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法律責任
㈠ 在輸血感染病毒案中,醫療機構和血站分別承擔什麼責任我國相關法律如何規定
關於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
血液是重要的醫療用品,無法人工生產,只能從人體身上採集。雖然,在采血之前要對獻血員進行體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難以解決的窗口期問題,即有5%左右的獻血員在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早期,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造成了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血液提供機構(主要是血站)以及醫療機構是否要承擔責任。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在《侵權責任法》第59條的制定過程中就表現出來了。
首先是關於血站在采供血過程中無過錯的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血站依法是否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有不同意見。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血站對民事損害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依照《產品質量法》第四41條的規定,缺陷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因此,對血站責任問題的不同意見就主要反映在對於血液是否屬於「產品」的爭議上,大體有三種意見:
1、認為血液不是產品,輸血是醫療搶救和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不同於普通的商品買賣,對血液不應當作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將從供血者身體抽取的血液,進行分裝、貯存、保管、運輸以及加入抗凝劑等,這些工序尚不構成加工和製作。血液的本質特徵不是生產勞動的成果,血站也不能生產、製造血液。「製造」血液是人類的一種身體機能,血液是從獻血者身上採集而來。輸血不同於普通的商品銷售,而類似於人體組織的移植,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根據這些規定,結合《產品質量法》第2條的規定,應當認為輸血用的血液不屬於「產品」,血站不應承擔無過錯責任。
2、認為血液是產品,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應適用《產品質量法》, 由血液提供者向受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輸血用血液( 包括全血與成分血) 與人體內的血液不同, 它經過了加工、製作,盡管過程相對要簡單一些,但如果不經過器械采血、分離、加入抗凝劑等工藝流程, 人體內流出的血液不能自動成為輸血用血液。而且,輸血用血液是血站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銷售給醫院, 患者又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向醫院支付相關費用後才使用的。
3、認為應當將血液視為「產品」,使血液提供者承擔與血液製品生產者相同的責任。相對於輸血用血液,普遍認為血液經過提取分離而形成的血液製品,如凍干血漿、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屬於產品。血液與血液製品的來源相同, 都是獻血者體內自然流動的血液( 或血漿) , 只是輸血用血液由血液提供者以較為簡單的工藝流程加工而成, 而血液製品由企業以較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加工製作。如果對「窗口期」等原因造成的輸血感染事件按照不同的規則處理,對血站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對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不符合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在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中,對於血液是否為產品不宜機械考慮,即使血液不是產品,亦應將其視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由血液提供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
其次是在無過錯輸血患者感染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如何承擔責任的爭議。與血站的情形相似,也有上述三種意見。主張醫療機構不應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只是血站提供血液的使用者。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僅負責檢測患者的血型,以及將血站取得的血液與患者的血樣進行交叉配血檢測。對於從血站取來的血液,醫療機構沒有義務進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檢測。醫療機構對血液本身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向患者收取三項費用,包括血站供應價格、儲血費和配血費。其中血站供應價格是由醫療機構代為收取的,要全款支付給血站,屬於患者支付給血站的費用。患者支付給醫療機構的費用只有儲血費和配血費兩項,分別是血液儲存費用和為患者輸血進行血型試驗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檢驗項目費用。主張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與其他銷售者相比,更具專業性,對於血液和血液製品,醫療機構都應負有最終的把關責任,這種責任關系著患者的生死存亡,作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醫院和醫生有能力和責任對血液和血液製品進行鑒別,而患者比一般消費者而言,在專業性方面更處於劣勢。因此,醫療機構的責任不應當比一般銷售者的責任更低。8
我們認為,輸血感染案件中的受害人與血液提供機構及醫療機構相比是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的弱者。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這一不可預料的風險,血液提供者和醫療機構更有控制風險、承擔風險和分散風險的能力。合理保護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利於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有利於減少醫患糾紛。因此,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理解和適用上,不應該將這種情形歸入「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由於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需要將來的司法解釋對此進行細化。在相關規定出台之前,以下兩種做法值得參考:
1、適用《侵權責任法》59條的規定。依據《侵權責任法》59條,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的前提是輸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情形下,如前所述的處於「窗口期」的血液,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是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因此,應該對「不合格的血液」作寬泛的理解,即包括處於「窗口期」的血液。正是從這個角度分析,有學者認為,對輸血感染,《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應向患者承擔無過錯責任,即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侵權責任法》顯然改變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調整方法,無過錯輸血感染的不屬於醫療機構的免責事由。
2、適用公平分擔損失原則。《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一般認為該條規定不是該侵權損害賠償中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而只是對損害結果的分擔原則。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的糾紛,如果醫療機構及血液中心均無過錯,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對受害人明顯不公平時,可以適用公平分擔損失的原則,由各方當事人分擔損害結果,即由醫療機構和血站給予患者一定的補償,以適當保護患者的利益,或者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
㈡ 有關我國公民義務獻血的法規有哪些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六條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臨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醫療機構不得使用原料血漿,除批準的科研項目外,不得直接使用臍帶血。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所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遵照合理、科學的原則,制定用血計劃,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血站供給。醫療機構開展的患者自身儲血、自體輸血除外。
