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擅自使用他人姓名

法律責任擅自使用他人姓名

發布時間: 2020-12-20 08:00:33

⑴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關於認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認定:
1、行為要件是:擅自使用即未經許可使用企業名稱或者姓名;
2、結果要件是: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即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和誤認,從而損害競爭對手。

一般要考慮在先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知名度,需要大量證據證明。
國家工商總局《關於開展打擊「傍名牌」不正當競爭行為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規定:對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或者地區企業名稱)中使用他人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可以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規定認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第五條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企業登記主管機關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
在商品經營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

⑵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禁止經營者從事市場交易的行為是採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工商機關在執法實踐中,對企業名稱的簡稱或字型大小,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名稱能否予以規制、保護?筆者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以及國家工商總局相關答復,對「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認定: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或保護的企業名稱和姓名范圍
1. 知名字型大小、境內依法登記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屬《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企業名稱范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解釋》)第六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企業登記主管機關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
2. 被控侵權的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
國家工商總局《關於開展打擊「傍名牌」不正當競爭行為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規定:對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或者地區企業名稱)中使用他人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可以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規定認定處理。該通知明確將相關公眾知悉的字型大小作為企業名稱予以保護,同時規定被控侵權的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
3. 知名的企業簡稱或企業名稱的簡稱,視為企業名稱予以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條規定,對於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熟知、已實際具有商號作用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企業或者企業名稱的簡稱,視為企業名稱並給予制止不正當競爭的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在申請再審人山東山起重工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山東起重機廠有限公司侵犯企業名稱權糾紛案民事裁定書中,就認可對被申請人的「山起」簡稱按企業名稱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保護。
4. 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姓名應與市場有關。
《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解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在商品經營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
在作家王躍文訴王躍文(原名王立山)等侵犯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作為文化市場的商品經營者,作家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競爭主體的要求……原告由於其先前的創作行為而享有聲譽……(其)姓名的商業標識作用,應予認可。」
5. 一些地方性法規將代表企業名稱、姓名的標志、圖形、文字、代號,視為企業名稱或姓名予以保護。
《江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八條、《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九條對此有相關規定。
擅自使用的認定
1. 擅自使用是指用於商業活動中。
根據《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解釋》第七條,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包括將企業名稱、姓名用於商品、商品包裝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使用」。
2. 擅自使用是指在商業活動中,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或違反規定使用他人企業名稱,足以誤導公眾,讓人誤認為是他人提供的商品或者與他人相關。
我國《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禁止企業「出租自己的企業名稱」。國家工商總局《關於對企業名稱許可使用有關問題的答復》規定,企業不得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更不得許可他人使用第三方的企業名稱或未經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企業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從事經營活動的屬於「出租自己的企業名稱」。
不過,國家工商局、國內貿易部《關於連鎖店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147號)第五條規定:「配送中心以及由總部全部或控股、參股設立的門店,其名稱可以使用總部名稱中的字型大小。與總部沒有資產關系的門店,經總部同意,也可以使用總部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也就是說,企業名稱權利人不得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但可以將其字型大小依法許可他人使用。
因此,在商業活動中將違反規定承租的他人企業名稱作為自己企業名稱使用,足以誤導公眾的,也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不正當競爭行為。
3. 誠實信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權利,是解決企業名稱之間沖突的原則。
我國企業名稱實行分級登記管理,企業名稱之間發生沖突不可避免。《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九條第(二)項禁止企業名稱中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第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登記主管機關依照注冊在先原則處理企業名稱爭議。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則進一步明確企業使用名稱,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在使用中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或者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認定為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予以糾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也要求,按照誠實信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權利等原則,妥善處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的沖突,依法制止「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該意見第十條規定,有工商登記等的合法形式,但實體上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的,依法認定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既不需要以行政處理為前置條件,也不應因行政處理而中止訴訟。在中國境外取得的企業名稱等商業標識,即便其取得程序符合境外的法律規定,但在中國境內的使用行為違反我國法律和擾亂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按照知識產權的獨立性和地域性原則,依照我國法律認定其使用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
因此,對已由工商機關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已在境外依法取得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商業活動中使用時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他人合法在先的企業名稱權,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的,也應認定為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不正當競爭行為。
來源: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http://www.saic.gov.cn/gsld/jgjl/xxb/201410/t20141015_149032.html

⑶ 擅自使用他人姓名和肖像構成侵權嗎

不,沒有以營利為目的的話,就不侵犯肖像權,如果是用來誹謗或是侮辱的行為的話,侵犯的是名譽權

⑷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提問者,-最高來人民法院關源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此有明確規定,即第六條企業登記主管機關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

在商品經營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

第七條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包括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企業名稱、姓名用於商品、商品包裝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第五條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⑸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禁止經營者從事市場交易的行為是採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回業名稱或者姓名,引答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不正當競爭。

  1. 知名字型大小、境內依法登記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屬《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企業名稱范疇。被控侵權的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

  2. 名的企業簡稱或企業名稱的簡稱,視為企業名稱予以保護。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姓名應與市場有關。一些地方性法規將代表企業名稱、姓名的標志、圖形、文字、代號,視為企業名稱或姓名予以保護。

