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
1. 試述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和免責條件
1、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就是關於歸責原則的闡述。在我國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系專是由:過錯責任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所構成。過錯推定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式。
(一)過錯責任原則是以行為人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要件的歸責原則。無過錯即無責任。《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就是該原則的一般規定。過錯推定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式,它是根據損害事實的發生推定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主要行為人證明自己確無過錯時,才能免除責任。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以過錯的存在判斷行為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就是該原則的一般規定。
(三)公平責任原則是在法律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顯失公平時,依公平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分配損害的歸責原則。
2、民事責任的免除需要具備三種特徵,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的過錯(故意或過失),三是符合一定約定或者法律免責條件的。
2. 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校的教育法律責任
一、學校的教育法律責任概述
(一)學校法律責任含義回和種類答
1.學校教育法律責任含義
學校教育法律責任是指學校因實施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所謂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法學上又稱「第二性義務」,即加於違法的法律關系主體的直接強制性義務,包括受制裁、強制和給予補救。這是國家運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對規避教育法定義務、超越教育法定權利界限或濫用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國家強制矯正違法者的違法行為,從而補救受到侵害眨憧梢允砸幌隆
3.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可以概括為
歸責原則的概念,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歸責原則對侵權行為法之適用,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則常常被當作一個預設的前提,似乎重要得不言而喻,無需畫蛇添足多作限定。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在對侵權行為法進行研究、對民事侵權案件進行分析和審理時,歸責原則的討論自覺不自覺地被提高到了就侵權行為法整體而言的層次。理論研究中,學者以「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為題展開論述;①司法實踐中,法官在對民事侵權案件進行分析時,也常見這樣的表述:「民事侵權適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不承擔侵權責任」。對這種以歸責原則廣泛用於侵權行為法、侵權民事責任的做法,似乎也少有異議。
然而這種將「歸責原則」中的「責」等同於「侵權責任」、「民事責任」中的「責」的做法,運用於知識產權領域,卻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與其他民事權利,尤其是物權的保護對象相比,具有突出的非物質的特點,是一種非實體的存在。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相應地並不以侵害物質實體作為手段和前提。不過,由知識與載體
《歸責原則》
的相互關系所決定,無論是知識產權人財產利益的實現,還是侵害知識產權行為人所謀求的財產利益的實現,都必須藉助於承載知識的物質實體的傳播。因此,為了充分保護知識產權人利益,人們不得不更加註重採取停止侵權這種措施。知識產權訴訟中「行為保全」制度的建立,鮮明地體現了這種必要性;與這一暫時的行為保全相對應,訴訟終結時得出的停止侵權的結論同樣具有首當其沖的作用。停止侵害等決定的作出,則意味著侵權行為人承擔了以此為內容的民事責任。①停止侵害的責任承擔,顯然發生在對行為人的主觀意志狀態未及考慮之時。②加之歸責原則中的「責」與民事責任中的「責」相等同,無怪乎有學者會著力於為無過錯責任原則在侵害知識產權領域中爭取一定的適用空間,並就此引發關於侵害知識產權歸責原則的爭議。雖然許多學者主張,在侵害知識產權領域,仍然應當堅持一元的過錯責任原則或者以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相結合的二元歸責原則;③但仍不乏學者認為,在侵害知識產權領域,應當分別確立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
4. 求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歸責原則的內容
法律責任就是你如果觸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比如盜竊罪你就有承擔坐牢的法律責任
5.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責任法定原則、責任相稱原則、因果聯系原則。
歸責原則的概念,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歸責原則對侵權行為法之適用,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則常常被當作一個預設的前提,似乎重要得不言而喻,無需畫蛇添足多作限定。
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在對侵權行為法進行研究、對民事侵權案件進行分析和審理時,歸責原則的討論自覺不自覺地被提高到了就侵權行為法整體而言的層次。
(5)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擴展閱讀:
歸責原則的特點:
1、各項歸責原則之間須相互作用和補充,而不是自相矛盾,相互抵消;其次,歸責原則體系須體現法律的全部功能;
2、歸責原則體系須具有周延性適用范圍,能夠指導各種案件的處理;
3、歸責原則的體系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兩在歸責原則的地位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處於核心地位,至於公平責任原則不過是對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以致於中國的司法實踐中,法官對案件的處理首先考慮的是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能否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當調查舉證發現行為人不存在著過錯問題或無法證明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時,才考慮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之中,是否適用特殊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以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而當出現行為人沒有過錯,其行為又不屬過錯推定適用范圍的情況時,才考慮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予以解決。
