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國際法律責任
『壹』 國際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主體
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過錯
主觀故意或過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違法行為
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損害事實
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
損害應當具有 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
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因果關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一因一果的關系
『貳』 國際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麼
一般是過錯責任原則。
『叄』 簡述國際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國際不法行為的構成要件
根據國際法委員會《國家責任條款草案》規定,一個國家專對於本國的國屬際不法行為應承擔責任,這是一項國際法原則。
構成國際不法行為的條件:
1、客觀上,該行為違背了該國的國際義務,造成對外國權益的損害;
2、該項侵害可歸責於國家,即「可歸責性」。
一國的行為是否違背了其國際義務,是以國際法為標準的。
國際不法行為應當歸咎於國家,否則不能引起國家責任。
國家只能對「以國家或政府名義從事的、由國家正式授權並控制的行為」對外承擔責任。
『肆』 什麼是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指如果一國際法主體的行為的不當性已被排除,該主版體的國際責任便隨之權免除。其中,國際法律責任免除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一)同意:指受害主體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體一方實行某項與其所負之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即排除加害主體一方行為的不當性。(二)對抗措施:受害方針對加害方所犯的國際不當行為而採取的對抗行為。(三)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於不可抗和無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無法預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為不符合該項義務,以致在實際上不可能按照該項義務行中,應扣除其行為的不當性,免除該國的國際責任。(四)危難:指代表國家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作為唯一選擇,而不得已作出的不符合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五)緊急狀態:指一國遭到嚴重危及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一嚴重緊急狀態而採取緊急措施所作的違背國際義務的行為,該行為的不當性也應予以排除。
『伍』 國際法律責任的概念 國際法律責任的概念
國際法律責任是國際法主體對國際不法行為或損害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國際法律責任又包括了國際法主體對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和損害責任。
『陸』 國際法律責任形式可以同時適用嗎
國家不當行為一經確定,就會引起法律後果即國際責任.在國際實踐中,行為國承擔的國家責任依其不當行為的程度和其他具體情況,一般有以下一些方式.這些方式既可能被單獨採用,也可能同時採用.(
『柒』 多選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有
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與國際法的主體基本上是相同的。個人雖不是國際法的主體,但可以成為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
國際法主體的范圍
1、主權國家。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家被認為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至今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最主要和基本的構成單位,也是國際法最主要的主體。國家也被稱為原始和完全的國際法主體。當代國際法是以規范國家關系作為主要對象的。
2、國際組織。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國際組織主要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二戰以後,國際組織大量的出現和其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其被接受為國際法的主體。但國際組織作為國際法的主體是派生性的,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是由成員國通過作為國際組織章程的國際協定賦予和限定的。它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只能在此限度之內。
3、其他。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組織或民族解放運動,是在殖民地民族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作為其未來民族國家的過渡性實體,參與某些國際關系,從而被國際社會接受為國際法的主體。但是其作為國際法主體,是有條件和不完全的。並且,隨著全球非殖民化的基本完成,現在這樣的實體已為數較少。
4、關於個人是否為國際法主體的問題。關於個人是否為國際法主體是一個存在爭論的問題。典型的觀點有三種:
第一種認為個人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
第二種認為個人是國際法的主體之一;
第三種認為個人不是國際法的主體。
現在大多數學者持後兩種觀點。認為個人已經是國際法主體的根據主要在於:在現代國際法中,個人可以享有國際法上的權利或承擔某些。義務或責任。比如國家元首或外交代表享有的特權與豁免、國際法對從事國際罪行個人責任的直接追究、個人在某些國際司法機構有出訴權及有些國際人權公約對個人權利的直接規定。但是,依靠這些證明個人為國際法主體的觀點是不能完全成立的。
首先,國際法確定的外交代表或國家元首的特權與豁免實質上是賦予國家的,上述個人是代表其國家享有這種權利。
其次,在國際罪行的懲處方面,國際法規定的是國家承擔合作和懲處犯罪的義務和權利,個人在此僅僅是被國家懲處的對象而不是主體。
最後,個人在國際機構的出訴權,僅僅存在於個別區域內並針對特定事項,不具有普遍的意義;而國際人權公約雖然有對個人權利的規定,但實質仍是國家承擔保障和促進的義務,個人的權利是通過國家的國內法才能享有的。此時,在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主體仍然是國家而不是個人。
綜上所述,國際社會的普遍情況中,個人尚不是完全的國際法主體。
『捌』 國際法律責任與國內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心裡別提有多得意,當他路過棗子村時,
一陣夜風吹來,毛蟲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棗香
,讓他垂涎欲滴。都說棗子村的棗子香氣誘人,今晚一聞,果然
『玖』 國際法律責任中的個人問題
國際刑事責任分為個人的刑事責任和國家的刑事責任。個人因為實施了主要由個人才能構成的國際犯罪行為而承擔刑事責任,這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國家因實施了主要由國家構成的國際犯罪行為而承擔刑事責任也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個人國際刑事責任和國家國際刑事責任似乎就是兩個界定得涇渭分明的概念領域了。但實際上,這兩個看似涇渭分明的領域卻存在著一個主體上暗合的交匯點,從而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引發了一個廣泛爭議的問題:個人是否可以因主要由國家實施的國際犯罪(例如侵略罪,戰爭罪等)而承擔刑事責任。
http://tieba..com/f?kz=100284131
國際法上的個人刑事責任是指個人因其所犯國際罪行依據國際法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國際法上的個人刑事責任原則的確立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稱:「違反國際法的罪行是人而不是抽象的實體所犯下的,因此,只有通過懲治犯下此類罪行的個人,才能使國際法的規則得到實施。」1950年,國際法委員會編纂了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法庭判決中所承認的國際法原則,其中包括「從事構成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的人承擔個人責任,並因此應受懲罰」。此後,國際社會簽訂了一系列國際條約,既重申了國際犯罪的個人刑事責任原則,也擴大了要求個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國際罪行的范圍。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個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又有了新的進展。2002年7月,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成立。
『拾』 國家責任的國際法法律基礎有哪些
國家責任的國際法法律基礎有:(1)終止不法行為。當一個國家從事了國際不法行為,不管其後果如何,它首先有義務要停止這一不法行為;(2)賠償。賠償作為一個集合概念,往往指各種形式的賠償,如恢復原狀、賠償、道歉、保證履約等,這些賠償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綜合適用;(3)恢復原狀。受害國根據國際法有權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賠償造成的損失,恢復原狀;(4)補償。根據國際法,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以補償方式給予補償;(5)道歉;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特別是道義上的損失賠禮道歉,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和一定的范圍內給予其他的補償;(6)保證不再重犯。保證不再犯通常是在道歉時就做出的,或在以其他方式賠償時做出的擔保,而不再作為一種單獨的賠償方式加以強調;(7)國際求償。國家若要通過國際法庭提出求償,它必須首先證明它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1)同意。一個國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國實行某個與其所負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該行為在與該國的關繫上就排除了不法性,但該行為不得逾越該項同意的范圍。(2)對抗措施與自衛行為。一個國家針對他國所犯國際不法行為而不得不採取的某種不符合自己對他國原已承擔的國際義務的對應行為。(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一個國家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於該國無力控制和無法預料的外界事件而在實際上無法履行該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或者在事實上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的有關規則。(4)危難與緊急狀況。危難是指國家執行公務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監護人的生命,作為唯一的選擇,不得已而作出的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緊急狀況則指一個國家在本身遭遇嚴重危及本國的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緊急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種嚴重緊急狀況而採取的必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