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宣傳

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時間: 2020-12-20 08:35:51

① 法制宣傳有那些內容

我國前十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如下。

2001年: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2002年: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2003年: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2004年: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2005年: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2007年: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2008年: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009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1)法律知識宣傳擴展閱讀:

法制宣傳教育的原則:

(1)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安排和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各項任務,服務經濟建設,服務改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宣傳教育內容要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宣傳教育形式要為群眾喜聞樂見。

(3)堅持求實創新,與時俱進。探索內在規律,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工作形式。

(4)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制定年度計劃,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② 關於法制的知識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2)法律知識宣傳擴展閱讀: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

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

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法令制度:

《管子·法禁》: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

漢賈誼《新書·制不定》: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清何琇《樵香小記·鈞金束矢》: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③ 法律知識宣傳語

在某省的國道上經常看見的:搶劫警車是違法的!

在某省的國道上還看到版絕對經典的一條權:一人結扎,全家光榮!

在貴州的施秉看到的: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在鐵路上看到的:橫卧鐵軌,不死也要負上法律責任

在浙源至理坑的路上一個小村莊農舍上刷著這樣一條標語:國家興旺,匹夫有責;計劃生育,丈夫有責!

北京某遠郊縣:少生孩子多種樹,少養孩子多養豬!

湖南某鄉政府:結貧窮的扎,上致富的環。

貴州銅仁,在去梵凈山的路上,一個屠宰場的標語:以三個代表指導我們的屠宰工作。

④ 在農村宣傳什麼法律知識好

《來土地管理法》、《村民源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繼承法》、《計劃生育條例》;
土地管理法是指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進行管理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法律特性上說,它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法律。它立法的指導思想是: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農村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
《繼承法》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計劃生育條例》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推行計劃生育,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⑤ 我要做一份宣傳法律知識的手抄報!

太誇張了吧?宣傳法律知識的內容夠出書的了!到圖書館或書店找一本手繪手抄報的版面設計的書,裡面有大量圖案供你參考,現在 給你有關法律知識:
奴隸製法律
1)夏 中國最早的奴隸製法律,神權色彩濃厚
2)商 主要源於夏法,又發展了夏法,刑法發達
3)西周 中國古代奴隸製法律的高度全盛時期,神權色彩漸為隱退,出現了最早的民本與慎刑思想,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全面發展。
4)春秋 奴隸製法律走向衰落,出現兩大學術流派法家與儒家。第一批成文法公布
封建製法律
1)戰國 法家思想佔主要地位
2)秦朝 法家思想進一步完善,同時將重刑思想推向及至
3)漢朝 初期採用黃老思想,西漢中期採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漢承秦制,儒家思想滲透法律春秋決獄、引經注律
4)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法律在此有延續性,並有重大突破。
5)隋唐 中國封建法律的全盛時期,唐律是中華法系的代表,立法技術高度完善「儒法合流」,司法制度進一步完善。
6)宋朝 程朱理學,嚴刑「存天理,滅人慾」,法律走向殘酷,最殘酷的生命刑凌遲刑出現。
7)元朝 民族分治「屬人主義」
8)明朝 立法:繼承程朱理學,法律進一步殘酷化,出現廷杖制度。司法:會審制度形成,從唐朝出現,合議制代替獨任職,九卿圓審
9)承襲明制
中國近代法律——西學東漸,中西合壁(法律移植)
1)清末變法修律 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開端。中華法系解體。立憲,修律,諸法合體
2)南京臨時政府 倡導天賦人權、人人平等、三權分立憲法性文件,體現男女平等、除舊革新的法令文件
3)北洋軍閥 繼續推進法律的近代化
4)國民政府統治時期1927-49 完整的實現了西方法律在中國的移植。六法全書的頒布繼承於法國,進一步向大陸法系靠攏,現在台灣適用。
5)革命根據地1927-49 沒有借鑒西方,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主張,提倡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的權益。
一、柏拉圖的生平與著作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名門望族的後裔,母親更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倫的後代。由於出身高貴,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從20歲起受教於蘇格拉底,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曾一度渴望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但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刑,使他放棄了從事政治的願望。後流亡國外,40歲後回雅典並創立了「阿卡德米學園」。在學園中,柏拉圖一邊講學,培養人才;一邊著述,宣講其哲學和政治哲學,前後達41年之久。該學園在歷史上延續了900年,是全希臘文化知識的中心。

柏拉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保留下完整著作的思想家,前後共著對話25篇。有關政治法律理論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國》(成於壯年)、《政治家篇》(成於中晚年)、《法律篇》(絕筆)。一般說來,《理想國》代表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主要理想,而《法律篇》則是面對現實所寫成的有關法治的著作。

