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定密責任人的法律定義

定密責任人的法律定義

發布時間: 2020-12-20 03:27:32

1. 新《保密法》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1、保密工作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條規定: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主要是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保密工作責任制。

2、定密責任:新《保密法》第12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

3、定密不當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4、知悉范圍確定責任:新《保密法》第16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批准國家秘密知悉人員的范圍。

5、發生泄密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1款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6、查處不力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7條規定:對違反保密規定的人員拒不依法處分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予以處理。

7、新《保密法》改「結果罰」為「行為罰」。該法第48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造成泄密後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2)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3)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4)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5)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7)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8)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9)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10)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上述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2. 美國的保密法律法規有哪幾部分構成

美國的保密管理法律體系分為三個層次:憲法層次、法律層次、法規層次。這其中主要內的優浩律師容事務所來說說法規層次中的六個部分:
1、原始定密。主要規定定密標准、密級、定密范圍、保密期限、保密標識、定密禁止和限制、定密異議等條款。
2、派生定密。主要規定誰擁有派生定密權、應該如何使用派生定密權,要求擁有原始定密權的機構制定書面形式的定密指南,並需由高級官員具體負責監督、審查和更新。
3、解密和降密。主要內容包括解密許可權的規定、移交文檔的解密降密規定、自動解密規定、系統解密規定、強制解密審查、以及申請解密的處理等。
4、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對接觸秘密信息的一般性限制、對涉密信息的分發控制、對特別接觸方案的規定、以及對於歷史研究人員及某些特定前任政府官員接觸涉密信息的規定。
5、實施和審查。此部分規定了負責總統令實施辦法制定的機構及實施辦法的具體內容;規定了作為監督機構的國家信息安全署的主要職能;規定了作為定密復議機構的部際安全定密復議委員會的機構設置、規則程序及主要職能;還規定了創始或處理涉密信息的部門長官需要承擔的職責以及處罰規定。
6、一般性條款。主要介紹總統令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一般性規定以及生效時間

3. 機關單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你好,來保密法規定,源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4. 如何推進中國的信息公開法律制度

(一)提高立法位階,逐步拓展信息公開主體
關於政府信息公開的主體,主要是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兩類主體,此外,教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保、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公共交通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也制獲取大量的社會公共信息,也負有信息公開的義務。
按照立法許可權,行政法規不能給人大、法院、檢察院設立公開信息的義務,實踐中,地方各級人大、法院、檢察院以及社區、村鎮、企業等都在進行審判公開、檢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甚至於校務公開和醫務公開,這表明信息公開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然條例作為一個法規不能對這些方面的公開加以限制,而且在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相沖突時無法自動解決。著眼國家民主化進程的長遠目標,經過逐步積累經驗,在條件具備時,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實時制定國家機關信息公開法,不僅國家行政機關,基層行政機關應受到該法調整,黨委、人大、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在內的其他國家機關,其信息公開行為也應受到該法的調整。
(二)細化《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信息公開的例外范圍
目前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主要是針對政府主動公開的范圍以及依照公民申請公開的信息范圍做了列舉性規定。並且《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此處以「國家有關規定」作為限制政府信息公開的一項審查標准,存在著致使政府信息免除公開的范圍無限擴大的危險。而且,政府信息及其繁多並處於不斷變化當中。僅以正面列舉的方式確定政府應當公開的信息,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極其有限性。
因此,建議借鑒國外一些政府信息公開的立法中的例外規則,即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理念,並將其作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原則性規范。根據該原則,細化《條例》第八條關於政府信息公開的例外情形,一一分項列出,規定所列例外情形之外的政府信息,均屬於被公眾所知的信息范圍。對例外情形的詳盡論述,有助於《條例》的實際操作,避免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改變以往只以公開的信息是否對自己有利為考量標准來任意擴大免除公開的范圍。
(三)理順政府信息公開原則與保密原則的關系
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在進行審查,是否可以公開,應當經相關部門確定。而我國現行保密法和檔案法規定的原則是「以不公開為原則,以公開為特例」。

