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紙質與電子的法律效力

紙質與電子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23:43

① 電子合同是否具有和傳統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電子合同具有和傳統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應當注意電子合同效力的內認定:
(一)電容子合同的簽名與書面文件簽字一樣也能確認文件傳輸過程中的事實。其主要功能是:
1、表明文件的來源;
2、表明簽字者已經確認文件所載的內容;
3、構成簽字者對文件內容正確性或完整性而負責的證據。它與書面文件簽字一樣也能確認文件傳輸過程中的事實。
(二)電子信息一般都儲存在電子計算機內,向法庭出示一般有兩種方式,即在計算機顯示器上顯示和列印出來。我國的做法是應當提交原件,復製品不能單獨作為證據使用,電子數據資料的電腦列印件不能視為原件,而是屬於復製件或抄本。

② 電子合同和傳統的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一樣的嗎

一樣,只要是正當合法的,不觸犯法律的合同無論紙質還是電子的,都同樣具備法律效力。

③ 電子合同是怎樣擁有紙質合同同等法律效力的

電子合同在法律上的有效性取決於技術上是如何實現法律要求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法律科技。

電子合同簽署技術要求,概括來說就是3W,我們會對文件內容、簽約主體和簽約時間,分別通過數字簽名,數字證書和可信時間戳來進行運算,最終植入到電子合同中,電子合同最終承載的實體在我們國內更多使用OFD格式,整個國際上通用的是PDF,我們會把這些數據格式寫入到整個電子合同中去。

1、數字簽名、數字證書、可信時間戳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三個點,數字證書更多的是鑒別企業及個人的身份,可信時間戳則是合同簽署時間防抵賴的一種措施。

證書安全,這里有幾點是專家們比較熟悉的。我們通過一些密碼學演算法上的支撐,對手機盾等硬體進行物理保護,在雲端我們也會通過硬體設施來保證這些證書的安全。

2、關於文件安全,因為電子合同是非常敏感的電子文件,為此我們通過自己獨有的數據文件切片技術,將原始文件分割後儲存到多個公有雲及私有雲上,進行分布式的部署,這樣即便是遭遇攻擊,他獲取到的也只是文件碎片,而無法擁有電子合同的完整文本。

3、文印安全對國有大型企業、銀行是比較有作用的,我們通過自研的防偽墨水、防偽列印機,以及防偽鑒證儀來保證紙質合同不被篡改、可跟蹤、可溯源。

4、對於電子證據保全,我們更多的與互聯網法院及仲裁委合作,將包括簽證、電子合同文件本身以及合同相關行為的哈希值保存到聯盟區塊鏈上。這些區塊鏈跟公檢法都是打通的,所以在產生糾紛的時候,我們能提供強司法屬性的出證服務。這是對於區塊鏈證據保全做了一些展開,更多是通過存證API接受令來進行廣播上鏈,這一塊是具有強司法屬性的,我們可以在一鍵發起網路仲裁,甚至一鍵進行線上裁判。

5、接下來的是我們整個平台為了確保信息安全而做的一些保障,我們是融合了多家公有雲,來保障整個業務的連續性和高可用性。我們也會在運維安全方面做合規審計,包括的堡壘機、日誌智能審計、資料庫審計、資料庫安全運維系統等等。

最後跟說一下,上面所有的技術手段,包括運維安全手段,很大程度是為了控制好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安全。我們的電子合同是和各地的公檢法系統及互聯網法院打通的,具備強司法效力,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千次判決認可了我們的電子合同。我們已經出具了上千份的電子合同技術報告,對接多家公證處和司法鑒定機構進行數據證據保全。

④ 電子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陳向東 蔣建華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普及,電子文件以其海量存儲、便捷處理、快速傳遞等優點,大量取代傳統的紙質文件。,成為檔案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筆者認為,電子文件具有有效的文書特點和合法的證據特徵,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電子文件具有有效的文書特點 文書學理論認為:「公文,是指機關、部門、團體在處理公務活動的過程中,按特定體式形成與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文件。」該定義從文書學理論闡述了電子文件有效的文書特點。 電子文件作者的合法性。文書學理論認為:「文件的作者必須是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國家機構與社會組織及其領導人。」因此,電子文件作者與傳統紙質文件作者的特徵是一致的,均是依法成立、具有獨立行文權和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各類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等組織單位及其負責人。 電子文件形式的有效性。與傳統紙質文件一樣,電子文件也是機關團體等組織在具體事務活動中形成的,記載、反映一定事務內容,代表作者意志、處理黨和國家公務的工具。電子文件對受文者具有貫徹執行、回應答復或閱讀處理的強制力,具有法定權威和現實執行效用。 電子文件內容的真實性。檔案具有「特定的文件形式、特殊的語言要求、規范的結構格式、特定的處理程序」等特點,這是保證檔案內容真實、有效、准確、完整的重要條件。電子文件的撰制、傳遞、處理、審核和發布遵循了這些要求,保證了自身的嚴肅性和真實性。 電子文件具有證據的基本特徵 我國法律規定,證據是指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電子文件也具備證據的基本特徵。 電子文件具有真實性。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會形成原始信息,這些信息一旦記錄到磁碟、光碟等載體,就形成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的內容具有真實性。 電子文件具有合法性。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將「視聽資料」規定為法定證據。電子文件因可以在計算機終端上顯示出儲存的圖形、數字、符號、影像等,故屬於視聽資料。合同法規定了商務活動中電子文本具有有效性。電子簽名法規定了電子簽名與文本簽名、電子文件與紙質文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並規定了電子認證服務市場准入制度。 電子文件具有關聯性。電子文件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新型記錄,必然與社會事務息息相關,它是社會活動的直接記載,是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現代辦公業務的結果,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各種活動提供相關的原始證明。 因此,電子文件具有合法性、有效性、真實性的文書特點,也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證據特徵,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⑤ 招標中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是否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益