6.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和歸責類型有哪些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歸責類型在物業管理法律責任體系中,不同行為的歸責基礎即追究法律責任考慮的歸責要素是不 盡一致的,因而使歸責條件存在一定的差別,表現為不同的歸責原則。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將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劃分為不同的歸責類型。主要有三種歸責類型:(1)過錯責任類型。凡是因實施了違法行為而致人損害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主觀上沒有過錯,就被推定為有過錯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過錯的性質和程度,反映著行為人對自 己行為的認識水平。法律要求每一位具有行為能力的主體能夠理性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並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過錯責任類型具備一般歸責四要素。按過錯責任歸屬何方主體的 情況不同,可分出侵害人過錯責任、受害人過錯責任和侵害人、受害人雙方過錯責任三種具體類型。如果受害人本人對受損害也有過錯的,則可減輕侵害人的責任。(2)無過錯責任類型。又稱嚴格責任類型。只要行為人作出特定侵權行為或違約行為而造成損害結果,不論其主觀有無過錯,即使無過錯仍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種責任類型 適用於產品責任、某些特殊侵權責任和合同違約責任。中國《合同法》第107條對違約責任的原則規定就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的優點突出表現在涉及無過錯責任的訴訟中, 舉證責任倒置和抗辯事由受嚴格限制,原告只需向法庭證明自己受損害的事實存在和該損害與被告相關,或者只證明被告未履行合同義務的事實,不要求舉證證明被告有過錯,也不要 求被告證明自己對於不履行義務或作出侵權行為無過錯,免去了證明過錯有無的困難。被告只能舉證證明原告未受損害、受損害是原告自己的行為或第三人的行為所導致的或者損害是 不可抗力造成的,但不得單純證明本人無過錯而要求免除責任,從而加強了對受害人的保護,也方便裁判,節省訴訟成本。對於合同關系而言,違約責任是由合同義務轉化而來,本質 上是出於當事人雙方約定,不是法律強加的,法律確認合同拘束力,在一方不履行時追究違約責任,不過是執行當事人的意願和約定而已。不履行合同與違約責任直接聯系,二者互為 因果關系,違約責任採用無過錯歸責原則,有利於促使當事人嚴肅對待合同,有利於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增強當事人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由於物業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服務合同關系, 因而掌握無過錯責任類型的法理知識,對物業管理關系各方都是十分必要
7.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有哪些
1、過錯責任原則
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即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害,須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過錯責任是侵權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別侵權行為外,一般侵權行為均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2、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是指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推定加害人存在過錯而應承擔侵權責任,加害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主要情形有:
(1)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者適用過錯推定;
(2)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致人損害,堆放物致人損害,適用過錯推定;
(3)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對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適用過錯推定;
(4)動物園發生動物致人損害時,對動物園適用過錯推定;
(5)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因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致在其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人身損害,教育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除非教育機構能證明其已盡管理職責。
3、無過錯責任原則
又稱嚴格責任原則,是指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受害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加害人的行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論其是否存在主觀上的過錯,除非加害人能夠證明存在法定抗辯事由。
目前法律規定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主要由:
(1)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2)用人單位對工作人員的行為侵害他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3)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
(4)產品缺陷致人損害時,生產者承擔無過錯責任;
(5)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6)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排污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
(7)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飼養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4、公平責任原則
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而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由雙方分擔損失。
8. 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校教育法律責任的內容
學校實施違法行為是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但並不是各種違法行為都承擔相同的法律後果。教育法根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法律地位和違法行為的性質,規定了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主要方式。
(1)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構成行政違法而應當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違反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學校反教育法律、法規,破壞了平等主體之間正常的財產關系或人身關系,依照法律規定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責任。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對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對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15種主要方式作了規定。
(3)違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
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的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達到犯罪的程度時,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對某些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做了規定。追究刑事法律責任往往表現為給予行為人以刑事制裁,即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人運用的刑罰。
對於某一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方式並不限於一種,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同時,追究民事法律責任或者刑事法律責任,甚至三種形式可以並處。此外,如果當事人違反經濟合同的法律責任,則還承擔經濟法律責任。