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工程掛靠關系法律責任

工程掛靠關系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0 14:44:59

『壹』 如何認定工程掛靠中的法律關系

由於建築工程質量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休戚相關,因此國家對建築施工企業實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但是由於我國建築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於是借用資質的現象就「應運而生」, 掛靠施工一直是建設工程實務中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審判實務中對於如何認定掛靠施工以及如何區分企業內部承包,在無效的情況下,掛靠人(借用資質證書的實際施工人)完成的工程建設工程價款如何計取等一直缺乏明確的認識和深入的分析。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於掛靠施工的效力及法律後果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在具體適用《司法解釋》及對具體條款的理解上,在審判實務中,尚存在不同的理解。
一、掛靠施工法律關系的界定
1、掛靠施工的定義
掛靠施工是指沒有資質的施工人或資質低的施工人(即掛靠人)借用有資質或資質高的施工企業(被掛靠人)的名義承攬工程並向其交納管理費的行為。這里的「借用資質」既包括沒有資質的個人、單位向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借用資質,又包括低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向高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借用資質以求與建設項目要求相適應,這種行為在法律上被稱為「掛靠」。 即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承攬工程施工。掛靠施工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掛靠人自負盈虧。
掛靠人一般沒有從事建築活動的主體資格,或者雖有從事建築活動的資格,但不具備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被掛靠的施工企業具有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證書,但往往缺乏承攬該工程項目的手段和能力;被掛靠的施工企業向掛靠人收取一定數額的「管理費」。掛靠人以被掛靠企業的名義對外訂立合同以及辦理有關手續,被掛靠人完全不履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規定的全部義務,不對實際施工活動實施管理,所謂的管理費實際上是掛靠費。
對於掛靠施工這種法律現象,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關於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徵求意見稿中曾明確使用過「掛靠」二字,但在最終發布實施的正式解釋中又取消了掛靠字眼,改成了上述原則性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是這樣規定的:發包方與承包方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不具備法定資質的單位或個人以掛靠、聯營、內部承包等轉包的形式使用具有法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在掛靠施工法律關系中,有三方當事人,是一種三方當事人的三角關系,這三方當事人是:發包方、被掛靠人(出借資質證書一方)、掛靠人(借用資質證書的實際施工人)在這三方當事人之間存在如下三種法律關系,發包方與被掛靠人之間的名義施工合同關系、發包方與掛靠人之間的實際施工合同關系(尤其在發包方對掛靠知情的情況下)、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的無效經營合同關系(無效分包、轉包關系)。
2、 掛靠施工與企業內部承包合同及項目經理人對工程的管理之間的區別
因司法解釋規定掛靠施工屬無效合同,法院有權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參見司解第四條),被掛靠人常常否認與掛靠人之間存在掛靠關系,而主張是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或指派的項目經理對工程進行正常管理,進而主張不屬於法院受案范圍或是一種有效合同關系。
(1) 掛靠施工與企業內部承包的區別
企業內部承包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法律術語,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對企業內部承包問題一直沒有系統性的專門規定,內部承包的經營模式並不為我國法律法規所禁止,最高法院關於內部承包的答復以及勞動部門的一些請示答復也曾經對內部承包有所涉及,勞動部辦公廳曾於1993年12月27日發布《關於履行企業內部承包責任合同的爭議是否受理的復函》。函復闡明:企業實行內部責任制後與職工簽訂的承包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很大差別,一般不屬於勞動合同。但是,如果承包合同中包含有工資福利等應在勞動合同中規定的勞動權利義務方面的內容,則該合同帶有勞動合同的某些屬性。職工與企業因執行承包合同中有關勞動權利義務方面的規定發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但這僅僅是內部承包合同與勞動爭議的區分標准,並沒有對內部承包做一明確的定義,有些方面可以肯定,第一,內部承包合同主體上承包方必須是內部人員,即施工企業內部職工;第二,內部承包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繫上表現之一是承包人需要向施工企業交納管理費。交納的管理費與承包事項相對應,所謂承包事項,即承包的內容不是勞動權利義務關系所指向的勞動權利事項。