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保留的法律效力
㈠ 國際條約在中國的法律地位
國際條約與協定的內容與國內法具有一樣的約束力,所以是我國法的淵源。
國際條約指我國與外國締結、參加、簽訂、加入、承認的雙邊、多邊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性質的文件(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議、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
行政協定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間簽訂的有關政治、經濟、貿易、法律、文件和軍事等方面內容的協議。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國家名義簽訂,後者以政府名義簽訂。
註:我們國家和政府一旦與外國或外國政府簽訂了條約或協定,所簽訂的條約和協定對國內的機關、組織和公民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
(1)條約保留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法律淵源分類:
1、歷史淵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規范產生的過去的行為、事件和法律。換句話說,法律的歷史淵源是指特定法律規范與歷史上出現過的行為、事件有什麼聯系,或從歷史上某種法律中汲取了什麼內容或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理論淵源。即指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源泉。這些理論提出並論證了某種社會行為或法律原則的合理性,並得到掌握政權的階級的普遍認同,成為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基礎。
3、本質淵源。即從本質上說法律來源於什麼。
㈡ 國際協議,公約,條約哪些具有法律效益
對簽約國都有法律效力。
採納謝謝
㈢ 雙方私下簽訂協議,條約,具有法律效應嗎
雙方私下簽訂協議,條約,只要不違反法律等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據最高版人民法院關於適權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五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的規定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發生糾紛後,按照法律規定的解決步驟是,首先由男女雙方自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再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確認協議有效,經法院審理認為沒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將判決合同有效,並要求義務人在判決規定的期限內自覺履行義務,在此期限內沒有自覺履行義務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㈣ 國際法中因為無權或越權而簽訂的條約對本國有沒有法律效力
如果一項條約為無締約許可權或越權者所為,且時候沒有得到有權國的追認,該項條約為無效條約。
㈤ 脅迫我簽下不平等協議書,此條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即使是在脅迫下簽的抄不平等協議書,此條約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但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決撤銷協議。在沒有判決撤銷前,協議書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㈥ 國家間簽訂條約、聯合公報、聲明等的區別
條約,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的關於權利與義務的各種協議總稱。廣義的條約指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各種協議,包括公約、協定、議定書、換文、聯合國宣言和憲章等;狹義的條約指重大的政治性的協議,如同盟條約、邊界條約等。
聯合公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就有關重大國際問題、事件的會談進展、經過、達成的協議等所發表的正式文件,是用以表明雙方或多方對同一問題的共同看法的報道,或是經過談判達成的具有承擔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文書。
聯合公報可分為一般聯合公報和條約性公報。前者主要是在國家領導人或政府代表團出訪、來訪中,雙方對某些重大問題進行討論的報道,或者是雙方對一些問題有共同的看法,或者是陳述各自的觀點。它多屬國際關系中禮節性友好往來的正式報道,一般不需要雙方代表簽署,只由雙方協商決定一個報道稿件,以聯合公報的文體在各自國家的重要報刊上發表;後者是在國際事務中雙方或多方對共同關心的某件事經過談判達成一定的協議,並規定了談判各方承擔的權利和義務,經過各自全權代表簽署,以昭信守的條約文件。由這種內容構成的聯合公報,其本身就是條約。
聯合聲明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在舉行會議或會談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表明立場,或說明各方就雙邊或多邊問題所達成的協議以及各自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而發表的聲明。聯合聲明在法律效力上弱於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中有些雙方認可、聯合簽署的條文,在概念、定義上都強於聯合聲明。
㈦ 國內法律是否有高於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
對於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相比較的效力,我國在這一問題上亦無原則性法律規定。但一些專門回的法律答、法規作出了「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國際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的規定。
如1986年《民法通則》第142條的規定表明,國際條約的效力高於國內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實,自1982年以來,就連續有些法律作出類似規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
㈧ 國內法律是否有高於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
對於國際條來約與國內法相比較的自效力,我國在這一問題上亦無原則性法律規定。但一些專門的法律、法規作出了「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國際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的規定。如1986年《民法通則》第142條的規定表明,國際條約的效力高於國內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實,自1982年以來,就連續有些法律作出類似規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如1982年《商標法》、1984年《專利法》、1985年《繼承法》、1992年《海商法》等。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 第189條首先作出了與上述《民法通則》第142條相同的規定,而1991年《民事訴訟法》重復了這樣的規定。從這些規定看來,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在國內是有直接的效力。同時,國際條約的規定若與國內法律不同時應優先適用。但是,由於這些規定僅限於個別法律,還不能說是已經在中國法律體系中完全確立了規則。不過,上述法律作出這樣的規定的事實充分說明了我國立法政策的明顯傾向,從而有「國際條約優於國內法」成為一項具有普遍性規則的可能。
㈨ 和美容院的條約有法律效力嗎
那得看條約內容是否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這兩種情形的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一般情況下,雙方約定、協商一致,簽字即有效。
㈩ 公司制定各種罰款條約要求員工簽字,簽完後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沒有罰款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