、教材編寫和選用
1.教材的編寫、審查和選用
法律基礎知識課教材,由教育部統—組織編寫,在部分職業學校試用後由教育部組織審定。
各中等職業學校應選用國家審定通過的教材。未經批准,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編寫和推薦教材
2.教材的范圍
教材包括:課本、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資料。
3.課本的規格
課本作為實施教學大綱的基本工具,必須按照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反映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課本作為教與學的基本工具,應該圖文並茂,既有正文也有輔文、事例,應採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敘述方式,提供新穎活潑的版式設計,文中穿插思考題、判斷題,力求有利於教師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便於學生學習理解。
六、學習評價與考核
1.評價目的
學習評價是通過確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行為轉變的情況,以考查教學效果,為調節和控制教學過程提供決策依據。
2.評價原則
學習評價應遵循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評價的范圍應包括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識記、理解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途徑
評價應採用書畫測評考試與日常觀察相結合的途徑進行。具體方式包括筆試、口試、具體案例分析、法律文書撰寫和實踐活動考查等。
4.評價標准
學習評價標准分為認知水平評價和運用能力評價。
認知水平評價分為「了解」、「識記」和「理解」三個層次,「了解」指知道有關知識和原理;「識記」指對有關的知識和原理能正確認識和表述;「理解」指在識記的基礎上,對有關知識和原理能較全面、深入地把握。
運用能力分為「舉列說明」、「分析判斷」和「實踐體驗」三個層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恰當地舉出事例說明所學的知識和原理,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原理分析、解決所接觸到的實際問題。
④ 小學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單元復習資料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來知識的基源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⑤ 財產屬於誰 留給誰》教學案設計
財產屬於誰 留給誰》教學案設計
肥城市龍山中學 陳豐
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懂得尊重他人的財產權利,學會保護自己的財產權利。
【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和財產繼承權。
【知識目標】
記住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知道保護財產所有權的手段,掌握遺產繼承的方式等。
教學重難點: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系列故事一線穿
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呈現材料】英國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講時說:「即使是最窮的人,在他的茅舍,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風可以吹進他的房子,雨可能刮進他的房子,他的房子在風雨中飄搖戰栗,但是國王和他的千軍萬馬卻不可以隨便踏進這間房子。」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思考回答。(這間房子是他的私有財產)
點撥總結:在我國,公民的私有財產同樣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哪些權利?怎樣保護我們的財產?財產留給誰?我們有沒有繼承的權利?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共同學習——財產屬於誰,留給誰
環節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1、【呈現材料】系列故事故事主要人物介紹:劉先生、劉妻、小女兒、劉母、大女兒(劉先生與前妻所生的孩子)
故事前奏:劉先生有房屋一套;憑借位置優勢開了家路邊小店;劉先生將房屋出租收取租金;因城市規劃劉先生同意拆遷可得補償費60萬元
問題:劉先生對自己的房屋(個人財產)行使了哪些權利?
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閱讀教材P107,思考並回答問題。(根據具體行為對號入座,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
師點撥並出示相關法律條文(學法知法):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師進一步強化財產所有權概念。
2、【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一:劉先生回老家,去村委會領取60萬元的房屋拆遷費。村委會告知劉先生,因其戶口已遷出本村多年,拆遷費只能領取40萬元,其餘20萬元歸村委會所有。聽到這一答復,劉先生不知所措,難道這20萬元真的不屬於自己?劉先生應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發表個人觀點。
點撥總結: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思考:劉先生應該通過什麼方式維護自己的財產權利呢?
學生閱讀教材P107,思考並回答問題,發表個人看法。
知識點撥:國家運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
民事法律手段是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最常見、最普遍的方法。(插入超級鏈接)
刑事法律手段是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最嚴厲、最有效的方法。(插入超級鏈接)
3、【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二: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劉先生與朋友一起打麻將。最後,林某輸給劉先生5000元錢,由於當時林某錢不夠,劉先生讓林某打了張欠條。後來,林某拒不認賬,劉先生一怒之下憑欠條將林某告上了法庭。沒想到,法院駁回了劉先生的訴訟請求。
思考: 為什麼法院會駁回劉先生的訴訟請求?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閱讀教P108,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知識點撥:我國法律只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對於公民通過非法方式、方法獲得的財產,法律不但不保護,國家還要依法予以追究和處罰。
4、【呈現材料】系列故事三:劉先生夫妻專心經營超市,生意興隆,存款達到一百萬,另有他個人財產圖書字畫。2008年,劉先生心臟病突發。臨終前,對全家人說,把圖書字畫留給弟弟。處理完劉先生的後事,全家人就其遺產繼承問題產生了分歧。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10--P111,了解被繼承人、繼承人、遺產、繼承方式、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等相關概念。
分組討論下面三方觀點,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
劉妻:一百萬元存款是我們夫妻二人辛辛苦苦掙 的血汗錢,應該全部歸我和親生女兒所有。
劉哥:都是一樣的兄弟,
指導學生要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質疑。通過討論、辯論,澄清事實,明白道理,掌握知識。
知識點撥:根據法律規定,公民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環節三:系統梳理,知識歸納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⑥ 小班法律知識教育教案
為了加強對中班幼兒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幼兒的法制觀念,進—步鞏固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我們中班結合12月4號法制宣傳日扎實有效地開展了「12.4」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並且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節法制教育的課程。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並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後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活動准備: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1、小貓丟了什麼?心裡怎麼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他說了什麼?)