筆者認為,這一點成為區別勞動合同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三,內部承包合同的承包人在經濟上可能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掛靠施工合同與內部承包經營合同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所區別,一是從主體上看,發包方與承包方在簽訂合同上是否為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掛靠施工中掛靠人一般不是企業職工,與施工企業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不享受企業有關勞動保險待遇和工資待遇,而內部承包的承包人一定是公司的職工,承包人與施工企業具有隸屬關系;二是從時間上看,內部承包合同在時間上承包人先是企業職工後是簽訂承包協議,而掛靠施工的掛靠人沒有隸屬關系一般與被掛靠企業是平等主體,不會在企業人員上反映出來,往往具有臨時性的特徵。三是從內容上看,雙方的合同中約定無論掛靠人所承包的工程盈虧與否,掛靠人均應向被掛靠人交納固定的管理費。
(2) 掛靠人與項目經理的區別
1995年1月7日建設部建建字第1號文發布的《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管理辦法》對於項目經理的概念、管理、資質、發證機關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該文件第二條規定: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以下簡稱項目經理)是指受企業法定代表人委託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全面負責的項目管理者,是建築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項目上的代表人。第四條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本轄區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第十條規定:項目經理資質分為一、二、三、四級。第十二條規定:項目經理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從事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項目經理,必須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組織培訓、考核和注冊,獲得《全國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培訓合格證》(以下簡稱「項目經理培訓合格證」)或《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證書》。第十九條規定:項目經理是崗位職務,在承擔工程式建設時,必須具有國家授予的項目經理資質,其承擔的工程的規模應符合相應的項目經理的資質等級。第二十七條規定:已取得項目經理資質證書的,各企業應給予相應的企業管理人員待遇,並實行崗位工資和獎勵制度。
依據上述規定,項目經理是崗位職務,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資質認證,發放資質證書,並持證上崗,實行崗位工資和獎勵制度。即項目經理並不是企業擅自授予的一種稱謂,是有其特定的法律含義的。若掛靠人沒有項目經理的資質證書,也未領取項目經理的崗位工資,則不符合項目經理的主體身份,若掛靠人具有項目經理的資質證書,則其與被掛靠單位之間是否形成掛靠施工的法律關系則要考察:
(一)合同約定的施工單位與現場實際施工方之間有無產權關系;
(二)合同約定的施工單位與現場實際施工方之間有無統一的財務管理;
(三)合同約定的施工單位與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及主要工程管理人員之間有無合法的人事調動、任免、聘用以及社會保險關系;
(四)合同約定的施工單位與施工現場的工人之間有無合法的建築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關系。
若有,則不是掛靠施工關系;若無,則是掛靠施工關系。
二、掛靠施工糾紛案件中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
掛靠施工中的糾紛主要表現在工程質量糾紛和工程款結算糾紛兩方面。
1、發包方訴掛靠人和被掛靠人工程質量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法發[2000]26號)第119個案由就是「掛靠經營糾紛」,掛靠施工糾紛可以列為是掛靠經營糾紛的一種。關於掛靠經營的訴訟主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建築施工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對因該項承攬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建築施工企業與使用本企業名義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5條明確規定:因建設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發包人可以以總承包人、分包人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因此在因工程質量產生糾紛時,發包方可以掛靠人與被掛靠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要求二者承擔連帶責任。
2、掛靠人訴被掛靠人及發包方工程款結算糾紛
