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環境法律責任案例

環境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2:50:27

『壹』 《環境保護法》第五章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三類

1民事責任,例如: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回損害的單位或答者個人賠償損失。
2行政責任,例如: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 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 據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 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 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 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3刑事責任,例如: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貳』 什麼是環境法律責任,環境法律責任具有哪

在環境法規的實施中,對違法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其違法行為的性質、危害後果和主觀因素的不同、要追究法律責任,分別給予刑事、行政、民事三種不同的法律制裁。 (1)刑事責任:應承擔刑事責任的,一般是指具有故意或過失的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並造成公共財產或人身死亡的嚴重損失,已構成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構成危害環境罪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行為人主觀上有犯罪的故意和過失;第二,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第三,該行為違犯刑法應受到處罰。 (2)行政責任:違犯行政法規造成一定的環境損害或其他損失,但未構成犯罪的,屬於行政違法行為,應負行政責任。構成行政違法行為並承擔行政責任需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行為人主觀上要有故意和過失;第二,有違犯行政法規的行為。例如,違反「三同時」的規定;違反操作規程造成事故性污染事件;違反森林、文物保護、自然保護法等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等。(3)民事責任:公民或法人因過失或無過失排放污染物或其他損害環境的行為,而造成環境污染、被害者損失或財產損失時,要承擔民事責任。構成民事責任需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有損害行為或其他民事違法行為的存在;第二,造成了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損害後果;第三,致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失或無過失損害環境的行為。民事責任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其他法律責任合並使用。在民事責任中,主要形式是賠償損失。

『叄』 環境法律責任的環境民事責任

環境民事責任,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因污染危害環境而侵害了公共財產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所應承擔的民事方面的責任。 1.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傳統民事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包括四個方面:主觀上具有過錯;行為具有違法性;發生損害結果;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但是環境民事責任作為特殊侵權責任,在其構成要件上有所不同。主觀上的過錯和行為的違法性不是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首先,關於過錯,我國民法通則、環境保護法及相關法律都沒有把故意或過失作為環境損害賠償的要件。環境民事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的原因在於環境侵害行為本身創造社會財富有一定的正當性,追究其過錯幾乎不可能;另外,由排污者從營利中賠償受害人的損失,符合公平原則。其次,關於行為的違法性,行為人即使達標排污,只要從事排污並發生了危害後果的,也要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不得以達標排放作為免除其民事責任的抗辯理由。
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1)實施了致害行為;(2)發生了損害結果;(3)致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環境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環境保護法規定,即使具備環境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在三種情形下也免予承擔環境民事責任。這三種情形是:(1)由不可抗力造成並且行為人及時採取合理措施。環境保護法規定: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2)受害者自我致害。污染損失由受害者自身的責任所引起的,排污單位不承擔責任。(3)第三者過錯。污染損失由第三者責任所引起的,第三者應當承擔責任。 環境保護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危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雖然環境保護法僅規定了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兩種責任形式,但是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十種民事責任形式中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等都能適用於環境民事責任。
賠償損失是環境民事責任形式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責任形式。賠償損失的范圍,既包括財產損害賠償,也包括對人身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賠償;既包括直接損失,也包括間接損失。
排除危害也是環境民事責任形式中經常使用的形式。賠償損失是事後補救,排除危害則是針對環境侵害的特點所採用的典型的預防性民事責任形式。排除危害既包括對實際發生的污染危害的排除,也包括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污染危害的排除。

『肆』 環境法律責任的概念、特徵、功能分別是什麼

環境法律責任,是指環境法主體因違反其法律義務而應當依法承擔的,版具有強制性權否定性法律後果,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環境行政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三種。①行為人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某一環境行為或相關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干擾該國家或地方之環境行政管理,污染和破壞環境境,危害公共或個人之財產或人身生命或健康的安全,所依法應當承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②是一國或地區違反國際法規定、違背其應履行的環境保護國際義務,致使他國或地區的環境或國民遭受污染與破壞之危害,所應承擔的國際環境法和其他相關法規定的經濟賠償責任和道義責任。
環境法律責任具有如下特徵:
(1)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為必要前提;
(2)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構成實行無過錯責任制;
(3) 違法處罰趨重化,主要表現為加重了行政處罰的程度、 實行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定特別刑法嚴懲環境犯罪、實行兩罰或
多罰制度等。

