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發布信息法律責任

微信發布信息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0 04:01:15

Ⅰ 在網上發虛假信息的貼子應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一、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將構成犯罪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的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09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之一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將正式施行。根據這部新修訂的法律,今後在微信、微博發布假消息等等行為,最高可獲7年有期徒刑。

1、民事責任方面

網路謠言往往會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侵犯法人的名譽權。而這些侵權行為往往需要承擔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責任。相關法律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2、行政責任方面

若是散布的謠言擾亂了公共秩序或誹謗他人等情形,尚不構成犯罪。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的規定,如果故意利用網路造謠、傳謠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方面

據《刑法》規定,編造虛假的疫情、災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則會按照危害性的大小給予相應的刑罰。涉及網路謠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觸犯的罪名有很多,實務多發的罪名主要是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

(1)微信發布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路謠言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路謠言。

刑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構成煽動分裂國家罪。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第二百四十九條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構成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第三百七十三條規定,煽動軍人逃離部隊,情節嚴重的,構成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

2、第二類是危害法律實施或破壞社會穩定的網路謠言。

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構成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3、第三類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名譽、榮譽權的網路謠言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4、此外,《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還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宗教政策、社會秩序、以及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



Ⅱ 如果一個人登錄另一個人的微信,發布信息算犯法嗎

Ⅲ 微信發布虛假信息犯罪么

微信發布虛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認定為犯罪,否則只能是一回般違法行為。
依據答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 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Ⅳ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Ⅳ 朋友圈發的假消息負法律責任嗎

1、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值得關注的是,這部新修訂的法律增加不少新的規定,比如將在微信、微博發布假消息,國家考試中找人替考,試圖通過醫鬧獲利,校車、客車嚴重超員、超速,私藏恐怖主義書籍,虐待老幼病殘等9種常見行為,列入刑事處罰范圍。以往,這些違法行為可能被行政處罰,但往後,則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給自己留下極不光彩的「案底」。
2、 根據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11月起,在網路或其他媒體上散播虛假信息,最高可獲刑7年。
3、2013年9月,「兩高」出台司法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4、《刑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5、微信微博發假消息或將判刑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今後在微信、微博上發布關於險情、疫情、警情等消息前,一定要核實信息的准確性,三思而後行。

Ⅵ 微信群里亂發東西違法嗎

微信群里亂發東西違法

微信作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微信群功能成為人們分享生活點滴、心情隨想的一個重要平台。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朋友圈、微信群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

縱觀近幾年的司法實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種種原因使得社交軟體內的群組包括QQ群、微信群等成為有些人實施違法犯罪的場所和工具,他們大多以群主身份利用該群組實施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較輕的如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名譽等,嚴重的包括組織傳銷、進行敲詐勒索、傳播淫穢物品、宣揚恐怖主義等犯罪,極大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6)微信發布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關法律依據

互聯網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網路群組內也是受到約束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2017年9月1日印發的《互聯網組群服務管理規定》中,第九條第一款就規定了群主的管理責任: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其中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群主有責任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讓群組在法律的規范下發揮其溝通工具的作用,而不應該成為違法犯罪的工具,去侵犯他人的權利甚至實施犯罪行為;

二是群主具有相應的監督管理權,如在群成員出現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應當積極履職,對違法犯罪者實施禁言、踢出群組等措施,制止相應的違法犯罪行為,從而維護和諧的群組關系。

Ⅶ 對方散布微信內容是否觸犯法律

判斷對方散布微信內容是否觸犯法律,違法的內容涉及如下:

  1. 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2. 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3. 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7. 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9.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10. 以非法民間組織名義活動的;

  11. 不符合《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及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要求的;

  12.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1.發布、傳送、傳播、儲存侵害他人名譽權、肖像權、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等合法權利的內容;

    2.涉及他人隱私、個人信息或資料的;

    3.發表、傳送、傳播騷擾、廣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政策及公序良俗、社會公德或干擾微信正常運營和侵犯其他用戶或第三方合法權益內容的信息。

Ⅷ 微信訂閱號里的信息成擔法律責任嗎

這個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凡是肆意傳播謠言,發布虛假信息等都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Ⅸ 微信群主承擔什麼責任

1、承擔來涉嫌聚眾賭博責任。朋友之間自,喜歡發點紅包增進感情,這種小額互發沒有盈利性質,可視為贈與,不涉及違法。但如果有人以營利為目的創建紅包群,群主就涉嫌聚眾賭博、開設賭場。

2、承擔傳播淫穢物品責任。《刑法》規定:不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通訊終端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傳播淫穢電影、表演、動畫等視頻文件達40個以上,或成員達30人以上的,對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

3、承擔發表不當言論責任。在國家進一步加強網路監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觸犯法律。不信謠不傳謠、敏感話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9)微信發布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權力的擁有者,當然負有監管職責。群主應規范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直至將該群員踢出群聊。

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公民個人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群內的違法行為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果群主不履行監管職責,則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Ⅹ 微信公眾平台申請人的法律責任

如果你公司是用你的身份證申請的微信公眾平台,將來一旦出了事,你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現在,你可以和公司簽訂一份協議,寫明事實真現,確定有事與你無關。
微信平台,風險還是存在的。

熱點內容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