依據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所以在掛靠人未足額結算工程款的情況下,掛靠人作為實際施工人可以以被掛靠人及發包人為共同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發包人負有證明其是否已付清工程款的舉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借用資質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同時依據該解釋第二條的規定,若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借用他人資質的承包人可以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暫行意見》第二十條的規定,轉包、掛靠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被確認無效後,應按實際施工人的建築資質等級結算工程款,但對施工人主張的工程結算中有關計劃利潤部分的請求可不予支持。
暫行規定和解釋規定不同,應按照解釋的規定執行,因為解釋發布在後,且解釋的第二十八條第三項明確規定:「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三、掛靠人工程款的受償。
1. 掛靠人的工程款可向發包人主張
掛靠人的工程款結算的重要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6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實際施工人的含義和種類至關重要。上述《司法解釋》第26條中的與《合同法》規定的施工人不是同一個概念,應有必要予以分清,《合同法》所指的施工人的內涵是不一樣的,施工人概括了有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所有施工主體,包括總承包人、承包人、專業工程承包人、勞務作業分包人,不包括掛靠、轉包、違法分包合同的承包人。因此,實際施工人是違法承包人,施工人是合法承包人。實際施工人在概念的內涵上與施工人並列,專門指轉包、違法分包、借用資質(掛靠人)的承包人。正是為了區別《合同法》規定的合法的施工人的概念,《司法解釋》使用了實際施工人這一表述方式。所以,實際施工人就是指在合同無效前提下的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或者借用資質(掛靠)的實際從事施工的違法承包人。可以看出,掛靠人就是司法解釋指的實際施工人。
在此,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追討欠付工程款,其法律依據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此處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之間形成不當得利之債,實際施工人起訴發包人,並沒有突破合同相對性。所謂不當得利,是指因一定事實,使一方財產增加,另一方財產減少,一方的獲益與另一方的損失有因果關系,且此種財產變動無法律依據但不以違法和過失為要件。利益受領人需負利益返還義務,在返還利益的范圍上,利益小於損失的,以利益為准,利益大於損失的,以損失為准,超出損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勞務及管理費後,由法院收繳。這里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的關系,二者之間無合同關系,實際施工人所完成的工程如果質量合格,且已由發包人佔有使用,發包人獲得該項工程的使用收益,該利益可用發包人與承包人的合同約定工程價款計算(司法解釋規定只要工程質量合格,不論合同有效還是合同解除,工程價款應依照合同約定),扣減發包人已支付給承包人的工程款,則發包人欠付承包人的工程款為其不當得利,實際施工人的損失即掛靠合同約定的工程款(司法解釋規定雖然合同無效,但工程質量合格,應付工程款參照轉包或違法分包合同約定計算),發包人在取得不當得利的范圍內(即欠付工程款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
2.掛靠人受償工程款以工程質量合格為標准
實際施工人起訴,通常是因為無法取得工程款,而掛靠合同的無效,使實際施工人通過訴訟實現權益面臨很大風險,司法解釋確立了工程質量合格與否而非合同有效與否決定工程款是否支付的標准,也就是說,不論是合同自始無效、合同解除、還是合同有效,只要建築工程質量經驗收合格,發包方都按照合同約定向承包方支付價款;如果建築工程質量經驗收不合格,發包方不承擔支付工程款的義務。這里的驗收合格包括工程竣工後驗收合格、正在建設中的工程經階段性驗收合格,不合格工程經修復後驗收合格(當然發包方可以要求承包方根據過錯承擔修復費用)。由於建設施工合同涉及多方利益,工程價值大,承包方回收工程款才能發放勞工工資,司法解釋對承包方受償工程款給予了很大餘地,只要工程最終驗收合格,實際施工人保質保量地完成承包工程,就能受償工程款,發放勞工工資、償還賒欠的材料欠款,保證了國家干預建築市場以保證工程質量、維護建築市場交易秩序這一中心目的的實現。
3.掛靠人結算工程款的取費標准及稅費負擔
關於掛靠人作為實際施工人訴被掛靠人、發包人索要工程款的案件中,掛靠人應以合同為依據還是以自己的建築資質等級為依據主張工程款總額一直存有爭議。筆者認為實際施工人在所施工的工程質量合格的情況下,有權主張依合同的約定的工程款的計算方式和取費等級來進行工程款的結算和造價鑒定。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在掛靠合同中一般都規定由被掛靠人代扣代繳與施工合同相關的稅費,有時則將代扣代繳稅費規定一個固定的百分比,如工程總價款的5%作為代扣代繳稅費額。關於稅費問題,主要應明確以下兩點:
(1)掛靠合同中關於稅費繳納標準的約定的效力
掛靠合同中關於被掛靠人代扣代繳稅費具體標準的約定無效。理由是稅費的徵收主體是國家稅務部門和相關的有權收費的行政部門,掛靠合同的當事人無權約定稅費標准,應按法定的稅種、稅率、納稅義務人、代扣代繳義務人以及計稅依據等稅法的規定據實繳納。
(2)掛靠合同中涉及的稅費的納稅義務人及納稅標准
掛靠施工中所涉及的主要稅種是營業稅及其附加稅、所得稅。營業稅及其附加稅的稅率是在工程造價額的3.27%至3.33%之間,而所得稅的多少則要看是以掛靠人作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還是被掛靠人作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關於稅費如何負擔,筆者認為在依掛靠施工合同的規定以被掛靠人的資質標准結算工程款的情況下,由掛靠人向被掛靠人支付被掛靠人實際向稅務部門交納的稅款是合理合法的,以被掛靠的當事人提供的其已經向稅務局交納的相關稅費的證據為准,從實際施工人應收取的工程款的總額中扣除該稅費。

