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特點

法律知識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2-20 05:15:21

❶ 知識產權的特徵有哪些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施專利,版除法律另有規定的權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❷ 簡述知識產權客體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不具有物質形態的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這是知識產權區別於物權的原因所在。具體而言,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創造,而商標權的客體則是商標。
2、專有性,又稱之為壟斷性,即同一智力成果或者商業標記上只能有一個知識產權。例如兩個以上的人作出同一種發明只能授予一個人以專利權;兩個人就同一類產品就相同或相類似的標志申請注冊商標的,商標局只能為其中一個人注冊而不能為兩個人均進行注冊。
3、地域性。地域性的含義有二:其一,知識產權只在產生的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地域范圍內有效,這種地域性隨著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而逐漸消失;其二是知識產權的授權和轉讓是與地域相聯系的。即知識產權的授權和轉讓必須明確地域范圍,僅授權某些地域范圍內行使知識產權,那麼被授權人超出此地域范圍行使該項知識產權即為侵權行為。
4、時間性。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過了這一時間該知識產權保護的智力成果就進入公共領域由全人類共享,任何人都可以無償地加以使用。不過商標權的時間性純粹是基於管理上的需要而設,商標所有人可以不斷地續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❸ 知識產權具有哪些特徵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施內專利,除容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❹ 知識產權保護的特點

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1、依據知識產權與其他回(一般)民事權利聯答系和區別,知識產權的對象為包括商標、專利、版權(著作權)在內的以獨創構思為核心並附以載體表達的民事權利。

2、知識產權和其他(一般)民事權利的區別主要源於知識產權本身的特殊性,即知識產權的對象具有復制性、地域性、時間性:

(1)、復制性在於知識產權在載體上重復體現價值特點;

(2)、地域性源於各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對其管轄范圍知識產權的特殊規定;

(3)、時間性源於各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對其管轄范圍知識產權時間有效性限制。

4、知識產權本身融合了權利人的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和身份權),因此單純對比財產權和人身權,知識產權均有區別。

5、知識產權與所有權區別主要在於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更加排他,由所有權權利人自己意志行使即可完成,所有權是絕對權,具有排他性、永久性特點,而知識產權需要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保障才能完成;且二者產生權利沖突時候,知識產權必然要讓渡於所有權。

❺ 法律常識#《國家安全法》有哪些特點

擁有的權利有:

根據《中華民人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對支持、協回助國家安全工作的公民和答組織給予保護,對維護國家安全有重大貢獻的給予獎勵;任何公民和組織對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超越職權、濫用職權和其他違法行為,都有權向上級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有關部門檢舉、控告;對協助國家安全機關工作或者依法檢舉、控告的公民和組織,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擁有的義務有:

第七十七條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下列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於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

(二)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

(三)如實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證據;

(四)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五)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有關軍事機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資助或者協助。