電子招標活動中由電子簽名(章)簽署的文件,在電子簽名滿足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時,數據電文形成的電子文件在訴訟時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⑥ 電子營業執照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嗎

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該局已在天津、江蘇試點通過手機使用電子營業執照 ,使用「支付寶」「微信」即可查驗企業身份。此次推行的電子營業執照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國通用性,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介紹說,推出通過手機使用電子營業執照,旨在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切實方便企業辦事。下一步,將在天津、江蘇試點應用的基礎上,盡快推出全國范圍的電子營業執照發放和應用。

內容來源:工人日報

⑦ 目前有哪些電子合同和紙質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與紙質合同有同樣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回可靠地保持內容答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但是,由於普通個人或企業用戶實現上述條件過程繁瑣且成本高,與電子化簽署提速降本的初衷相悖,因此,普通用戶只需選擇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即可簽署有效的電子合同。這也符合商務部在《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的規定:「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中訂立電子合同,才能保證其過程的公正性和結果的有效性」。
目前,提供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的平台眾多,他們提供的產品、服務的用戶雖方向相同、但又有所不同,為了抓住用戶,第三方平台一般有精準的產品定位、專業的服務、完善的產品體系,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與服務體系,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階段性的電子簽約需求。

⑧ 紙質合同與電子合同有什麼區別

我們可以從倉儲成本、人力及資源、快遞費用、工作效率、管理、安全性、法律效力7個方面了解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的區別,具體內容如下:

1、傳統紙質合同浪費紙張,運營成本高昂;電子合同為企業節約費用成本,降低75%運營費用

一份傳統紙質合同成本平均需要25元,採用電子合同成本不到5元,降低75%的運營費用,一家年簽署10萬份合同的公司,一年可以節省200萬的費用,最少節省2名的運營人員。

2、傳統紙質合同需來回郵寄,時間成本大,電子合同為企業節省時間成本,提高200-500%的工作效率

傳統紙質合同正常簽署需要2-5天,使用電子合同1分鍾就能搞定,算上雙方的認證時間,一天之內肯定也能輕松完成,提高了200-500%的合同簽署效率,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電子合同能提高檔案管理效率,減少傳統公司合同文檔掃描的過程,可直接下載存儲

通過電子合同目前的成熟技術,可以在線完成文檔檢索、調用,輕輕點擊滑鼠,咻的一聲就能立刻調用所需檔案。隨著安全技術及認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電子合同如今變得更便捷易用,用手機也能隨時隨地簽署合同,隨時查看管理。

4、傳統的紙質合同必須以紙張為媒介,存儲耗費空間;電子合同讓合同管理更輕松

以一個漢字佔用2個位元組來計算,1M的虛擬容量可以容納52萬個字。如果以A4紙的最大容量計算,要裝滿1M漢字,至少要650張A4紙。更關鍵的是,存儲在虛擬空間,完全不用擔心什麼蚊蟲叮咬啊、被咖啡潑了、被不明生物叼走之類的突發狀況。

5、電子簽章更便捷,隨時隨地,省略郵寄過程

傳統紙質合同異地簽署需要來回郵寄,過程繁瑣。電子合同直接規避了郵寄過程,直接在線簽署。

⑨ 電子合同和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樣嗎

與紙質合同有同樣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回可靠答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但是,由於普通個人或企業用戶實現上述條件過程繁瑣且成本高,與電子化簽署提速降本的初衷相悖,因此,普通用戶只需選擇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即可簽署有效的電子合同。
這也符合商務部在《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的規定:「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中訂立電子合同,才能保證其過程的公正性和結果的有效性」。

⑩ 什麼是紙質電子版的合同,電子合同有法律效應嗎

電子版合同是指以電子形式製作,簽訂的一種和紙質合同具備相同等法律效力的一種協議。

合同有效性

電子版合同在撰寫格式上要求與一般合同相同,具備甲、乙雙方,合同日期,有效期以及甲乙雙方的簽名。單從形式上講電子版合同形式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二條 合同內容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10)紙質與電子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三條 訂立合同方式

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 要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二十五條 合同成立時間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 承諾的生效

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承諾的撤回

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

第二十八條 新要約

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第二十九條 遲到的承諾

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

第三十條 承諾的變更

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有關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

第三十一條 承諾的內容

承諾對要約的內容作出非實質性變更的,除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者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容作出任何變更的以外,該承諾有效,合同的內容以承諾的內容為准。

第三十二條 合同成立時間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 確認書與合同成立

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成立地點

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三十五條 書面合同成立地點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第三十六條 書面合同與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熱點內容
處置未分割遺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02:17:02 瀏覽:526
日結工受法律和勞動法保護嗎 發布:2024-12-26 02:15:41 瀏覽:769
琉璃中刑法 發布:2024-12-26 02:15:35 瀏覽:259
交通法規簡介中學生 發布:2024-12-26 02:06:29 瀏覽:828
部隊婚姻法上戶口 發布:2024-12-26 01:35:56 瀏覽:882
民法上的民事權利有 發布:2024-12-26 01:21:35 瀏覽:52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
司法姜明 發布:2024-12-26 01:09:24 瀏覽:81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