『貳』 什麼是掛靠關系

掛靠經營行為實質是承包承租經營行為。若掛靠方以被掛靠方名義對外經營,由被掛靠方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掛靠方的經營收支全部納入被掛靠方的財務會計核算;掛靠方和被掛靠方的利益分配以被掛靠方的利潤為依據;掛靠方與被掛靠方的結算屬於內部承包經營行為。 「掛靠」,即所謂「企業掛靠經營」,就建築業而言,是指允許一個施工企業允許他人在一定期間內使用自己企業名義對外承接工程的行為。允許他人使用自己名義的企業為被掛靠企業,相應的使用被掛靠企業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或自然人為掛靠人。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時並沒有直接將該行為定義為「掛靠」,而是表述為「借用」,即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從事施工,「掛靠」與「借用」實際上系同一概念。 但在有些行業法律不允許掛靠行為。 比如建築業,此類行為容易造成工程質量低劣,安全有重大隱患,造成嚴重虧損,如果一旦發生糾紛,被掛靠企業則成為被告,掛靠企業逍遙法外。所以在建築行業中歷來被我國的部分規章、規范性文件、法律法規所禁止。 建築業的「掛靠」的幾個特點 其一:掛靠人沒有從事建築活動的主體資格,或者雖有從事建築活動的資格,但不具備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例如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包工頭或者掌握了一定社會關系資源的企業,他們要麼完全沒有施工資質,或者僅有專業分包資質或勞務分包資質,或者僅有低級別的總承包施工資質,根本無法參與只有高等級資質施工企業才能入圍的工程投標。其二:被掛靠的施工企業具有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證書,但往往缺乏承攬該工程項目的能力,或者即使具備施工能力但由於大量工程招投標的暗箱操作導致其自行投標並中標的機會幾乎為零,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和有實力並且有關系的掛靠人進行「合作」。其三:被掛靠企業在投標過程中所需繳納的投標保證金,以及中標後需要繳納的履約保證金或銀行履約保函所需資金,均由掛靠人負責籌措並以被掛靠企業名義繳納。 其四:掛靠人需向被掛靠的施工企業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並需承擔被掛靠企業派駐施工現場的幾個管理人員的工資。一旦被掛靠的施工企業與掛靠人達成所謂合作協議,則被掛靠企業以自己名義對外訂立總承包施工合同以及辦理有關手續,但被掛靠企業基本不對實際施工活動實施管理,或者所謂「管理」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象徵性地派幾個管理人員,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一定都約定被掛靠企業不承擔工程的工期、質量及安全責任,且由掛靠人自負盈虧。 建築業「掛靠」的三大法律後果 ——《建築法》已對掛靠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建築法》明確禁止掛靠行為,該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禁止建築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 ——掛靠人與被掛靠企業之間的「掛靠」行為的效力。各地法院在審理涉及掛靠糾紛時,對於掛靠人與被掛靠企業簽訂的《合作協議》、《分包協議》或《內部承包協議》一般都認定為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也明確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關於被掛靠企業與業主方簽訂的總承包施工合同效力問題。關於被掛靠企業與業主方簽訂的施工合同效力,法學界主流觀點均認同司法解釋的意見,該解釋第一條明確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因此,只要是確有證據證明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業主方簽訂總承包施工合同,則該施工合同將被認定為無效。 依筆者看來,該條規定無疑對業主方具有非常大的法律風險。為什麼這么說呢,請看該司法解釋第八條規定「承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發包人請求解除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應予支持:將承包的建設工程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的」,該條司法解釋得以成立的前提顯然是總承包施工合同有效。也就是說,如果出現了承包人將建設工程非法轉包或違法分包的情形,發包人僅僅具有總承包施工合同的解除權,而沒有宣告總承包施工合同無效的權利。 難辨真偽的掛靠與轉包 在現實中,掛靠和轉包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實際上很難界定,很多掛靠都是以轉包或分包的形式出現的。當前國內很多施工企業採取掛靠方式承接工程時,一般都會在投標前事先和掛靠方簽訂一份內部協議,約定掛靠方和被掛靠企業在投標過程中的各自分工,一旦工程中標,則掛靠方和被掛靠企業再簽訂一個正式的轉包合同(或名為分包合同),當然,這些協議都不會對外透露,一切都蒙在鼓裡的業主方很難知悉,往往是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後,業主方才發現其中的玄機,只能在訴訟或仲裁過程中通過庭審進一步查清相關事實。因此,選擇總承包合同有效或無效的決定權實際上在被掛靠企業,而非業主方。 如果想認定總承包合同無效,則被掛靠企業可以拿出證據證明實際上是掛靠方借用其資質承接工程,因為即使合同無效,也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結算條款辦理結算手續,對被掛靠企業沒有任何法律風險。如果想認定總承包合同有效,則被掛靠企業可以拿出證據證明它是中標後轉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施工。 但對於業主方而言,總承包施工合同有效,就意味著業主方可以依據合法有效的施工合同條款追究被掛靠企業的工期、質量或安全等違約責任。但如果總承包施工合同無效,則違約條款也就無從談起,業主方根本無法追究被掛靠企業的違約責任,相反還得依據施工合同約定的結算條款與被掛靠企業辦理工程結算手續。無疑,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這個司法解釋給業主方造成了巨大的法律風險,業主方始終處於被動狀態。筆者認為,為維護交易安全,保護業主方作為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除非當事人主動要求解決該項爭議並提出足夠證據,否則法院或仲裁機構沒有必要主動去審查是否存在借用、掛靠的情形並宣告被掛靠企業與業主方簽訂的總承包施工合同無效 補充: 掛靠 指高校學生畢業時,找單位臨時接收檔案。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為了正常轉出檔案,聯系好某單位,與其簽訂三方協議,並將檔案掉到該單位存檔。手續上畢業生已經成為該單位員工,而實際上只有檔案關系的調動,畢業生與掛靠單位並沒有勞動關系。 掛靠的形成:如果畢業生未能在限定日期之前簽訂三方協議,學校的就業率會受到影響,因此很多院校都鼓勵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暫時找單位掛靠。掛靠以後,畢業生就與學校脫離關系,學校與教委也認為該生正常就業了。掛靠是一種非正當途徑。 其它途徑:如果畢業生未能找到合適工作,畢業時有幾種正當選擇。1 將檔案暫時留在學校(如果學校同意)兩年內如果找到工作可以簽訂三方協議就業。超期則退回檔案所在地。2 畢業時與人才市場簽訂三方協議,將檔案轉入當地人才市場。 一般情況下學校會鼓勵掛靠,如果找不到可以掛靠的單位,學校又不同意留檔案,可以要求學校與人才簽三方。學校可能會有其他處理方式。但是容易出現問題,一定要了解清楚規定與政策,否則檔案出現問題很難解決。