❻ 法律解釋的特點是什麼 法理學的

法律解釋
一、法律解釋的概念和必要性
(一)法律解釋的概念法律解釋是指特定的人或組織對特定法律規定意義的說明。例如,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條第2款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但在司法實踐中,到底什麼是「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以及哪些活動屬於「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則需要作出具體的說明和界定。對此,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指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進行的民事活動,是否與其精神健康狀態相適應,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狀態能否理解其行為,並預見相應的行為後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方面認定。」「對於比較復雜的事物或者比較重大的行為缺乏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並且不能預見其行為後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人。」顯然,這些說明和解釋,對於保證司法人員正確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是很有必要的。
(二)法律解釋在法律實施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由於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因此需要法律解釋化抽象為具體,變概括為特定。法律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行為規范,不可能對所有生動復雜的社會現實都作出規定,無法准確預見事件和行為可能發生的種種場合。因此在將具有概括性的規則適用於具體情況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理解。為了統一適用法律,就需要對法律的含義作出統一的、正確的解釋。在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法律解釋是從法律制定到法律實施中間的橋梁。
2.由於人們在認識能力、認識水平上的差別,也由於人們利益與動機的差別,因此會對同一法律規定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對法律規定中的一些專門術語有不同的理解。這就需要法律解釋說明法律規定的含義。
3.由於立法缺憾,需要通過法律解釋改正、彌補法律規定的不完善。由於種種原因,立法是不完善的,諸如法律應規定而未規定,法律規定模糊不清,法律規定之間互相矛盾,等等。這些情況造成了法律適用的困難,因此需要法律解釋來彌補、消除、改正法律規定的不足。
4.通過法律解釋解決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法律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但又不能朝令夕改,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性。社會生活是變動的、發展的,有時發展得慢些,有時發展得快些。這就使法律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不適應。運用法律解釋是解決這種不適應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法律解釋伸展、擴張或限製法律規定的含義,以適應發展了的社會現實。在我國,法律解釋可以適應改革時期的特殊需要。在社會轉型、新舊體制轉換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法律全面地規范和調整;另一方面,又需要這種規范和調整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法律解釋就可以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及時對某些行為做出新的法律評價,以積極推進改革並有效地維護改革成果。
5.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在中國目前這93樣一個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法學工作者和法律界人士進行的,旨在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法律解釋工作,對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
(一)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概念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
解釋兩種。所謂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有權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有權作出法定解釋的機關、官員和個人,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所不同,通常是由法律規定或由歷史傳統決定的。
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做出的學術性和常識性的解釋。這種解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通常不被作為執行法律的法定依據。雖然如此,非正式解釋在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制宣傳以及法律發展方面還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二)當代中國法律解釋體製法律解釋體制,是指正式解釋的許可權劃分。當代中國關於法律解釋的體制主要是在1982年憲法的有關規定以及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基礎上建立的。根據這些規定,當代中國建立了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
1.全國人大常委會所進行的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所進行的解釋也叫立法解釋。它包括對憲法的解釋和對法律的解釋兩部分。凡關於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律加以補充規定。這里所說的法律指狹義的法律,即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立法解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決定、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通過創制新的法律條文對原有法律規定做出具有補充性質的解釋。
在我國,立法解釋的主要任務是:闡明法律實施中產生的疑義,即對法律規定本身不十分清楚、明確的條文進行說明,或者規定本身雖然清楚、明確,但實施法律的人不了解立法者的立法精神,因此需要立法解釋,適應社會發展,賦予法律規定以新的含義。在沒有對原法律進行修改、補充、廢止之前,通過賦予法律規定新含義的方法補充法律。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常委會辦公廳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一系列法律問題所作的答復,雖然不是正式的法定解釋,但對正確理解和執行法律具有積極的作用。
2.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所做的解釋。(1)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所做的解釋也叫司法解釋,是指由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這類解釋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審判解釋,另一種是檢察解釋。審判解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對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我國的審判解釋權由國家最高審判機關統一行使,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都沒有對法律的審判解釋權。檢察解釋是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檢察機關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如果審判解釋與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則應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解釋或決定。在司法實踐中,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為了更好地協調和配合,統一認識,提高工作效率,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有時採取聯合解釋的形式,共同發布司法解釋文件。(2)司法解釋的重要性。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體制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主體的,這是由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決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它的常設機關,它們是國家的立法機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成為法律解釋具體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在其他國家,由最高立法機關或其常設機關主要負責法律解釋95的情況也是很少的。在我國,從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時間和它作為議事機構的性質上來看,它也無法承擔主要的法律解釋工作。建國以來,常委會法律解釋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從數量上看,目前司法解釋最多。這是由它作為司法機關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它的任務就是適用法律於具體案件。(3)司法解釋的任務。從內容上劃分,司法解釋的任務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對法律規定不夠具體明確而使理解和執行有困難的問題進行解釋,賦予比較概括、原則的規定以具體的內容;②在多項法律對同一問題作出規定出現理解和執行困難時進行統一解釋;③對各級各類法院之間應如何依據法律規定相互配合審理案件、確定管轄問題進行解釋;④為統一案件審理標准而就某一具體案件說明應如何理解和執行某些法律規定;⑤由於社會情況發展、變化,對某類犯罪的定罪量刑的依據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新的解釋。法律調整應當與社會現實相協調,法律必須隨社會的發展而賦予某類行為以不同的法律意義,做出適合社會發展的法律評價。(4)司法解釋的具體方式:①在總結大量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作原則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這種解釋的特點是:結合司法工作但不針對某個具體案件;用概括性的方法解釋法律的含義;解釋的結果對司法機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反復適用性。這種解釋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統一司法實踐。
②直接針對具體案件事實闡明某一法律規定在某一特定場合應如何理解和適用,如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則批復中,對於在適用《繼承法》時,盡了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喪偶女婿是否擁有繼承權的解釋,以及關於承擔撫養年幼弟妹的兄姐在年老無子女時,是否應由弟妹撫養的解釋。這種解釋的結果使法律規定中抽象文字的含義在本案中具體化,對同類案件的審理具有示範作用。
3.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解釋。(1)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解釋也叫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有關法律和法規的解釋。它包括兩種情況:第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做的解釋。比如,國家技術監督局在「技監局發(1990)485號」、「技監局發(1992)491號」文件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所規定的「違法所得」的確定和計算方法所做的解釋。第二,是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自己所制定的法規所進行的解釋。(2)有權進行行政解釋的機關包括:制定行政法規的國務院以及制定行政規章的各部委;制定規范性文件的國家機關授權的下級機關。(3)國務院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它所作出的或由它授權作出的解釋,都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這種解釋不能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不得同所解釋的規范性文件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解釋。(4)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解釋在國家的法制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依法行政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規體系。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法律解釋是建立統一、協調的行政法規體系的重要條件。隨著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適應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要求,新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必然大量涌現,要協調這些法規和規章之間的關系,保障其有效地實施,必須藉助於行政解釋。
4.地方政權機關的解釋。(1)國家地方政權機關所進行的法律解釋包括兩種情況:第一,是對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做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進行解釋或做出規定。第二,是對屬於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地方國家行政機關進行解釋。(2)地方政權機關的法律解釋的特點是:只有法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即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執行機關才有此項職權;解釋只能在本地區所轄范圍內發生效力;解釋必須符合國家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國家政策,否則無效;地方國家政權機關無權解釋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三、法律解釋的方法
解釋法律的方法有多種。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的方法可以分為:字面解釋、限制解釋與擴充解釋三種。
(一)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二)限制解釋
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廣時,做出比字面含義為窄的解釋。如《婚姻法》第15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里的「父母」與「子女」都應作限制性解釋,前者應限制在未成年或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的父母,後者應限制在成年和具有勞動能力的子女。
(三)擴充解釋
這是指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窄時,做出比字面含義為廣的解釋。例如,《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里的「法律」一詞應做廣義解釋,即不僅包括憲法和法律,還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❼ 知識產權的特點是什麼