第五條 醫療機構應當設立由醫院領導、業務主管部門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開展臨床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教育和培訓。
第六條 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立輸血科(血庫),在本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負責本單位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儲存血液,對本單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並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第七條 醫療機構要指定醫務人員負責血液的收領、發放工作,要認真核查血袋包裝,核查內容如下:
(一) 血站的名稱及其許可證號;
(二) 獻血者的姓名(或條形碼)、血型;
(三) 血液品種;
(四) 采血日期及時期;
(五) 有效期及時間;
(六) 血袋編號(或條形碼);
(七) 儲存條件。
血液包裝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應拒領拒收。
第八條 醫療機構對驗收合格的血液,應當認真作好入庫登記,近不同品種、血型、規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別存放於專用冷藏設施內儲存。經辦人要簽名和簽署入庫時間。
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庫。
第九條 醫療機構的儲血設施應當保證完好,全血、紅細胞、代漿血冷藏溫度應當控制在2-6℃,血小板應當控制在20-24℃(6小時內輸注),儲血保管人員應當作好血液冷藏溫度的24小時監測記錄。儲血環境應當符合衛生學標准。
第十條 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執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由衛生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一條 凡患者血紅蛋白低於100g/L 和血球壓積低於30%的屬輸血適應症。患者病情需要輸血治療時,經治醫師應當根據醫院規定履行申報手續,由上級醫師核准簽字後報輸血科(血庫)。
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要履行報批手續,需經輸血科(血庫)醫師會診,由科室主任簽名後報醫務處(科)批准(急診用血除外)。
急診用血事後應當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
第十二條 經治工程師給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前,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之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用血志願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
第十三條 醫療機構的臨床科室應當有專人持配血單(卡)領取臨床用血。領血時,按本辦法第七條規定認真核查,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拒絕領用。
輸血科(血庫)發血時,應當認真檢查領血單(卡)的填寫項目,合格後方可發血。未按第十一條規定辦理申報手續的不得發血。
第十四條 醫療機構臨床科室的醫務人員給患者輸血前,應當認真檢查血袋標簽記錄,經核對血型、品種、規格及采時間(有效期)無誤後,方可進行輸血治療,並將輸血情況詳細記入病歷。
第十五條 對平診患者和擇期手術患者,經治醫師應當動員患者自身儲血、自體輸血,或者動員患者親友獻血。
醫療機構要把上述工作情況作為評價醫生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
自身儲血、自體輸血由在治醫療機構採集血液。
患者親友獻血,由血站採集血液和初、復檢,並負責調配合格血液。
第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針對醫療實際需要積極推行血液成份輸血。醫療機構臨床成份輸血比例,應當達到衛生部規定的要求。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臨床所需成份血品種,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血站負責制備和供給。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科研用血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
第十九條 醫療機構因應急用血需要臨時採集血液的,必須符合以下情況:
(一) 邊遠地區的醫療機構和所在地無血站(或中心血庫);
(二) 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輸血,而其他醫療措施所不能替代;
(三) 具備交叉配血及快速診斷方法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的條件。
醫療機構應當在臨時採集血液後十日內將情況報告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的醫學文書資料隨病歷保存,臨床用血的醫學文書種類和格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責任人,由醫療機構及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酌情給予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㈢ 人的職責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責任心是指對事情能敢於負責、主動負責的態度; 例如社會上有些人結婚後不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不檢點、我行我素,把對方的感情和自己應盡的責任棄置腦後,最終導致家庭破裂。這就是對家庭缺乏責任心的突出表現。
什麼是責任心呢?
責任心,是一種舍己為人的態度。有責任心,是為別人赴湯蹈火的壯舉;是為別人兩肋插刀的豪情,因此,才有了黃繼光以身體擋子彈;才有邱少雲至死不移半步。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擔他人不敢擔的後果,姜素椿才會為了病人而往自己身上輸血清;葉欣才會在生前留下那句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責任心是發奮圖強的干勁。……所以,有「位卑不敢忘憂國」的陸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名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上」的詹天佑。有責任心,是面對失敗,堅強屹立,不畏挫折的意志。有責任心的人,敢於披荊斬棘,風雨無阻,勇於直面困難,從零開始。
㈣ 查對制度是什麼
臨床科室查對制度:
1、開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病員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七對」:擺好葯後查;服葯、注射、處置前查;服葯、注射、處置後查。對床號、姓名和服用葯的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3、清點葯品時和使用葯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葯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葯品時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葯要注意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需經兩人查對無誤後,方可輸入;輸血時須注意觀察,保證安全。
(4)輸血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手術室病人查對制度:
1、接病員時,要查對科別、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左右)及其標志、術前用葯等情況。
2、手術人員手術前在次核對科別、住院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葯。
3、有關人員要查無菌包內滅菌指標、手術器械是否齊全,各種用品類別、規格、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4、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縫合前由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嚴格核對大紗墊、紗布、紗卷、器械數目是否與術前數目相符,核對無誤後,
方可通知手術醫師關閉手術切口,嚴防將異物遺漏體腔內。
㈤ 輸血後渾身發癢怎麼辦,醫生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據您所述的進行異體輸血後,可發生遲發性過敏反應,是會有癢及不突出皮膚的小紅點起的建議您做下血系列,有嗜酸粒細胞增高時多有過敏情況發生,口服地氯雷他定抗過敏治療。多食vc類和鈣劑抗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