『叄』 借用資質(掛靠施工)的法律責任如何判斷

《建築法》規定:「禁止建築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專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屬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建築施工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對因該項承攬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建築施工企業與使用本企業名義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責任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連帶責任是指兩個以上的債務人,共同負責履行清償同一債務的行為。在連帶責任關系中,債權人有權要求負連帶債務的人中的全體、部分或任何一個人清償全部或部分債務;負有連帶責任的每一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責任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償負他應承擔的份額。
由於被掛靠企業的償債能力一般都遠大於掛靠的單位或個人,掛靠的單位或個人又極易轉移和隱匿資產,所以在掛靠連帶賠償的實踐中,被掛靠企業往往首先承擔了全部賠償責任,但卻難以向掛靠企業或個人追償其應承擔的份額。

『肆』 工程掛靠單位采購材料款不能給付,被掛靠單位的法律責任

首先明確掛靠抄單位是以自己的名義還襲是以被掛靠單位的名義,如果以自己的名義,被掛靠單位因盡量撇清與該材料購買的關系,證明沒有相關材料運輸的往來,這樣被掛靠單位可能不承擔責任,如果是以被掛靠單位名義簽訂的買賣合同,那被掛靠單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雖然可以追償但能收回款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掛靠單位基本沒什麼固定資產財產的。

『伍』 工程糾紛中 被掛靠單位承擔哪些責任

掛靠人明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施工或經營的:
由於掛靠人在發生經濟往來時向相對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相對人是基於對掛靠者的信任才做出的意思表示。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掛靠者與相對人做出的意思表示真實有效,那麼就只能在相對人和掛靠人之間產生合同法律關系,他們之間的合同效力不得及於合同外的第三人,被掛靠企業不應對掛靠者的經營行為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但在實踐中,根據利益衡量原則和合同相對性有限突破原則,在某些情況下,掛靠人即使明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施工或經營的,被掛靠企業也不是一概不對掛靠者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如掛靠人再次以自己的名義將工程非法轉包或違法分包,次承包人作為實際施工人,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6條規定向被掛靠人主張權利,直至向發包方主張權利,被掛靠人應在欠付掛靠人工程款范圍內承擔責任。
(2)掛靠人雖然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為民事行為,但相對方有理由相信掛靠人是是在履行與被掛靠人的施工合同義務有關的職務行為,應視為掛靠人以被掛靠人名義發生民事行為,被掛靠人應與掛靠人對外承擔連帶責任。
(3)如果掛靠人對外雖然是明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施工或經營,但掛靠人與第三方交易行為的成果,已經物化在建設工程中,而此時掛靠人下落不明,為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可以視為與履行被掛靠人與發包方的施工合同有關,而由被掛靠人在受領的工程款范圍內代掛靠人承擔責任。

