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和義務與法律責任
❶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包括哪些
權利與義務的區別在於
1,權利是主動的,是法律賦予你的以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版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權.
,2,義務是被動的,是法律規定的,你必須作為或者不作為以保證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
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1,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2,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3,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❷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
剛好這幾天在看法律
用法律知識來回答你吧
雖然看起來很「法律」
不過仔版細看
很有道理
不愧權是法定的定義,精準到位
不過
在法律書里
我們叫「權利與義務」
權利:憲法規定的,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權而必須享有的有關人身、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它具有法定性、目的性、相對性和可放棄性四大特徵
義務:憲法規定的,為保障一個有序的社會而由公民履行的最主要的義務,它具有法定性、強制性、利他性和不可放棄性四大特徵
❸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權利和義務具有抄平等性
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對應關系
❹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包括哪些
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內務關系。
權利和義容務是相互聯系的:
1,從結構上看,兩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2,從數量上看,兩者的總量是相等的。
3,從產生和發展看,兩者經歷了一個從渾然一體到分裂對立再到相對一致的過程。
4,從價值上看,權利和義務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因而兩者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❺ 權力與義務的關系
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反之亦然。
世上沒有沒有權利的義務,也沒有沒有義務的權利。同時,我們可以放棄享受權利,卻不能放棄履行義務。
法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運作的行為規范。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個人、組織(法人)及國家(作為普通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還包括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在依法執行公務時的職權和責任。它明確地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必須怎樣做;禁止怎樣做。必須做的未做,禁止做的做了,就要追究法律責任。所以,立法機關代表人民做這樣的規定時,要力求符合客觀規律,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從法學理論的角度對二者關系的研究論述,主要是以下四點。
1、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是指任何一項法律權利都有相對應的法律義務,二者是相互關聯、對立統一的。
2、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這主要表現在權利義務的總量是大體相等的。如果權利的總量大於義務的總量,有的權利就是虛設的;如果義務總量大於權利總量,就有特權。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二者的總量也是相等的,如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法律權利的享有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在許多情況下,不主張權利,義務人就不去履行義務。 法律義務也是法律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在任何類型的法律體系中,都是既有權利又有義務的,這樣,才能通過法律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調整。
❻ 簡述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權利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權利主體所擁有的正當的行為自由與行為控制。所謂義務, 就是指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義務主體根據權利主體的要求而必須進行的行為約束。他們的關系如下:
(1)結構上的相關關系。權利與義務在結構上是相互關聯的。
(2)數量上的等值關 系。任何社會的權利總量和義務總量總是相等。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權利與義務在功能 上的互補關系是由它們的特性所決定的。
(4)價值意義上的主次關系。在價值意義上,權利 處於主要和主導地位,而義務處於次要和非主導地位。權利是義務存在的依據和意義。
(5)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是指特定主體所享有的權利與所承擔的義務是相 對等的。
(6)權利和義務與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義務: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權利: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得到的價值回報。
職責: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通常有一種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決定著他的根本利益,是他主要的生活來源和生存根本,職責就是一個人在其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權利與義務相對稱:
法律對公民或法人能夠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並要求他人相應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許可。
在社會主義社會,權利與義務是一致的,不可分離,在法律上一方有權利,他方必有相應的義務,或者互為權利義務;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會只承擔義務而享受不到權利。
指法律對法律關系主體能夠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應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為的許可與保障。
權利是為道德、法律或習俗所認定為正當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自由。不過,這個定義並不是完美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實際上,既然上述五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能表示權利的某種本質,那麼,以這五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為原點給權利下一個定義都不為錯。究竟以哪一個要素或哪幾個要素為原點來界定權利,則取決於界定者的價值取向和理論主張。
同時,「為道德、法律或習俗認定為正當」也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權利
❼ 論述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法理學)