⑹ 私自用別人身份證是屬於什麼罪

侵犯姓名權。

侵權表現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屬於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於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害等。

《民法通則》

1.第99條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2.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6)法律責任擅自使用他人姓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參考鏈接:侵犯姓名權-網路

⑺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行為是什麼行為

你好
涉嫌侵犯他人的名稱權和姓名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主要是賠償損失,停止侵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⑻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偽造或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主席令第10號1993.12.1)第21條 經營者專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屬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轉、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法律規定對於干涉盜用什麼他人姓名行為應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 第來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源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9)法律責任擅自使用他人姓名擴展閱讀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享有姓名權的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⑽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如何認定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黃璞琳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禁止經營者從事市場交易時,採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不正當手段。執法實務中,企業名稱的簡稱或字型大小,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名稱是否列入規制、保護范圍?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以及工商總局相關答復,對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行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認定: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或保護的企業名稱和姓名范圍
1、知名字型大小、境內依法登記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屬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企業名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7〕2號)第六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企業登記主管機關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企業名稱」。
2、被控侵權的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國家工商總局《關於開展打擊「傍名牌」不正當競爭行為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工商公字〔2007〕172號)規定:對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或者地區企業名稱)中使用他人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可以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規定認定處理。該文件既明確將相關公眾知悉的字型大小作為企業名稱予以保護,也明確被控侵權的企業名稱包括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的外國(地區)企業名稱。
3、知名的企業簡稱或企業名稱的簡稱,視為企業名稱予以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23號)第10條還明確提出:對於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熟知、已實際具有商號作用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企業或者企業名稱的簡稱,視為企業名稱並給予制止不正當競爭的保護。最高人民法院在申請再審人山東山起重工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山東起重機廠有限公司侵犯企業名稱權糾紛案民事裁定書(〔2008〕民申字第758號)中,就認可對被申請人的「山起」簡稱按企業名稱予以反不正當競爭保護。
4、受競爭法保護的姓名應與市場有關。法釋〔2007〕2號司法解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在商品經營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姓名」。在作家王躍文訴王躍文(原名王立山)等侵犯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2004〕長中民三初字221號)中,法院認為「作為文化市場的商品經營者,作家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競爭主體的要求……原告由於其先前的創作行為而享有聲譽……(其)姓名的商業標識作用,應予認可。」
5、一些地方性法規將代表企業名稱、姓名的標志、圖形、文字、代號,視為企業名稱或姓名予以保護。如,《江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八條、《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九條。
二、擅自使用的認定
首先,是指用於商業活動中。根據法釋〔2007〕2號司法解釋第七條,在中國境內進行商業使用,包括將企業名稱、姓名用於商品、商品包裝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使用」。
其次,是指在商業活動中,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或違反規定使用他人企業名稱,足以誤導公眾,讓人誤認為是他人提供的商品或者與他人相關。我國《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禁止「出租自己的企業名稱」。工商總局《關於對企業名稱許可使用有關問題的答復》(工商企字〔2002〕33號)明確:企業不得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更不得許可他人使用第三方的企業名稱或未經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企業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從事經營活動的屬於「出租自己的企業名稱」。不過,原國家工商局國內貿易部《關於連鎖店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147號)第五條規定:「配送中心以及由總部全部或控股、參股設立的門店,其名稱可以使用總部名稱中的字型大小。與總部沒有資產關系的門店,經總部同意,也可以使用總部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也就是說,企業名稱權利人不得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但可以將其字型大小依法許可他人使用。因此,在商業活動中將違反規定承租的他人企業名稱作為自己企業名稱使用,足以誤導公眾的,也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不正當競爭行為。
再次,誠實信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權利,是解決企業名稱之間沖突的原則。我國企業名稱實行分級登記管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企業名稱之間之間的沖突。《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九條第(二)項禁止企業名稱中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第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登記主管機關依照注冊在先原則處理企業名稱爭議。工商總局《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則進一步明確企業使用名稱,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在使用中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或者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認定為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予以糾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也提出:按照誠實信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權利等原則,妥善處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的沖突,依法制止「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工商登記等的合法形式,但實體上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的,依法認定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在中國境外取得的企業名稱等商業標識,即便其取得程序符合境外的法律規定,但在中國境內的使用行為違反我國法律和擾亂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按照知識產權的獨立性和地域性原則,依照我國法律認定其使用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
因此,對已由工商機關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已在境外依法取得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商業活動中使用時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他人合法在先的企業名稱權,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的,也應當認定為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不正當競爭行為。

請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侵權法的社會功能 發布:2024-11-20 18:30:50 瀏覽:786
中國司法部官網查詢 發布:2024-11-20 18:25:33 瀏覽:819
司法部熊選國仕途 發布:2024-11-20 18:22:38 瀏覽:36
合同法146條 發布:2024-11-20 18:03:36 瀏覽:909
知名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好 發布:2024-11-20 17:51:29 瀏覽:374
林奕含法院 發布:2024-11-20 17:42:14 瀏覽:333
天津法官套改 發布:2024-11-20 17:29:29 瀏覽:655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