『伍』 環境法律責任的環境行政責任

環境行政責任,是指違反了環境保護法,實施破壞或者污染環境的單位或者個人所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責任。環境行政責任的主體可以是行政相對人,也可以是環境行政主體。環境保護法主要規定了環境行政相對人的環境行政責任。 1.行為違法。指行為人實施了違反環境保護法的行為。
2.行為人的過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過失也是承擔行政責任的必要條件。實踐中,對環境的破壞多表現為故意,對環境的污染多表現為過失。
3.行為的危害後果。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危害後果不是承擔行政責任的必要條件。在此情況下,違法行為如環境保護法第35條第1—5項的行為即使沒有造成危害後果,也要承擔行政責任。但在另一些場合,必須產生了危害後果才承擔行政責任。
4.違法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必須存在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表面的、偶然的聯系。當然,在不以危害後果為必要條件的場合,則不存在因果關系的問題。 環境行政處罰的形式,是指環境管理部門對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類別。
環境保護法規定了警告,罰款,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責令重新安裝使用,責令停業、關閉5種。
環境污染的防治單行法中還規定了責令限期治理繳納排污費,支付消除污染費用,賠償國家損失,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消除污染,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搬遷,責令改正等。 環境保護法對環境違法行為及相應的環境行政處罰措施作出了如下規定:
1.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2.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3.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排污費的,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4.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5.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6.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7.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的標準的,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8.對違反環境保護法的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事業單位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
9.對經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陸』 環境法律責任的定義

環境法主體因違反其法律義務而應當依法承擔的,具有強制性否定性法律後果,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環境行政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三種。

『柒』 環境法律責任制度的特點是什麼

環境行政責任,是指環境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違反環境行政法律規范或不履行環境行政法律義務所應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根據環境行政責任承擔主體的不同,可以把其分為環境行政管理主體所承擔的責任和環境行政相對人所承擔的責任。
其責任種類主要包括:撤銷違法行政行為;履行法定職責;賠償行政相對人損失行政處分。另外,在有些情況下,還有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責任形式。
環境行政相對人的環境行政責任,是指因環境行政相對人違反環境法或不履行法定環境保護義務而受到的環境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環境法中主要規定了環境行政相對人的環境行政責任,以環境行政處罰為主。
根據環境行政處罰的性質和作用可分為三大類:
(1)申誡罰。
申誡罰又叫精神罰,是指環境行政管理機關向違法者提出告誡,指明其違法行為,使受罰人在精神和名譽上受到損害的制裁方式。它主要適用與輕微的環境違法行為或尚未造成實際危害後果的環境違法行為。在環境法中,明確規定的申誡罰只有警告一種。
(2)行為罰。
行為罰又稱為能力罰,是指行政管理機關依法限制或剝奪環境違法行為人某種特定行為能力,令其作為或不作為的制裁方式。它是對具有某種法定資格或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違法行為人實施的制裁。其方式主要有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止建設、責令重新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責令停業、責令關閉等。
(3)財產罰。
財產罰又稱為經濟罰,是指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對環境違法行為人的某種財產利益加以剝奪的制裁方式。在環境法中,財產罰的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包括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從事非法活動的工具、財物等;責令支付消除污染費用、責令賠償損失、加收排污費等

『捌』 急求環保相關法律法規! 環境責任和程序法等越詳細越好。

環境法的范圍復很廣,不知需要哪方制面的,我將范圍列出,若有需要可自行下載或者聯系我,並同時是推薦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環境法案例教程一書。首先必定是《環境保護法》
環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農葯污染防治法》
自然資源法——《水法》、《土地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資源法》
生態保護與建設法——《城鄉規劃建設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法》、《自然、人文遺跡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沙治沙法》
環境責任則有環境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處罰法》、《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
程序上的有《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和《環境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等
民事責任散見於我國《民法通則》之中(106條第二款、124條)

『玖』 環境法律責任的定義

是指環境法主體因違反其法律義務而應當依法承擔的,具有強制性否定性法律後果,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環境行政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三種。

熱點內容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