二、正義論與人治論

(一)正義之國與人的類型

柏拉圖的哲學基礎是理念與現實的區分,在柏拉圖看來,世界由「理念世界」和「摹本世界」兩部分組成。理念是精神的,是第一性的,盡管它是無形的,但它是萬物的根源,是永恆不變的真實存在;而摹本世界,則是有形的,虛假的,變化不定的,只能算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人由於分享理念程度的不同,相應地便分別具有了金、銀、銅鐵的三種不同的性質,人也就具有不同的類型和品質:

金→哲學家→智慧

銀→勇士→勇敢

銅鐵→生產勞動者→節制

然而,節制的品質不僅應當為生產勞動者所擁有,也應當成為所有三種人的品質,因為一個國家必須保持和諧協調,只有當人們各盡其職、各守其位時,國家才可能產生「正義」的品德,成為正義之國。當個人的三種品質(慾望、激情和理智)在個體中協調運行秩序井然時,個人就成了正義之人。這意味著理性支配慾望,精神支配肉體;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柏拉圖所說的正義就是一種道德正義。

(二)法律與正義的關系

在柏拉圖看來,一個人品性中,都具有「較善」和「較惡」兩部分。如果較善的那部分佔優勢,就控制住「較惡」的那部分,他就成為自己的主人;如果他接受不良的教育,或者受壞人的薰染,他便成為「自己的奴隸」。當惡性膨脹時,就只好服從外在的權威,這個外在權威就是法律。

對於柏拉圖來說,法律就是一種社會行為准則,它是公道與正義的標志。但是,法律的正義與道德正義不完全相同。法律正義是「訴訟正義」,是指通過法律機器的正常運轉而獲得的後果或判決。因此,法律正義是為道德正義服務的。

(三)哲學王與人治

柏拉圖認為,哲學王通過知識進行統治,比法律統治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法律遠不如和哲學家的智慧相比。因為:(1)哲學家所掌握的是一種真理,它比國家機關所制定的法律要高明得多;(2)「法律者強者之所好」,而現實中的法律並不必然體現正義,而惡法並非真正的法律;(3)法律是刻板和固定的,而政治本身是柔性的。而哲學家的知識可以隨機應變;(4)一切社會都需要和諧,而這只有哲學家通過智慧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三、法制論:立法與守法思想

(一)立法過程論

在柏拉圖看來,立法是一個「清刷」的過程,即必須對原來的舊制度和人們的品質清洗一番,方能制定出新的法律。在立法時,先應當確定憲法大綱,然後是制定法律和規章。柏拉圖重視成文法,而認為習慣是來源於普通人的習俗。

(二)立法原則論

根本的原則是依照公正的理念制定法律,並應依全體人民的幸福為依據。就立法的重點而言,著重於培養公民的法律精神。

(三)守法論

柏拉圖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認為國家形成於契約。而契約的核心就是對法律的遵守,這就意味著,只有守法的美德才是符合國家的本性的。[1]

柏拉圖認為,對於有意志的公民來講,法律的統治並不具有強迫性,而是體現了國家的良善願望。他認為:「如果法律能完全導致至善或至少是能部分地達到這樣的目的,這些法律我們都應該執行。」對公民的教育也是要引導他們執行和遵守法律;法律必須擁有權威,國家官員的權力必須受到約束,所謂良法須由良吏來執。

四、柏拉圖法律思想的主要評價

第一,法治主義思想是西方法律傳統源遠流長的一個傳統,對西方近代法治主義的復興具有深遠的影響,並成為羅馬法的重要思想基礎;

第二,概括了古希臘政治哲學的精髓:最好的政治是難以實現的,而防止最壞的政治是可能的,這就是,必須運用至高無上的法律進行統治。

第三,關於「混合政體」的研究以及「分權原則」的論述,被學者譽為三權分立的原型。

第四,集體主義方法論也開創了後世以集體為單位研究國家、法律學說的先河,在柏拉圖的理念中,個人只是城邦的工具和手段,並無獨立存在的價值。

----------

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一、亞里士多德的生平與著作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臘網路全書式的思想大家,曾師從柏拉圖。其代表著作是《政治學》和《雅典政制》(研究158個國家城邦政治制度的總結之一),此外,《倫理學》中也有大量的法律思想資料。國內苗力田教授主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有十卷之多。

二、法律正義論

(一)正義的內涵與分類

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以正義為基礎,由這種正義衍生出法律,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產生的一種美德。正義和不正義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否服從紀律;二是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東西是否他應當得到的。正義又可分為「普遍的正義」和「個別的正義」兩種。其中「個別的正義」又分為「分配的正義」和「平均的正義」兩種。「分配的正義」就是求得比例的平等,這種正義是從人的不平等性出發的,而這種不平等性是自然造成的,是固定不變的。至於「平均的正義」就是指人們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正義是以人的等價性為依據,使相互利益等同。