4、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教師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二)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裡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裡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麼做的?心裡怎麼樣?
(三)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為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裡怎麼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么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裡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裡怎樣?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裡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後怎麼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裡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裡非常高興,以後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後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並給予鼓勵表揚。
⑦ 幼兒園弘揚法治精神主題教案小班
【活動背景】
做好法制宣傳活動,舉行「學習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主題班會,積極響應號召。
【活動目的】
1.通過班會,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於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活動方式】
班幹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競賽等形式展開。
【活動要求】
注重人人參與,講究活動秩序,聯系實際。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開場導語,說明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意義。
甲:學習法律是社會進步對個人的外在要求。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法制建設的逐漸完善,人們的生活與法息息相關。學法、守法、用法成為社會的一種風尚,不懂法、不學法的人在現今社會將寸步難行,無法立足,因此,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社會對人的要求。
乙:法制精神是現代人的一種內在修養。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內在素質的內涵正在逐漸豐富。以前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代人除了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該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尊法守紀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義務,
乙:尊法守紀是保護每個人個人利益的保障。
合:為此我們開展主題為「學習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的主題班會。
二、《憲法》法律知識簡介(學生10人)。
主持人:《憲法》共四章: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四章,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10名學生帶領同學們學習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三、案例結合,討論法律案例。
主持人:同學們,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許許多多鮮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訴我們,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學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學們都有十七、八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沒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
案例一:據《閩西日報》報道:2005年6月26日中午,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鍾某發生矛盾後斗毆,當晚8時許鍾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將林某打倒在地。後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後逃離現場,王某被刺後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11月17日,縣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案例二: 2010年12月11日上午7點20分左右,楚雄市紫溪中學高二1班學生小陽與同班同宿舍同學小磊在男生公寓401室因發生口角沖突,小陽用刀捅傷小磊,另一名同班同宿舍的同學小宇在勸架過程中也被小陽捅傷,之後小陽割腕自殺。當學校領導趕到現場將3名學生送往州醫院救治時,小磊和小宇經搶救無效死亡,小陽在醫院包紮後被公安機關控制。
案例三:06年,一名19歲青年利用木馬程序通過極復雜的手段,在三天內從一名網友的網上銀行賬戶分16次盜走存款1.5萬元。上午,黑龍江青年於龍因涉嫌犯有盜竊罪在朝陽法院受審。法庭上,於龍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痛哭流涕。被帶出法庭的一刻,他回過頭向旁聽席上早已淚流滿面的母親喊了一句:「媽,對不起。」於龍實施犯罪時剛滿18歲。據於龍講,他上初中的時候曾在一家電腦公司打工,從事電腦配件工作。被捕前於龍處於無業狀態。
案例四:06年,15歲的小傑是一名網路游戲的玩家,有一天看到化名「白天使」的玩家,竟然有等級相當高的裝備,讓小傑好生羨慕,小傑和「白天使」聊了起來,發現「白天使」竟就在不遠的網吧,突然心聲歹念,打算帶著一群朋友前去,脅迫「白天使」將裝備交出來…為了網路裝備,不少青少年寧願以援交、詐騙、恐嚇手段來得到寶物,類似這樣的案例,已成社會隱憂。
案例五:16歲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一網吧里玩「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於技術欠佳,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旁邊的一同齡少年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路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隨身攜帶的刀具捅向這位少年,致使其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深浸在暴力游戲中。