因此針對《保密法》、《公務員法》等法律對國家秘密的規定存在分類標准模糊,范圍過於寬泛等問題,建議明確界定國家秘密的范圍,對保密事項進行科學分類,以具體而明確的列舉式立法加以規范。同時,對工作秘密的范圍也以明確的列舉式立法加以規定。對不列入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秘密,可以明確規定其范圍:例如,與公眾無關的機關內部人事規則或事務;行政機關決策過程中,機關之間或者機關內部在研、建議、討論或者審議,一旦公開會影響決策過程或造成公眾混亂的信息:與刑事執法有關,公開後會影響犯罪偵查、公訴、審判與執行刑罰,或者影響被告人公平受審判權利的信息;在特定情況下為執法目的而收集的信息等。
(四)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與協調
根據前述的分析,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法》的頒布實施,《保密法》、《檔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需盡快修改完善。對《保密法》的修改,除對國家秘密、工作秘密的范圍作出明確、科學的界定以外,還應重點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保密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從政府信息公開原則出發,明確樹立「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立法指導思想。其次,重新界定定密主體,規范定密程序。把國家秘密的定密主體界定為各級保密部門和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定密責任制,做到依法行使定密權。另外,可以考慮在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設立保密委員會,由保密委員會依法裁決哪些事項屬於國家秘密的范疇。再次,建立強制解密制度,產生國家秘密信息的單位在確定密級的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規定保密期限和解密日期,強制性規定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強制解密。審查後認為不需要在保密的即予解密。對有長於一般保密期限的特殊保密期限,限定最高年限,屆時解密。另外,針對只定密不解密的情況,法律應明確規定解密的許可權和程序。允許對定密解密有異議的個人和組織向有關機關提起訴訟。同時,對不按時解密的單位和個人,追究其必要的法律責任。
(五)加強政府信息公開的監督機制,建立切實可行的救濟制度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的救濟,是指當申請人認為其知情權或第三人認為其隱私權或商業秘密受到侵犯時,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提出申訴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所體現的是沒有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的思想,使申請人與第三人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知情權和其他權利。
特別是在政府信息公開中,要確立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即「基於維護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護社會成員正當利益的考慮,當社會成員對行政過程中某些因素的不便形成合理信賴,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行政主體不得變動上述因素或在變動上述因素後必須合理補償社會成員的信賴損失。」目前,在政府信息公開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支持。由於信息發布的主體是政府,一般情況下公眾會自然地對其產生信任感,但是一旦出現政府公布的信息不真實,不準確,對公眾的信賴利益必定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會破壞社會的穩定性。只有採用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當公民因政府公開的信息產生了值得保護的信賴利益,則允許政府隨意變更或收回撤銷該文件,而應當對受到傷害且無過錯的行政相對人給與相應的補償。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運用與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更有利於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任關系,遏制信息發布中的隨意性,實現公眾對政府信息形成的穩定期,形成建立公信政府的良好氛圍。
我們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擴大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切實把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政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來落實,要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擴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的各種法律法規的制定,健全在言論、新聞、出版、監督等方面的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反腐倡廉作用的法律法規,針對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形成有力的社會性監督機制。在制度設計上,要盡快啟動全面的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信息能夠為盡可能多的民眾所利用,要建立和健全行政監督、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權利監督與權利救濟機制。我們應結合我國行政實踐,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的全面展開,最終實現陽光政府的宏偉目標。
(六)以電子政務為重點強化網路信息服務制度
通過電子政務的建設,可以將政府所有擁的信息資源實現高度共享,實現公共信息資源的價值利用;減少公眾的信息查詢申請和相應的成本負擔:為政府和公眾的溝通開辟了新的和更方便的渠道。政府網站被定位為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平台」,一方面信息上網後,防止人為的干預,從而保證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由於行政審批的程序都是可觀的,有利於行政監督,降低了不確定性。此外,通過在互聯網上發布政府信息,可以減少公眾信息申請的費用,極大地降低了獲取政府信息的成本。因此,除了使用傳統渠道公開信息外,政府還要充分利用信息網路的優勢,全方位、多途徑的實現政府信息的公開。除此之外,我們應繼續建置網路工程設施,為政府上網提供基礎環境;建立統一的電子公文交換系統,便於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便於提高行政公文的處理效率;建立便民網點服務站,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特別是為了盡量減少信息服務的不平衡,保障公眾隨時隨地可以獲取到政府信息。

5. 新《保密法》規定了那些法律責任

1、保密工作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7條規定: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主要是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保密工作責任制。

2、定密責任:新《保密法》第12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

3、定密不當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4、知悉范圍確定責任:新《保密法》第16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批准國家秘密知悉人員的范圍。

5、發生泄密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1款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6、查處不力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7條規定:對違反保密規定的人員拒不依法處分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予以處理。

7、新《保密法》改「結果罰」為「行為罰」。該法第48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造成泄密後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2)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3)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4)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5)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7)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8)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9)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10)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上述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6. 《保密法》第四十九條關於機關、單位在工作中定密不當有哪些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專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屬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如有幫助請予推薦。

7. 機關,單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要看具體怎麼違反的。這里給出幾條規定供參考,也可以自己查閱下保密法呀。專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四屬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五十條 互聯網及其它公共信息網路運營商、服務商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一條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履行保密管理職責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20 08:03:31 瀏覽:215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