『陸』 掛靠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1)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之間的掛靠合同法律關系。
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引起糾紛的主要原因是拖欠工程價款或者管理費,即因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的工程價款、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的管理費/承包費等而發生。因為在掛靠中,掛靠人通常是以被掛靠人名義與發包人發生工程款交付結算關系,發包人先把工程款撥付到被掛靠人名下,再由掛靠人到被掛靠人處領取,這樣被掛靠人掌握了工程款的主動權,而掛靠人處於被動地位,因被掛靠人不按雙方之間的協議支付工程款引起糾紛。另外一類糾紛是追償權糾紛,因為在掛靠合同中往往會約定,若因掛靠人的過錯導致被掛靠人受損的(包括但不限於向建設單位、材料設備供應商、僱用人員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被掛靠人可以在承擔相關責任後向掛靠人追償,即基於掛靠合同關系,被掛靠人行使追償權而發生的糾紛。
根據前述《建築法》第26條第(2)款、《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5條第(2)款規定可知,法律法規明確否定了掛靠行為的合法性。據此,掛靠雙方當事人簽訂的掛靠協議因其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歸於無效。對於無效的合同,合同法規定對因無效合同而取得的非法利益應予沒收。所以,對被掛靠人取得的管理費等應依法被沒收。
然而,雖然掛靠合同無效,但對於被掛靠人拖欠掛靠人工程價款的情形(實際上涉及到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也是無效的,後面會談到。),應區分為兩種情況來處理,一是如果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掛靠人要求被掛靠人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二是如果工程竣工驗收未合格的,掛靠人要求被掛靠人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為什麼要按以上兩種情況來區別對待處理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第3條第1款第(二)項規定,「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以上兩條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前提下,對於承包人要求支付工程價款的,分為兩種情形處理:一是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應予支持,二是工程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予支持。這兩條規定實際上淡化了合同的效力,即不以合同是否有效為依據,而是以工程竣工驗收是否合格為依據,驗收合格的就予以支持,驗收不合格的就不予以支持。雖然這兩條規定的是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關系,但其對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也應當是適用的。
(2)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法律關系。
從表面上看,該合同承包人(被掛靠人)具有符合建設活動要求的相應資質條件,其合同主體符合法律規定,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之間簽訂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合法有效。但實際上,承包人(被掛靠人)並不是實際的施工人,而是將其企業名稱、公章、資質證明出借給掛靠人,由掛靠人實際施工並履行合同相關義務,顯然,其行為違反了《建築法》第26條第(2)款、《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和《合同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因此,雙方簽訂的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無效,被掛靠人與掛靠人應對發包人因此遭受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若發包人在知情的情況下仍與該被掛靠人簽訂合同的,則發包人也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至於發包人與承包人(被掛靠人)之間拖欠的工程價款,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的規定來處理,即以工程是否驗收合格來區分處理。工程驗收合格的,則支持承包人(被掛靠人)向發包人支持工程價款的請求;工程驗收不合格的,則不支持承包人(被掛靠人)向發包人支付工程價款的請求。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被掛靠人作為承包人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將無法行使,因為合同有效,是擁有和行使該項權利的基礎。
(3)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掛靠人)的法律關系。
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的權利義務只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只對合同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及其他人。由於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掛靠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不是合同當事人,兩者似乎沒有法律關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卻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該《解釋》第25條規定,「因建設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發包人可以以總承包人、分包人和實際施工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實際施工人應包括掛靠人,因此發包人也可以向掛靠人主張權利。該《解釋》第26條第2款規定,「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據此,發包人拖欠工程價款的,掛靠人向發包人主張權利的,發包人應在其欠付范圍內承擔付款責任。
(4)供應商與被掛靠人、掛靠人的買賣合同法律關系。
實踐中,因材料及設備采購引起的與供應商的買賣合同糾紛,也是掛靠法律關系中比較普遍和復雜的糾紛。如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被掛靠人嚴格把自己排除在材料采購過程外,既不以自已名義與供應商購買材料,也不向掛靠人購買材料的供應商支付貨款,與供應商不發生任何的經濟關系。那麼,掛靠人做為實際施工人,其與供應商因買賣合同關系而發生貨款拖欠糾紛,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供應商只能要求掛靠人支付欠款,而不能向被掛靠人要求支付欠款。另外,如果被掛靠人以自己名義與供應商簽訂材料買賣合同,自行付款,由此產生貨款糾紛,應按買賣合同關系來處理。但實際上,在很多掛靠工程施工中,工程采購管理相當混亂,被掛靠人與掛靠人都同時向一個供應商采購材料,或被掛靠人委託掛靠人向供應商采購,委託終止後被掛靠人沒有通知供應商委託終止事項,掛靠人繼續向同一供應商采購的,或掛靠人在與被掛靠人履行掛靠協議之外的工程項目中向同一供應商采購材料,從而使供應商無法釐清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債務人,最終或會導致合同法上規定的表見代理,而最終由被掛靠人向供應商承擔付款責任。
(5)掛靠中的僱工關系問題。
因為在掛靠關系中,掛靠人通常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而是在工程施工時臨時雇傭人員,這些人員主要是農民工,其中產生的最主要的就是國家不斷強調、事關社會穩定的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對於該問題,建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未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判斷,工程雇傭人員的工資也是作為工程價款欠款的方式來處理的。按該司法解釋第26條制定的精神判斷,僱用人員也屬於實際施工人,他們也可以向發包人、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主張權利。在掛靠中,僱用人員被拖欠工資時,可以向發包人、被掛靠人、掛靠人主張權利。