論述權利和義務的關系⑴義務可以理解為: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主體以相對受動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利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權利可以解釋為:規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⑵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調整的特有機制,是法律行為區別於道德行為最明顯的標志,也是法律和法律關系內容的核心.權利與義務作為法律關系的重要因素,它體現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反映著法律調整的文明程度.從宏觀方面講,可以把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概括為:歷史進程中曾有的離合關系,邏輯結構上的對立統一關系,總體數量上的等值關系,功能上的互補關系,運行中的制約關系,價值意義上的主從關系.①從人類不同的發展階段看,權利與義務有過離合關系.早在原始社會,權利與義務完全結合在一起,無所謂權利與義務的區分.但是,進入階級對立社會以後,由於人們之間在經濟上,政治上處於不同地位,權利與義務也就隨之分立,尤其在私有制社會中,一部分人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而另一部分人只履行義務而享受不到權利.②從邏輯結構上看,權利和義務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權利意味著獲得,而義務則意味著付出;一個是主動的,另一個是相對被動的.它們在法律關系中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但同時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兩個方面.這種互相依存關系表現在,權利和義務是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的,有的行為既有權利屬性又有義務的特點.③從整體數量上看,權利與義務具有量上的等值關系.一個社會的權利總量和義務總量是相等的.就整個社會而言,只有權利與義務在總量上處於等額狀態,利益的付出與獲取才能達到平衡,社會生活才不至於出現混亂.應該說,權利的限度就是義務的界限,而義務的范圍也就是權利的界限.④從價值功能上看,權利與義務具有互補關系.法律總是以確認和維護某種權益為起價值目標,但是,單純的權利並不足以使利益得到,必須通過設定義務去保障權利目標的實現.沒有義務就無所謂權利,沒有權利也就無所謂義務.⑤從法律運行的角度看,權利與義務之間具有制約關系,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權利與權利之間,權利與義務之間,權利與權力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關系.一方面,從個人與國家的關繫上講,個人的權利對國家的權力的制約導致國家的義務和責任的產生,國家的權力對個人生活的制約導致個人義務的形成.另一方面,從國家機關相互之間,個人之間的關系的關繫上看,權利與義務也具有制約關系.⑥從法律調整的價值取向上看,權利與義務具有主從關系.在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不可能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有些法律關系中,義務處於主導地位,有的法律關系中,權利處於主要地位,就整個法律關系而言,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權利處於主導地位,權利是目的,義務是手段,義務是設定以保障和實現權利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❽ 什麼是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公民的權利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稱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婚姻自由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等.
公民義務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義務稱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的義務大致可分為三類:1、是公民對國家履行的義務.如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2、是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3、是公民對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義務,如父母教育撫育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等,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一)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
1、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或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情況出現.
2、司法機關對公民適用法律時,一律平等對待.任何公民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1、某一內容是自己的權利或義務,相對來說,就是他人的義務或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某一內容只是義務,不是權利,但公民可以從履行義務中受益.表現為權利和義務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公民可以從自己履行義務中盡情享受國家稅收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滿足.公民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國家就會更加富強,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進他們自覺履行義務.也就是說,公民為國家和社會履行義務,就是為實現自己的權利創造條件;國家使公民享受履行義務的益處,更能促進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公民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
3、某一內容既是公民的權利(義務):又是義務(權利).表現為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彼此結合,具有雙重性.如公民的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在法律中,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同時出現的,它們呈現出以下的相互關系
(三)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
1、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是指任何一項法律權利都有相對應的法律義務,二者是相互關聯、對立統一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勞動和受教育等則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2、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這主要表現在權利義務的總量是大體相等的.如果權利的總量大於義務的總量,有的權利就是虛設的;如果義務總量大於權利總量,就有特權.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二者的總量也是相等的,如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法律權利的享有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在許多情況下,不主張權利,義務人就不去履行義務.
法律義務也是法律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在任何類型的法律體系中,都是既有權利又有義務的,這樣,才能通過法律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調整.但是由於國家本質和社會性質的不同,決定了人們的價值選擇不同,因而,有的法律體系以義務為本位,如從奴隸社會開始有法的時候起,歷史上一系列法律體系,就「幾乎把一切權利賦予一個階級,另方面卻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另一個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