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生法律責任
① 對醫療事故對醫生醫院可追究怎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二條規定、第五十五、五十六條規定以及《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規定,依法承擔下列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賠償患者或家屬經濟損失。各項賠償項目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已有詳細規定,可以對號入座。具體數額的確定,患方可以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確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確定。各項賠償項目確定後一次性支付,賠償結束後不得再反悔。
(2)行政責任:對於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於發生醫療事故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或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3)刑事責任: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醫院醫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後果發生後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後或收到屍檢報告單後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屍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後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
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② 醫生失職在法律上有多少責任
你好:
1、「是否醫生有失職責任?」:醫生有失職責任。因為:
作為一個醫生,他應該內具有一般的容醫學常識,知道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在什麼情形下易形成靜脈血栓、應注意的事項,並應及時告訴患者,這是醫患雙方合同中醫生應盡的義務,醫生「在給患者治療期間沒有考慮有靜脈血栓的情況、也沒告訴臨床注意事項」,更別說採取相應的預防、治療措施了,這是嚴重的失職,是導致形成靜脈血栓、造成患者不應有損失的直接原因。
2、「但不屬於醫療事故」:
(1)不屬於醫療事故仍應賠償因醫方過錯造成的患者損失,因為:患者入院治療,就與醫院形成了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只要醫方存在醫療差錯(包括診斷差錯、治療差錯)造成患者的損失,就是對醫療服務合同的違約;同時也是對患者健康權、生命權的侵害。理應由醫方承擔賠償責任,而不以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為要件。
(2)【醫療事故】只是醫方因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情形中【較嚴重的一種】。如果構成了醫療事故,賠償的更多。
3、「醫生失職在法律上有多少責任?」:
如果尚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生的賠償責任要按其在診斷、治療過程中的過錯程度來決定。比如:是否患者的損失完全是由醫生的過錯造成、是否還介入了其他因素等。
③ 醫生誤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件49條規定,不屬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回賠償責任,然而,不屬醫療事故不一定不答存在醫療過錯。據民法通則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因過錯(過失)所導致的誤診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2)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3)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醫療機構的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是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
④ 是否是醫生的責任,要怎麼追究法律責任
通過你的敘述抄,醫生存在誤診現象,但是新生兒正在搶救,希望寶寶平安無事。現在的你要冷靜下來,收集好證據待用。寶貝平安全家幸福,就不要追究誰的責任了,萬一的情況下把你掌握的有效證據拿到該院醫政科,和醫政科領導溝通,溝通不成,求助律師走法律程序,通過法院解決。
⑤ 醫院時候有法律責任
程序:
1、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是由醫生據實書寫,由患者自行保管的;
2、傷者應當持有公安機關開具的傷單,由醫院負責書寫並加蓋印章;
3、法醫在鑒定傷情時,患者應當提供門診病歷和傷單;
⑥ 關於醫院責任的法律問題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版、行政法權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所以,你可以先去醫學會組織申請鑒定,如果認定為醫療事故,你可以請求醫院賠償。
如果鑒定結果認為僅僅是一般的誤診,那你索賠的幾率就小很多了。
所以,先申請鑒定吧。
⑦ 醫生有責任嗎應承擔哪些責任
哎 真替傷者擔憂啊 整體創面過大 進無菌室應該是必須的了 加上外力鈍物造成機體專創面屬太大太深 加之現在已是酷暑天 細菌滋生繁殖速度快 基本上的氣溫不足以遏制細菌的滋生 況且這樣子的創面不適宜在普通病房 也不適宜被包紮過嚴 過嚴則不容易機體自身的恢復從而卻有助於細菌的滋生不利於創面的癒合 過疏也可叫細菌有利於附著於創面,這樣子的創面應盡快清理創面進行縫合 附於生理鹽水的除菌處理 再吊以抗菌輸液加強機體抵抗 然後隨後慢慢住院觀察 不可輕易離開醫院擅自回家 回家的整體設施不如醫院相關配套完善 如果是遇車禍可留好票據住院單據一遍官司起訴之用 如果是自己不小心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單位程度自行前往報銷 如果有人身保險也可以前去領取保金
最後祝患者 吉人自有吉相 早日康復 日後多加註意 多加小心 (真不忍心再看)
⑧ 咨詢關於醫院責任的法律問題
第一種情況屬於醫療糾紛,醫院的管理肯定違反行政法規,就是國務院頒行的條專例,醫療糾紛屬於舉證責任倒置,屬你只要證明你什麼時候在醫院就診過和造成你的實際損害就行。但是實際過程中,你要證明你的損失是醫院造成的非常困難,醫療糾紛的成功率很低,上訴法院你應該有很大的困難。而且醫療鑒定的費用需要你墊付,你輸了很不劃算,不建議你上訴。你可以和醫院方面協商解決,告訴他們你要向媒體暴光,不過根據我的實際經驗,醫院理睬你的機會不大。
第二種情況,計劃生育處不會對你的先兆流產承擔法律責任的。即使它的程序有錯誤,但它的處理方式和你造成的損害還有法律關系。換句話說,你跑了一天並不是它要求你跑,是你自己要跑。而且你的舉證非常困難,誰也不知道你先兆流產是怎麼產生的,醫院也不能證明你是為了辦理准生證而到處跑的。
⑨ 醫生誤診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您好,
(一)何種情形下的誤診才應承擔法律責任?