案例六: 誰應為未成年人夜不歸宿負責任?曉雪今年17周歲。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課余時間常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進行小的賭博,觀看色情淫穢電影,甚至夜不歸宿。叔叔得知此情況後告訴了曉雪父母,並勸說他們多管管孩子。可他們卻說曉雪已經懂事,不會出問題的。無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曉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卻反唇相譏:「你侄女願意住在這兒,叫我有什麼辦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請問,曉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為是否違法,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案例七:「才5塊錢就要判刑呀」幾個中學生談及下面這個案例時,幾乎都表現出驚訝,都不理解:區區5元錢怎麼和觸及刑法呢? 某中學上高三的王某某等四人在某網吧碰面,其中馬某提出「弄點錢」上網,其餘三人表示同意。四人將路過此處的陳某從自行車上拉下,對其一頓拳打腳踢,搶得現金5元後逃離現場。案發後四人相繼落網。法院認為四被告行為構成搶劫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4000元及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4000元。因在緩刑期內,他們為此失去了寶貴的高考機會,但悔之晚矣。
案例八:16歲的男孩小華雖然從小愛玩好動,但學習成績還算不錯。這個年紀的孩子,愛打游戲機的挺多,小華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戲機房裡,小華認識了一群「哥們」。他們掏出一種白色粉末,圍坐在那裡吸,一副「飄飄欲仙」的樣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華的好奇。當「哥們」慫恿他嘗一口時,小華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後來,為了弄錢吸毒,小華開始學會說謊,學也沒心思上了,甚至騙起低年級同學的錢。
案例九:「我爸是李剛」 。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輛黑色轎車在河北大學校區內撞倒兩名女生一死一傷,司機不但沒有停車,反而繼續去校內宿舍樓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學生和保安攔下,該肇事者不但沒有關心傷者,甚至態度冷漠囂張,高喊「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後經證實了解,該男子名為李啟銘,父親李剛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長。此事一出迅速成為網友和媒體熱議的焦點,「我爸是李剛」語句也迅速成為網路最火的流行語。
案例十:「葯家鑫事件」。 21歲大學生葯家鑫,深夜駕著私家車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騎電動自行車的女服務員張萌(化名),下車後發現張萌在 看自己的車牌號,葯家鑫拿出刀子,對張萌連捅8刀,致其死亡。
小結:由於法制觀念淡薄,法盲現象嚴重,在不知什麼是違法犯罪的情況下觸犯刑律的事也屢有發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識,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時卻不會保護,吃啞巴虧的人也確有不少。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學會用法。
四、討論:青少年犯罪原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沉迷網路,盲目攀比,交友不慎,沾染惡習,情感糾葛,模仿追風,驕縱溺愛,粗暴管教,流浪失控。
國家的有關的規定: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成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一年齡段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時期。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同時刑法還明文規定,因不滿十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五、學習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徵兆,杜絕犯罪。
1.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的下滑, 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考試時進行抄襲,對考試結果不以為然,留級也無所謂;
2.對事物的興趣開始變化,勞動懶散,上課思想不集中,而對武打、言情和低級庸俗甚至黃色的錄像、書刊和光碟甚感興趣;
3.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厭惡學校生活,這種孩子如果與校外的不法分子或無業人員有了聯系,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變化,如精神恍惚,情緒波動,舉止反常,心神不定,東張西望;
5.對教師和家長的關心幫助表示反感,甚至懷有敵意,惡語頂撞,有時給教育者出難題,看笑話;
6.對遵守紀律、要求進步的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和打擊,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跡或不法行為的人,把反社會的人格或行為當作是「勇敢」的表現;
7.原本養成的生活規律出現變化,如從早起變成睡懶覺, 從注意衛生變為邋裡邋遢、不修邊幅甚至骯臟,或一反常態地特別喜歡梳妝打扮;
8.道德品質起了變化,如從誠實變成愛撒謊, 愛說空話、大話、假話,從謙虛變成傲慢,從斯文變成野蠻,喜歡逞能,從文明禮貌變成口吐穢言、動作粗野,或在家長、老師面前循規蹈矩,而背後卻胡作非為;
9.結交不三不四的人,或與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結交, 或拉幫結伙聚在一起甩撲克打麻將,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場所, 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亂;
10.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喝酒等。
六、法律知識搶答。
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竟答,法律知識竟答分抽簽必答和小組搶答兩部分,必答題20分(每組抽5題);搶答題答對10分,答錯扣10分,最後看哪個小隊得分最多就是優勝小隊。知識競賽題目由法律知識中抽取。
必答題: 共20問(略);搶答題: 共14問(略)
七、活動總結。
不管一個人的知識多麼豐富,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當他帶上法盲的眼鏡時,就容易走錯路,跨過法律的界線。讓我們擦亮法律的鏡片,讓他們與法同行吧。
共勉:「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佛教中有個故事,說一日佛祖閑坐於花園的井邊向下望去,看到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此時,一個江洋大盜透過地獄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聲呼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盜生前雖然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隻小蜘蛛時,卻突生惻隱之心,移開腳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見的善業。佛祖決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一根蛛絲從井口垂了下去,那大盜發現了,並立刻抓住游絲向上爬去。不想其他備受煎熬的惡人們看到了也蜂擁上來抓住了游絲,任憑大盜惡聲大罵,他們仍然拚命地向上爬。大盜怕游絲不堪重負,毀了自己脫離苦海的惟一希望,便抽刀將身下的游絲砍斷,結果,本來攀很多人都安然無恙的蜘蛛絲卻突然崩斷,大盜也因拋棄了心中最後的憐憫,而重新跌入萬劫不復的地獄。這個故事至少告訴我們:很小的善,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很小的惡可以毀了一個人最大的希望。
⑧ 小學教師如何些知識產權教案
是指寫有關知識產權的教案(可以寫先簡單的較淺顯的就行了)還是指保護自己教案的知識產權(這個在中國比較難真正受到保護,不過至少可以要求署名的)
⑨ 為什麼學校要開展法制教育課的教案及其ppt 免費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來基礎上自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