『柒』 建築工程中掛靠和轉包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或者違反建築法的規定進行分包的,轉(分)包合同無效。根據國務院2000年1月30日發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七十八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肢解發包,是指建設單位將應當由一個承包單位完成的建設工程分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不同的承包單位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違法分包,是指下列行為:
(一)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的;
(二)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未有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他單位完成;
(三)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的;
(四)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的。
轉包的形式包括兩種:
一種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轉包給他人;
另一種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後,以分包的名義轉包給他人即變相的轉包。
二者只有形式的不同,並無實質的區別。因此,建設部明確規定,承包單位在承接工程後,對該工程不派駐項目經理管理,不進行質量、安全、進度管理,不依照合同法約定履行承包義務,無論將工程全部轉包給他人,還是以分包的名義將工程肢解後分別轉包給他人的,均屬轉包行為。
《建築法》第十五條規定:建築工程的發包單位與承包單位應當依法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發包單位和承包單位應當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的,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合同法》第269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由於建築施工合同的特殊性,發包方實際已經佔有建築工程,承包方或接受轉包方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經變成了不動產,根本無法返還,因此,處理因轉包合同糾紛而產生的案件時,只能是折價補償。建築工程已經完工且質量合格,發包方(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已完工程的實際造價支付給施工企業(接受轉包方)相應價款。合同已經履行但尚未完工的工程,應當對已完工程的造價予以鑒定,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已完工程的實際造價支付給施工企業相應的價款。
因轉包產生的合同糾紛,如發包人起訴,應列轉包人和被轉包人作為共同被告;如因轉包合同產生糾紛,以轉包人和被轉包人為訴訟主體,建設單位列為第三人;多層次轉包的,除訴訟當事人外,應將其它各方列為第三人。
對於因無效合同造成的經濟損失,應根據雙方當事人——轉包方和接受轉包方的過錯程度和責任大小,確定應當承擔的賠償數額。因無效合同造成的損失范圍,一般包括誤工費、停工費、保管費、機械設施閑置費、租賃費、臨時設施建造費、利潤、有關費用調整、定額保管費、稅金等直接與該工程有關而獨立發生的費用等。根據雙方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根據《建築法》第67條的規定,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的,或者違反本法規定進行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承包單位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對因轉包工程或者違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與接受轉包或者分包的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掛靠,是指單位或個人,在未取得相應資質的前提下,借用符合資質的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施工任務並向該資質施工企業交納相應「管理費」的行為。
根據《建築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承包建築工程的單位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資質證書,並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公司超越本公司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公司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公司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公司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及本公司的名義承攬工程。
掛靠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1)掛靠人沒有從事建築活動的主體資格,或者雖有從事建築活動的資格,但沒有具備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
(2)被掛靠的施工企業具有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證書,但缺乏承攬該工程項目的實際能力;
(3)掛靠人向被掛靠的施工企業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而該被掛靠的施工企業也只是以企業的名義代為簽訂合同及辦理各項手續,被掛靠的企業收取「管理費」而不實施管理,或者所謂「管理」僅僅停留在形式上,不承擔技術、質量、經濟責任等。
(4)以「合法」的勞務分包形式來掩蓋掛靠行為。
因掛靠產生的法律後果,掛靠當事人依法應當對法律後果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1、掛靠經營關系的建築施工企業以自己的名義或以被掛靠單位的名義簽訂的承包合同,一般應以掛靠經營者和被掛靠單位為共同訴訟人,起訴或應訴。(最高法院《民訴法意見》第43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施工人掛靠其他建築施工企業,並以被掛靠施工企業名義簽訂建設工程合同,而被掛靠建築施工企業不願起訴的,施工人可作為原告起訴,不必將被掛靠建築施工企業列為共同原告。
2、掛靠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掛靠協議無效。雙方應分別承擔過錯責任;
3、根據《建築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被掛靠的施工企業與建設單位所訂立的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無效。該施工單位與使用其名義承攬工程的單位或個人對建設單位因此而遭受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建設單位在知情的情況下仍與該被掛靠的施工企業簽訂合同,則建設單位也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4、施工企業具備相應的資質是承攬工程和簽訂承包合同的法定條件。因此,對於建設工程竣工前施工方未取得相應資質的,由於承包合同違法性的瑕疵不能彌補,應確認為無效。
5、以被掛靠單位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後,工程款如何結算取決於工程是否竣工驗收合格。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可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應予支持;
(二)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因建設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損失,發包人有過錯的,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捌』 掛靠方出現死亡事故,被掛靠的工程公司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1. 當然要,被掛靠的公司負有對掛靠車輛監督管理的職責,對方出事故,被掛靠的回公司應當負答連帶責任。