客觀上講,基於病理的高度復雜性,醫院的誤診是正常現象,如果凡是誤診造成人身損害或精神損害,就讓醫院無條件承擔賠償責任,即醫療風險完全讓醫院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誤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呢?不能簡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應當按照是否具備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判定。
1 、誤診是否存在過錯(過失)是醫院承擔法律責任的必要前提。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件49條規定,不屬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然而,不屬醫療事故不一定不存在醫療過錯,民法通則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據民法通則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因過錯(過失)所導致的誤診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到但未預見到,或者雖然預見到而輕信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結果的叫過失。衡量行為人是否有過失,應以行為是否「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為依據,來判斷診斷行為是否規范,診斷醫生是否盡責。因為醫學是個很復雜的學問,不但個體差異大,而且疾病發展也復雜,難免出現意外,關鍵是看醫生能否盡職盡責,即醫療過錯主要體現在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防範沒有防範,這是一個基本衡量原則。
2、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如病人是否能清楚、完整地陳述病情,診斷所依據的其他客觀性資料是否完備,特別是各種檢查報告是否及時產生,病情是否穩定等。
(2)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考察醫療機構在診斷前問診是否全面,有無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在初步診斷後對病情變化是否密切觀察,有無根據病情的發展、症狀的表現和變化來修正自己的診斷;是不是存在過分自信的情況,對疑難、不典型的病狀,不經會診、討論就盲目下結論。總體而言,就是以客觀標准考察醫生診斷時的心理狀態,考察其有無盡到謹慎的注意義務。
(3)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對於診斷的輔助手段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對疑難雜症的診斷難度增加,往往級別越高的醫院因其整體的設施及技術力量等因素,醫療水平就越高,因而診斷能力就越強。
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到但未預見到,或者雖然預見到而輕信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結果的叫過失。衡量行為人是否有過失,應以行為是否「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為依據,來判斷診斷行為是否規范,診斷醫生是否盡責。因為醫學是個很復雜的學問,不但個體差異大,而且疾病發展也復雜,難免出現意外,關鍵是看醫生能否盡職盡責,即醫療過錯主要體現在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防範沒有防範,這是一個基本衡量原則。
2、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如病人是否能清楚、完整地陳述病情,診斷所依據的其他客觀性資料是否完備,特別是各種檢查報告是否及時產生,病情是否穩定等。
(2)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考察醫療機構在診斷前問診是否全面,有無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在初步診斷後對病情變化是否密切觀察,有無根據病情的發展、症狀的表現和變化來修正自己的診斷;是不是存在過分自信的情況,對疑難、不典型的病狀,不經會診、討論就盲目下結論。總體而言,就是以客觀標准考察醫生診斷時的心理狀態,考察其有無盡到謹慎的注意義務。
(3)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對於診斷的輔助手段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對疑難雜症的診斷難度增加,往往級別越高的醫院因其整體的設施及技術力量等因素,醫療水平就越高,因而診斷能力就越強。
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