知識產權的特點
(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專有性,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無體物,所以既不能屬於人格權也不屬於財產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具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例如說著作權是著作人身權(或著作人格權、或精神權利)與著作財產權的結合,是不對的。知識產權是一種內容較為復雜(多種權能),具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兩方面性質的權利。因而,知識產權應該與人格權、財產權並立而自成一類。
■地域性,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國際性。
■時間性,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 ,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知識產權屬於絕對權,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例如是對客體為直接支配的權利,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但不發生佔有問題);具有排他性;具有移轉性(包括繼承)等。
■知識產權在好幾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識產權雖然是私權,雖然法律也承認其具有排他的獨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很多限制:
△第一,從權利的發生說,法律為之規定了各種積極的和消極的條件以及公示的辦法。例如專利權的發生須經申請、審查和批准,對授與專利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規定有各種條件(專利法第22條、第23條),對某些事項不授予專利權(專利法第25條)。著作權雖沒有申請、審查、注冊這些限制,但也有著作權法第3條、第5條的限制。
△第二,在權利的存續期上,法律都有特別規定。這一點是知識產權與所有權大不同的。
△第三,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強制實施許可制度。對著作權,法律並規定了合理使用制度。

❽ 簡答題: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徵

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徵:

1、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知識產權都有法定的保護期限,有效期限一旦屆滿,權利就自行終止或消滅,相關智力成果即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均得自由利用。

2、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指依據一國法律所取得知識產權僅在該國范圍內有效,在其他國家不發生效力。就此而言,知識產權有別於有別於財產權。

3、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智力成果可以同時為多個主體所使用,因此大多數的知識產權具有法律授予的獨占權,它的排他性使對同一項智力成果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人。

4、知識產權須經法律直接確認。知識產權沒有形體,不佔有空間,難以實際控制。因此,雖然法律規定知識產權是一種民事權利,並不意味著每個公民對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和聰明才智享有民事權利。法律僅承認該種民事權利的客體是智力成果,而非智力本身。因而,知識產權的承認與保護通常需要法律上的直接具體的規定。

5、知識產權的客體屬無形財產。知識產權所保護的客體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和特徵,也是該項權利與有形財產所有權相區別的最根本的標志。

(8)法律知識特點擴展閱讀:

類型

一、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❾ 知識產權的特點是什麼

(1)獨占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具有排他性質,任何人要實施專利,除回法律另有規定答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構成侵權。(2)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授權有效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或終止失效後該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期限是由專利法規定的。(3)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或地區的區域范圍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法律約束力,每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熱點內容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