  2. 但是被掛靠的公司一般只是負民事賠償責任的一部分,在收取的管理費用和監管范圍之內與掛靠車輛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刑事責任由肇事者本人承擔。

『玖』 工程掛靠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1、什麼是掛靠行為? 「掛靠」,即所謂「企業掛靠經營」,就建築業而言,是指一個施工企業允許他人在一定期間內使用自己企業名義對外承接工程的行為。允許他人使用自己名義的企業為被掛靠企業,相應的使用被掛靠企業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個體工商戶和其他有經營行為的自然人)為掛靠人。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時並沒有直接將該行為定義為「掛靠」,而是表述為「借用」,即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從事施工,「掛靠」與「借用」實際上系同一概念。 2、工程掛靠的認定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掛靠: (1)沒有資質的單位或個人借用其他施工單位的資質承攬工程的; (2)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相互借用資質承攬工程的,包括資質等級低的借用資質等級高的,資質等級高的借用資質等級低的,相同資質等級相互借用的; (3)專業分包的發包單位不是該工程的施工總承包或專業承包單位的,但建設單位依約作為發包單位的除外; (4)勞務分包的發包單位不是該工程的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單位或專業分包單位的; (5)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派駐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安全管理負責人中一人以上與施工單位沒有訂立勞動合同,或沒有建立勞動工資或社會養老保險關系的; (6)實際施工總承包單位或專業承包單位與建設單位之間沒有工程款收付關系,或者工程款支付憑證上載明的單位與施工合同中載明的承包單位不一致,又不能進行合理解釋並提供材料證明的; (7)合同約定由施工總承包單位或專業承包單位負責采購或租賃的主要建築材料、構配件及工程設備或租賃的施工機械設備,由其他單位或個人采購、租賃,或者施工單位不能提供有關采購、租賃合同及發票等證明,又不能進行合理解釋並提供材料證明的; (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掛靠行為。 3、掛靠合法嗎? 《建築法》已對掛靠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建築法》明確禁止掛靠行為,該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禁止建築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 4、工程掛靠的法律責任 (1)最高院 最高院2004年14號《司法解釋》不是很明確具體。該解釋沒有使用「掛靠」術語,第四條使用了「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表述。「掛靠」行為責任包括:行政、民事、刑事等責任。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以及大量的對外采購、租賃、借貸等商事責任等。關於建設工程質量責任承擔,14號解釋第2條規定明確,總包、分包和實際施工人共同承擔。

熱點內容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
企業管理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2 12:11:37 瀏覽:464
法律部門規章 發布:2025-01-22 12:07:27 瀏覽:727
松原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22 12:04:49 瀏覽:602
酒店大廳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2 11:21:37 瀏覽:936
盱眙法院庭長 發布:2025-01-22 11:06:23 瀏覽:950
吳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嗎 發布:2025-01-22 10:43:29 瀏覽:728
駐馬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2 10:24:45 瀏覽:970
法院立案管轄 發布:2025-01-22 09:57:12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