(二)法律正義論的延伸:平等與中庸

1.平等。一是數量平等,即各人所得到的事物在數量和容量上與他人所得的相等;二是比值平等,即根據各人的實際價值按比例分配與之相衡稱的事物。政治權利的分配必須以人們對於構成城邦各要素的貢獻的大小為依據,誰具有比他人較為優越的政治品德,誰在城邦實現良善生活的過程中善德行為最多,誰就應該在這個城邦中享受更多的利益。

2.中庸。所謂中庸是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亞氏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性。對於社會而言也是如此,社會分為極富者(常逞強放肆以致犯罪)、極貧者(往往懶散無賴易犯小罪)和中產階級。唯有中產階級是貧富兩階級矛盾的「最好的中性的仲裁者」。因此,中產階級最適宜擔任統治者和立法者。

(三)正義與法律的關系

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由正義延伸出法律。正義的原則寓於實體法之中。自由正義導致了自然法的形成,而這成為國家制定實在法的依據。

三、法律的定義、作用、分類

(一)關於法律的定義

法律是政治上的正義,是世所公認的公正不偏的權衡標准,是理性的體現,又是一個合同式的契約。法律的特性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義的體現,它對一切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變性,法律應該允許變革,當然這咱變革須要慎重;(3)必須遵守性。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們的行為准則,人人都必須遵守它。

(二)關於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和目的全在於為了城邦的「善業」,為了「善德」,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進人類的道德。

(三)關於法律的分類

1.自然法與制定法。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是以正義為基礎的,是存在於社會的普遍原則,是反映「自然存在秩序」的法律;制定法即實在法,是由人制定的。自然法高於制定法;

2.基本法和非基本法。基本法實際上也就是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治理形式,規定統治者的人數及產生的辦法,規定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3.良法與惡法。凡是正宗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良法;凡是在變態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惡法;

4.成文法和習慣法。習慣法即希臘城邦中長期存在的習俗或稱禮儀。

四、法治主義理論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五、亞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點

第一,與柏拉圖一樣,均從倫理學入手來探討理想的政治生活方式,由此開創了西方法哲學的理論傳統,並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

第二,將法與政治合而為一進行研究,使法律社會學或者政治法律學的學科構造奠定了基本的原型;

第三,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分析問題的立足點是考察現實,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歸納法,即通過分析、比較,然後得出結論。所以有人稱,柏拉圖給予後人以更多的激情與理想,而亞氏則留下較成熟的體系與邏輯;[1]

第四,推崇法治的精神,對於西方成熟的法治理論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⑥ 法律知識宣傳心得體會300字

這周,學校開展了以\\「安全法制教育」為主旨的演講活動,學校專程聘請了安全法制教育的校長,為我們講解,讓我們學會了用法制武器保護自己。\r\n\r\n作為一名小學生,知法,學法,懂法,用法是我們人身健康的保障,法律法制是社會和諧的一道警戒線,做為一名守法的好公民,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時,必須理智的想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已經犯法,並杜絕一切違法行為。\r\n\r\n小小的我在這個世界中迷茫,面對利益與謊言編織出的美麗幻境,明知是黑暗布下的陷阱,我們卻選擇了毫不理智的踏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r\n\r\n做為21實際的青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即將踏入這個社會,以後的路還很長,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是我們的必修課,為了我們的成長,我們必須增強法律意識,提高用法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n\r\n知法就是為了創造如果,守法就是為了落實如果,用法就是為了改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留點心吧!也許你會發現一件小事也有快樂的原點在發光。\r\n\r\n近年來,全社會不斷重視和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真情關注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青少年應當嚴以律己,把遵紀守法內化自己自覺的行動,真正做到\\「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讓我們\\「與法同行」,真正唱響\\「我知法,我守法,我健康,我發展,我快樂!」的主旋律。

熱點內容
律師營業執照 發布:2025-01-21 09:12:45 瀏覽: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發布:2025-01-21 08:23:50 瀏覽:25
技術秘密許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7:56:14 瀏覽:388
婚姻法離婚債權 發布:2025-01-21 07:45:43 瀏覽:618
轉包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7:05:28 瀏覽:901
開展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培訓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21 06:39:48 瀏覽:434
工地處罰條例 發布:2025-01-21 06:39:44 瀏覽:93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26
有關法治的歌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46
法治網是法治日報 發布:2025-01-21 06:29:18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